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及其阻擋結構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 一 種阻擋結構,特別是有關于 一 種阻擋結構組合(BlockStructure Set)及采用此阻擋結構組合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ObjectTransportation Control System)。
背景技術:
傳統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自一起點輾轉傳送具有玻璃基板的卡匣至一終點。此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包括多個定點輸送臺及至少一活動輸送車。各定點輸送臺以及活動輸送車上均具有一輸送帶及一防墜落裝置。 當活動輸送車承載一卡匣至其中的一定點輸送臺時,活動輸送車的輸送帶將可帶
動卡匣至此定點輸送臺的輸送帶。期間,若系統軟件或人員控制失誤時,活動輸送車的防墜
落裝置與定點輸送臺的防墜落裝置便可阻擋卡匣的移動,以防止卡匣的墜落。 然而,所有定點輸送臺均需配置一臺防墜落裝置時,業者必須大量添購防墜落裝
置,而大量的防墜落裝置相當昂貴。因此,將導致固定成本的增加。同時,當各防墜落裝置
在進行使用時,必須耗費大量能源。因此,將導致變動成本的增加。 因此,若能提供一解決方案,既可免去添購大量的防墜落裝置,同時省下大量能源的變動成本,以克服上述種種缺失及不便,便是此業界人士所欲達成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及其阻擋結構組合,一方面降低設備成本,減少防墜落裝置的添購,另一方面節省能源的使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及其阻擋結構組合,可在系統軟件或人員控制失誤時,提供阻擋卡匣移動,同時防止卡匣的墜落。 此種阻擋結構組合,于一實施例中,包括一第一阻擋件及一第二阻擋件。第一阻擋件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止擋部、一配重部及一受壓部。第一本體可活動地移動。第一止擋部位于第一本體的一端。受壓部位于第一本體上。第二阻擋件包括一第二本體、一第二止擋部及一施壓部。第二本體具有可升降的特性。第二止擋部位于第二本體的一端。施壓部自第二本體延伸至面對受壓部的一側,并與受壓部保持一垂直距離。 此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于一實施例中,包括多個定點輸送帶裝置及一活動輸送帶裝置。各定點輸送帶裝置包括一輸送平臺及一第一阻擋件。輸送平臺具有一第一輸送面及一第一外側。第一阻擋件包括一第一本體、一第一止擋部、一配重部及一受壓部。第一本體樞設于第一外側,具有對應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止擋部位于第一本體的第一端,用以露出第一輸送面時,阻擋物件的運送。配重部位于第一本體的第二端。受壓部位于第一本體上且介于第一止擋部與配重部之間。活動輸送帶裝置可移動地停靠于其中一定點輸送帶裝置處,包括一輸送臺車及一第二阻擋件。輸送臺車具有一第二輸送面及一第二外側。第二阻擋件包括一可升降的第二本體、一第二止擋部及一施壓部。第二本體位于第二外側,具有對應的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第二止擋部位于第二本體的第三端,用以露出第二輸送面時,阻擋物件的運送。施壓部位于第二本體,介于第二本體的第三端與第四端之間。
當活動輸送帶裝置停靠于其中一定點輸送帶裝置,且第二外側面對第一外側時,施壓部面對受壓部并與受壓部保持一垂直距離。當位于第二本體的施壓部降下時,通過施壓部下壓受壓部,第一止擋部與第二止擋部分別下降至第一輸送面及第二輸送面下。
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提供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及其阻擋結構組合,一方面降低設備成本,減少防墜落裝置的添購,另一方面節省能源的使用。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附圖的詳細說
明如下
圖1A是根據本發明阻擋結構組合在一實施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IB是根據圖1A的阻擋結構組合的操作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阻擋結構組合在另一實施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在又一實施例下的俯視圖;圖4是圖3朝視角Dl觀察阻擋結構組合的示意圖5是圖3朝視角D2觀察阻擋結構組合的示意圖6是圖5的操作示意圖7是圖3朝視角D3觀察第一阻擋件的示意圖8是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阻擋結構組合在又一實施例下的示意圖
圖9是圖8的操作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阻擋結構組合331 :板體200:第一阻擋件332 :轉輪210:第一本體400 :物件212、212':樞軸500 :物件運送控制系統214:樞軸孔510 :定點輸送帶裝置220:第一止擋部520 :輸送平臺222:缺角522 :第一外側230:配重部524 :第一輸送面240:受壓部526 :輸送滾筒 244、244'、246、246':端530 :活動輸送帶裝置部540 :輸送臺車248:轉輪542 :第二外側250:連接部544 :第二輸送面260:彈性件560 :運輸軌道300:第二阻擋件h :垂直距離310:第二本體W :壁面312:動力伸降裝置C :垂直軌道
314:定位感測器 D1、D2、D3:視角
320:第二止擋部 L1、L2、L3:方向
330 :施壓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以附圖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發明的精神,如熟悉此技術的人員在了解本發明的實施例后,當可由本發明所教示的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并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范圍。 本發明提供一種阻擋結構組合。圖1A是根據本發明阻擋結構組合的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1B是根據圖1A的阻擋結構組合的操作示意圖。此阻擋結構組合100分別包括兩個相互獨立的第一阻擋件200及第二阻擋件300。 第一阻擋件200包括一第一本體210、一第一止擋部220、一受壓部240及一連接部250。第一止擋部220與受壓部240分別位于第一本體210的兩對應端。第一本體210通過連接部250結合于一垂直軌道c上,可于垂直軌道c上沿一方向L3進行升降移動。第一止擋部220用以阻擋物件400沿方向L1移動。受壓部240位于第一本體210上。垂直軌道c內具有一彈性件260。彈性件260位于垂直軌道c中,其一端抵靠垂直軌道c的內壁,另一端抵靠連接部250。 第二阻擋件300包括一第二本體310、一第二止擋部320及一施壓部330。第二止擋部320位于第二本體310的一端,用以阻擋物件400沿方向Ll移動。施壓部330面對第一阻擋件200,并延伸至受壓部240上,與受壓部240保持一垂直距離h。
當第二阻擋件300沿方向L2下降,于是施壓部330與第二止擋部320皆同步下降,此時,不僅使第二止擋部320不再阻擋物件400的移動,同時使施壓部330觸壓受壓部240,于是第一本體210便于垂直軌道c上沿方向L3下降,造成第一止擋部220離開原有位置,進而不再阻擋物件400移動。同時,彈性件260亦受到連接部250的壓縮(見圖1B)。
反之,當第二阻擋件300沿方向L2上升而使施壓部330不再觸壓受壓部240時,第一阻擋件200便受到彈性件260的回復,而回復至原有位置,因此,第一止擋部220及第二止擋部320便可再度阻擋物件400的移動(見圖1A)。 圖2是根據本發明阻擋結構組合于另一實施例下的結構示意圖。本發明于此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阻擋件200包括一第一本體210、一第一止擋部220、一配重部230及一受壓部240。第一本體210通過一樞軸212設于一壁面W上,可于壁面W上相對樞軸212樞轉。第一止擋部220與配重部230分別位于第一本體210的兩對應端。第一止擋部220用以阻擋物件400沿方向Ll移動。受壓部240位于第一本體210上,且介于第一止擋部220與配重部230之間。配重部230,例如為砝碼單元,其重量大于第一止擋部220的重量。
第二阻擋件300包括一第二本體310、一第二止擋部320及一施壓部330。第二止擋部320位于第二本體310的一端,用以阻擋物件400沿方向Ll移動。施壓部330面對第一阻擋件200,并延伸至受壓部240上,與受壓部240保持一垂直距離h。
當第二阻擋件300沿方向L2下降,使得施壓部330與第二止擋部320皆同步下降時,不僅使第二止擋部320不再阻擋物件400的移動,同時使施壓部330觸壓受壓部240,于是第一本體210便相對樞軸212轉動,使得第一止擋部220離開原有位置,進而不再阻擋物件400移動(見圖6)。 反之,當第二阻擋件300沿方向L2上升,使得施壓部330不再觸壓受壓部240時,第一阻擋件200便受到配重部230重力的引導,而回復至原有位置,因此,第一止擋部220及第二止擋部320便可再度阻擋物件400的移動(見圖2)。 上述各實施例中,第二阻擋件300可通過一動力伸降裝置312提供第二本體310進行升降移動的動力。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實施例中,第一止擋部220可一體成型地位于第一本體210的一端,或為不同元件而固定于第一本體210的一端。第二止擋部320可一體成型地位于第二本體310的一端,或為不同元件而固定于第二本體310的一端。 圖3是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在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是圖3朝視角Dl觀察阻擋結構組合的示意圖。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此阻擋結構組合100可應用于一物件運送控制系統500中。以下以采用圖2的阻擋結構組合100為例說明,并不代表只有圖2的阻擋結構組合可應用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500中,圖1A的阻擋結構組合亦可適用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500中。 物件運送控制系統500包括多個定點輸送帶裝置510及至少一活動輸送帶裝置530。各定點輸送帶裝置510分別沿一運輸軌道560,設置于運輸軌道560旁。各定點輸送帶裝置510分別包括一輸送平臺520。此第一阻擋件200設于輸送平臺520上。
輸送平臺520具有一第一輸送面524,用以輸送一物件400(例如卡匣)。其中第一輸送面524可形成于多個輸送滾筒526(如圖4所示)或一傳送帶(圖中未示)上。第一本體210樞設于輸送平臺520的一第一外側522 (如圖4所示)。 舉例而言,如圖4所示,第一止擋部220位于第一本體210的上端部,可露出第一輸送面524以阻擋物件400的運送。配重部230例如為砝碼單元,位于第一本體210的下端部。 如圖4所示,活動輸送帶裝置530包括一輸送臺車540。輸送臺車540可于運輸軌道560上運行,并可移動地停靠于其中一定點輸送帶裝置510處。輸送臺車540具有一第二輸送面544,用以輸送此物件400。其中第二輸送面544可形成于多個輸送滾筒526 (如圖3及圖4所示)或一傳送帶(圖中未示)上。 圖5是圖3朝視角D2觀察阻擋結構組合的示意圖。圖6是圖5的操作示意圖。第二阻擋件300可升降地設于輸送臺車540上,例如輸送臺車540的第二外側542 ;然而,使用人員可依實際狀況調整結合至輸送臺車540的位置。 舉例而言,第二止擋部320位于第二本體310的上端部,可露出第二輸送面544以阻擋物件400的運送。動力伸降裝置312位于第二本體310的下端部。動力伸降裝置312提供第二本體310升降移動的動力。動力伸降裝置312例如為一馬達裝置、一汽缸裝置或一電磁閥裝置等等。然而,動力伸降裝置312可提供第二本體310以垂直或傾斜的方式進行升降移動。使用人員可依實際需求選擇動力伸降裝置312的種類,并依據實際狀況調整結合至輸送臺車540的位置。 當活動輸送帶裝置530停靠于其中一定點輸送帶裝置510,且第二外側542正好面對第一外側522時(參閱圖3),施壓部330則面對受壓部240并與受壓部240保持一垂直距離h (參閱圖5)。接著,參閱圖6,當施壓部330降下時,通過施壓部330下壓受壓部240,
7第一止擋部220與第二止擋部320分別下降至第一輸送面524及第二輸送面544下。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施壓部330位于受壓部240上方,與受壓部240保持一垂直距 離,因此,當輸送臺車540沿運輸軌道560上運行時,輸送臺車540上的施壓部330才不致 碰撞任一輸送平臺520的受壓部240。 當第二本體310垂直地降下時,施壓部330與第二止擋部320皆同步降下,使得第 二止擋部320消失(低)于第二輸送面544上。圖7是圖3朝視角D3觀察第一阻擋件的 示意圖。同時,通過施壓部330觸壓受壓部240,使得第一本體210轉動。因此,第一止擋 部220也可隨第一本體210轉動,進而消失(低)于第一輸送面524上。因此,第一輸送面 524或第二輸送面544上的物件400便可不受第一止擋部220以及第二止擋部320的阻擋, 而移動至第一輸送面524或第二輸送面544。 此實施例的又一可選擇的變化中,復參閱圖4及圖6所示,第一止擋部220遠離配 重部230的外緣,可具有一缺角222。當第一本體210轉動時,通過第一止擋部220上的此 缺角222,第一止擋部220便可更快地消失(低)于第一輸送面524上。因此,便可縮短第 一本體210轉動的角度、施壓部330觸壓受壓部240的幅度以及第二本體310垂直地降下的 距離,故進而減少物件400等待第一止擋部220消失(低)于第一輸送面524的時間。然 而,使用人員可依實際需求選擇使用缺角222與否。 此實施例的另一可選擇的變化中,復參閱圖6所示,受壓部240具有一單一板體, 此單一板體位于第一本體210上。而且此單一板體的兩對應端部244、244'分別伸出該第 一本體210的二對應側,以供施壓部330對單一板體的任一端部244或244'進行觸壓。
復參閱圖7所示,此實施例的又一可選擇的變化中,受壓部240具有獨立的兩端部 246、 246',此兩端部246、 246'分別伸出第一本體210的二對應側,以供施壓部330對任一端 部246或246'進行觸壓。此實施例亦可僅提供任一端部246或246'位于第一本體210的 二對應側其中一側。對此,當第一本體210搭配此變化時,可設有一呈狹長狀的樞軸孔214。 樞軸212可穿設于樞軸孔214中。因此,可供使用人員考量此單一端部246或246'設于第 一本體210的其中一側時所屬的重心點后,而調整此樞軸212于樞軸孔214中的位置,以避 免重心的偏差。然而,使用人員可依實際需求選擇使用獨立或相連的端部。
參閱圖4及圖7所示,此實施例的又一可選擇的變化中,施壓部330可為一轉輪 332。受壓部240可為一板體。當施壓部330觸壓受壓部240時,轉輪332 —方面壓迫板體, 一方面隨板體空轉,可減少轉輪332與板體兩者間的摩擦力,進而延長兩者的壽命周期。
圖8是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阻擋結構組合于又一實施例下的示意圖。圖9 是圖8的操作示意圖。此實施例的又一可選擇的變化中,受壓部240可為一轉輪248,此轉 輪248通過樞軸212'樞設于第一本體210表面接近側邊的位置。施壓部330可為一板體 331。 當板體331觸壓轉輪248時,轉輪248 —方面帶動第一本體210相對樞軸212轉 動,使得第一止擋部220消失(低)于第一輸送面524上,另一方面轉輪248可隨板體331 表面相對樞軸212'進行空轉,以減少轉輪248與板體331兩者間的摩擦力,進而延長兩者 的壽命周期。然而,使用人員可依受壓部240及施壓部330的實際狀態來選擇使用轉輪或 板體。惟本發明不限于此,亦可依實際需求選擇更匹配受壓部240及施壓部330的元件。
此外,復見圖4所示,本發明于又一實施例中,輸送臺車540還包括一定位感測器
8314,定位感測器314可確認出定點輸送帶裝置510的第一外側522的位置,使得活動輸送 帶裝置530的第二外側542可正確地對應第一外側522的位置。 值得說明的是,第一止擋部220可為一獨立的元件被固定于第一本體210的第一 端,或者一體成型地位于第一本體210的第一端。配重部230可為一獨立的元件被固定于 第一本體210的第二端,或者一體成型地位于第一本體210的第二端。
而且雖然受壓部240介于第一止擋部220與配重部230之間,但受壓部240用以 提供施壓部330觸壓的位置于較佳實施例中,可盡量遠離受壓部240與樞軸212所處的同 一垂直假想線上,以方便第一本體210的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范圍,即依 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于本發明專利涵蓋的 范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阻擋結構組合,包括一第一阻擋件,所述第一阻擋件包括一可活動的第一本體;一第一止擋部,位于所述第一本體的一端;一受壓部,位于所述第一本體上;一第二阻擋件,所述第二阻擋件包括一可升降的第二本體;一第二止擋部,位于所述第二本體的一端;一施壓部,自所述第二本體延伸至面對所述受壓部的一側,并與所述受壓部保持一垂直距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第一止擋部的外緣具有一缺角。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受壓部包括二端部,所述端部分別伸 出所述第一本體的二對應側。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受壓部包括一轉輪,所述轉輪樞設于 所述第一本體的側邊。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第一本體還包括 一樞軸孔,呈狹長狀,位于所述第一本體;以及一樞軸,穿設于所述樞軸孔中,并樞設所述第一本體于一物體上。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第一阻擋件還包括 一配重部,位于所述第一本體的另一端。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第二阻擋件還包括 一動力伸降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本體的另一端。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動力伸降裝置為一馬達裝置、一汽缸 裝置或一電磁閥裝置。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施壓部為一板體或一轉輪。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阻擋結構組合,其中所述受壓部為一板體或一轉輪,且所述施 壓部不同于所述受壓部。
11. 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包括多個定點輸送帶裝置,每一所述定點輸送帶裝置包括 一輸送平臺,具有一第一輸送面及一第一外側; 一第一阻擋件,所述第一阻擋件包括一第一本體,樞設于所述第一外側,具有對應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止擋部,位于所述第一本體的所述第一端,用以露出所述第一輸送面時,阻擋物 件的運送;一配重部,位于所述第一本體的所述第二端;以及一受壓部,位于所述第一本體上且介于所述第一止擋部與所述配重部之間; 以及一活動輸送帶裝置,可移動地停靠于每一所述定點輸送帶裝置處,其包括 一輸送臺車,具有一第二輸送面及一第二外側;一第二阻擋件,所述第二阻擋件包括一可升降的第二本體,位于所述第二外側,具有對應的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 一第二止擋部,位于所述第二本體的所述第三端,用以露出所述第二輸送面時,阻擋物 件的運送;一施壓部,位于所述第二本體,介于所述第二本體的所述第三端與所述第四端之間, 其中,當所述活動輸送帶裝置停靠于所述定點輸送帶裝置其中之一,且所述第二外側面對所述第一外側時,所述施壓部面對所述受壓部并與所述受壓部保持一垂直距離,當位于所述第二本體的所述施壓部降下,通過所述施壓部下壓所述受壓部,所述第一止擋部與所述第二止擋部分別下降至所述第一輸送面及所述第二輸送面下。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止擋部的外緣具有一缺角。
13.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受壓部包括二端部,所述端部 分別伸出所述第一本體的二對應側。
14.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受壓部為一轉輪,所述轉輪樞 設于所述第一本體的側邊。
15.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本體還包括 一樞軸孔,呈狹長狀,位于所述第一本體上;以及一樞軸,穿設于所述樞軸孔中,并樞設所述第一本體于所述第一外側。
16.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輸送臺車還包括 一定位感測器,用以使所述活動輸送帶裝置的所述第二外側對應所述第一外側的正確位置。
17.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第二阻擋件還包括 一動力伸降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本體的所述第四端。
18.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動力伸降裝置為一馬達裝置、 一汽缸裝置或一電磁閥裝置。
19.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施壓部具有一板體或一轉輪。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受壓部為一板體或一轉輪,且 所述施壓部不同于所述受壓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及其阻擋結構組合,其中阻擋結構組合包括一第一阻擋件及一第二阻擋件。第一阻擋件具有一可活動的本體、一第一止擋部及一受壓部。第二阻擋件包括一可垂直升降的本體、一第二止擋部及一施壓部。施壓部自第二本體延伸至面對受壓部的一側,并與受壓部保持一垂直距離。通過本發明實施例,可一方面降低設備成本,減少防墜落裝置的添購,另一方面節省能源的使用。
文檔編號B65G49/00GK101774482SQ20101011026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日
發明者王上棋, 謝承勛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