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樣品收容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種用于進行樣品取樣、采集等收容的袋裝容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采集樣品并進行保存用的樣品收容袋,使用時,是先將袋體上端部去除,讓 袋體的上端部形成開口,然后,從開口部位將樣品放入袋體內部。在此狀態下,以裝在開口 部下側的鋼絲為軸,將袋體上端部向下端部折疊數次以后,通過將從袋體兩側向外伸出的 鋼絲兩頭向內側折疊,可以將袋體的開口部封住。為了將開口部張大,就需要用手指觸碰開 口部位并向外拉伸,因此,開口部位很容易因為手指接觸而使得已經做過滅菌處理的袋體 內部有雜菌混入。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不用手指直接接觸袋口,就可以將取樣袋口拉 開,并在取樣之后,同樣是不直接接觸袋口而將袋口封住的樣品收容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可以不用手直接接觸樣品收容袋 口,就可以很方便地將樣品收容袋口打開并封閉的滅菌樣品收容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完成的該樣品收容袋采用了兩側面具有可塑性的 袋體,在該袋體的開口部位安裝了封口材料,該封口材料位于袋口兩側,并裝有向外側突出 且可以折疊的對角突出片。在袋體的一對對角突出片所處部位上,添加了與上述袋體開口 部的周邊垂直相交的折疊線。袋體在接近封口材料的部位,沿著該封口材料周邊,增加了一 圈可撕開線,按照該可撕開線即可將上述袋體撕開,形成開口部。本實用新型產品樣品收容袋,主要用于對食品、水、排水、飼料、肥料、藥品、環境樣 本、切片樣本、病理樣本等固體物、半固體物及液體的樣品進行采集、回收、均質、保存等時, 作為樣品收容袋使用的。在用該樣品收容袋進行樣品采集取樣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地做到 不用手指直接去打開或閉合收容袋口,從而,讓收容袋中難有細菌進入,盡可能地做到滅菌 采集樣品的效果。
如圖1-圖9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在實際使用狀態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袋口部的封口材料在圖la-a截面處的剖面放大 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沿著可撕開線撕開后,形成開口部,并將對角突出 片向外拉伸狀態下的立體圖;圖4是將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的對角突出片進一步拉伸,使開口部處于關閉狀 態下的立體圖;圖5是將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的封口材料作為軸旋轉狀態下的立體圖;[0012]圖6是將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的對角突出片折疊后,使開口部處于一字封閉狀 態下的立體圖;圖7是將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的對角突出片擰數圈,使收容袋口呈0字封閉后 狀態下的立體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在底部折疊狀態下的立體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樣品收容袋在底部折疊狀態下,放入樣品后并封住開口后的立 體圖。圖中標記說明如下1-樣品收容袋;11-袋體;12-單片體;13a-上封口部;13b_下封口部;14-撕開 線;15a-袋前側面;15b-袋后側面;16a-前折疊線;16b_后折疊線;17-標簽貼2-開口部; 21-封口材料;22-封口鋼絲;23a-前對角突出片;23b_后對角突出片;24-保護帶;25-保護袋外側面;26-保 護袋內側面;27-鋼絲覆蓋帶;28-內側面;30a-左底折角;30b_右底折角;31-袋底連接材 料;32-袋底邊;A-長度方向;B-寬幅方向;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就本實用新型的實際使用狀態之一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圖7所示。該樣品 收容袋由帶有開口部2的可塑性袋體11和沿著袋體11外周開口部2邊緣一圈安裝設置的 封口材料21構成。袋體11是由相對的下端部分以及兩側部分連接而成的單片體12構成, 在上下方向由長度方向A的平面看上去呈長方形狀。在袋體11上形成開口部2的位置,沿著單片體12寬度方向B,形成撕開線14。撕 開線14在接近封口材料21的部位,沿著此封口材料21周邊一圈形成。在袋體11的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的上端部分寬度方向B的中央位置,還 可以設置沿著兩側面15a、15b、與寬幅方向B垂直相交的長度方向A、向內側折疊而形成折 痕的折疊線16a、16b。在袋體11的單片體12的一側面15a的外側,也可以設置用來張貼打印標簽,呈長 方形的可寫標簽貼17。封口材料21由至少在長度方向可以變形、即可以彎曲折疊的帶狀材料構成,由一 根可以折疊或者扭曲固定的細長斷面圓形線狀材料的鋼絲22組成,在單片體12的兩側面 15a、15b的外側,沿著單片體12寬度方向B呈直線狀安裝。封口材料21還包括從單片體12兩側面15a、15b各自寬度方向B的中間部分,朝 著相對方向的外側,呈直線狀突出、可以折疊彎曲的一對對角突出片23a、23b。同時,包括對角突出片23a、23b在內的封口材料21,大約整體上全部安有鋼絲22。 鋼絲22通過位于袋體11兩側面15a、15b的各自右側部分的一個對角突出片23a的前端, 到另一個對角突出片23b的前端,以及通過位于袋體兩側面15a、15b的各自左側部分的另 一個對角突出片23b的前端,一直延伸到對方對角突出片23a的前端,沿著袋體11的開口 部2安裝而成。鋼絲22與單片體12之間,為了防止因鋼絲22導致單片體12發生破損等問題,特地安裝了帶狀的保護帶24。鋼絲22貼在保護帶24的外側25上,保護帶24的內側面26貼在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的外側上。另外,在各對角突出片的23a、23b上,安裝到各 對角突出片23a、23b所配備的鋼絲22的內側全都貼有保護帶24。然后對于這些對角突出 片23a、23b,在相對位置上貼有保護帶24的內側面26互相貼合在一起并固定住。另外,在鋼絲22的外側,貼有將鋼絲22蓋住作用的帶狀覆蓋帶27。覆蓋帶27從 鋼絲22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另一端,沿著鋼絲22的長度方向粘貼在上面。在各對角突出片 23a、23b上,在與這些對角突出片23a、23b相對的覆蓋帶27與內側面28互相貼合在一起。封口材料21由覆蓋帶27與保護帶24以及附設在其間的鋼絲22等三層結構組成, 封口材料21從一個對角突出片23a的前端,到另一個對角突出片23b的前端,以及從另一 個對角突出片23b的前端到對角突出片23a的前端之間一直延伸,連續地貼附到單片體12 上。因此,封口材料21的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的外側突出部分,即對角突出片23a、 23b,可以作為袋體11的開口部2張開時起把手作用的拉伸片使用,另外還可以作為密封開 口部2時的封口工具使用。本取樣袋1,袋體11的上端被堵住,封口材料21的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各自沿 袋體11的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進行了折疊。樣品收容袋1在制作裝箱后用Y (伽馬射線)照射或者氧化乙烯氣體等進行滅菌 處理。在使用時,首先將袋體U的上端部分寬幅方向B的端部捏住,將袋體11的上端部分 沿著針孔線14撕下后開封,在袋體11的上端部位形成開口部2后,如圖3所示,分別捏住 封口整理編號材料21的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再將23a、23b折疊立起,以便使各對角突出 片23a、23b分別能從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上突出出來。然后,分別捏住各對角突出 片23a、23b,向著與袋體11的寬幅方向B直行的相對方向(相反方向)C,各自將各對角突 出片23a、23b拉伸開來,使袋體11的開口部2張大呈菱形。在此狀態下,從這個張大的開 口部2,向袋體11內部放入樣品進行取樣留存。接著,在將袋體11的開口部2密封時,首先捏住封口材料21的各對角突出片23a、 23b,將各對角突出片23a、23b繼續向相反方向C拉伸,如圖4所示,在封閉袋體11的開口 部2的同時,將進入袋體11內部的空氣排出后,在捏住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向相反方向 C分別拉伸的狀態下,如圖5所示,以封口材料21為軸,即作為旋轉中心,將袋體11沿著長 度方向A數次、例如3次等進行旋轉D,隨著袋體11的開口部2的密封,袋體11大致呈現三 角錐狀。在此狀態下,如圖6所示,將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分別向內側E進行折疊,使封 口材料21的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呈沿著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的狀態,從而使袋 體11的開口部2保持密閉狀態。將封口材料21彎曲成圓弧狀后,將封口材料21的對角突出片23a、23b相交叉,在 此狀態下,將對角突出片23a、23b的根部部位擰數圈后,也可繼續保持袋體11已密封的開 口部2狀態不變。如前面所述,通過從袋體11的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處,將封口材料21的對 角突出片23a、23b拉出,并將各對角突出片23a、23b拉伸至相反方向C,可以使袋體11的開 口部2張大開口,因此不用觸及袋體11的開口部2的開口邊緣等便能夠將開口部2張大。 因此,可以防止由于開口部2大開口時觸碰開口部2的開口邊緣處等造成向袋體11內混入雜菌等,即可以防止污染的產生。在袋體11的開口部2張大的狀態下,通過將封口材料21的對角突出片23a、23b 繼續向相反方向C拉伸,可以使袋體11的開口部2被密封住,然后在捏住封口材料21的各 對角突出片23a、23b并固定住的狀態下,以封口材料21為中心,通過將袋體11沿長度方向 連續旋轉D旋轉,可以將袋體11的開口部2進行密封。在此狀態下,再將封口材料21的各 對角突出片23a、23b分別向內側E折疊,便可以使袋體11已經密封的開口部2保持封閉狀 態。封口材料21的對角突出片23a、23b在打開袋體11的開口部2時,可以作為拉伸 片(拉環)使用,同時,也可以作為袋體11的開口部2封口時的封口用具(封口夾)使用。 由于可以作為拉伸片以及封口工具兼用之,與拉伸片和封口工具分別使用材料單獨設置的 情況相比,樣品收容袋1的構造更加簡單,生產樣品收容袋1時所需的部件種類數量也可以 減少,從而能夠提高樣品收容袋1的生產效率。通過將材料21的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從袋體11的單片體12兩側面15a、15b 的寬幅方向B的中央部分向外側突出,然后將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向相反方向C拉伸,而 可以在使袋體11的開口部2呈菱形張大開口,同時,在此開口部2張大開口的狀態下,通過 將各對角突出片23a、23b繼續向相反方向C拉伸,可以使袋體11的開口部2基本可以做到 切實閉合。因此,將袋體11的開口部2的張開操作,以及將張大開口后的開口部2切實閉 合的操作變得更加簡便,在提高了取樣袋1的使用便利性的同時,由于無需觸碰袋體11的 開口部 2的開口邊緣處便可以將開口部2大概切實閉合,所以可以切實地防止開口部2閉 合時因觸碰開口部2的開口邊緣而造成的污染。在袋體11的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的一對對角突出片23a、23b的安裝位置 上,通過安裝了從單片體12的上部邊緣開始一直延伸到長度方向A的中間位置為止的直線 狀折疊線16a、16b,可以在將封口材料21的各對角突出片23a、23b向相反方向C拉伸時,可 以將袋體11的單片體12的兩側面15a、15b的寬幅方向B的中央部位沿著16a、16b的引導 進行折彎,從而可以在更進一步張大袋體11的開口部2的菱形的同時,還能夠使袋體11的 開口部2更加容易閉合,因此,袋體11的開口部2的開閉操作變得更加簡便,提高了取樣袋 1的使用便利性。相對于將袋體11的下端呈直線狀封住后形成封口 13b的實施狀態外,還可以將袋 體11的下端部分呈圓弧形進行封口,或者采用能夠使袋體11自行立起的附帶內襠的結構。以封口材料21為中心,將袋體11沿著長度方向連續多次的旋轉D,可以將袋體11 的開口部2進行密封,還可以以封口材料21為軸,將袋體11的上端朝著下端連續多次折 疊,這樣也可以使袋體11的開口部2達到密封效果。其次,關于本實用新型用于其他使用形態時的取樣袋1A,通過圖8及圖9進行詳細 說明。因為本取樣袋IA與圖1-圖7所示的使用形態時的取樣袋1結構大致相同,所以對 相同或者所對應的構成要素或部分有相同符號標識的地方不再另做說明。本收容袋IA和使用形態之一的收容袋1的區別是袋體11的一對側面15a、15b 下端兩頭的左底折角30a和右底折角30b分別可以折彎,這兩角30a、30b之間可以被連接 材料31連接起來。連接材料31可以在從收容袋IA的開口部2處放入樣品后的狀態下,使 袋體11自行站立。[0044]袋體11下端部的左底折角30a和右底折角30b之間用連接材料31進行了連接, 袋體11下端的兩角部30a、30b可以折彎形成朝著單片體12的15a側的直角等邊三角形。 而且,袋體11的內部裝有樣品時,如圖9所示,可以將袋體11的下端折成四角形的平面狀, 形成可以讓袋體11自行站立的底部32,是袋體11可以自行站立的結構。使用安裝有連接材料31的取樣袋IA的實例如圖9所示。這個例子雖然也和使用 實施形態的取樣袋1的實例大致相同,但是袋體11下端部的各角部30a、30b可以折彎,這 些角部30a、30b之間由于用連接材料31進行了連接,所以在從袋體11的開口部2裝入樣 品后,將其放置在例如桌子等的平面上,通過敲打袋體11的下端數次,可以使袋體11的下 端折成四角形的平面狀,形成底部32,從而使袋體11可以自行站立。收容袋IA與連接材料31之間可以是分開的結構,也可以將連接材料31的兩端上 設置粘貼面,使用時,將袋體11下端的各角部30a、30b折彎,然后將連接材料31的兩端粘 貼到各角部30a、30b上;更進一步,將連接材料31采用雙面膠帶材料,利用雙面膠帶,將袋 體11的下端角部30a、30b折彎后,將其前端重疊貼合起來。還可以不用連接材料31,而是 將袋體11的下端各 個角部折疊后,提前粘貼起來。
權利要求一種樣品收容袋,其特征是該樣品收容袋采用了兩側面具有可塑性的袋體,在該袋體的開口部位安裝了封口材料,該封口材料位于袋口兩側,并裝有向外側突出且可以折疊的對角突出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樣品收容袋,其特征是在袋體的一對對角突出片所處部位 上,添加了與上述袋體開口部的周邊垂直相交的折疊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樣品收容袋,其特征是袋體在接近封口材料的部位,沿著該 封口材料周邊,增加了一圈可撕開線,按照該可撕開線即可將上述袋體撕開,形成開口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是一種名為樣品收容袋的產品,它所涉及的是一種用于取樣領域,同時又對滅菌程度要求較高的取樣容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該樣品收容袋采用了兩側面具有可塑性的袋體,在該袋體的開口部位安裝了封口材料,該封口材料位于袋口兩側,并裝有向外側突出且可以折疊的對角突出片。從開口部裝入樣品后,將對角突出片向相反方向拉伸,在關閉開口部的狀態下,以封口材料為軸,將袋體上側連續折疊數次后,通過將對角突出片向內側折疊,可以將開口部封住。對角突出片作為將開口部張開時所使用的拉伸片、以及將開口部封住時的封口片兼用之。該樣品收容袋主要用于對滅菌程度要求較高的液體或固體的取樣領域。
文檔編號B65D33/16GK201561870SQ20092021057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0日
發明者劉紅, 杉山信之 申請人:安科生物制品(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