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饋紙器及使用其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饋紙器,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圖像形成裝置的饋紙器和使用其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圖像形成裝置中的饋紙器通常包括其上承載紙張的底座,以及設置于該底座上、可彼此靠近和遠離的兩個側擋板,該兩個側擋板被調節以適應放置于底座上的紙張的寬度,從而保證放置于底座上的紙張在寬度方向上不會歪斜或移動。在傳統的饋紙器中,當兩個側擋板中的一個上設置有具有多個齒的卡合齒條,該卡合齒條與設置與底座上的相應固定齒條相嚙合,以實現兩個側擋板的鎖定和解鎖。但是,在現有技術中,尤其在圖像形成領域,上述固定齒條和卡合齒條均通過樹脂材料形成。進一步,目前通過樹脂材料形成的齒條,其齒距一般都保持在Imm以上,這是由于樹脂材料形成構件的方式和材料特性所決定的。也就是說,因此,當通過上述卡合齒條和固定齒條相嚙合的結構鎖定兩個側擋板時,兩個側擋板的調節一般是以2mm為單位進行的,而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在兩個側擋板的內表面與紙張之間形成間隙,從而導致紙張在寬度方向上的歪斜和移動,或者使紙張產生褶皺,影響圖像形成的品質。也就是說,在現有技術中,由于齒條與齒條之間的嚙合結構,會導致堆疊于底座上的紙張在寬度方向上產生歪斜、移動或褶皺,從而導致圖像形成的品質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為了克服以上缺陷而提出的,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饋紙器, 該饋紙器中包含有改進的結構,其能夠在沿堆疊于底座上的紙張的寬度方向上連續調節兩個側擋板的同時實現對兩個側擋板的鎖定,從而紙張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不會與側擋板之間存在間隙,也就保證了紙張在寬度方向上不會產生歪斜、移動或褶皺,從而保證了圖像形成的品質。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饋紙盤,包括用于堆疊紙張的底座;和設置于該底座上的兩個側擋板,兩個側擋板在紙張的寬度方向上彼此面對,并且兩個側擋板可沿著紙張的寬度方向彼此靠近或遠離;以及寬度調節構件,該寬度調節構件包括設置于兩個側擋板中可移動的一個側擋板上的可調鎖緊部件和設置于底座上的沿紙張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固定齒條,可調鎖緊部件包括控制部、旋轉可調部以及齒輪,齒輪與底座上的固定齒條嚙合;旋轉可調部受到控制部的控制時,使得齒輪處于第二狀態,在第二狀態,齒輪僅能夠在一個方向上旋轉,使兩個側擋板能夠彼此靠近而不能遠離;旋轉可調部未受到控制部的控制時,使得齒輪處于第一狀態,在第一狀態,齒輪能夠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旋轉,使兩個側擋板能夠彼此靠近或遠離。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在沿堆疊于底座上的紙張的寬度方向上連續調節兩個側擋板2的同時實現對兩個側擋板2的鎖定,從而紙張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不會與側擋板2之間存在間隙,也就保證了紙張在寬度方向上不會產生歪斜、移動或褶皺,保證了圖像形成的品質。進一步,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防止當兩個側擋板2之間的距離根據紙張寬度調整完成之后,由于其他情況(例如誤操作,或者紙張傳輸過程中紙對給側擋板2的反向阻力等)而導致兩個側擋板2沿著紙張的寬度方向彼此遠離,使得紙張的兩側與側擋板2之間存在間隙,從而對圖像形成的品質帶來影響。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饋紙盤中,控制部包括控制軸,該控制軸的一端部具有控制機構;齒輪同軸線地固定連接到旋轉可調部,以使得齒輪能夠隨著旋轉可調部的旋轉而旋轉;旋轉可調部具有其中心線與軸線一致的中心孔,控制機構能夠沿著中心線運動而進/出中心孔;當控制軸的控制機構進入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內時,旋轉可調部受到控制部的控制,使得齒輪處于第二狀態;當控制軸的控制機構從中心孔出來而離開該中心孔時, 旋轉可調部未受到控制部的控制,使得齒輪處于第一狀態。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饋紙盤中,旋轉可調部為滾針式單向軸承;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為單向軸承的中心孔;控制機構為控制軸一端部的一段軸段,該軸段的直徑設定為使得該軸段內進入該中心孔時,該軸段的外周表面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饋紙盤中,控制機構還包括彈簧、從軸段的端面沿控制軸的軸向延伸形成的直徑小于軸段的直徑的小直徑部、和位于控制軸的另一端部的操作部;當軸段位于滾針式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外時,小直徑部位于滾針式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內, 且該小直徑部的外周表面不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到可移動的一個側擋板上,另一端抵接于小直徑部的端面;當按壓操作部時,使得控制軸的小直徑部抵抗彈簧的彈力使得軸段進入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從而使得齒輪處于第二狀態;當釋放操作部的按壓時,控制軸的小直徑部受到彈簧的彈力作用使得軸段從中心孔出來而離開該中心孔,從而使得齒輪處于第一狀態。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饋紙盤中,滾針式單向軸承的中心孔為圓孔,且軸段具有圓形截面。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饋紙盤中,齒輪具有中心孔,且通過該中心孔的內周表面固定連接到單向軸承的外周表面。較佳地,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饋紙盤中,齒條和齒輪的齒均為漸開線齒廓。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該饋紙器的圖像形成裝置。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具有本發明所提供的饋紙器。以下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目的、功效,以及結構組態,列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饋紙器的原理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饋紙器安裝在圖像形成裝置中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饋紙器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饋紙器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1至4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如圖1至3所示,本發明的饋紙器包括底座1,該底座1用于堆疊紙張。設置于該底座1上的兩個側擋板2,該兩個側擋板2在紙張(如圖1中的虛線所示)的寬度方向(如圖1中的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對,并且兩個側擋板2可沿著紙張的寬度方向相對于彼此靠近或遠離。具體來說,如圖1和2所示,兩個側擋板2上分別設置有一個沿紙張寬度方向延伸的齒條21,且該兩個齒條21均與設置與底座1上的中心齒輪22相嚙合。當兩個側擋板 2中的一個側擋板2被推/拉而運動時,通過齒條21與中心齒輪22之間的嚙合作用,帶動另一個側擋板2運動,從而使得該兩個側擋板2能夠同時沿著紙張的寬度方向相對于彼此靠近或遠離。寬度調節構件3,該寬度調節構件3包括設置于兩個側擋板2中可移動的一個側擋板上2(在本實施例中,位于圖1中左側的側擋板幻上的可調鎖緊部件3和設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沿紙張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固定齒條4。進一步,如圖2和3所示,可調鎖緊部件 3包括控制部31、旋轉可調部32以及齒輪33。齒輪33與底座1上的固定齒條4嚙合。當旋轉可調部32受到控制部31的控制時,使得齒輪33處于第二狀態。在第二狀態下,齒輪 33僅能夠在一個方向上旋轉,使兩個側擋板2能夠彼此靠近而不能遠離。當旋轉可調部32 未受到控制部31的控制時,使得齒輪33處于第一狀態。在第一狀態下,齒輪33能夠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旋轉,使兩個側擋板2能夠彼此靠近或遠離。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在沿堆疊于底座上的紙張的寬度方向上連續調節兩個側擋板2的同時實現對兩個側擋板2的鎖定,從而紙張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不會與側擋板2之間存在間隙,也就保證了紙張在寬度方向上不會產生歪斜、移動或褶皺,保證了圖像形成的品質。進一步,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防止當兩個側擋板2之間的距離根據紙張寬度調整完成之后,由于其他情況(例如誤操作,或者紙張傳輸過程中紙對給側擋板2的反向阻力等)而導致兩個側擋板2沿著紙張的寬度方向彼此遠離,使得紙張的兩側與側擋板2之間存在間隙,從而對圖像形成的品質帶來影響。具體來說,如圖2至3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控制部31包括控制軸313, 該控制軸313的一端部具有控制機構3131。齒輪33同軸線地固定連接到旋轉可調部32,以使得齒輪33能夠隨著旋轉可調部32的旋轉而旋轉。進一步,該旋轉可調部32具有其中心線與旋轉可調部32的軸線一致的中心孔,控制機構3131能夠沿著該中心線運動而進/出該中心孔。當控制軸313的控制機構3131進入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內時,旋轉可調部 32受到控制部31的控制,使得齒輪33處于第二狀態。當控制軸313的控制機構3131從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出來而離開該中心孔時,旋轉可調部32未受到控制部31的控制,使得齒輪33處于第一狀態。更具體地,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旋轉可調部32為滾針式單向軸承(具體說來,該單向軸承可以采用“TOK BEARING(商標名稱)”,型號為TCM-613的滾針式單向軸承,該單向軸承由POM(聚甲醛)材料與不銹鋼滾針形成)。在采用上述滾針式單向軸承的情況下,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為單向軸承的中心孔。控制機構3131為控制軸313 —端部的一段軸段,該軸段的直徑設定為使得該軸段沿著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線運動而進入該中心孔時,該軸段的外周表面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通過這樣的結構,當控制軸313的控制機構3131 (即,控制軸一端部的軸段)沒有進入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時,該單向軸承不起效,此時,單向軸承能夠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旋轉,從而使得齒輪處于第一狀態。而當控制軸313的軸段3131進入旋轉可調部32 (在本實施例中,即單向軸承) 的中心孔時,控制軸313的軸段3131的外周表面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進一步,當控制軸313的軸段3131的外周表面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時,該單向軸承起效,此時,單向軸承僅能沿著一個方向旋轉,從而固定連接到該單向軸承上的齒輪33也僅能沿著一個方向旋轉。通過這樣的結構,當控制軸313的軸段3131進入旋轉可調部32(在本實施例中, 即單向軸承)的中心孔時,旋轉可調部(單向軸承)32受到控制部31的控制(即,控制軸 313的軸段3131的外周表面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使得齒輪33處于第二狀態,從而使得兩個側擋板2只能彼此靠近而不能彼此遠離。即,在沿著紙張的寬度方向上單方向地鎖定兩個側擋板,以使得該兩個側擋板不能彼此遠離。更為具體地,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為圓孔,且控制部313的軸段3131具有圓形截面。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結構和使用需要,任意選擇該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和控制部313的控制機構(軸段)3131的截面形狀,只要該控制機構3131能夠進入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即可。具有如上所述的結構,能夠通過具有簡單結構的控制部31對旋轉可調部32進行控制,從而能夠通過簡單的操作使得齒輪33在能夠沿著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旋轉的第一狀態和僅能夠在一個方向上旋轉的第二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在根據紙張的寬度調節兩個側擋板2之間的距離時,使用者可以選擇使得齒輪33處于第二狀態,以保證紙張的兩側與兩個側擋板之間沒有間隙,以保證圖像形成的質量,并且能夠防止誤操作或有外力的情況下使得側擋板2產生不想要的位移。進一步,使用者還可以很容易地選擇使得齒輪處于第一狀態,從而根據紙張的尺寸大小任意調節兩個側擋板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如圖3所示,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饋紙器中,控制部31進一步包括彈簧314、從控制機構(軸段)3131的端面沿著控制軸313的軸向延伸形成的直徑小于軸段3131的直徑的小直徑部和位于控制軸313的另一端部的操作部311。當軸段3131位于滾針式單向軸承32的中心孔外時,該小直徑部位于單向軸承32的中心孔內,且該小直徑部的外周表面不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此外,彈簧314的一端固定連接到可移動的一個側擋板2上,另一端抵接于小直徑部的端面。當使用者按壓操作部311時,使得控制軸313 的小直徑部抵抗彈簧314的彈力使得軸段3131進入單向軸承32的中心孔。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通過簡單的操作使得控制軸313的軸段3131進入單向軸承32的中心孔內,從而可以對單向軸承32進行控制,使得齒輪33處于第二狀態。進一步,當不需要使得齒輪33處于第二狀態時,使用者只需要釋放對操作部311的按壓,控制軸313的小直徑部就能夠在彈簧314的彈力作用下,使得軸段3131從單向軸承32的中心孔出來而離開該中心孔,此時, 旋轉可調部32未受到控制部31的控制,使得齒輪33處于第一狀態。在上述結構中,由于小直徑部的端面與彈簧314相抵接,且當軸段3131位于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外時,該小直徑部位于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內,這就能夠使得直徑較大的軸段3131能夠容易地進入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內,不會由于按壓力的偏移而與單向軸承32的端面或者周圍其他構件產生干涉。更為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滾針式單向軸承32的中心孔為圓孔,且軸段3131具有圓形截面。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使用和設計需要,任意選擇該單向軸承32的中心孔與軸段3131的截面形狀,只要軸段3131能夠插入單向軸承32
7的中心孔,并且使得軸段3131的外周表面與單向軸承的滾針接觸即可。此外,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齒輪33具有中心孔,且通過該中心孔的內周表面固定連接到單向軸承32的外周表面。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很容易想到,齒輪33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固定連接到單向軸承32,例如,該齒輪33的一側面固定連接到單向軸承32的一側表面上,只要使得齒輪33同軸線地固定連接到單向軸承32,以使得齒輪33能夠隨著單向軸承32的旋轉而旋轉即可。更具體地,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還提出具有鎖緊機構的操作部分,如圖3所示, 其中包括作為操作部的柱狀操作手柄311、中心位置具有圓形通孔的操作套筒312和彈簧 314,且控制軸313的靠近操作手柄311的一端部呈圓柱形,在控制軸313靠近操作手柄311 的一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彼此間隔的、在該一端部的圓周方向上均勻排列的、沿該一端部的軸向延伸的多個條狀控制軸凸起3132。操作手柄311靠近控制軸313的一端形成有沿著其外周邊緣延伸的連續鋸齒狀手柄凸起3111,操作套筒312的圓形通孔的內周表面形成有多個彼此間隔的、在圓形通孔的圓周方向上均勻排列的、沿圓形通孔的軸向延伸的多個條狀套筒凸起(未圖示)。其中,套筒凸起的個數大于或等于手柄凸起3111的個數, 且多個套筒凸起中相鄰的兩個套筒凸起在圓周方向上的間隔大于每個控制軸凸起3132在圓周方向上的寬度。每個控制軸凸起3132的靠近操作手柄311的一端均形成有與手柄凸起3111相適配的斜面。且每個套筒凸起的靠近控制軸313的一端均形成有與控制軸凸起 3132相適配的斜面。彈簧314設置于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內,彈簧314的一端固定連接到可移動的一個側擋板2上,另一端與控制軸313遠離操作手柄311的一端相抵接,即與控制軸313的小直徑部的端面相抵接。更為具體地,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操作手柄 311、操作套筒312、控制軸313、彈簧314以這樣的順序依次排列。通過這樣的結構,使用者按動操作手柄311,使得該操作手柄311的一端的手柄凸起3111和控制軸313的控制軸凸起3132 —端的斜面相接觸,并一起克服彈簧314的彈力沿著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的軸向運動(即,沿著圖3中的向下方向)。與此同時,該控制軸凸起3132的一端的斜面與手柄311的一端的手柄凸起3111相適配,以使得控制軸313旋轉一個角度。進一步,繼續按動操作手柄311,控制軸313繼續向下運動,直到控制軸313的控制軸凸起3132的一端的斜面與套筒凸起一端的相應斜面適配。松開操作手柄311,該控制軸313的控制軸凸起3132 的一端的斜面在彈簧314的作用下抵靠在套筒凸起一端的斜面上,使得該控制軸313不會向上運動。此時,控制軸313的控制機構3131進入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內,以使得該旋轉可調部(單向軸承)32起效,從而使得齒輪33處于僅可單向旋轉的第二狀態。這時,兩個側擋板2僅能沿著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動。進一步,為了解除控制軸313的控制軸凸起3132的一端的斜面與套筒凸起一端的斜面的抵接,以使得齒輪處于能夠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旋轉的第一狀態。使用者按動操作手柄311,使得該操作手柄311的一端的手柄凸起3111和控制軸313的控制軸凸起 3132 —端的斜面相接觸,并一起克服彈簧314的彈力沿著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的軸向運動(即,沿著圖3中的向下方向),從而控制軸凸起3132的一端的斜面與套筒凸起一端的斜面脫離接觸。與此同時,該控制軸凸起3132的一端的斜面與手柄311的一端的手柄凸起 3111相適配,以使得控制軸313旋轉一個角度。松開操作手柄311,控制軸313在彈簧314 的作用下沿著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軸向運動運動(即,沿著圖3中的向上方向),且控制軸凸起3132進入相鄰的兩個套筒凸起在圓周方向上的間隔之間。這樣,控制軸313的控制機構離開旋轉可調部32的中心孔,從而使得齒輪33處于可沿著兩個方向旋轉的第一狀態。 這時,兩個側擋板2能沿著彼此靠近/遠離的方向移動。以上就是對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具體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饋紙器,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對設置于饋紙器一個側擋板上的可調鎖緊部件進行控制,從而能夠在沿堆疊于底座上的紙張的寬度方向連續調節兩個側擋板2的同時實現對兩個側擋板2 的鎖定,以使得紙張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不會與側擋板2之間存在間隙,保證了紙張在寬度方向上不會產生歪斜、移動或褶皺,從而保證了圖像形成的品質。進一步,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防止當兩個側擋板2之間的距離根據紙張寬度調整完成之后,由于其他情況(例如誤操作,或者紙張傳輸過程中紙對給側擋板2的反向阻力等)而導致兩個側擋板2沿著紙張的寬度方向彼此原料,使得紙與側擋板2只間存在間隙,從而對圖像形成的品質帶來影響。此外,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控制軸可以包括具有直徑較大的軸段(即,控制機構)和小直徑部的兩段式階梯軸結構,該小直徑部相比于直徑較大的軸段更加靠近旋轉可調部(即,單向軸承),并且當直徑較大的軸段不位于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內時,該小直徑部位于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內。進一步,直徑較大的軸段的外徑為Φ 小直徑部的外徑為 Φ13,且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內徑為Φ(3。發明人經過試驗得知,當直徑較大的軸段的外徑、小直徑部的外徑和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內徑之間的關系滿足以下關系時,直徑較大的軸段能夠順利地進入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并且能夠保證該直徑較大的軸段的外周表面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進一步,能夠保證小直徑部位于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內時不會與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從而保證上述實施例能夠取得較佳的效果Φο-Φβ <= 0. 05mm ;Φ(3_Φ13 >= 0. 3mm。<第二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后附圖4對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該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類似的結構采用了相同或相類似的編號,并省略了對它們的解釋說明。下面將僅對該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部分進行解釋說明。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旋轉可調部的具體結構。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旋轉可調部52為彈簧線圈離合器,該彈簧線圈離合器包括輸入軸521、輸出軸522、彈簧523和套筒524。輸出軸522和輸入軸521通過卡扣配合彼此連接,以使得輸出軸522和輸入軸521可以相對旋轉。套筒5M套合在彈簧523上。 彈簧523的一端固定連接到輸入軸521上,且彈簧52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到套筒5M上。彈簧523的部分線圈纏繞在輸出軸522的靠近輸入軸521的一端部(即,圖4中的上端部); 齒輪33具有中心孔,且該中心孔的內周表面固定連接到彈簧線圈離合器的輸出軸522的遠離輸入軸521的一端部(S卩,圖4中的下端部)。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可調部52的中心孔是形成在彈簧線圈離合器的輸入軸521中心的孔。當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進入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即,輸入軸521的中心孔)時,控制軸513與輸入軸521不可相對旋轉。更為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旋轉可調部52的中心孔為D形孔,且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為具有D形截面的軸段。通過這樣的結構,當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進入旋轉可調部52的中心孔時,控制軸513與輸入軸521不可相對旋轉。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設計與使用需要,任意選擇該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和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的截面形狀,只要該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能夠進入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時,控制軸513與輸入軸521不可相對旋轉即可。更為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軸513還具有沿著控制機構的軸向延伸、從控制軸513的外周表面向外凸出的導向突起5131,當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進入旋轉可調部52 的中心孔時,該導向突起5131進入底座1上相適配的導向凹部(未圖示)。通過這樣的結構,當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進入旋轉可調部52的中心孔時,該導向突起5131進入固定的底座1上的導向凹部,從而使得控制軸513不能相對于底座1旋轉,并進一步使得彈簧線圈離合器的輸入軸521不能相對于底座1旋轉。在本實施例中提出使用上述導向突起5131, 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使用和設計需要任意選擇類似結構, 例如可以在控制軸513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多個導向突起,或者在控制軸513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凹槽,而在底座1上形成相應的突起等等,只要能夠使得控制軸513在控制機構進入旋轉可調部52的中心孔時,控制軸513不能相對于底座1旋轉即可。具有上述結構,由于控制軸513設置有導向突起5131,使得該控制軸513只能沿著導向突起5131的延伸方向(即,圖4中的上下方向)移動,而不能相對于底座1進行轉動。從而,當控制軸513向下運動,控制軸513的控制機構(軸段)進入彈簧線圈離合器的輸入軸521的中心孔內時,由于控制軸513只能沿著上下方向移動,導致彈簧線圈離合器的輸入軸521也不能轉動,從而固定連接到輸入軸521上的彈簧523的一端也被固定,不能轉動。進一步,彈簧52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到套筒5M上,且該套筒5M可以圍繞輸入軸521 轉動,從而該彈簧523的另一端可以相對于底座1轉動。進一步,由于彈簧523的部分線圈纏繞在輸出軸522的靠近輸入軸521的一端部(即,圖4中的上端部)上,且齒輪33固定連接到彈簧線圈離合器的輸出軸522的遠離輸入軸521的一端部(即,圖4中的下端部), 從而當輸出軸522沿著一個方向(即,圖4中從輸入軸521 —側看時的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彈簧523會收緊,從而抱死輸出軸522,則輸出軸522沿著該一個方向的旋轉被彈簧523 阻止。而當輸出軸522沿著與該一個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圖4中從輸入軸521 —側看時的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彈簧523會放松,從而輸出軸522的外周表面與彈簧523的相應部分的內表面之間存在間隙,從而該輸出軸522能夠沿著該方向自由旋轉。具有這樣的結構, 使用者可以通過控制軸513對旋轉可調部進行控制,以使得固定連接到輸出軸522的齒輪 33處于僅能在一個方向上旋轉的第二狀態,以取得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技術效果。在上述描述中,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第一和第二優選實施例的結構進行了具體地說明,但這并不是本發明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變型或改進而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例如,上述實施例中,使用了具有操作手柄、操作套筒和彈簧的結構實現控制部對旋轉可調部的控制。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為了實現控制部對旋轉可調部的控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能夠想到利用其他結構實現該功能。例如,使用者可以在控制部與旋轉可調部之間設置類如彈簧片與凹槽之間的配合結構,以實現控制部對旋轉可調部的控制;或者,在控制部的構件(例如,控制軸)的外周形成外螺紋,且在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形成內螺紋的螺紋結構;或者在類如上述實施例的操作手柄下端形成具有斜面的臺階部、且在控制軸的上端形成有沿相同方向傾斜的具有斜面的臺階部的斜面嚙合結構等等各種不同的結構。綜上,本發明中提出的控制部對旋轉可調部的控制可以采用本領域各種常用的技術手段實現,而并不僅限于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提出的特定結構。進一步,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提出了使用單向軸承或者彈簧線圈離合器作為旋轉可調部的具體實例,但本發明并不僅限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設計和使用要求,任意選擇或使用各種結構作為該旋轉可調部。例如,可以采用棘輪機構作用該旋轉可調部,具體來說,在齒輪的中心孔內周形成有沿圓周方向朝向一側延伸的內齒,且在控制部設置有能夠與該內齒嚙合的棘爪,通過這樣的結構,當旋轉可調部需要使得齒輪處于第二狀態時,控制板的棘爪處于能夠與齒輪的內齒嚙合的位置,在這樣的狀態下,齒輪朝向該內齒的延伸方向旋轉時,齒輪的內齒與控制部的棘爪嚙合而被鎖定,從而齒輪不能沿著該方向旋轉;進一步,當齒輪朝向反方向旋轉時,棘爪不會進入齒輪的內齒之間,從而齒輪能夠沿著該反方向旋轉。此外,還可以使用例如具有限位機構的電磁離合器、限位器等結構,或者在齒輪的側壁上設置類如小棘輪或者單向軸承等等類似結構。只要能夠使得在控制部對旋轉可調部進行控制時齒輪處于僅能夠單向旋轉的第二狀態下即可。以上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以及附圖,只有較佳實施例以及附圖被舉例說明,并非用于限制本發明技術的權利范圍,凡以相同的技術手段、或為下述權利要求內容所涵蓋的權利范圍而實施的,均不脫離本發明的范疇而是申請人的權利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饋紙盤,其中包括用于堆疊紙張的底座;和設置于該底座上的兩個側擋板,所述兩個側擋板在紙張的寬度方向上彼此面對,并且所述兩個側擋板可沿著所述紙張的寬度方向彼此靠近或遠離;以及寬度調節構件,該寬度調節構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兩個側擋板中可移動的一個側擋板上的可調鎖緊部件和設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沿所述紙張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固定齒條,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鎖緊部件包括控制部、旋轉可調部以及齒輪,所述齒輪與所述底座上的固定齒條嚙合;所述旋轉可調部受到所述控制部的控制時,使得所述齒輪處于第二狀態,在所述第二狀態,所述齒輪僅能夠在一個方向上旋轉,使所述兩個側擋板能夠彼此靠近而不能遠離;所述旋轉可調部未受到所述控制部的控制時,使得所述齒輪處于第一狀態,在所述第一狀態,所述齒輪能夠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旋轉,使所述兩個側擋板能夠彼此靠近或遠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饋紙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控制軸,該控制軸的一端部具有控制機構;所述齒輪同軸線地固定連接到所述旋轉可調部,以使得所述齒輪能夠隨著所述旋轉可調部的旋轉而旋轉;所述旋轉可調部具有其中心線與所述軸線一致的中心孔,所述控制機構能夠沿著所述中心線運動而進/出所述中心孔;當所述控制軸的控制機構進入所述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內時,所述旋轉可調部受到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使得所述齒輪處于第二狀態;當所述控制軸的控制機構從所述中心孔出來而離開該中心孔時,所述旋轉可調部未受到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使得所述齒輪處于第一狀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饋紙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可調部為滾針式單向軸承;所述旋轉可調部的中心孔為所述單向軸承的中心孔;所述控制機構為所述控制軸一端部的一段軸段,該軸段的直徑設定為使得該軸段內進入該中心孔時,該軸段的外周表面與所述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饋紙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彈簧、從所述軸段的端面沿所述控制軸的軸向延伸形成的直徑小于所述軸段的直徑的小直徑部、和位于所述控制軸的另一端部的操作部;當所述軸段位于所述滾針式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外時,所述小直徑部位于所述滾針式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內,且該小直徑部的外周表面不與所述單向軸承的滾針相接觸;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到所述可移動的一個側擋板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小直徑部的端面;當按壓所述操作部時,使得所述控制軸的小直徑部抵抗所述彈簧的彈力使得所述軸段進入所述單向軸承的中心孔,從而使得所述齒輪處于第二狀態;當釋放所述操作部的按壓時,所述控制軸的小直徑部受到所述彈簧的彈力作用使得所述軸段從所述中心孔出來而離開該中心孔,從而使得所述齒輪處于第一狀態。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饋紙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滾針式單向軸承的中心孔為圓孔,且所述軸段具有圓形截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饋紙盤,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具有中心孔,且通過該中心孔的內周表面固定連接到所述單向軸承的外周表面。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饋紙盤,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和所述齒輪的齒均為漸開線齒廓。
8.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具有如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饋紙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饋紙器及使用其的圖像形成裝置。饋紙器包括底座和設置于底座上的兩個側擋板;寬度調節構件,該寬度調節構件包括可調鎖緊部件和設置于底座上的固定齒條,其中可調鎖緊部件包括控制部、旋轉可調部以及齒輪,齒輪與固定齒條嚙合;旋轉可調部受到控制部的控制時,使得齒輪處于僅能夠在一個方向上旋轉的第二狀態;旋轉可調部未受到控制部的控制時,使得齒輪處于能夠在彼此相反的兩個方向上旋轉的第一狀態。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在連續調節兩個側擋板的同時實現對兩個側擋板的鎖定,從而紙張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不會與側擋板之間存在間隙,保證了圖像形成的品質。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具有本發明所提供的饋紙器。
文檔編號B65H1/04GK102336341SQ20101023963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1日
發明者吳定強, 鄧輝照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