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物品搬運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搬運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搬運物品的搬運帶。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搬運物品的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提背的方式,尤其是在向高層的樓房內 搬運物品時,由于一般為樓梯式結構,不能用推車等承載工具來搬運物品,所以一般通過人 工提背的方法進行物品的搬運,通常使用的工具是繩帶,具體的做法是將繩帶從物品的底 部伸入環繞物品,然后向上提升物品,為了防止繩帶從手中脫落,一般將繩帶系在搬運人員 的手部,通過一人或兩人利用手部的力量搬運物品。這種方式由于繩帶比較纖細,所以在搬 運較為沉重、體積較大的物品時容易損傷手部,將手部磨破,為搬運人員帶來傷害。另外,由于繩帶從物品的底部伸入,這樣在搬運時容易將物品的底部磨損,從而影 響物品的美觀和質量,為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人們帶來困擾。為了節省勞動力,也有使用窗口 提升機、搬運機等機械產品來搬運物品,但對于搬運小型物品或者普通用戶僅僅在室內更 換物品的擺放位置時顯得大材小用,而且這些搬運機結構復雜,成本高,無法滿足普通用戶 的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物品搬運帶,該搬運帶結構簡單,成本低, 不僅不容易損傷搬運人員的手部,而且可以防止帶體從手部脫落,提高了工作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物品搬運帶,包括扁平狀的帶體,所 述帶體的兩端分別設有套環。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套環由扁平狀材料環繞而成。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套環的寬度方向與帶體的寬度方向平行。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套環的寬度方向與帶體的寬度方向平行,且在長度方向 上,所述套環成為帶體的組成部分。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套環的寬度方向與帶體的寬度方向垂直。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帶體的兩端分別設置 套環,可以將其套設在手部,這樣在搬運物品時,不用再在手部系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 作效率;通過這種套環可以使搬運人員在搬運物品時,手部不易損傷,給搬運人員帶來了防 護;另外,通過這種具有一定寬度的扁平狀帶體來搬運物品,可以防止帶體與物品之間的摩 擦引起的磨損,從而保證了物品的美觀和質量。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適合 大多數普通用戶和搬運公司使用。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3 是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物品搬運帶,包括扁平狀的帶體1,通過扁平狀的帶體1不 僅可以使物品在搬運時便于平衡,而且可以防止帶體1與物品之間的磨損,保證物品的質 量;所述帶體1的兩端設有套環2,將套環2縫制在所述帶體1上,所述套環2的寬度方向 與帶體1的寬度方向平行,所述套環2由扁平狀材料環繞而成,由于套環2為扁平狀,所以 通過這種方式防止了套環2對手部的磨損,而且在使用時直接將手部從套環2內穿過,節省 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搬運物品時將帶體1伸入物品的底部,然后將手腕放在套環2 內,雙手可以扶住物品,這樣防止物品傾斜和掉落,節省了力氣。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 使用方便。所述套環2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以上,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個套環2,這 樣可以根據物品的長度或寬度來方便調節帶體1的長度,從而使手部伸入合適位置的套環 2內,這樣可以搬運不同體積的物品,使用方便。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其結構和原理基本與實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 述套環2的寬度方向與帶體1的寬度方向平行,且在長度方向上,所述套環2成為帶體1的 組成部分,這種結構使套環2兼做帶體1使用,便于制作,結構牢固。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其結構和原理基本與實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 述套環2的寬度方向與帶體1的寬度方向垂直,通過這種方式結構簡單,便于制作。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啟示出發,所 想到其它的替換結構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物品搬運帶,包括扁平狀的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體的兩端分別設有套環。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由扁平狀材料環繞而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搬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縫制在所述帶體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搬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的寬度方向與帶體的寬度 方向平行。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搬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的寬度方向與帶體的寬度 方向平行,且在長度方向上,所述套環成為帶體的組成部分。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搬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的寬度方向與帶體的寬度方向垂直。
7.如權利要求1至6所述的任一種物品搬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是一個或兩個 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物品搬運帶,包括扁平狀的帶體,所述帶體的兩端分別設有套環,通過套環在搬運時可以節省力氣,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
文檔編號B65G7/12GK101898673SQ20101020997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5日
發明者張洪霞 申請人:張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