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
技術領域:
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涉及紙張裝載機、紙張折疊裝置、紙張整理系統以及 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更具體地,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涉及用于裝載折疊 紙張垛的紙張托盤。
背景技術:
JP-H11-322163-A2在段落0295和圖63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折疊紙張 垛以每個折疊邊緣相互重疊的方式疊放,即使每個紙張垛被牢固地折疊,但由于每個折 疊邊緣具有的彈性效應,紙張垛折疊紙張垛層堆的高度也僅是在折疊邊緣側較高。在疊 放的折疊紙張垛的情況下,層堆的開放側(即,折疊邊緣的相對側)不具有這樣高的高 度。如果繼續將額外的紙張垛添加至層堆,則該層堆最終朝向開放端的那側崩塌。JP-H11-322163-A2進一步描述了用以避免這種層堆崩塌發生的支柱 (stay) 106a。支柱106a幾乎與預定數目的紙張垛層堆的高度相同,其中所述紙張垛的折 疊邊緣相互重疊。支柱106a設置在層堆的開放端側之下。然而,支柱106a并不足夠用 以支撐各種紙張垛,因為紙張垛的個體高度依據諸如溫度和濕度等因素而變化。JP-H11-322163-A2還在段落0293和圖62中描述了用以避免這種龐大層疊而提 出的解決方案。該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采用分別將一個紙張垛的每個折疊邊緣從其他紙 張垛的折疊邊緣處移至下方紙張垛的開放端側的方式堆疊紙張垛。然而,這個所提出的 解決方案引起了另外的問題。具體地,增加數目的紙張垛不合需要地增大了層疊覆蓋區 的尺寸。此外,JP-2003-261256-A2描述了根據傾斜紙張堆垛機(stacker)上的紙張垛層 堆的高度來控制沿水平方向移動的紙張止動器(stopper)機構的移動距離以增加裝載能 力。但是,該控制在層堆超出預定高度之前不能很好地工作。換言之,當層堆高于 預定高度時,紙張垛層堆趨向于不穩定。在堆放了許多紙張垛之后,紙張垛層堆也趨向 于不穩定,這是因為紙張垛停止在紙張止動器來回移動的水平地面處。
發明內容
為了提供對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基本理解,下面介紹了簡單概述。此概 述不是本發明的詳盡綜述。它不是旨在確定關鍵或重要的元件,也不是旨在描述所要求 保護的主體的范圍。相反地,本概述的唯一目的是以簡化的形式介紹本發明的一些原 理,以作為下文中介紹的更詳細描述的開端。本發明涉及一種紙張垛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中,將折疊邊緣處于先導,并從紙張垛供應機提供上述紙張垛,上述紙張垛整理方法如下以由折疊邊緣 阻擋器支撐上述紙張垛的前端的方式將上述紙張垛裝載在傾斜成前端向紙張垛排出方向 下降的底面支撐物上,上述折疊邊緣阻擋器以可向下方滑動的方式被底面支撐物支撐; 由裝載的上述紙張垛打開用于支撐所述折疊邊緣阻擋器的補償器;以及使上述折疊邊緣 阻擋器向下方移動。為了實現前述以及相關的目標,本發明包括下文中全面描述的特征。下面的描 述和附圖詳細闡述了本發明的示例性方面。然而,這些方面表現出本發明的原理可應用 于其中的各種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從下面結合附圖進行的描述中,本發明的其他方面、 優點和新穎特征將變得顯而易見。
因此,當結合附圖閱讀時,從隨后的非限制性實施例的描述中,本發明以及伴 隨的優點將得到最好的理解,附圖中圖1是示出了在紙張的縱向方向的中心處折疊的紙張實例的簡圖;圖2是示出了在紙張垛的縱向方向的中心處折疊的紙張垛實例的簡圖;圖3是示出了紙張垛層堆的實例的簡圖;圖4是示出了用于解釋實施例的基本原則的紙張垛層堆的實例的簡圖;圖5是示出了用于解釋實施例的基本原則的紙張垛和紙張垛層堆的實例的簡 圖;圖6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7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8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9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0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1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2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3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4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5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圖;圖16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17是示出了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8是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19是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防護板(guard)和底板附近的紙張裝載 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20是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防護板和底板附近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 性透視圖的簡圖;圖21是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22是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23是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24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25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26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27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28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29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30是示出了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31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32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底板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 的簡圖;圖33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34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35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36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37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圖;圖38是示出了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39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40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41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42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43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44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45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46是示出了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47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48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49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0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1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2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3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4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5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6是示出了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57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58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前臂和底板附近的示例性 橫截面視圖的簡圖;圖59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圖;圖60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1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2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3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4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5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6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7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 圖;圖68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的紙張裝載機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 圖;圖69是示出了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的紙張裝載機的防護板和底板附近 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70是示出了根據第七實施例的變型的紙張裝載機的擋板(flap)附近的示例性 橫截面視圖;圖71是示出了根據第七實施例的變型的紙張裝載機的擋板附近的示例性橫截面 視圖;圖72是示出了紙張整理系統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73是示出了紙張整理系統的示例性橫截面視圖的簡圖;圖74是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75是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的紙張傳感器附近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76是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的紙張傳感器附近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77是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的機械傳感器單元和電傳感器單元的示例性透視圖 的簡圖;圖78是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的電傳感器單元的示例性透視圖的簡圖;圖79是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的電傳感器單元的示例性側視圖的簡圖;以及圖80是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的機械傳感器單元的示例性后視圖的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參考附圖,其中在這些圖中相似的參考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零件。在本描述中,折疊紙張垛層堆的折疊邊緣側(即,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彼此重疊的側部)被定位成與之前的折疊紙張垛層堆的開放邊緣重疊。因此,用于全部紙張垛的 支撐物的覆蓋區比用于全部紙張垛的傳統支撐物的覆蓋區短,其中如JP-H11-322163-A2 的段落0293和圖62中所描述的那樣,紙張垛將它們的折疊邊緣放置成使得每個紙張垛 的折疊邊緣重疊在每個其他鄰近紙張垛的開放端上。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疊放方向避免 了當全部折疊邊緣對齊時由層堆中的高度差而引起的不被希望的層堆的穩定性波動。此 外,紙張垛通過隨著層堆滑動而壓平(collapsing)層堆,紙張垛很好地與分別重疊在其他 紙張垛的每個開放端上的每個折疊邊緣對齊。(1)關于紙張的定義圖1至圖3分別示出了紙張、紙張垛和紙張垛層堆的簡圖。它們各自在它們的 縱向方向的中心處被折疊。然而,紙張可在任何位置處被折疊。(1-1)紙張如圖1(a)和圖1(b)所示,中心折疊在紙張S上在縱向或橫向定向的中心處形成 了折疊線101。因此,紙張S的一個面變成一對彼此面對的內部面103,而另一個面變成 一對彼此背對背的外部面104(彼此背離的朝向)。外部面104中接觸地面的一個是外底沿著折疊線101的方向是紙張S的橫向方向,并且紙張S在該橫向方向上的跨度 是紙張S的寬度。進一步,垂直于折疊線101的方向是紙張S的縱向方向,并且紙張S 在該縱向方向上的跨度是紙張S的長度。在紙張S上的任何位置處形成折疊線均簡單地 稱為折疊。圖1 (b)中示出的紙張S的左邊緣(即,這對外部面之間的折疊線)是折疊邊緣
105。圖1(b)中示出的紙張S的右邊緣(即,折疊邊緣的相對側并能夠分離)是開放端
106。將折疊邊緣與開放端相連接的一對端部是側端。假設折疊邊緣為前端,則側端的 近端是左側端115,而側端的遠端是右側端116。如圖I(C)所示,折疊線101的兩側上的葉片是頁片111和112。這對頁片的四 個側面分別是上外側(superolateral)頁面110、上內側頁面109、下內側頁面108、以及下 外側頁面107。作為下頁片的頁片111具有下外側頁面107和下內側頁面108。作為上 頁片的頁片112具有上外側頁面110和上內側頁面109。圖1(d)示出了字母“Z”形的折疊紙張(在下文中,為“Z”折疊紙張)的簡 圖。該“Z”折疊紙張具有平行于上頁片112中間處的折疊邊緣的額外折疊線。盡管圖1(d)中示出的紙張S的形狀與中心折疊的紙張不同,但該紙張S的左邊 緣是折疊邊緣113。圖1(d)中示出的紙張S的右邊緣也是開放端114。換言之,每個折 疊邊緣具有相應的開放邊緣。如果折疊紙張的下外側頁面107位于平面上,則沿垂直于該平面的方向從折疊 紙張的上外側頁面110的頂部到該平面的跨度是紙張的高度。沿紙張的縱向方向的最大 高度位置周圍的區域是鼓起部分。搭接部分是頁片相互接觸的區域。(1-2)紙張垛平面紙張垛T是多個紙張,每個紙張重疊在相鄰紙張的頂部上,這些紙張在圖 2(a)中以紙張Si、S2和S3表示。紙張垛T可以是多個折疊紙張,其中每個折疊紙張各 自的折疊邊緣插入到相鄰折疊紙張的開放端中,以使該折疊紙張的外部面碰到相鄰折疊紙張的內部面并覆蓋該折疊紙張。圖2 (b)和圖2 (c)中所示的紙張垛T的左邊緣是紙張垛T的折疊邊緣。圖2 (b) 中所示的紙張垛T的右邊緣是紙張垛T的開放端。將折疊邊緣與開放端相連接的一對端 部是側端。假設折疊邊緣為前端,則側端的近端是左側端,而側端的遠端為右側端。圖2(d)示出了字母“Z”形的折疊紙張垛(在下文中,為“Z”折疊紙張垛) 的簡圖。該“Z”折疊紙張垛具有平行于上頁片中間處的折疊邊緣的額外折疊線。(1-3)紙張垛層堆(或紙張層堆)圖3(a)示出了折疊紙張S2,它被定位成使得它的折疊邊緣與之前折疊紙張Sl的 折疊邊緣重疊。在圖3(a)中,折疊紙張S3也可定位成使它的折疊邊緣與之前折疊紙張 S2的折疊邊緣重疊。諸如紙張Sl和S2(以及一組Si、S2和S3)的整個紙張重疊組是紙 張層堆P。如圖3(b)中所示的那樣,紙張層堆P也可以是多個“Z”折疊紙張,所述多個 “Z”折疊紙張的折疊邊緣面向同一方向對齊并且它們的折疊邊緣相互重疊。此外,如圖3(c)和圖3(d)中所示的那樣,紙張層堆P可以是多個折疊紙張垛, 其包括從Tl至T3的紙張垛,所述多個折疊紙張垛的折疊邊緣面向同一方向對齊并且它們
的折疊邊緣相互重疊。進一步,層堆的折疊邊緣是紙張垛的每個折疊邊緣重疊在相鄰紙張垛的折疊邊 緣上的側部,而層堆的開放端是紙張垛的每個開放端重疊在相鄰紙張垛的開放端上的側 部。(2)實施例的基本原則的解釋圖4示出了用于解釋實施例的基本原則的紙張垛層堆的簡圖。圖4(a)示出了包 括紙張垛202、203和204的紙張垛層堆206。層堆的每個折疊邊緣均重疊在位于平臺201 上的相鄰折疊邊緣的頂部上,平臺201具有作為底面支撐物的水平表面。平臺201連接于具有垂直表面的防護板205(即,該防護板具有至少基本垂直于 平臺表面的表面)。如果紙張垛移動得足夠慢以保持自身穩定,則防護板205就不是必需 的。這里示出防護板205僅僅是為了便于理解平臺201的平移。紙張垛供入的位置不改 變該防護板的位置。如圖4(b)中所示的,在層堆變得包括預定量的紙張垛之后,該層堆移動到朝向 它的折疊邊緣側的方向。預定量可以以高度測量、由紙張的數目確定、或者由紙張垛的 數目確定。如圖4(b)中所示的,層堆可以與平臺201—起移動,并且取代平臺201移 動,該層堆還可以相對于平臺201移動。在一個實施例中,移動的距離比紙張垛層堆的長度短。層堆的長度可以根據紙 張垛各自位置而改變,但是如果紙張垛穩定地對齊,則層堆的長度不會變化到與紙張垛 的長度相差太多。在另一實施例中,移動距離可以比層堆長度的三分之一長以便將隨后 層堆的鼓起部分裝載在該層堆的搭接部分上。移動之后,后續層堆的紙張垛從與之前紙張垛被供入的相同位置處被供給到平 臺201上。因此,紙張垛207的折疊邊緣被部分地裝載成在從之前層堆的鼓起部分處略 微后退的位置上覆蓋之前層堆。如圖4(c)中所示的,在之前層堆移走之后,新的層堆形成,其中它的紙張垛在相同的垂直位置處(例如,層堆中每個紙張垛的折疊邊緣都對齊)。因此,紙張垛處在這 樣的狀況中層堆(其中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彼此重疊)的折疊邊緣被定位成使得與之前層 堆的開放端具有重疊部分。換言之,紙張垛處在這樣的狀況中一個層堆的鼓起部分被 定位成與之前相鄰層堆的搭接部分具有重疊部分。盡管圖4示出了在移動過程中層堆沒有分離的情況,但是如果紙張垛之間的摩 擦不夠強,則如圖5(b)所示的那樣,在移動時,層堆可能由于層堆的慣性而分離。因 此,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都分別處在該紙張垛下方的一個紙張垛的搭接部分上。隨后 紙張垛的鼓起部分以有組織且整齊的方式被裝載在包含于已分離層堆中的紙張垛的搭接 部分上。如果在層堆變得不穩定之前該層堆已經分離開,則不需要考慮層堆的穩定性。(2-1)實施例 1圖6示出了紙張裝載機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該紙張裝載機310包括紙張垛出口 300 (其作為紙張垛供應機的一部分)、壁301、作為底面支撐物的平臺302、通道303、 卸放傳感器304、防護板305、齒條306、小齒輪307、電機308、按鈕309、裝載傳感器 311、以及控制器312。壁301和通道303可以是紙張垛供應機的部分。出口 300在壁301上打開。壁301可相當于紙張折疊裝置的外壁。典型地,折 疊紙張和折疊紙張垛以折疊邊緣處于先導的狀態而從出口 300被卸放到平臺302上。在 下文中,折疊紙張和折疊紙張垛中的每個被簡稱為紙張垛。出口 300連接于通道303。卸放傳感器304位于出口 300內部并且靠近出口 300。卸放傳感器304感測通過 通道303傳送的紙張垛以計算從出口 300卸放的紙張垛的數目。平臺302位于出口 300的下方。平臺302具有作為底面支撐物的上表面以支撐 最初從出口 300卸放的紙張垛的底面。平臺302從壁301水平地延伸并且后退到壁301。 平臺302的移動方向平行于出口 300的卸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防護板305阻擋從出口 300卸放的紙張垛以避免并防止紙張垛從平臺302越過。 防護板305具有用以接觸被卸放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的面。在等待紙張垛從出口 300卸 放的過程中,防護板305在該面與壁301之間占據最小距離。該最小距離可以近似與紙 張垛的長度相同。電機308驅動小齒輪307以通過齒條306移動平臺302。按鈕309從平臺302的上表面延伸出(典型地,向上),并且被最初卸放在平臺 302上表面上的紙張垛壓入到平臺302的上表面中。裝載傳感器311檢測按鈕309是伸出 的還是壓下的。可任選地配備該裝載傳感器以檢測按鈕309的伸出距離,該伸出距離可 與按鈕309上的紙張垛的預定數目相互關聯。控制器312基于卸放傳感器304和裝載傳感器311的檢測來控制電機308的驅 動。控制器312將卸放傳感器304對紙張垛的檢測次數算作從出口 300卸放的紙張垛的 數目。每次在裝載傳感器311檢測按鈕309是否被壓下的同時卸放傳感器304檢測出紙 張垛,控制器312就增加一個計數。在計數達到或超過預定臨界值后,控制器312使電 機308驅動以在預定力矩之后推動平臺302前進。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預定臨界值設定 為3。預定力矩具有用于在卸放傳感器304檢測到紙張垛之后使得紙張垛在平臺302上保 持穩定或者在之前紙張垛上保持穩定的足夠長的時間,并且預定力矩還短于紙張垛之間 的卸放間隔。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在使電機308驅動時,將紙張垛之間的卸放間隔增大到大于通常情況也是可接受的。當裝載傳感器311檢測到按鈕309處于伸出位置時,則控制器312將計數清零并 開始使電機308驅動以使平臺302后退。紙張裝載機310的示例性操作利用圖7至圖12中的瞬態圖、以及圖15中的流程 圖來說明。圖7示出了通道303中的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302上之前紙張裝載機310的 瞬態橫截面圖。當檢測到紙張垛Tl在卸放傳感器304之前經過時,則控制器312開始圖 15中所示的計數程序(動作350)。圖8示出了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302上后紙張裝載機310的瞬態橫截面圖。 紙張垛Tl以它的折疊邊緣位于先導的狀態裝載在平臺302上并且將按鈕309壓到大約與 平臺302的上表面齊平或在該上表面之下。如果在按鈕309伸出的情況下紙張垛在卸放傳感器304前方經過(參考動作351 的“否”),則控制器312在增加計數(動作352)并將計數保持(動作353)為1之前將 計數清零。否則,如果在按鈕309壓下的情況下紙張垛在卸放傳感器304前方經過(參考 動作351的“是”),則控制器312增加計數并保持計數而無需清零或重新設置成零(動 作353)。因此,在從圖7和圖8中所示的狀態轉變后,計數保持為1。圖9示出了在紙張垛T2和T3被卸放在平臺302上的紙張垛Tl上后,紙張裝載 機310的瞬態橫截面圖。紙張垛層堆由紙張垛Tl和隨后的位于紙張垛Tl上的紙張垛T2 和T3組成。紙張垛T2和T3以按鈕309處于壓下的狀態(由于紙張垛Tl)在卸放傳感 器304前方經過,在從圖8和圖9中所示的狀態轉變后,控制器312兩次增加計數并保持 計數為3。在保持計數后,控制器312判定平臺302是否前進(動作354)。如果計數不等 于預定臨界值(參考動作354的“否”),則控制器結束計數程序而不會使平臺302前 進。如果計數等于預定臨界值(參考動作354的“是”),則控制器312使電機308在 如圖10所示的預定力矩后使平臺302前進(動作355)并結束計數程序。推動平臺302前進的距離可以在紙張垛長度的1/3與2/3之間。然而,如果由 于折疊膨脹力較弱的原因導致紙張垛的鼓起部分較小,則推動平臺302前進的距離可以 小于紙張垛長度的1/3。換言之,推動平臺302前進的距離足夠長以避免待從出口 300被 卸放的紙張垛的鼓起部分重疊在之前紙張垛層堆的鼓起部分上。如果層堆足夠柔軟,柔 軟程度足以使得其鼓起部分可被隨后的紙張垛按壓得變成搭接部分,紙張垛則將用于推 動平臺302前進的該距離設計得更短是可能的。還可能將用于推動平臺302前進的該距 離設計成根據構成層堆的紙張類型而變化。如果紙張的折疊膨脹力相對較弱,則該距離 應該設計得更短。圖11示出了紙張垛T4和 被卸放在平臺302上的紙張垛層堆(Tl、Τ2、和Τ3) 的搭接部分上之后,紙張裝載機310的瞬態橫截面圖。紙張垛Τ4和Τ5的折疊邊緣與層 堆的搭接部分重疊。控制器312在圖11的時間中將計數保持為5。即使層堆的搭接部分相對低,但它具有將重疊在那里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抬起 的微小厚度。因此,不同層堆的穩定性在第一層堆與重疊于第一層堆的第二層堆之間是 不同的。因此,可將其設計為使得構成第一層堆的紙張垛的數目少于構成第二層堆的紙張垛的數目。此外,可設計為形成重疊在第二層堆的搭接部分上的第三紙張垛層堆,并將 N+1層堆的鼓起部分放置在之前層堆N(正整數)的搭接部分上。圖12示出了將層堆從平臺302上移走后紙張裝載機310的瞬態橫截面圖。按鈕 309從平臺302的上表面伸出,接著控制器312將計數清零并且使電機308驅動以使平臺 302朝向壁302后退到與圖7中所示的位置相似的位置處。如果隨后的紙張垛的長度比從平臺302上的按鈕309上方的位置處移走的紙張層 堆長,則可以縮短使平臺302后退的距離,或者平臺302可以保持不變,從而預備出足夠 的距離以使隨后的紙張垛被定位在壁301與防護板305之間。無需說明,構成層堆的紙張垛的數目并不限于圖中所示的僅兩個或三個,該數 目可以更少或更多。此外,用于使平臺302移動的結構不限于所示的齒輪齒條零件。有 多種可替換的方式來形成該結構,諸如具有渦輪的齒條。盡管圖10和圖11示出了在平臺302移動的過程中層堆沒有分離的狀態,但是當 平臺302由于層堆慣性的作用而移動時該層堆可能分離,如圖13所示。如果紙張垛之間 的摩擦不夠強,則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分別處在該紙張垛下方的一個紙張垛的搭接部 分上。隨后的紙張垛的鼓起部分以有組織且整齊的方式被裝載在包含在已分離層堆中的 紙張垛的搭接部分上,如圖14所示。如果在層堆變得不穩定之前該層堆已經分離開,則 不需要考慮層堆的穩定性。也可以將平臺302構造成使它從出口 303側傾斜,如圖16和圖17所示。在平 臺302的傾斜上表面上支撐有紙張垛。防護板305支撐第一紙張垛的折疊邊緣而第一紙 張垛的鼓起部分支撐隨后紙張垛的鼓起部分。通過之前紙張垛的鼓起部分而阻止每個紙 張垛滑下斜坡。因此,紙張垛以有組織且整齊的方式被裝載在平臺302上。此外,因為鼓起部分由于滑下斜坡的隨后紙張垛的重力作用而被壓在一起,所 以紙張垛是穩定且壓縮的。因此,平臺302上的裝載容量變得比基本的平床(bed)更高。這個有益效果不能通過JP-2003-261256-A2中描述的技術而獲得,在所述技術 中,雖然紙張滑下了傾斜紙張堆垛機的斜坡,但紙張止動器機構沿連接在斜坡底部處的 水平方向移動。在該布置中,第一紙張以及一些隨后的紙張在斜坡的底部處停止并且超 過之前的紙張,從而導致紙張不整齊。(2-2-1)實施例 2圖18示出了紙張裝載機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紙張裝載機400包括出口 401 (其 作為紙張垛供應機的一部分)、壁402、作為底面支撐物的平臺403、通道404、防護板 405、以及彈簧406。壁402和通道404可以是紙張垛供應機的部分。出口 401在壁402上打開。例如,壁402相當于紙張折疊裝置的外壁。折疊紙 張垛以它們自身的折疊邊緣處于先導的狀態從出口 401被卸放到平臺403上。出口 401 連接于通道404。平臺403位于出口 401下方。平臺403被構造成使得它從靠近出口 401的一側 傾斜。防護板405支撐紙張垛的折疊邊緣,以使得紙張垛不滑下以及滑離平臺403。防 護板405可以沿著平臺403的上表面的斜坡并與平臺上表面平行地移動。防護板405的寬度足夠支撐紙張垛的折疊邊緣,該寬度諸如與明信片的較短側邊的長度相同。防護板 405的中心可對應于從出口 401卸放的紙張垛的中心。彈簧406朝向壁402偏壓防護板 405。由于平臺403上的紙張垛的重量,防護板405沿著平臺403的上表面的斜坡而被向 下推動。防護板405由于平臺403上的紙張垛的重量而遠離壁。本實施例中的防護板405連接至底板407,如圖19中所示的。底板407具有平 行于平臺403的上表面的平坦平面,該平面作為該底板的上表面。底板407的寬度可以 與防護板405相同。底板407與防護板405 —起移動。底板407沿防護板405移動所沿的方向具有長度。底板407可轉動地圍繞水平 軸線支撐滾輪408和409,該水平軸線垂直于斜坡412的上表面。滾輪408和409沿該方 向對齊,且它們之間的距離足以處于穩定。這個結構有效地使得防護板405保持它的移 動運動順暢并保持它的姿勢穩定。斜坡412具有平行于平臺403上表面的平坦平面,該平面作為該斜坡的上表面。 斜坡412通過滾輪408和409支撐底板407。如圖19所示,滾輪408和409在斜坡412 上表面上的以虛線圈出的區域上滾動。平臺蓋413附于斜坡412并覆蓋斜坡412上表面上除了底板407所處區域以及移 動經過的區域以外的區域。平臺蓋413的上表面被布置在與底板407的上表面相同的平 面上。進一步,底板407具有另外的滾輪410和411。滾輪410和411被底板407可轉 動地圍繞軸線支撐,該軸線垂直于斜坡412的上表面。滾輪410和411在垂直導向壁上滾動,平臺蓋413在它自身的內部支撐該垂直導 向壁。垂直導向壁防止底板407和防護板405在斜坡412上沿錯誤的路線移動。防護板405在與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具有一定接觸的表面上具有溝槽415。因為紙 張垛的折疊邊緣被支撐在兩個位置處(其為溝槽的兩個邊緣),所以防護板405向紙張垛 提供支撐以用于增加穩定性。溝槽415是放入使用者手指的空隙,允許使用者方便地移 走紙張垛。關于防護板405的結構不限于上述情況。例如,防護板405可以連接至梁414 而不是連接至用于支撐滾輪408至411的底板407。梁414隱藏在平臺蓋413之下,并且 在防護板405移下斜坡412后露出。 利用圖21至23中的瞬態圖來解釋紙張裝載機400的示例性操作。圖21示出了通道404中的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403上之前的紙張裝載機400 的瞬態橫截面圖。彈簧406偏壓防護板405,但是在平臺403上沒有紙張垛,因此防護板405處在 防護板405可沿平臺403的斜坡自行移動或定位的范圍中最近的位置處。圖22示出了在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403上之后紙張裝載機400的瞬態橫截面圖。由于防護板405上的重力作用,紙張垛Tl的重量使得彈簧406延伸,且防護板 405略微滑下平臺403的斜坡。圖23示出了在紙張垛T2至T5被卸放在平臺403上后紙張裝載機400的瞬態橫 截面圖。
壁402與防護板405之間的距離根據放置在平臺403上的紙張垛的數目而增加。 即,由于紙張垛自身重力的增加,用于以每個紙張垛(除第一紙張垛之外)的鼓起部分分 別安置在相鄰紙張垛的搭接部分的頂部上的方式放置紙張垛的空間增大了。即使要將相對大尺寸的紙張垛卸放在平臺403上,也可通過移開防護板405而獲 得用于堆放大尺寸紙張垛的空間,就像通過增加紙張垛的重量而引起的那樣。在紙張垛被卸放在平臺403上之前,壁402與防護板405之間的距離可以比紙張 垛的長度長。因此,紙張垛滑下斜坡以將它們的鼓起部分安放在之前紙張垛的搭接部分 的頂部上。平臺403斜坡的角度減慢了紙張垛的滑動速度,從而紙張垛不會滑動越過之前 紙張垛的鼓起部分。因此,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均處在該紙張垛下面的相鄰紙張垛的 搭接部分上。(2-2-2)實施例 3圖24示出了紙張裝載機的第三實施例。該紙張裝載機500包括紙張垛出口 501 (其作為紙張垛供應機的一部分)、壁502、作為底面支撐物的平臺503、通道504、 防護板505、以及彈簧506。這些零件分別對應于實施例2中的出口 401、壁402、平臺 403、通道404、防護板405、以及彈簧406。壁502和通道504可以是紙張垛供應機的部 分。防護板505可以是折疊邊緣阻擋器。紙張裝載機500進一步包括磁體507和鋼板508。磁體507被支撐在防護板505 上,而鋼板508被支撐在平臺503上。磁體507具有足夠的磁力以吸引鋼板508,從而只 將防護板505 (在沒有支撐任何紙張垛的情況下)保持在防護板505可沿平臺503的斜坡 移動的范圍中最近的位置處。磁體507和鋼板508可以是補償器的部分。在放在平臺503上的紙張垛的總重量超過臨界極限之前,磁力將防護板505保持 在最靠近磁體507的位置處。如果放在平臺503上的紙張垛的總重量超過了該臨界極限, 則防護板505開始滑下平臺503的斜坡。防護板505剛剛開始滑下平臺503的斜坡之后 的初始滑動距離可以比此后每紙張垛對應的防護板505的滑動距離長。利用圖25至28中的瞬態圖解釋紙張裝載機500的示例性操作。圖25示出了通道504中的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503上之前紙張裝載機500的 瞬態橫截面圖。磁體507和彈簧506的合力偏壓防護板505(沒有包括平臺503上的紙 張垛),從而防護板505處在該防護板505可沿平臺503的斜坡移動的范圍中最近的位置 處。圖26示出了紙張垛Tl和隨后的紙張垛T2被卸放到平臺503上之后紙張裝載機 500的瞬態橫截面圖。防護板505此時沒有滑下平臺503的斜坡,因為磁體507和彈簧 506的合力支撐住紙張垛Tl和T2的總重量(磁體和彈簧的合力大于紙張垛Tl和T2的重 量的重力)。由紙張垛Tl和T2形成層堆。圖27示出了紙張垛T3被卸放在紙張垛Tl和紙張垛T2的層堆上之后紙張裝載 機500的瞬態橫截面圖。磁體507和彈簧506的合力不能支撐住包括紙張垛Tl至T3的 層堆的重量(磁體和彈簧的合力小于紙張垛Tl、T2、和T3的重量的重力)。由于重力 的原因,防護板505隨層堆滑下平臺503的斜坡。因此,層堆準備好在該就緒層堆的開 放端側上被從出口 501卸放的下一個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側重疊。
如剛剛所述的那樣,通過層堆朝向它的折疊邊緣側的移動,該層堆準備好在它 的搭接部分上被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重疊。圖28示出了在紙張垛T4和T5被卸放在 包括紙張垛Tl至T3的層堆上,并且紙張垛T4和T5的層堆的折疊邊緣側重疊在紙張垛 Tl至T3的層堆的開放端側上之后的紙張裝載機500的瞬態橫截面圖。在層堆從平臺503上移走之后,防護板505借助彈簧506的力攀升回到圖25中 所示的位置處并且重新占據該位置,而磁體507用它的力牢固地吸引鋼板508。如果彈簧的力被設置得相對強,則當防護板505開始如圖27所示的那樣下滑 時,防護板505可以一次滑下范圍的一半。當彈簧的力被設置得相對弱時,則防護板505 也可以一次下滑到范圍的底部。盡管圖27和28示出了在平臺503移動的過程中層堆沒有分離的狀態,但是如 果紙張垛之間的摩擦相對較弱,則在移動的過程中層堆可以由于層堆的慣性而分開,如 圖29中所示。因此,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分別處在該紙張垛下方的紙張垛的搭接部分 上。此時,下一個隨后的紙張垛T4和T5以它們的折疊邊緣重疊在它們各自的前一個紙 張垛的開放端上的方式而被放在平臺503上,如圖30中所示。如果在層堆變得不穩定之 前防護板505上的層堆已經分開,則不需要考慮該層堆的穩定性。此外,磁體507可以是包括與實施例1中的紙張裝載機310的卸放傳感器304、 按鈕309、裝載傳感器311和紙張控制器312相似的裝置的暫時磁體,并且通過釋放磁體 507的電磁力(當然,該電磁力在此時之前應該發揮作用)來改變圖15中的動作355。被 暫時磁體的磁力釋放的鎖可以用來將防護板505保持在該范圍的頂部處。(2-2-3)實施例 4圖31示出了紙張裝載機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紙張裝載機600包括紙張垛出口 601 (作為紙張垛供應機的一部分)、壁602、作為底面支撐物的平臺603、通道604、防護 板605、彈簧606、磁體607、以及鋼板608。它們分別對應于實施例3中的出口 501、壁 502、平臺503、通道504、防護板505、彈簧506、磁體507、以及鋼板508。壁602和 通道604可以是紙張垛供應機的部分。磁體607和鋼板608可以是補償器的部分。防護 板605可以是折疊邊緣阻擋器。連接于本實施例防護板605的底板609具有橫越它的側向方向的隆起(hill)或凸 起(mound)部。該隆起具有頂峰或頂點。頂峰或頂點的脊線沿著由防護板605支撐的紙 張垛的折疊邊緣,沿頂峰脊線的方向可以垂直于防護板605前后移動的方向。該隆起的 頂峰可以倒圓或倒角。具有隆起的底板609還可以是底面支撐物。圖32(a)是紙張裝載 機600的側視圖。圖32(a)中所示的距離Lp是頂峰與防護板605的接觸紙張垛的折疊邊緣的面之 間的距離。該距離Lp沿著防護板605前后移動的方向。距離Lp可以比紙張垛長度的一 半短。如果出口 601卸放各種尺寸的紙張垛,則距離Lp可以比不同紙張垛的最大尺寸的
長度的一半短。最初被放置在平臺603上的紙張垛的鼓起部分落入到頂峰與防護板605的前述面 之間的空間中。盡管本實施例中頂峰的脊線在防護板605的整個寬度上連續,但是頂峰 的脊線可以包括多個獨立的頂峰。谷壁是在底板609上從頂峰朝向防護板605延伸的表面。斜坡(mountain slop)是在底板609上從頂峰朝向靠近壁602的一側延伸的表面。谷壁傾斜得比斜坡更陡峭。 由于谷壁的增大的陡度,減小了頂峰與防護板605之間范圍中的摩擦和其他阻力,并且 第一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可更容易地接觸防護板605。此外,第一紙張垛可與防護板605穩 定地接觸。通過將第一紙張垛的裝載點設置得比頂峰遠來提高這種益處。相反地,如果裝 載點比頂峰更靠近壁602,則需要將第一紙張垛的卸放速度設定得相對快,并且需要足夠 陡峭、適當地設置平臺603的斜坡以防止第一紙張垛在接觸防護板605之前就停止。頂峰具有足夠的高度以支撐第一紙張垛,從而將第一紙張垛的上外側表面保持 為凸起的或平坦的。頂峰可以被設置得足夠高以將安裝在第一紙張垛上的隨后多個紙張 垛的上外側表面保持為凸起的或平坦的。將層堆的頂部紙張垛的上外側表面保持為凸起 的或平坦的原因是為了防止下一個隨后的紙張垛在接觸防護板605之前就停止。在許多 情況中,不希望后續的紙張垛在接觸防護板605之前就停止。隆起的斜坡可以被設置成橫越過平臺603的上表面(如圖32(c)中所示)以保持 紙張垛的開放端更靠近平臺603。因此,因為開放端的兩個角都被平臺603(它比底板609 寬)支撐,所以紙張垛進一步地穩定了。如圖32(d)和圖32(e)中所示,斜坡的靠近壁602的斜坡一端可以設置在平臺 603的上表面上方。因此,因為阻止了紙張垛的開放端與平臺603接觸,所以通過與平臺 603的摩擦可以防止紙張垛在接觸防護板603之前停止。通過圖33至36中的瞬態圖來解釋紙張裝載機600的示例性操作。圖33示出了通道604中的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603上之前紙張裝載機600的 瞬態橫截面圖。磁體607和彈簧606利用它們各自的力的總和偏壓防護板605,但是在平 臺603上沒有紙張垛,因此防護板605處在該防護板605可沿平臺603的斜坡移動的范圍 中的最近位置處。圖34示出了在紙張垛Tl和隨后的紙張垛T2和T3以數字順序被卸放到平臺603 上之后紙張裝載機600的瞬態橫截面圖。因為磁體607和彈簧606的合力支撐住紙張垛 Tl至T3的總重量,所以防護板605在此時沒有滑下平臺603的斜坡。因此,由紙張垛 Tl至T3組成層堆。因為紙張垛T2的上外側表面由于底板609上的隆起而輕微地凸起, 所以紙張垛T3更穩定地保持在紙張垛T2上,并且整個層堆被更穩定地保持。圖35示出了紙張垛T4被卸放到紙張垛Tl至T3的層堆上之后紙張裝載機600的 瞬態橫截面圖。磁體607和彈簧606的合力不能支撐住紙張垛Tl至T4的總重量。此時 防護板605隨著層堆滑下平臺603的斜坡。因此,層堆準備好在它的開放端側上由從出 口 601卸放的下一個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側重疊。從圖35中所示的紙張垛T3的翹 曲小于如圖27中所示的紙張垛T3的翹曲能夠理解,由于底板609上表面上的隆起,層堆 更穩定了。如剛剛描述的,通過朝向層堆的折疊邊緣側移動層堆,該層堆準備好在它的搭 接部分上被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重疊。圖36示出了在紙張垛T5至T7被卸放在紙張 垛Tl至T4的層堆上、且紙張垛T5至T7的層堆的折疊邊緣側重疊在紙張垛Tl至T4的 層堆的開放端側上之后的紙張裝載機600的瞬態橫截面圖。在將層堆從平臺603上移走之后,借助彈簧606的力,防護板605攀升回到如圖33中所示的位置處,并且磁體607用它的力來吸引鋼板608。盡管圖35和36示出了在移動過程中層堆沒有分離的狀態,但是如果紙張垛之間 的摩擦不夠強,則在該層堆移動的過程中層堆可能由于該層堆的慣性而分離開,如圖37 中所示。因此,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分別處在該紙張垛下方的紙張垛的搭接部分上。 之后,隨后的紙張垛T5和T6以它們的折疊邊緣重疊在它們各自的之前紙張垛的開放端上 的方式而被放在平臺603上,如圖38中所示。如果在該層堆如上述那樣變得不穩定之前 防護板605上的層堆就已經分離開,則不需要考慮層堆的穩定性。(2_2_4)實施例 5圖39示出了紙張裝載機的第五實施例。該紙張裝載機700包括紙張垛出口 701 (其作為紙張垛供應機的一部分)、壁702、作為底面支撐物的平臺703、通道704、彈 簧706、磁體707、以及鋼板708。這些零件分別對應于實施例4中的出口 601、壁602、 平臺603、通道604、彈簧606、磁體607、以及鋼板608。壁702和通道704可以是紙張 垛供應機的部分。如圖40 (示出了紙張裝載機700的透視圖)所示,紙張裝載機700進一步包括防 護板705 (其與實施例4中的防護板605不同)、杠桿707、止動器708、以及杠桿臂709。 防護板705可以是折疊邊緣阻擋器。杠桿707、止動器708、以及杠桿臂709可以是補償 器的部分。在杠桿707寬度方向的中心處,防護板705可轉動地將該杠桿支撐在軸線上,該 軸線沿著被防護板705支撐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杠桿707從防護板705的頂部突出。在層堆增長到比防護板705高之后,從紙張 垛層堆的頂部滑落的分離紙張垛使得杠桿707圍繞軸線轉動。在杠桿707的頂部周圍, 該杠桿具有朝向靠近出口 701的側面彎曲的外形。這種外形提供了這樣的益處在杠桿 707被推到與紙張垛的折疊邊緣相接觸的平面中后使分離的紙張垛穩定地停止。杠桿707的下端連接于在平臺703的斜坡上方延伸的杠桿臂709。杠桿臂709的 另一端接合平臺703上的止動器708。如果杠桿707的頂部由于推力或分離紙張垛的力而 轉動,則杠桿臂709與止動器708之間的接合斷開。如果層堆的高度超過了臨界極限,則防護板705就開始滑下平臺703的斜坡。這 之后的初始滑動距離可以比每個紙張垛對應的防護板705的滑動距離長。利用圖41至44中的瞬態圖解釋紙張裝載機700的示例性操作。圖41示出了通道704中的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703上之前紙張裝載機700的 瞬態橫截面圖。此時,止動器708抓住杠桿臂709,防護板705隨之被保持在該防護板 705可沿平臺703的斜坡移動的范圍中最近的位置處。圖42示出了在紙張垛Tl和隨后的紙張垛T2被卸放到平臺703上之后紙張裝載 機700的瞬態橫截面圖。因為止動器708仍然抓住杠桿臂709,所以防護板705被保持在 相同的位置處。因此,由紙張垛Tl和T2組成層堆,而隨后的紙張垛安置在該層堆上。圖43示出了在紙張垛T3被卸放在紙張垛Tl和紙張垛T2的層堆上之后紙張裝載 機700的瞬態橫截面圖。因為層堆足夠高,所以紙張垛T3滑動離開層堆的頂部并推動杠 桿707的頂部。因此,杠桿707隨杠桿臂709轉動以釋放止動器708。因為防護板705 不再結合于止動器708,所以防護板705隨著包括紙張垛Tl至T3的層堆滑下平臺703的斜坡。因此,層堆準備好在它的開放端上被從出口 701卸放的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
側重疊。如剛剛描述的,通過朝向層堆的折疊邊緣側移動該層堆,層堆準備好在它的搭 接部分上被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重疊。圖44示出了在紙張垛T4至T6被卸放在紙張 垛Tl至T3的層堆上、并且紙張垛T4至T6的層堆的折疊邊緣側重疊在紙張垛Tl至T3 的層堆的開放端側上之后,紙張裝載機700的瞬態橫截面圖。在將層堆從平臺703上移走后,防護板705借助彈簧706的力攀升回到正如圖41 中所示的位置處,并且杠桿707恢復它的姿勢以將杠桿臂709與止動器708接合。盡管圖43和44示出了在移動過程中層堆沒有分離開的狀態,但是如果紙張垛之 間的摩擦不夠強,則在移動時層堆由于層堆慣性的原因可以分離開,如圖45中所示。因 此,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分別位于處于該紙張垛下方并與之相鄰的紙張垛的搭接部分 上。接著,隨后的紙張垛T4至T6以它們的折疊邊緣重疊在它們各自的之前的紙張垛的 開放端上的方式而被放在平臺703上,如圖46中所示。如果在層堆如上所述那樣變得不 穩定之前防護板705上的該層堆已經分離開了,則不需要考慮層堆的穩定性。(2-2-5)實施例 6圖47示出了紙張裝載機的第六示例性實施例。該紙張裝載機800包括紙張垛出 口 801 (作為紙張垛供應機的一部分)、壁802、作為底面支撐物的平臺803、通道804以 及彈簧806。這些零件分別對應于實施例4中的出口 601、壁602、平臺603、通道604 以及彈簧606。壁802和通道804可以是紙張垛供應機的部分。如圖48 (其示出了紙張裝載機800的透視圖)所示,紙張裝載機800進一步包括 防護板805 (其與實施例4中的防護板605不同)、止動器臂807以及作為緩沖元件的舌片 812。防護板805可以是折疊邊緣阻擋器。止動器臂807可以是補償器的一部分。防護板805在它的頂部上具有尖頭(prong) 808。該尖頭808在防護板805的寬 度的中心周圍。防護板805的上端在尖頭808的兩側上。尖頭808位于比防護板805的 上端高的位置。尖頭808也可以是補償器的一部分。止動器臂807的一端接合尖頭808,并將防護板805連接至壁802。止動器臂 807的另一端圍繞軸809轉動,該軸由壁802上的出口 801上方的臂支撐物810支撐。止 動器臂807形成為浴盆形,它的開口具有面朝下凹入的方向。止動器臂807的一端具有 處于凹入部中的肋811。該肋811在止動器臂807的寬度的中心周圍。肋811形成有鉤 形。止動器臂807的兩個側壁具有與肋811相似的輪廓,用來填充肋811的圓齒。側 壁防止止動器臂807由于沿寬度方向滑動而脫離與尖頭808的接合。平臺803與側壁之間的距離隨著止動器臂807接合尖頭808時距止動器臂807另 一端的距離而變得越來越窄。因此,如果層堆具有足夠的高度,則滑動離開層堆頂部的 紙張垛的鼓起部分將止動器臂807推上去以斷開與尖頭808的接合。如果層堆的高度超過了臨界極限,則防護板805開始滑下平臺803的斜坡。就 在剛超過臨界極限之后的初始滑動距離可以比此后每個紙張垛對應的防護板805的滑動 距離長。此外,止動器臂807具有用于使防護板805攀升回到平臺803的斜坡上的沖角。因此,當防護板805攀升回平臺803的斜坡時,止動器臂807的一端可越過尖頭808并且 容易地重新接合尖頭808。舌片812具有用于如下方向的沖角,從出口 801卸放的紙張垛沿該方向出現。舌 片812緩沖紙張垛在止動器臂807上的沖擊。舌片812圍繞軸809轉動,該軸是止動器臂807轉動所圍繞的軸。舌片812橫越 止動器臂807的凹入部而轉動。舌片812具有面朝下凸起外形的弧。凸起部具有用于如 下方向的沖角,從出口 801卸放的紙張垛沿著該方向出現,此時凸起區域從止動器臂807 的底部伸出。彈簧813在止動器臂807的頂部與舌片812的頂之間繃緊并將舌片812從 止動器臂807的凹入部中推出。利用圖49至圖54中的瞬態圖解釋紙張裝載機800的示例性操作。圖49示出了在通道804中的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803上之前紙張裝載機800 的瞬態橫截面圖。此時,止動器臂807抓住尖頭808,防護板805隨之保持在該防護板 805可沿平臺803的斜坡移動的范圍中的最近位置處。圖50示出了當紙張垛Tl將它的折疊邊緣從出口 801中伸出時紙張裝載機800的 瞬態橫截面圖。紙張垛Tl撞擊舌片812的凸起部,并向上推動舌片812的凸起部。因 此,紙張垛Tl對止動器臂807的沖擊被舌片812緩沖了,以及減小了紙張垛Tl的沖量, 以使其穩定地落在平臺803上,而不會危險地掉落。圖51示出了在紙張垛Tl至T3以數字順序被卸放到平臺803上之后紙張裝載機 800的瞬態橫截面圖。因為止動器臂807仍然抓住尖頭808,所以防護板805保持在相同 的位置處。因此,由紙張垛Tl至T3組成層堆,并且隨后的紙張垛安置在該層堆上。圖52示出了當紙張垛T4從出口 801伸出它的折疊邊緣時紙張裝載機800的瞬態 橫截面圖。與結合圖50進行的描述一樣,紙張垛T4撞在舌片812的凸起部上,并向上 推動舌片812的凸起部。因此,紙張垛T4對止動器臂807的沖擊被舌片812緩沖了,并 且還減小了紙張垛T4的沖量,以使得紙張垛T4穩定地落在層堆上而不會危險地掉落。圖53示出了在紙張垛T4被卸放在紙張垛Tl至T3的層堆上之后紙張裝載機800 的瞬態橫截面圖。因為層堆已經有足夠的尺寸,所以紙張垛T4滑動離開層堆的頂部并 向上推動止動器臂807。因此,止動器臂807松開尖頭808。因為防護板805失去了止 動器臂807的支撐,所以防護板805隨著包括紙張垛Tl至T4的層堆滑下平臺803的斜 坡。因此,層堆準備好在它的開放端側被從出口 801卸放的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側 重疊。如剛剛所述的,通過朝向層堆的折疊邊緣側移動層堆,該層堆準備好在它的搭 接部分上被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重疊。圖54示出了在紙張垛T5至T7被卸放在紙張 垛Tl至T4的層堆上、并且紙張垛 至Τ7的層堆的折疊邊緣側重疊在紙張垛Tl至Τ4 的層堆的開放端側上之后的紙張裝載機800的瞬態橫截面圖。在將層堆從平臺803上移走之后,防護板805借助彈簧806的力攀升回到如圖49 中所示的位置處,而止動器臂807恢復它的姿態以與尖頭808接合。盡管圖53和54示出了在移動過程中層堆沒有分離的狀態,但是如果紙張垛之間 的摩擦不夠強,則在移動時該層堆可能由于層堆的慣性分離開,如圖55中所示。因此, 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分別位于處于該紙張垛下方且與之相鄰的紙張垛的搭接部分上。接著,隨后的紙張垛T5和T6以它們的折疊邊緣重疊在它們各自的之前紙張垛的開放端上 的方式而被放在平臺803上,如圖56所示。如果在層堆如上述那樣變得不穩定之前防護 板805上的層堆就已經分離開,則不需要考慮層堆的穩定性。(2-2-6)實施例 7圖57示出了紙張裝載機的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紙張裝載機900包括紙張垛出口 901 (其作為紙張垛供應機的一部分)、壁902、 作為底面支撐物的平臺903、通道904、彈簧906、臂支撐物910、作為緩沖元件的舌片 912、以及彈簧913。這些零件分別對應于實施例6中的出口 801、壁802、平臺803、通 道804、彈簧806、臂支撐物810、舌片812、以及彈簧813。壁902和通道904可以是紙 張垛供應機的部分。紙張裝載機900進一步包括防護板905 (與實施例6中的防護板805不同)、作為 補償器的上臂907、以及作為折疊邊緣阻擋器的前臂908。防護板905連接于底板915。底板915對應于實施例4的底板609。底板915 也具有類似于實施例4的隆起。上臂907的一端圍繞軸909轉動,該軸由壁902上的出口 901上方的臂支撐物 910支撐。上臂907形成為具有面向下的凹入開口的浴盆外形。舌片912圍繞軸909轉 動,該軸是上臂907轉動所圍繞的軸。舌片912橫越上臂907的凹入部而轉動。上臂907支撐其另一端周圍的軸914。前臂908圍繞軸914而轉動。當軸914 與軸909之間的直線平行于平臺903的斜坡并且防護板905被設置在防護板905可沿該斜 坡移動的范圍中最近的位置處時,軸914在垂直于斜坡的方向上處在比頂峰的上端更高 的位置處,并且在沿著斜坡的方向上處在比頂峰更靠上的區域處。上臂907在其環繞軸909周圍的外表面上具有尖頭917以避免過度轉動。舌片 917接觸臂支撐物910的頂部以防止上臂907順著軸914下降到低于當軸914與軸909之 間的直線平行于斜坡時軸914所處的位置。底板915在它的斜坡上具有狹槽918。狹槽918沿著頂峰的脊線位于底板915的 寬度的大約中間區域處。圖58示出了在上臂907的另一端、前臂908、以及具有底板915的防護板905周 圍的紙張裝載機900的橫截面視圖。狹槽918的底部是幾乎平行于防護板905移動所沿 方向的平面。狹槽918的靠近頂峰側的一端連接于逆著防護板905移動所沿的方向陡峭 上升的懸壁。前臂908從軸914懸下。前臂908的下端裝配到狹槽918中。前臂908具有面 對防護板905的正面,以及面對出口 801的反面。前臂908在軸914周圍被偏壓,以使 該下端攀升上谷壁以接近壁902。另一方面,尖頭916接觸上臂907的頂部以防止前臂 908由于偏壓而使它的下端在斜坡的表面上卷起,從而不會形成讓紙張垛穿過并位于下端 與斜坡之間的間隙。當平臺903沒有裝載紙張垛時,前臂908定位在正面與底板905之間的間隙中 (在圖58中示為以實線示出的姿勢Pl)以防止前臂908在底板905上磨損。被裝在斜坡 上的紙張垛推動反面而正面與狹槽918 —端上的懸壁接觸。前臂908可以被設計成接觸懸壁而不會被紙張垛推動以避免在前臂908與懸壁之間產生的撞擊聲。此外,懸壁可以具有襯墊以減輕撞擊聲。當正面與處在移動范圍中的最近位置處的防護板905的懸壁相接觸時,前臂908 的反面可以是垂直的或者朝向防護板905傾斜。此外,當由于斜坡上紙張垛的推動而使 得前臂908與滑下斜坡的防護板905的懸壁分開時,反面可以是垂直的。當然,前臂908 不限于上述結構。如果開放端與反面所保持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之間的下落距離對于紙張垛的長 度來說太陡峭,則紙張垛的開放端充分地打開以將隨后的紙張垛容納到它的頁片中。然 而,斜坡使下落距離足夠小以防止開放端打開。利用圖59至圖65中的瞬態圖解釋紙張裝載機900的示例性操作。圖59示出了在通道904中的紙張垛Tl被卸放到平臺903上之前紙張裝載機900 的瞬態橫截面圖。此時,軸909與軸914之間的直線幾乎平行于平臺903的斜坡,而前 臂908的下端處于底板915上的隆起的狹槽918中。此外,防護板905保持在防護板905 由于彈簧906的偏壓可沿斜坡移動的范圍中的最近的位置處。圖60示出了在紙張垛Tl和隨后的紙張垛T2和T3以數字順序被卸放到平臺903 上以后紙張裝載機900的瞬態橫截面圖。紙張垛Tl至T3推動前臂908的反面,而前臂 908的正面與隆起的懸壁相接觸。紙張垛Tl至T3被前臂908的反面阻止以形成層堆。因為反面上紙張垛的第一位置(其為紙張垛Tl的折疊邊緣所接觸的位置)遠離 軸914,所以防護板905滑下斜坡相對較長的距離。然而,因為反面上的紙張垛的第二位 置(其為紙張垛T2的折疊邊緣所接觸的位置)比第一位置更靠近軸914,所以紙張垛T2 引起的力矩小于紙張垛Tl引起的力矩。因此,防護板905滑下斜坡相對較短的距離。 此外,因為前臂908的反面上紙張垛的第三位置(其為紙張垛T3的折疊邊緣所接觸的位 置)比第二位置更靠近軸914,所以紙張垛T3引起的力矩小于紙張垛T2引起的力矩。因 此,防護板905滑下斜坡更短的距離。S卩,每一個紙張垛對應的防護板905的向下的滑 動距離隨著底板915上的紙張垛的數目而逐漸變小。盡管層堆隨著它的高度變得更不穩定(典型地,層堆越高,則層堆越不穩定), 使每一個紙張垛對應的防護板905的下滑距離隨著底板915上的層堆中紙張垛的數目而逐 漸減小對于防止層堆分離是有效的。盡管前臂908由于紙張垛Tl至T3的重量而圍繞軸914轉動,然而防護板905并 沒有滑下斜坡足夠的距離以使前臂908與懸壁分離,此時如圖60中所示。因此,隨后的 紙張垛安置在層堆上。圖61示出了在紙張垛T4被卸放在紙張垛Tl至T3的層堆上之后紙張裝載機900 的瞬態橫截面圖。因為層堆已經具有足夠的尺寸,所以紙張垛T4滑動離開該層堆的頂部 并向上推動上臂907。因此,通過上臂907的拉動使得前臂908的下端與懸壁分離。當層堆的重量足以引起前臂908的松脫時,即使層堆不具有足夠高的高度以向 上推動上臂907,防護板905也向下滑動足夠的距離以將前臂908與懸壁分離。圖62示出了在前臂908從槽918中脫開后紙張裝載機900的瞬態橫截面圖,而 圖63示出了比圖62中所示的時刻晚的時刻的紙張裝載機900的瞬態橫截面圖。先前由 前臂908支撐的紙張垛Tl至T4的層堆下滑并接觸防護板905。防護板905承受層堆的 全部重量并進一步下滑。
如剛剛描述的那樣,通過朝向層堆的折疊邊緣側移動層堆,該層堆準備好在它 的搭接部分上被隨后的紙張垛的折疊邊緣重疊。圖64示出了在紙張垛 至Τ7被卸放 在紙張垛Tl至Τ4的層堆上、且紙張垛 至Τ7的層堆的折疊邊緣側重疊在紙張垛Tl至 Τ4的層堆的開放端側上之后的紙張裝載機900的瞬態橫截面圖。在將層堆從平臺903上移走后,防護板905借助彈簧906的力攀升回到如圖59 中所示的位置處,而前臂908借助軸914周圍的偏壓力向上滾動以將下端與懸壁接合,如 圖65所示。盡管圖62至64示出了在平臺903移動的過程中層堆沒有分離開的狀態,但是如 果紙張垛之間的摩擦不夠強,則在平臺903的移動過程中該層堆由于層堆的慣性可以分 離開,如圖66中所示。因此,紙張垛的每個鼓起部分分別位于該紙張垛下方的紙張垛的 搭接部分上。接著,隨后的紙張垛Τ5至Τ7以它們的折疊邊緣重疊在它們各自的之前紙 張垛的開放端上的方式而被放在平臺903上,如圖67中所示。由于前臂908的下端拖拉 了層堆頂部的沖量,因此這種情況在本實施例中比在其他實施例中更容易實施。如果在 該層堆如上所述那樣變得不穩定之前防護板905上的層堆已經分離開,則不需要考慮層 堆的穩定性。此外,盡管前臂908圍繞軸914被偏壓以使下端攀升到隆起的谷壁以接近壁 902,但是如果偏壓力太弱,則下端不能爬上谷壁足夠的高度以橫越頂峰而重新裝配到狹 槽918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懸壁可以被構造成擋板950的頂端,如圖68中所示。擋板 950覆蓋用以連接并通至谷壁上的狹槽918—端的孔,并且可在谷壁下方被向下推動。擋 板950可以是接合處。圖69是具有擋板950的紙張裝載機900的平臺903周圍的分解透視圖。防護板 905連接相同寬度的底板915。防護板905和底板915騎在底盤957上。底盤957在斜 坡952的上表面上滑動,該斜坡952平行于平臺903的斜坡。滾輪958和959將底盤957 支撐在斜坡952上,并且在斜坡952上以虛線圈出的區域上滾動。滾輪蓋954利用它的頂部覆蓋上述區域上方的空間。滾輪958和959裝配在斜 坡952與滾輪蓋954的頂部之間的空間中。滾輪蓋954在頂端和底端上沿上述區域的斜 坡952的方向具有壁,以限制滾輪958和959的運動。此外,底盤957具有其他的滾輪960和961。滾輪960和961由底盤957圍繞 垂直于斜坡952的軸線可轉動地支撐。滾輪蓋954額外地具有導向壁,該導向壁沿斜坡 952的坡度垂直地豎立在斜坡952上。滾輪960和961在導向壁上滾動。導向壁支撐滾 輪960和961以防止底盤957偏航。底座蓋953覆蓋斜坡952的除了由防護板905和底板915所覆蓋的區域以外的區 域。在垂直于斜坡952的坡度的方向上,底座蓋953的頂部距斜坡952的高度低于頂峰 距斜坡952的高度。底座蓋953固定至斜坡952。底盤957可轉動地將擋板950支撐在設置在擋板950頂部下方的支軸上。底板915不覆蓋與擋板950的頂部以及作為探針的紙張傳感器965重疊的區域。紙張傳感器965具有位于斜坡952上的支軸。當平臺903上沒有紙張時,紙張 傳感器965的末端在底板915的上表面上方伸出。由于平臺903上存在紙張,則紙張傳感器965的末端通過圍繞支軸轉動而被壓到底板915中。圖70示出了紙張裝載機900的橫截面視圖,具有上臂907的另一端周圍的擋板 950、前臂908、以及具有底板915的防護板905。底盤957通過狹槽918的底部而露出。 擋板950的頂部的一端在靠近頂峰側部的狹槽918的第一端處形成懸壁。擋板950圍繞由固定在底盤957上的支柱963支撐的支軸962轉動。支軸962 被設置在擋板950的頂部的另一端下方。用虛線示出的圓弧940顯示出了當防護板905被設置在移動范圍中的最近位置處 并且軸914與軸909之間的直線平行于平臺903的坡度時前臂908下端的運行軌道。支 軸962被設置得比位置P2更靠近防護板905,該位置是圓弧940在底盤957滑動所沿的方 向上與底板915的谷壁的表面交叉的位置。支軸962還被設置得沿著垂直于斜坡952的 方向比位置P2更靠近斜坡952。通過在底盤957與擋板950的頂部之間張緊的彈簧964將擋板950的頂部保持在 與谷壁齊平或在其下方的平面中。另一方面,擋板950具有圍繞支軸962的止動器以防 止擋板950的頂部伸出到谷壁的上方。如圖71所示,擋板950利用前臂908下端的推動從圓弧940處移動,沿著圓弧 940經過從位置P2到前臂908的正面接觸擋板950的頂部的第一端的位置處的部分。在前臂908的下端經過了前臂908的正面接觸擋板950的頂部第一端的位置處之 后,擋板950的頂部第一端借助彈簧964的拉伸力上升到與谷壁齊平或者在其下方的平面 中。因此,前臂908可回到圖59中所示的位置從而更容易地接觸擋板950的頂部的第一 端。(3)紙張折疊裝置和紙張整理系統的實施例圖72示出了作為示例性實施例的紙張整理系統4000的透視圖。該紙張整理系 統4000包括掃描器3000、印刷機2000、以及紙張折疊裝置1000。一般地,具有印刷機 2000的操作面板9的側部被稱為前側,而相反的側部被稱為后側。圖73示出了紙張整理系統4000的橫截面視圖。印刷機2000上方的掃描器3000 掃描原稿的圖像。印刷機2000可以在它的上部前側具有操作面板9。操作面板9可以具有啟動掃 描的按鈕,并且可以具有用于從多個選項中選擇用于圖像處理的模式和用于紙張整理的 模式的按鈕。印刷機2000具有圖像處理部分,該圖像處理部分包括充電器2、曝光單元3、圖 像顯影器4、圖像轉印單元5A、放電器5B、分離器5C、以及清潔器6,所有這些部件都 布置在潛像載體1的周圍,該潛像載體圍繞其軸線轉動。在充電器2沿著軸線為潛像載體1的表面充電后,曝光單元3發出激光束以根據 關于通過掃描器3的掃描而獲得的原稿信息在潛像載體1的充電表面上形成潛像。顯影 器4將潛像顯影成潛像載體1上的調色圖像。轉印單元5A將來自潛像載體1的調色圖像 轉印到從紙張堆垛機7A供應的紙張的正面上。此后,放電器5B放掉紙張反面上的電, 分離器5C將紙張與潛像載體1分離,并且清潔器6從潛像載體1的表面上清除殘余調色 劑。此外,中間傳送帶7B傳送紙張,定影單元8將調色圖像定影在紙張上,并且傳送滾 輪對7C傳送紙張。
在雙面圖像形成模式中,通道開關7D將來自定影單元8的通道連接至紙張反轉 器7E以首先將紙張轉向,并且在紙張的反面上形成圖像之后通道開關7D將來自定影單 元8的通道重新連接至傳送滾輪對7C。傳送滾輪對7C將紙張傳送到紙張整理裝置FS。紙張折疊裝置1000具有用于接收紙張的入口滾輪對30,以及用于接收來自入口 滾輪對30的紙張的中間傳輸滾輪對32。中間傳輸滾輪對32將紙張釋放到彈射滾輪對34。該彈射滾輪對34沿傾斜的方 向向上彈射紙張,以便將紙張放置于直立托盤36上,該直立托盤36具有沿基本上與彈射 方向相似的方向傾斜的表面以便于支撐紙張。堆垛機38位于直立托盤36的下方以抓住轉向并沿著直立托盤36下落的紙張的 下端。堆垛機38保持靜止直到多個紙張形成了平面紙張垛為止。將裝訂機40設置在直立托盤36的上方。裝訂機40在平面紙張垛的長度的中線 上的兩個位置處裝訂。在騎馬訂整理模式中,堆垛機38被定位成接收紙張垛從而使紙張垛的中線面對 裝訂機40。在裝訂機40裝訂了紙張垛之后,堆垛機38隨后下降從而使紙張垛的中線面 對刀片42。刀片42具有幾乎平行于由堆垛機38支撐的紙張垛的下端的刃線(tipline)。在 面對紙張垛的中線之后刀片42利用刃線沖擊紙張垛。折疊滾輪對44在刀片42的沖擊方向上在它的滾輪之間形成了輥隙(nip)。該輥 隙使得刀片42所沖擊的平面紙張垛卷曲以在紙張垛上形成折疊邊緣。紙張垛的折疊邊緣從輥隙中伸出并且被折疊增強器46壓出痕跡。卸放滾輪對48拖拽紙張垛以將其卸放在紙張裝載機上。盡管紙張裝載機在此被 描述成與實施例7的紙張裝載機900相同,但是可替換地,該紙張裝載機可以是在其他實 施例或它們的結合中描述的任何其他紙張裝載機。內部框架50可以支撐中間傳輸滾輪對32、彈射滾輪對34、直立托盤36的一部 分、堆垛機38、裝訂機40、刀片42、折疊滾輪對44、折疊增強器46以及卸放滾輪對 48。中間傳輸滾輪對32、彈射滾輪對34、直立托盤36的一部分、堆垛機38、裝訂機 40、刀片42、折疊滾輪對44、折疊增強器46以及卸放滾輪對48隨著內部框架50—起從 紙張折疊裝置1000的外部框架54的內部中同時被移除。圖74示出了紙張折疊裝置1000的透視圖,其中內部框架50從外部框架54中被 拉出。內部框架50沿著在前側與后側之間延伸的軌道58移動。固定在外部框架54的 底部的基板62支撐軌道58,從而沿著軌道58的縱向方向在前側與后側之間移動。紙張折疊裝置1000在前側上具有門56。內部框架50沿著軌道58從門56打開 后出現的開口中線性地伸出外部框架54。因此,塞進紙張折疊裝置1000中的紙張可被方 便地移走。內部框架50帶有控制器60以管理整個紙張折疊裝置1000的控制。在將內部框 架50從外部框架54拉出之后控制器60位于可容易地接觸的位置處。圖75示出了從底板915向上伸出的紙張傳感器980周圍的紙張裝載機900的透 視圖。控制器60判定紙張傳感器980的末端是從底板915向上伸出還是被壓到底板915
24中。控制器60安裝在內部框架50上,而紙張傳感器980安裝在外部框架54上。因 為內部框架50和外部框架54如上所述的那樣相對彼此運動,下面將描述的一些方式用于 布置配線,以便將紙張傳感器980的狀態傳輸到控制器60。圖76示出了紙張傳感器980周圍的紙張折疊裝置1000的特寫圖,其中內部框架 50從外部框架54中被拉出。機械傳感器單元64被安裝在基板62上以可轉動地支撐紙張 傳感器980。電傳感器單元66安裝在內部框架50上以將紙張傳感器980的運動轉換成電 信號。當內部框架50沿著軌道58從前側直線移動到后側以裝配到外部框架54中時,機 械傳感器單元64和電傳感器單元66處在這樣的相對位置中,S卩,使得電傳感器單元66 可檢測機械傳感器單元64的運動。圖77示出了當機械傳感器單元64與電傳感器單元66彼此靠近時它們的特寫 圖。沿著內部框架50的移動方向,機械傳感器單元64具有的上記錄軸68和下記錄軸 72。這些軸分別裝配到電傳感器單元66的上記錄槽70和下記錄槽74中。電傳感器單 元66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記錄軸,而機械傳感器單元64可以具有用于裝配記錄軸的記錄槽。機械傳感器單元64利用螺釘76和78固定在基板62上。螺釘76和78分別穿 通機械傳感器單元64上的橢圓形孔。橢圓形孔的主軸線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內部框架50 移動所沿的方向。在螺釘76和78被擰松之后,機械傳感器單元64可沿著橢圓形孔的主 軸線滑動。電傳感器單元66利用螺釘82固定在內部框架50上。電傳感器單元66具有三個 橢圓形孔,這三個孔包括一對橢圓形孔80和這對橢圓形孔80之間的中間橢圓形孔552。 這三個橢圓形孔的主軸線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內部框架50移動以及機械傳感器單元64滑動 所沿的方向。螺釘82穿通中間橢圓形孔552。在螺釘82被擰松后,電傳感器單元66可 沿著橢圓形孔的主軸線滑動。內部框架50具有兩個圓柱形突起84,用于分別裝配到這對橢圓形孔80中,從而 引導滑動并避免電傳感器單元66的轉動。圖78示出了電傳感器單元66的后側透視圖。基線板86利用圖77中的螺釘82 固定于內部框架50。半螺釘88和90被旋擰在基線板86上。可移動板92具有四個孔。其中兩個孔的直徑比半螺釘88和90的頭部小但比半 螺釘88和90的頸部大。半螺釘88和90分別穿通這兩個孔。可移動板92可在半螺釘88和90的頸部距基線板86的長度距離內滑動。四個孔中剩下的孔分別位于上記錄槽70和下記錄槽軸72的軸線上,并且分別具 有比上記錄槽70和下記錄軸72大的直徑。可移動板92將接收器96和發射器98支撐在它的垂直參考平面上。接收器96 和發射器98以彼此組合的方式用作光電斷路器。在接收器96與發射器98之間存在有感 應槽。光電斷路器檢測在感應槽中是否存在阻擋光從反射器98到接收器96的物體。柱94幾乎垂直于參考平面豎立,其中它們的頂部距參考平面比接收器96和發射 器98的頂部距參考平面高。圖79示出了電傳感器單元66的左視圖。彈簧554和556分別圍繞半螺釘88和90的頸部放置。彈簧554和556在可移動板92與基線板86之間張緊。當柱94被機械傳感器單元64推動時,可移動板92朝向基線板86移動。另一 方面,彈簧554和556伸長以迫使可移動板92頂著機械傳感器單元64,從而確保它們之 間的相對位置。當柱94與機械傳感器單元64接觸時,接收器96和發射器98的頂部與平面(在 該平面中機械傳感器單元64與柱94相互接觸)之間具有間隙。此外,柱94足夠長以使 感應槽的底部不接觸機械傳感器單元64的斷路器板560。圖80示出了機械傳感器單元64的后視圖。螺釘76和78將支撐板558擰在基 板62上。該支撐板558在電傳感器單元66的柱94所接觸到的表面上具有螺紋孔。上 記錄軸68和下記錄軸72被分別擰到該螺紋孔中。支撐板558在電傳感器單元66的柱94所接觸到的面上具有弧形切口 576。轉軸 562被放在弧形切口 576的軌跡中心處。弧形切口 576與感應槽重疊。斷路器板560圍 繞轉軸562轉動。斷路器板560的一端在紙平面的后面彎曲,以致于幾乎平行于圍繞弧 形切口 576的轉軸562。這一端被插入到弧形切口 576中以移動穿過弧形槽。斷路器板 560轉動以占據利用這一端阻擋光從發射器98到接收器96的活動位置以及不與光干涉的 靜止位置。活動位置低于靜止位置。斷路器板560被彈簧572偏壓到圖80中的順時針方向以將這一端向上推到靜止 位置。彈簧572的一端連接至支柱574,該支柱574是在紙平面的前方彎曲的支撐板558 的一部分。彈簧572的另一端連接至斷路器板560。斷路器板560的另一端支撐軸564。 軸564可轉動地支撐臂570的一端。臂570的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軸568。軸568被 紙張傳感器980支撐。支撐板558支撐軸556以可轉動地支撐紙張傳感器980。當斷路器板560的一端在感應槽之外時,軸564通過彈簧572施加在斷路器板 560上的偏壓而拉動臂570,臂570拉動軸568以將紙張傳感器980的末端提升到底板905 的上表面上方。另一方面,如果紙張傳感器980的末端被壓到底板905的上表面中,則軸568拉 動臂578以通過臂570和軸564使斷路器板560克服彈簧572的偏壓而轉動,并且斷路器 板560的一端阻擋光從發射器98到接收器96。盡管參照某些示例性方面示出并描述了本發明,應理解的是,在閱讀并理解了 本說明書和附圖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會進行同等的改變和修改。尤其是對于由 上述部件執行的各種功能,除非另外指出,否則用于描述這些部件的術語旨在等同于執 行所述部件的具體功能的任何部件(例如,功能上相同的),盡管在結構上不等同于所公 開的結構,但這些等同部件執行在此所述的本發明的示例性方面的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紙張垛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中,將所述紙張垛的折疊邊緣處 于先導,并從紙張垛供應機提供所述紙張垛,所述紙張垛整理方法的特征在于以由折疊邊緣阻擋器支撐所述紙張垛的前端的方式將所述紙張垛裝載在傾斜成前端 向紙張垛排出方向下降的底面支撐物上,所述折疊邊緣阻擋器以可向下方滑動的方式被 支撐;由裝載的所述紙張垛打開用于支撐所述折疊邊緣阻擋器的補償器;以及使所述折疊邊緣阻擋器向下方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裝載的所 述紙張垛使所述補償器抬起并打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裝載的所 述紙張垛使向下方被加力的所述補償器抬起并打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裝載的所述 紙張垛抵接被向下方加力的所述補償器的舌片,由此使所述補償器抬起并打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裝載的所 述紙張垛使被向下方加力的所述補償器轉動并打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排出的所述 紙張垛抵接被向下方加力的所述補償器,從而使所述補償器轉動并打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裝載的所 述紙張垛的自重使所述補償器打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裝載的所 述紙張垛的自重,使被向下方加力的所述補償器打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裝載的所 述紙張垛的自重,使被向下方加力的所述補償器的前臂轉動,從而使所述補償器打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出了裝載 在所述底面支撐物上的所述紙張垛時,被向上方加力的所述折疊邊緣阻擋器返回到原來 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紙張垛的紙張裝載機的紙張垛整理方法,其中,將紙張垛的折疊邊緣處于先導,并從紙張垛供應機提供上述紙張垛,上述紙張垛整理方法如下以由折疊邊緣阻擋器支撐上述紙張垛的前端的方式將上述紙張垛裝載在傾斜成前端向紙張垛排出方向下降的底面支撐物上,上述折疊邊緣阻擋器以可向下方滑動的方式被支撐;由裝載的上述紙張垛打開用于支撐所述折疊邊緣阻擋器的補償器;以及使上述折疊邊緣阻擋器向下方移動。
文檔編號B65H31/36GK102020135SQ20101056365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12日
發明者土橋翔一, 寺尾康伸 申請人:東芝泰格有限公司, 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