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搬運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搬運系統(tǒng),且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改善工作環(huán)境潔凈度的搬 運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由于半導體裝置與顯示面板的工藝潔凈度要求極高,因此,其多數(shù)工藝均 是在無塵室內完成。而且,隨著顯示面板的尺寸日漸趨向大型化,自動化物料
搬運系統(tǒng)(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AMHS)已被廣泛地應用于面板廠 內,以在各工藝站之間運送玻璃基板。
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tǒng)一般是利用軌道式搬運車(conveyer vehicle)來在各工 藝站間運送玻璃基板,且搬運車通過電纜線組連接至電源或控制系統(tǒng),以接收 其移動所需的電力或控制信號。其中,電纜線組是包括由彼此樞接的多個履帶 片所構成的保護殼體以及穿設于其內的電纜線,且此電纜線組是放置于平行軌 道設置的收納槽內。當搬運車于軌道上走行時,電纜線組會隨著搬運車的移動 而有部分被拉出收納槽,并懸于收納槽上方。但是,當電纜線組被拉出收納槽 的部分超過一定的長度時,原懸于收納槽上方的部分會彎垂至收納槽內,因而 影響搬運車的移動。
目前的解決方法是在收納槽上方配設導塊,用以支承懸在收納槽上方的電 纜線組,避免電纜線組彎垂至收納槽內而影響搬運車的走行。然而,搬運車在 走行時會帶動電纜線組在導塊上移動,使得保護殼體與導塊之間產生摩擦。如 此一來,不但保護殼體容易磨耗受損,在保護殼體與導塊之間更會產生微粒子 而導致工作環(huán)境的潔凈度下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搬運系統(tǒng),其可增加電纜線組的 使用壽命,并且減少移動載臺移動時所產生的微粒子,進而改善工作環(huán)境的潔凈度。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搬運系統(tǒng),包括移動載臺、收納槽、電纜線組以及多個承 載滾輪。其中,移動載臺適于沿一個走行方向移動,而收納槽系平行此走行方 向配置。電纜線組具有電性連接至移動載臺的第一端與位于收納槽內并連接至 固定點的第二端,且第一端適于通過移動載臺的帶動而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 間移動。這些承載滾輪則是配置于電纜線組的第一端的移動路徑上,并相對第 一位置而配置于鄰近第二位置。當移動載臺行經這些承載滾輪時,帶動一部分 的電纜線組懸垂于這些承載滾輪至少其中之一上。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搬運系統(tǒng)更包括電力供應裝置,其對應 上述的固定點而配置。而且,上述的電纜線組的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此電力供應 裝置。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纜線組包括殼體及至少一條電纜線, 其中殼體內部具有容置空間,電纜線即是配置于此容置空間內。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包括多個樞接結構及多個履帶單 元,其中這些樞接結構分別具有位于相對兩側的第一樞接點與第二樞接點。各 履帶單元包括第一履帶片與第二履帶片,且相鄰的第一履帶片樞接于對應的樞 接結構的第一樞接點,相鄰的第二履帶片則樞接于對應的樞接結構的第二樞接 點。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各履帶單元的這些樞接結構之間的間距小 于上述這些承載滾輪的直徑。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相鄰的承載滾輪的二圓心之間距小于兩鄰 接的履帶單元在攤平于走行方向上的總長度。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履帶單元還包括至少一個支撐桿,連 接于第一履帶片與第二履帶片之間。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各履帶單元的支撐桿與相鄰近的這些樞接 結構之間的間距小于這些承載滾輪的直徑。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履帶單元還包括多條支撐桿,彼此平
行i也連接于第一履帶片與第二履帶片之間,且相鄰的這些支撐桿間的間距小于 這些承載滾輪的直徑。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這些承載滾輪在上述的走行方向上位于該固定點與上述的第二位置之間。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這些承載滾輪設置于上述的收納槽的槽壁上。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承載滾輪分別包括一個轉軸,且此轉 軸的兩端是分別可拆卸地固定于收納槽的兩側槽壁上。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這些承載滾輪包括多個第一承載滾輪與多 個第二承載滾輪,其中這些第一承載滾輪設置于收納槽的一面槽壁上,而這些 第二承載滾輪則設置于收納槽的另一面槽壁上,且這些第二承載滾輪分別相對 于對應的第一承載滾輪。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承載滾輪包括轉軸、輪體及滾珠軸承。 其中,輪體套設于轉軸上,而滾珠軸承則是套設于轉軸與輪體之間。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這些承載滾輪分別相隔一個最小間距而排 列,以適于使這些承載滾輪可朝同一方向轉動。
在本發(fā)明的之一實施例中,上述這些承載滾輪的材質包括橡膠,例如聚氨
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 PU)。
本發(fā)明是以承載滾輪來承托連接至移動載臺的電纜線組,因此,當電纜線 組因移動載臺的帶動而在承載滾輪上沿移動載臺的走行方向移動時,會致使承 載滾輪以其轉軸為軸心轉動。換言之,電纜線組與承載滾輪之間不會產生面摩 擦的現(xiàn)象,因此,不但能夠增加電纜線組的使用壽命,更可以減少搬運系統(tǒng)在 作動時所產生的微粒子,以改善搬運系統(tǒng)的作業(yè)環(huán)境的潔凈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 限定。
圖1A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在走行起點的側視圖; 圖1B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在走行終點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在走行起點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4A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4B為圖4A的承載滾輪的配置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承載滾輪的剖面示意圖6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電纜線組的上視圖7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在走行終點的側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
跳搬運系統(tǒng)110:移動載臺
120:收納槽130:電纜線組
132:第一端134:第二端
135:固定點140:殼體
141:第一樞接點142:容置空間
143:第二樞接點144:樞接結構
146:履帶單元147:第一履帶片
148:支撐桿149:第二履帶片
150:電纜線跳承載滾輪
160a:第一承載滾輪160b:第二承載滾輪162:轉軸164:輪體
166:滾珠軸承170:電力供應裝置
Dl、 D3、 D4、 D5、 d:間距D2:直徑
E:第二位置 L:長度
P:走行方向 S:第一位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A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在走行起點的側視圖,圖1B則為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在走行終點的側視圖。請同時參照圖1A及圖 1B,搬運系統(tǒng)100包括移動載臺110、收納槽120、電纜線組130以及多個承 載滾輪160。其中,移動載臺UO適于沿走行方向P移動,用以在機臺設備之 間運送物料。舉例來說,移動載臺IIO例如是用以運送玻璃基板或晶圓的搬運 車(conveyervehicle),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制搬運物體的種類。
收納槽120平行走行方向P配置,用以容納電纜線組130。電纜線組130 具有第一端132與第二端134,其中第一端132電性連接至移動載臺110,第 二端134則是連接至固定點135,并位于收納槽120內。值得一提的是,本實
7說明書第5/8頁
施例的搬運系統(tǒng)100還可以包括電力供應裝置170,其對應固定點135而配置, 且電纜線組130的第二端134即是電性連接至電力供應裝置170,用以將電力 供應裝置170所輸出的電力傳輸至移動載臺110,以供其移動所需的動力。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本實施例的搬運系統(tǒng)100將電力供應裝置170設置于 收納槽120內,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實施例中,電力供應裝置170 也可以設置于收納槽120外,如圖2所示,而電纜線組130的第二端134則是 連接至固定點135,通過穿過收納槽120的底部而與電力供應裝置170電性連 接。
請再次參照圖1A及圖1B,電纜線組130的第一端132適于通過移動載 臺110的帶動而在收納槽120上方的第一位置S與第二位置E間移動。而且, 當移動載臺110帶動第一端132從第一位置S朝第二位置E移動時,電纜線 組130原放置在收納槽120內的部分會被逐漸拉起而懸于收納槽120上方。
承載滾輪160是配置于電纜線組130的第一端132的移動路徑上,并相對 第一位置S而配置于鄰近第二位置E。詳細來說,這些承載滾輪160于走行方 向P上例如是位于固定點135與第二位置E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承載滾輪 160的材質可以是橡膠材料,如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 PU),但本發(fā)明 不限于此,也可依實際需求調整。此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承載滾輪 160可包括轉軸162與輪體164,其中轉軸162的兩端是分別可拆卸地固定在 收納槽120的兩側槽壁上,輪體164則是套設于轉軸162上。由此可知,本實 施例的承載滾輪160是可橫跨收納槽120并可拆卸地固定于其槽壁上。因此, 在欲進行收納槽120槽底的清潔工作時,則可將承載滾輪160從收納槽120 的槽壁上拆卸下來。
雖然上述實施例是將承載滾輪160橫跨收納槽120而設置,但本發(fā)明并不 限于此,承載滾輪160也可以分別設置在收納槽120的兩側槽壁上。以下將舉 實施例配合圖式說明之。
圖4A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搬運系統(tǒng)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圖4B則為 圖4A的承載滾輪的配置示意圖。請參照圖4A及圖4B,這些承載滾輪160也 可以是由多個第一承載滾輪160a與多個第二承載滾輪160b所構成,其中第一 承載滾輪160a是固定于收納槽120 —側的槽壁上,第二承載滾輪160b則是固 定于收納槽120的另一側的槽壁上。也就是說,第二承載滾輪160b位于第一承載滾輪160a的對側。
圖5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承載滾輪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 例的各承載滾輪160例如是由轉軸162、輪體164及滾珠軸承166所構成。其 中,輪體164是套設在轉軸162上,滾珠軸承166則是套設在轉軸162與輪體 164之間,用以降低輪體164與轉軸162之間的摩擦力,進而減少承載滾輪160 在轉動時所生成的微粒子。
請再次參照圖1A及圖1B,當移動載臺110行經這些承載滾輪160時, 帶動一部分的電纜線組130懸垂于這些承載滾輪160至少其中之一上。由此可 知,承載滾輪160用以承載從收納槽120內被拉起的部分電纜線組130,以避 免電纜線組130懸在收納槽120上方的部分下垂至收納槽120內。
而且,當移動載臺110持續(xù)帶動電纜線組130的第一端132朝第二位置E 移動時,承載滾輪160會因應懸垂于其上的電纜線組130的移動而轉動。也就 是說,在搬運系統(tǒng)100的運作過程中,利用承載滾輪160的轉動,電纜線組 130與承載滾輪160之間不會產生面與面的摩擦,因而可減少微粒子的產生, 以避免對工作環(huán)境的潔凈度造成不良的影響。
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電纜線組BO包括殼體140及至少一條電纜線150, 其中殼體140內部具有容置空間142(示于圖3),電纜線150即是配置于容置 空間142內。圖6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電纜線組的上視圖。請參照圖6,為 使殼體140在具有足以保護電纜線150的剛性的同時,也可隨著移動載臺110 的移動而彎曲,本實施例的殼體140包括多個樞接結構144與多個履帶單元 146,其中樞接結構144具有第一樞接點141與第二樞接點143,且第一樞接 點141與第二樞接點143是分別位于樞接結構144的兩側。
承上述,各履帶單元M6分別包括第一履帶片147與第二履帶片149,且 相鄰的第一履帶片147樞接至其所對應的樞接結構144的第一樞接點141。另 一方面,相鄰的第二履帶片149則是樞接至其所對應的樞接結構144的第二樞 接點143。換言之,這些樞接結構144樞接于相鄰的履帶單元146的第一履帶 片147之間與樞接于相鄰的履帶單元146的第二履帶片149之間。容置空間 142即是由履帶單元146與樞接結構144所圍成,且電纜線150穿設樞接結構 144而位于第一履帶片147與第二履帶片149之間。
請同時參照圖1B與圖6,值得注意的是,相鄰的樞接結構144之間的間距D5小于承載滾輪160的直徑D2,以避免電纜線組130在承載滾輪160上 移動時,發(fā)生承載滾輪160卡于相鄰的樞接結構144之間的情形。
此外,各履帶單元146還可以包括至少一支撐桿148,連接于第一履帶片 147與第二履帶片149之間,用以支撐電纜線150。以本實施例來說,各履帶 單元146包括多條支撐桿148,彼此平行地連接于第一履帶片147與第二履帶 片149之間。
請再次參照圖1B與圖6,在各履帶單元146中,相鄰的支撐桿148之間 的間距Dl小于承載滾輪160的直徑D2,以避免在移動載臺110帶動電纜線 組130在承載滾輪160上移動時,因承載滾輪160卡于履帶單元146的支撐桿 148之間,而導致移動載臺IIO無法順利走行。另外,在各履帶單元146中, 支撐桿148與樞接結構144之間的間距D3也需小于承載滾輪160的直徑D2, 以避免承載滾輪160卡于支撐桿148與樞接結構144之間。
由上述可知,由于相鄰接的履帶單元146可相對彼此而轉動,因此,殼體 140不但具有足夠的硬度來保護電纜線150,也具有些許可撓性,以隨著移動 載臺110的移動而逐漸從收納槽120內被拉起,并懸于收納槽120上方。
請再次參照圖1A及圖1B,這些承載滾輪160以適當?shù)拈g距配置在電纜 線組130的第一端132的移動路徑上,以避免在電纜線組130移動過程中發(fā)生 履帶單元146卡于兩相鄰的承載滾輪160間的情況。具體來說,相鄰的承載滾 輪160的圓心間距D4可允許的最大值小于兩鄰接的履帶單元146在攤平于走 行方向P上的總長度L。另一方面,這些承載滾輪160也可以是分別以最小間 距d相隔排列,如圖7所示,以使各承載滾輪160可在不彼此干擾的狀況下, 朝同一方向轉動。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搬運系統(tǒng)是將電纜線組的第一端電性連接至移動載 臺,以通過電纜線組內的電纜線傳輸移動載臺所需的電力或信號。而且,電纜 線組的第一端的移動路徑上配置有至少一個承載滾輪,用以承托電纜線組隨著 移動載臺的移動而懸在收納槽上方的部分,避免電纜線組懸在收納槽上方的部 分下垂至收納槽內,而與電纜線組仍位在收納槽內的部分產生摩擦。
由于本發(fā)明是以承載滾輪來承托電纜線組,因此,當電纜線組因移動載臺 的帶動而在承載滾輪上沿移動載臺的走行方向移動時,會致使承載滾輪以其轉 軸為軸心轉動。如此一來,即可避免電纜線組與承載滾輪之間產生面摩擦,因而,能夠降低電纜線組的磨耗率,以增加其使用壽命。除此之外,更可以減少 搬運系統(tǒng)在作動時所產生的微粒子,以改善搬運系統(tǒng)的作業(yè)環(huán)境的潔凈度。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 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 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移動載臺,適于沿一走行方向移動;一收納槽,平行該走行方向配置;一電纜線組,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一端電性連接于該移動載臺,適于通過該移動載臺的帶動而于該收納槽上方的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該第二端則位于該收納槽內,并連接至一固定點;以及多個承載滾輪,配置于該電纜線組的該第一端的移動路徑上,并相對該第一位置而配置于鄰近該第二位置,其中,當該移動載臺行經該些承載滾輪時,帶動一部分的該電纜線組懸垂于該些承載滾輪至少其中之一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電力供應裝置,對應該固定點配置,且該電纜線組的該第二端電性連接至該電力供應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電纜線組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及至少一電纜線,配置于該殼體的該容置空間內。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包括多個樞接結構,分別具有位于相對兩側的一第一樞接點與一第二樞接點;以及多個履帶單元,各該履帶單元包括一第一履帶片與一第二履帶片,其中相鄰的該些第一履帶片樞接于對應的該些樞接結構其中之一的該第一樞接點,相鄰的該些第二履帶片樞接于對應的該些樞接結構其中之一的該第二樞接點。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相鄰的該些樞接結構間的間距小于該些承載滾輪的直徑。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相鄰的該些承載滾輪的二圓心的間距小于兩鄰接的該些履帶單元在攤平于該走行方向上的總長度。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各該履帶單元還包括至少一支撐桿,連接于該第一履帶片與該第二履帶片之間。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各該履帶單元的該支撐桿與相鄰的該些樞接結構之間的間距小于該些承載滾輪的直徑。
9.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各該履帶單元還包括多條支撐桿,彼此平行地連接于該第一履帶片與該第二履帶片之間,且相鄰的該些支撐桿間的間距小于該些承載滾輪的直徑。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些承載滾輪在該走行方向上位于該固定點與該第二位置之間。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些承載滾輪設置于該收納槽的槽壁上。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各該承載滾輪分別包括一轉軸,且該轉軸的兩端是分別可拆卸地固定于該收納槽的兩側槽壁上。
13.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些承載滾輪包括多個第一承載滾輪與多個第二承載滾輪,該些第一承載滾輪設置于該收納槽的一槽壁上,該些第二承載滾輪設置于該收納槽的另一槽壁上,該些第二承載滾輪并分別相對于對應的該些第一承載滾輪其中之一。
1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各該承載滾輪包括一轉軸;一輪體,套設于該轉軸上;以及一滾珠軸承,套設于該轉軸與該輪體之間。
1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些承載滾輪分別相隔一最小間距排列,以適于使該些承載滾輪可朝同一方向轉動。
1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些承載滾輪的材質包括橡膠。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搬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些承載滾輪的材質包括聚氨基甲酸乙酯。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搬運系統(tǒng),包括移動載臺、收納槽、電纜線組以及多個承載滾輪。其中,移動載臺適于沿一個走行方向移動,而收納槽平行此走行方向配置。電纜線組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電性連接至移動載臺,且適于通過移動載臺的帶動而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移動。電纜線組的第二端則是連接于固定點,并位于收納槽內。這些承載滾輪則是配置于電纜線組的第一端的移動路徑上,并相對第一位置而配置于鄰近第二位置。當移動載臺行經這些承載滾輪時,帶動一部分的電纜線組懸垂于這些承載滾輪至少其中之一上。
文檔編號B65G35/00GK101665189SQ200910171779
公開日2010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8日
發(fā)明者莊才駿, 曾慶仁, 黃赤峰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