專利名稱:折痕設備和圖像形成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折痕設備和包括折痕設備和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系統,所述折痕 設備用于在紙張捆被騎馬裝訂和中心對折之前,在從前一階段傳送的一捆紙張狀部件(在 下文中,稱為“紙張(一張或多張)”)中產生折痕。
背景技術:
常規地,所謂的跨頁版或跨頁版裝訂在從圖像形成裝置中排出的一捆的多個紙張 上進行,其中紙張捆被騎馬裝訂,然后進行中間折疊。如果由多個紙張組成的紙張捆進行一 次折疊,則在紙張捆外側上的紙張折疊部分的拉伸量比在內側上的紙張折疊部分的拉伸量 大。結果,在外側紙張的折疊部分,形成的圖像區域被拉伸,并且可能導致圖像區域的損壞, 例如墨粉脫落。相同的現象在其它折疊方法中出現,例如Z-折疊和三重-折疊。此外,根 據紙張捆的厚度,紙張捆可能沒有被充分地折疊。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已知有一種稱為壓折縫機的折痕設備,其在紙張捆被對折或 類似折疊之前預先在每張紙張的折疊部分中產生折痕,以使其也易于折疊外側紙張,并且 由此防止墨粉脫落。這些折痕設備包括通過引起輥運行、用激光淬熄、對紙張壓緊壓折痕刀 片等等,在垂直于傳送方向的方向上產生折痕的設備。例如,在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申請特許公開號2008-081258)中公開的發明被開 發以用于根據紙張的類型產生良好形狀和高度精確的折痕的目的;在該發明中,環紋凸部 在輥的外圓周上形成,用于生成折痕,而環紋凹部在與所述輥配對的輥的外圓周上形成,并 且通過使紙張通過輥之間的壓區,沿著紙張傳送方向在紙張中產生折痕。進行如此配置輥 可以用取決于紙張最優選的輥替換。此外,根據在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特許公開號2009-166928)中公開的發明, 折痕設備設有折痕部件,其使折痕以記錄介質的預先確定的線沿著記錄介質的預先確定 的線延伸;插入書槽,其在與折痕部件的相對位置形成并且折痕部件可以插入其中;和來 回運動驅動單元,其在處于其中記錄介質的預先確定線置于折痕部件和插入書槽之間的狀 態時驅動折痕部件在待機位置和折痕位置之間的前后移動;在垂直于紙張傳送方向的方向 生成折痕時,生成折痕,同時減小由折痕部件施加的壓力,因此在通過多個單獨的前后運動 機械裝置改變運動的時間選擇時,使折痕部件移動,。然而,當使用如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發明的輥生成折痕時,輥移動一段與紙張的 長度或寬帶相對應的距離,因此對于輥運動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并且因此存在花費更長處 理時間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具有將紙張傳送方向轉變90度并且產生平行于正被傳送的紙張中傳送方向的折痕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使安裝面積增加。在用激光生成折痕的 情況中,存在在折痕期間產生煙或燒焦氣味的問題。在用折痕刀片生成折痕的情況中,雖然 折痕可以在短的處理時間內在垂直于傳送方向的方向容易地生成,但是如果折痕刀片的整 個面同時對紙張加壓,則負載增加,并且需要較大的驅動力生成壓痕。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發明中,為了減少負載,它被配置為產生折痕,同時減小由 折痕部件施加的壓力,并且在通過多個單獨的前后運動機械裝置改變移動的時間選擇時, 使折痕部件移動。然而,如果折痕刀片的面與數個批次的紙張接觸,則在數次接觸部分和一 次接觸部分之間生成不均勻的折痕,因此不可能適當地進行折痕。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縮短在垂直于傳送方向生成折痕需要的時間并且減小在生 成折痕時的負載,由此提高生產率和改進能量消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解決常規技術中的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在每張紙張上生成折痕的折痕設備,所述折痕設備 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線性凸邊刀片在垂直于紙張傳送方向的方向上形成; 第二部件,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與所述凸邊刀片配對的凹邊刀片形成;和驅動單元,所述驅 動單元驅動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從而彼此相對地接近和分開,由此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 第二部件保持在其間預先確定位置停留的紙張和在所述紙張上生成折痕,其中當它處于待 機狀態時,所述驅動單元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保持在這樣的狀態,其中與所述 紙張接觸的凸邊刀片的面不平行于所述凹邊刀片的表面;并且當在紙張上生成折痕時,所 述驅動單元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處于這樣的狀態,其中所述凸邊刀片和所述凹 邊刀片經由在其間保存的紙張彼此點接觸,以通過其轉動運動開始折痕運動。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圖像形成系統,其包括以上提到的折痕設備;和在 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通過閱讀本發明的提出的優選實施方式的以下詳細描述,然后結合附圖考慮,本 發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益處以及技術和產業的意義將被更好地理解。
圖1是圖解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系統的示意性結構的圖;圖2是圖解進行折疊處理時的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了紙 張被引入到折痕設備中的狀態;圖3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了紙 張的前端對接到在折痕部分前面的止動板(stopper plate)中的狀態;圖4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止動 板縮回離開傳送路徑和紙張被傳送的狀態;圖5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折痕 處理在所述紙張上進行的狀態;圖6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在 其上已經生成折痕的紙張被引進入紙張后處理裝置以及第二紙張被引進入折痕設備的狀態;圖7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第二 紙張的前端對接到在折痕部分前面的止動板中的狀態;圖8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在第 三紙張上進行折痕處理的狀態;圖9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最后 的紙張在跨頁版處理盤(center-fold processing tray)上堆積的狀態;圖10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一 捆紙張從圖9中所示的狀態移動到跨頁版位置的狀態;圖11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在 處于圖10中示出的狀態中的紙張捆上進行中間折疊處理的狀態;圖12是圖解當進行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其顯示中 間折疊紙張捆排出到收集盤上的狀態;圖13是折痕機械裝置的平面圖;圖14是折痕機械裝置的側視圖;圖15是圖解當在紙張中生成折痕時折痕機械裝置運行的說明性圖,其顯示折痕 部件縮回離開折痕位置的初始狀態;圖16是圖解當在紙張中生成折痕時折痕機械裝置運行的說明性圖,其顯示折痕 刀片通過紙張(未顯示)與折痕板接觸的狀態;圖17是圖解當在紙張中生成折痕時折痕機械裝置運行的說明性圖,其顯示設備 前側上的一部分折痕刀片與折痕板上的折痕書槽進行接觸以及將在紙張中生成折痕的狀 態;圖18是圖解當在紙張中生成折痕時折痕機械裝置運行的說明性圖,其顯示在紙 張中生成折痕之后,折痕部件縮回離開折痕位置的狀態;圖19是圖解當在紙張中生成折痕時折痕機械裝置運行的說明性圖,其顯示在紙 張中生成折痕后,折痕部件平行于折痕板移動離開的狀態;圖20是圖解當在紙張中生成折痕時折痕機械裝置運行的說明性圖,其顯示折痕 部件返回初始態的狀態;和圖21是圖解根據驅動凸輪和定位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變化,在折痕板和折痕 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變化的運動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特征在于是在生成折痕時,盡管折痕刀片同時進行工作,但是折痕刀片 從紙張的邊緣面逐漸地與紙張接觸,因此,在折痕移動單元上的負載減小,并且通過折痕單 元與紙張的一次接觸生成均勻的折痕,以便可以防止在紙張上出現表面不平度。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以下參照附圖進行說明。順便提及,在以下描述的實施方式中,折痕設備對應于參考數字100 ;凸邊刀片對 應于折痕刀片121a ;第一部件對應于折痕部件121 ;凹邊刀片對應于折痕書槽12 ;第二 部件對應于折痕板122 ;驅動單元對應于驅動馬達130、驅動齒輪系135、凸輪軸134、驅動凸輪123a和123b、定位部件131a和131b ;支撐點對應于旋轉軸121Q ;彈性部件對應于參考 數字12 和124b ;和圖像形成裝置對應于參考符號ra。圖1是圖解根據本發明的圖像形成系統的示意性結構的圖。圖像形成系統基本由 以下組成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PR,在紙張中生成折痕的折痕設備100,和在 其上生成折痕的紙張上進行折疊處理(后處理)的折疊處理裝置200。圖像形成裝置ra在紙張上形成來自掃描儀、個人電腦(PC)等的圖像數據 輸入的可視圖像并且輸出紙張。公眾知道的成像工具諸如電子照相圖像形成工具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engine)或液滴出成像工具(droplet-discharge imaging engine)在圖像形成裝置I3R中使用。折痕設備100包括傳送機械裝置110和折痕機械裝置120。折痕機械裝置120包 括折痕部件121和折痕板122。通過將紙張保持在折痕部件121和折痕板122之間,在紙張 中生成線性折痕。在與折痕板122相對的折痕部件121的邊緣面上,用于生成折痕的折痕 刀片(凸邊刀片)121a在垂直于紙張傳送方向的方向上線性安裝。折痕部件121形成為突 出的(尖形,pointed)刀片樣形狀。另一方面,在與折痕刀片121a相對的折痕板122的面 上,形成折痕書槽122a (凹邊刀片),折痕刀片121a的突出邊緣配合(裝配,fit)到所述折 痕書槽12 中。因為折痕部件121和折痕板122形成為這種形狀,所以當紙張被保持在它 們之間時,通過突出的邊緣(凸邊刀片)和書槽(凹邊刀片)在紙張中生成折痕。折痕部件121通過彈性部件IM如壓縮彈簧在折痕板122的方向上持續地彈性偏 向,并且通過驅動凸輪123驅動上下移動。順便提及,圖中的彈性部件124的上端被彈性固 定部件125限制。傳送機械裝置由第一傳送輥111、第二傳送輥112和第三傳送輥113組成,并且其 將從圖像形成裝置I3R引入的紙張傳送到隨后的階段。順便提及,就在安置在最上游側上 的第一傳送輥111前面,安裝用于檢測被引入折痕設備100的紙張的前后端的進口傳感器 SNl0此外,就在安裝在折痕機械裝置120中的第二傳送輥112后面,可移動地安裝止動板 126——其與紙張的前端對接,使得止動板1 可以相對于傳送路徑114上下移動。折疊處理裝置200包括進行折疊處理的中間折疊單元(center-folding imit)250。當其上已經由折痕設備100生成折痕的紙張被引進入折疊處理裝置200中時, 紙張由組成傳送機械裝置的傳送輥211、212和213帶到中間折疊單元250。中間折疊單元250包括跨頁版處理盤(center fold processing tray) 251、安裝 在跨頁版處理盤251的下端(在傳送方向的最上游側上)的后端欄(back end fence) 252, 用于沿著折痕折疊紙張的折疊板253和折疊輥254,和收集盤255。后端欄252被用于對齊 傳送方向上的紙張。排放到跨頁版處理盤251中的紙張后端通過返回輥(未顯示)被強有 力壓向后端護欄252,由此對齊紙張。此外,也用闖紙機欄(未顯示)在垂直于傳送方向的 方向上對齊紙張。折疊板253的前端邊緣沿著折痕壓緊一捆對齊的紙張,由此推動紙張捆進入折疊 輥254的壓區。以這種方式,紙張捆被推動進入折疊輥254的壓區,并且通過該壓區在紙張 捆中生成折痕。在紙張捆上進行騎馬裝訂處理的情況下,在一部分紙張捆——在其上生成 了折痕——通過裝訂設備(未顯示)進行裝訂,在紙張捆上進行折疊處理。該折疊處理稱 為對折。對折的紙張捆排出進入收集盤255和在收集盤255上堆積。
圖2至12是圖解當進行該折疊處理時圖像形成系統的運行順序的說明性圖。在 該圖像形成系統中,在圖像形成裝置ra中在其上已經形成圖像的紙張Pl被引入折痕設備 100(圖2)。紙張的前端對接突出進入到傳送路徑114中的止動板126中以校正歪斜(圖 3),隨后紙張Pl的歪斜被校正。之后,當止動板1 如箭頭所指的縮回離開傳送路徑114 時,紙張P再次在傳送路徑114上傳送,并且停在折痕位置(圖4)。折痕位置通過定時(時 間選擇,timing)確定,在該定時進口傳感器Sm檢測紙張的前端和紙張的大小。然后,相對于停在這個位置的紙張P1,驅動凸輪123旋轉,折痕部件121向下運動 并且將紙張Pl保持在折痕部件121和折痕板122之間。在這時,通過彈性部件124以預先 確定的彈力對折痕部件121進行加壓,并且通過壓力在紙張Pl中生成折痕(圖幻。之后, 紙張Pl——在其上折痕已經生成——被傳送到折疊處理裝置200 (圖6),并且暫時地儲存 在跨頁版處理盤251中(圖7)。在那個時間期間,下一張紙張P2從圖像形成裝置冊引入 到折痕設備100中。對于預先確定數量的紙張重復地進行圖2至7中圖解的相同的操作(圖8)。當由 預先確定數量的紙張(Pl到Pn)組成的紙張捆被儲存在跨頁版處理盤251中時(圖9),后 端欄252向上移動以使紙張捆的折疊部分到到折疊位置(圖10)。之后,進行折疊處理,即, 折疊板253壓在紙張上生成的折痕的部分上,由此推動紙張捆進入折疊輥254的壓區(圖 11)。然后,經受折疊處理的紙張捆形成為小冊子,并且隨后在收集盤255上堆積(圖12)。這些是關于一捆紙張從折痕處理到折疊處理的運行順序。雖然它沒有在圖中圖 解,但是在其它折疊模式諸如三重折疊、Z-折疊和兩重折疊的間式折紙中,與折疊處理的次 數的數量一樣多的折痕通過折痕設備100生成。折痕機械裝置120進行更詳細地說明。圖13是折痕機械裝置120的平面圖,而圖14是折痕機械裝置120的側視圖。在 圖13和14中,折痕機械裝置120包括折痕部件121、折痕板122和驅動機械裝置130M。除了安裝在折痕部件121下端上的折痕刀片121a之外,第一和第二長孔121R和 121S——進入到其中的以下描述的第一和第二支撐軸132和133分別松散地配合——也在 折痕部件121的前側和后側上形成;此外,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件131a和131b分別安裝在 折痕部件121的后端部分和前端部分。第一和第二長孔121R和121S形成以在垂直于紙張 傳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和第二長孔121R和121S使垂直于紙張傳送方向的折痕部件 121的平面在第一和第二支撐軸132和133之間相對地擺動,并且防止平面在紙張傳送方向 上移動。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件131a和131b分別從折痕部件121的后端部分和前端部分在 垂直方向上基本向下懸著。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件131a和131b是其中心被可旋轉地支撐的 圓盤樣凸輪從動件,并且其在與驅動凸輪123接觸時轉動。折痕板122經由第一和第二支撐軸132和133連接到布置在折痕部件121上方的 彈性固定部件125,并且其與彈性固定部件125 —起整體移動。第一和第二軸部件127a和 127b (統稱為“軸部件127”)被安裝在彈性固定部件125的后側和前側以向折痕部件121延 伸。第一和第二彈性部件12 和1Mb (統稱為“彈性部件1M”)——它們是后側和前側彈 性部件——分別連接到軸部件127a和127b的外圓周。第一和第二彈性部件12 和124b 持續地彈性偏壓彈性固定部件125,并且,最后折痕板122向上。形成第一支撐軸132具有 這樣的形狀,使得第一支撐軸132的矩形橫截面的短側為半圓形,并且松散地配合到第一長孔121R。在第一支撐軸132的下半部分上,形成以第一支撐軸132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 三長孔13加。轉動軸121Q是從折痕部件121的側表面的邊垂直地(垂直于圖14中選取的 紙張的平面上)插入第三長孔13加。相對于第三長孔13 的寬度大小,轉動軸121Q的直 徑被設定為具有這樣的尺寸,其允許在圖14中Y方向上運動和不允許在X方向上運動。因 此,第一支撐軸132可以圍繞轉動軸121Q轉動,并且可以在第三長孔13 的長側的方向上 移動。因為這些配置,可以出現圖14中箭頭V指示的擺動。驅動機械裝置130M是這樣的機械裝置,其驅動與定位部件131a和131b接觸的驅 動凸輪123a和12 轉動,由此相對于折痕板122壓折痕部件121,并且使折痕部件121移 動離開折痕板122。驅動機械裝置130M包括凸輪軸134,其用于將第一和第二驅動凸輪 123a和12 同軸連接在其后部分和前部分上;驅動齒輪系135——其用于驅動在凸輪軸 134的端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后端部分)側面上的凸輪軸134,和驅動馬達130——其 用于驅動驅動齒輪系135。第一和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被布置在其中第一和第二驅 動凸輪123a和12 與第一和第二定位部件131a和131b相對的位置,并且分別與第一和 第二定位部件131a和131b接觸。取決于在凸輪軸134的中心與定位部件131a和131b中 的每一個的轉動中心連接的線上第一和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之間的距離,第一和第 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使折痕部件121接近和遠離折痕板122。此時,折痕部件121的移 動位置通過第一和第二支撐軸132和133以及第一和第二長槽(孔)121R和121S控制,并 且折痕部件121以其中折痕部件121的運動被控制的狀態進行往復運動。在這時,由于第 一和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的形狀,折痕部件121的折痕刀片121a被設定為不平行于 折痕板122移動,但是以一定角度與紙張接觸,以相對于紙張傾斜地生成折痕。圖15至20是圖解當通過折痕部件121在紙張上生成折痕時的運行的說明性圖。 當驅動馬達130根據控制電路(未顯示)的指令開始轉動時,折痕操作開始。也就是,當驅動馬達130從默認位置即在圖15中顯示的狀態的位置(紙張被傳送 并且在折痕位置停止的狀態)轉動時,凸輪軸134經由驅動齒輪系135轉動,并且第一和第 二驅動軸123a和123b轉動。根據第一和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3b的轉動,第一和第二 定位部件131a和132b——它們與第一和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接觸并且跟隨各自的 驅動凸輪作為凸輪從動件——轉動,在定位部件的中心軸和驅動凸輪之間的距離改變,并 且折痕部件121以箭頭Yl的方向移動。如在圖16中顯示,當折痕刀片121a經由紙張(未顯示)與折痕板122接觸時,折 痕部件121的運動由折痕板122限制。從這種狀態,當驅動單元進一步轉動時,第一驅動凸 輪123a移動遠離第一定位部件131a。此時,在設備前側上的折痕部件121的折痕刀片121a 的一部分不與折痕板122接觸,因此它處于其中第二驅動軸12 與第二定位部件131b接 觸的狀態。從圖16中顯示的狀態,當驅動馬達130進一步如在圖17中顯示地轉動時,在設備 前側上折痕刀片121a的一部分也與折痕板122的折痕書槽12 接觸。因此,紙張通過第 一和第二彈性部件12 和124b的彈力加壓,并且在紙張中生成折痕。在折痕在紙張上生成后,驅動馬達130進一步轉動,并且凸輪軸134以及第一和第 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轉動,并且如在圖18中顯示,第一驅動凸輪123a首先與第一定 位部件131a接觸,向上推動位于后側上的第一定位部件131a,折痕部件121的后側以箭頭Y2的方向首先向上運動。如在圖19中顯示,當在第一定位部件131a該側上——即在后側 上——的折痕刀片121a的下端移動遠離折痕板122時,第二驅動軸12 與在設備的前側 上的第二定位部件131b接觸,并且在定位部件131b側面上的面也以箭頭Y2的方向向上運動。在第一定位部件131a側面上的折痕刀片121a的下端短暫停在遠離折痕板122的 位置,并且當折痕部件121的上側面變為如在圖20中顯示的水平的時候,折痕部件121向 上運動,同時保持水平位置,并且返回到待機位置,即,圖16中顯示的默認位置。在默認位 置,折痕部件121傾斜,以便折痕刀片121a的后側比前側更接近于折痕板122。在此期間,在設備后側上的折痕刀片121a的一部分如在圖16所示與折痕板122 接觸,折痕刀片121a如在圖中顯示地逆時針轉動(箭頭Vl的方向),并且兩個端側如在圖 19顯示以箭頭Y2的方向向上移動,之后,折痕部件121如在圖20中顯示在圖中順時針轉動 (箭頭V2的方向)。結果,擺動支撐在前端形成,并且折痕通過在作為支撐點的設備后側周 圍的擺動運動生成,如同通過對紙張加壓切割紙張的刀具運動一樣。這種運動由于第一和 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的凸輪形狀生成。圖21是圖解根據驅動凸輪123和定位部件131之間的位置關系變化,折痕板122 和折痕部件121之間位置關系的變化的運動說明圖。圖21示出了 圖右手側上位于在設備 后側上的第一驅動凸輪123a和第一定位部件131a的轉動位置的關系;圖左手側上位于設 備前側上的第二驅動凸輪12 和第二定位部件131b的轉動位置的關系;以及根據第一和 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在兩者中間中的轉動,在折痕板122的折痕書槽12 和折痕部 件121的折痕刀片121a之間的位置關系。在圖21中,(a)顯示在從當紙張被引入直到當紙張被傳送并且停止在折疊位置時 的時間期間內,折痕刀片121a相對于折痕板122的位置。這個位置是默認位置。在圖21 中,距離L指示從第一驅動凸輪123a的凸輪軸134的中心到第一定位部件131a和第一驅 動凸輪123a之間的連接點(外圓周表面)的距離,所述連接點在連接第一驅動凸輪123a 的凸輪軸134的中心和第一定位部件131a的轉動軸的中心的線上。此外,距離H指示從第 二驅動凸輪12 的凸輪軸134的中心到第二定位部件131b和第二驅動凸輪12 之間的 接觸點(外圓周表面)的距離,所述接觸點在連接第二驅動凸輪12 的凸輪軸的中心和第 二定位部件131b的中心的線上。當在(a)中的第一驅動凸輪123a和第一定位部件131a之間的接觸點的位置用Sl 表示、在(a)中的第二驅動凸輪12 和第二定位部件131b之間的接觸點的位置用S2表示 時,在接觸點位置Sl和距離Ll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接觸點位置S2和距離Hl之間的關系是 如下Sl = LlS2 = HlHl = Ll在這種狀態中,在折痕刀片121a和折痕書槽12 之間的關系是在圖15中顯示的 位置關系,并且在后側上的折痕刀片121a和折痕書槽12 之間的間隔比在前側上的間隔 窄。順便提及,“H”表示接觸點與第二驅動凸輪12 的凸輪從動件的距離,“L”表示接觸點 與第一驅動凸輪123a的凸輪從動件的距離。
圖21中的(b)顯示當折痕刀片121a的部分A——最后端部分——與折痕板122 接觸時的組件的狀態。部分A的位置被設定為位于進行本實施方式的折痕處理的最大尺寸 紙張末端部分的外面上,并且前側向下在外面(后側)上部分A的周圍。在從運動開始直 到折痕刀片121a的部分A與折痕板122接觸時的時間期間,距離H2和距離L2之間的關系 是H2 = L2,并且在相同時間兩者移動(向下)相同的距離。圖16對應于這種位置關系。在部分A與折痕板122接觸后,以及當第一和第二驅動凸輪123a和12 進一步 如在(b)顯示地轉動,在接觸點的位置Sl和距離L2'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接觸點的位置S2 和距離H2'之間的關系如下Sl > L2'S2 = H2‘在此期間,折痕部件121在轉動軸121Q周圍轉動。圖21中的(c)顯示當折痕部件121在轉動支撐Q周圍轉動并且折痕刀片121a的 邊緣面與折痕板122的折痕書槽12 接觸時的位置。如從(c)中可以看出,當折痕刀片 121a的邊緣表面與折痕板122的折痕書槽12 接觸時,接觸點的位置Sl和距離L3之間的 關系以及接觸點的位置S2和距離H3之間的關系如下Sl > L3S2 > H3其中,在兩者之中,距離小于接觸點的位置。因此,折痕部件121被第一和第二彈 性部件12 和124b加壓,并且折痕刀片121a經由紙張配合到折痕板122的折痕書槽122a, 在紙張上產生折痕。圖17對應于這種位置關系。在圖21中的(d)顯示當折痕刀片121a的部分A移動遠離折痕板122時的位置。 當折痕刀片121a的部分A移動遠離折痕板122時,接觸點的位置Sl和距離L4之間的關系 以及接觸點的位置S2和距離H4之間的關系如下Sl = L4S2 > H4并且之后,關系變為如下Sl = L4'S2 = H4'圖18對應于這種位置關系。在后側上的接觸點的位置S 1停止直到在前側上的接觸點的位置S2到達在后側 上接觸點的位置,并且如在圖21中的(e)中所示,在關系變為Sl = S2之后,折痕部件121 返回到圖(a)中示出的待機位置。順便提及,驅動凸輪123a和12 的凸輪形狀被這樣設置,如在(d)中顯示,以便 在分離運動開始后,移動速度加速。通過以上描述的運動,在每張紙張上生成折痕,并且紙張傳送到后處理裝置。在常規的折痕裝置中,當全部的折痕刀片在寬度方向上同時與紙張接觸時,面的 壓力增加,并且在運動時負載增加。然而,在本申請的發明中,代替這種面接觸,折痕刀片從 點接觸到線接觸或到面接觸逐漸與紙張接觸,使得接觸壓力可以分配。結果,在運行時的負 載可以減小。此外,折痕刀片接觸紙張的次數僅為一次,使得它可以避免在紙張上生成不均勻的折痕。根據如上設計的本發明,折痕在紙張中從紙張的邊緣面逐漸地生成,因此,有可能 減小折痕時的負載,也有可能通過縮短處理時間提高生產率和改進能量消耗。雖然本發明已經相對于的特定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進行了完整和清楚的公開, 但是所附權利要求不應該被因此限制、而是應該解釋為包含所有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 的清楚地落入本文提出的基本教導之內的所有修改和替代結構。
權利要求
1.用于在每一張紙張上生成折痕的折痕設備,所述折痕設備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線性凸邊刀片在垂直于紙張傳送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第二部件,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與所述凸邊刀片配對的凹邊刀片形成;和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驅動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彼此相對地接近和離開,由此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保持停留在其間預先確定位置的紙張和在所述 紙張上生成折痕,其中當它處于待機狀態時,所述驅動單元保持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處于這樣的狀 態,其中與所述紙張接觸的所述凸邊刀片的面不平行于所述凹邊刀片的面;并且在所述紙張上生成折痕時,所述驅動單元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處于這樣的 狀態,其中所述凸邊刀片和所述凹邊刀片經由在其間保持的紙張彼此點接觸,以通過其轉 動運動開始折痕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痕設備,其中所述驅動單元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轉動,同時所述第一部件移動而所述第二部 件保持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痕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在作為支撐點的、與所述凹邊刀片接觸的所述凸邊刀片的部分周圍轉 動,由此在所述紙張上生成所述折痕。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折痕設備,還包括彈性部件,其使所述凸邊刀片和所述凹邊刀片加壓,以在所述紙張上生成所述折痕。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折痕設備,其中在通過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紙張上生成所述折痕之后,所述驅動單元使所述第一部件 從開始與所述凹邊刀片接觸的凸邊刀片的部分的一側移動遠離所述第二部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折痕設備,其中在所述凸邊刀片移動遠離所述紙張后,所述驅動單元加快所述第一部件相對于所述第 二部件的移動速度。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折痕設備,其中所述點接觸的起始位置被設定在所有大小紙張的路徑外面的位置處。
8.圖像形成系統,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折痕設備;和在所述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名稱為折痕設備和圖像形成系統。折痕設備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線性凸邊刀片在垂直于紙張傳送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第二部件,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與所述凸邊刀片配對的凹邊刀片形成;和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驅動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彼此相對地接近和分開,由此所述紙張上生成折痕,其中在待機狀態中,所述驅動單元保持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面不平行;并且在紙張上生成折痕中,使所述凸邊刀片和凹邊刀片經過在其間保存的紙張彼此點接觸,以通過其轉動運動開始折痕運動。
文檔編號B65H45/30GK102079462SQ20101056574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7日
發明者兒島秀俊, 及川直記, 吉川直宏, 服部仁, 柴崎勇介, 永迫秀也, 相場剛, 石川直行, 西藤高史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