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開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開瓶器,尤指一種不需費很大力量就能完全開啟軟木塞瓶蓋的開 瓶器。
背景技術:
目前社會大眾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許多人會在用餐之際,搭配美酒 來增進食欲或作為增進感情的催化劑,而葡萄酒更是許多人用來作為餐前酒的首選,但葡 萄酒為了保持酒香與口感,多半均用軟木塞作為瓶蓋封閉瓶口。以軟木塞作為瓶蓋的酒瓶需利用一開瓶器來將軟木塞由瓶中拔出;如圖14所示, 習用的簡單型開瓶器90具有一握把91,該握把91底端中央處設有一螺旋鉆針92,供穿入 軟木塞之中施力拔出軟木塞,然而力量較小的人卻無力將軟木塞由瓶口中取出。而后有人以杠桿原理研發出利用壓桿82將軟木塞由瓶中拔出的習用開瓶器,如 圖15所示,其是由一設有握柄與渦輪段811及螺旋鉆針812的拔塞件81、兩個形成有齒輪 的壓桿82及一殼體80所組成。而利用前述習用開瓶器進行拔軟木塞時,是轉動拔塞件81使其螺旋鉆針812旋 入軟木塞中,殼體80底端抵靠于瓶口,此時壓桿82處于相對高點,以殼體下半部作為支撐 體施力將壓桿82向下壓轉,壓桿82的齒輪帶動拔塞件81的渦輪段811上升,進而帶動軟 木塞上升,但是,渦輪段811相對齒輪的行程固定,軟木塞只能上升一段而無法完全退出瓶 口,此狀況需連同開瓶器向外施以很大的力量拔出,方能使軟木塞完全脫離瓶口,若遇軟木 塞較長的情況更是難以拔出,又可能因用力過猛造成酒液灑出,因此該開瓶器在使用上還 是相當不便,所以我們常看到紅酒多半委由男士開啟,因為力量較小的女士很難開啟軟木
O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開瓶器,該開瓶器可讓使用者不需費很大力量 既可很省力的將軟木塞由瓶中完全拔出,并可避免因用力過猛造成酒液灑出。為達上述的目的采取的技術手段是令開瓶器包括一拔塞件,其一端為握柄,另一端設有螺旋鉆針,中間為渦輪段;一個以上的壓桿,其一端為桿狀壓柄,另一端形成有盤狀齒輪,齒輪中央設有圓 孔;以及一殼體,由筒狀外殼與伸縮套接筒相接合,其外殼上端較小筒部容納拔塞件的渦 輪段,較小筒部外側形成有一個以上的開孔,該開孔兩側分別延伸一凸部,而凸部分別具有 一樞接孔,以樞軸樞接壓桿,并且讓壓桿的齒輪與拔塞件的渦輪段作嚙合運動,其伸縮套接 筒可相對于外殼下端較大筒部延伸調整殼體的長度;利用前述構造,將拔塞件的螺旋鉆針旋入軟木塞中,殼體的伸縮套接筒底端抵靠 套住瓶口,藉由壓轉壓桿使拔塞件上升,并藉由延伸調整殼體的伸縮套接筒使拔塞件可復
3數次上升,以達到省力的將軟木塞完全退出瓶口之外。
10外殼100殼體
11較小筒部12開孔
13凸部14樞接孔
15較大筒部16母螺紋
17卡固孔20拔塞件
21渦輪段22握柄
23螺旋鉆針30壓桿
311齒輪312圓孔
40樞軸50套接筒
51公螺紋53卡柱
60套件61卡槽
62卡合鍵70酒瓶
71軟木塞80殼體
81拔塞件811渦輪段
812螺旋鉆針82壓桿
90簡單型開瓶器91握把
92螺旋鉆針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考圖1至圖6所示,本發明為-
-種開瓶器,其包括
—拔塞件20,其一端為握柄22,另一端設有螺旋鉆針23,中間為渦輪段21 ;一個以上的壓桿30,其一端為桿狀壓柄,另一端形成有盤狀齒輪311,齒輪311中 央設有圓孔312 ;以及一殼體100,由筒狀外殼10與伸縮套接筒50相接合,其外殼10上端較小筒部11 容納拔塞件的渦輪段21,較小筒部11外側形成有一個以上的開孔12,該開孔12兩側分別 延伸一凸部13,而凸部13分別具有一樞接孔14,以樞軸40樞接壓桿30,并且讓壓桿30的 齒輪311與拔塞件的渦輪段21作嚙合運動,其伸縮套接筒50可相對于外殼10下端較大筒 部15延伸調整殼體100的長度;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開瓶器第一實施例如上所述,是由一拔塞件20、一 壓桿30及一由筒狀外殼10與伸縮套接筒50相接合的殼體100所組成;其中,殼體100的 伸縮套接筒50外側設有公螺紋51,外殼10較大筒部15內側設有互相匹配的母螺紋16,因 此,殼體100的伸縮套接筒50與外殼10以相互匹配的公母螺紋相接合,供伸鎖套接筒50 相對于外殼10作伸縮調整,以延伸調整殼體100的長度。請參考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其與上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殼體100兩側 分別設有兩壓桿30,可讓使用者于拔軟木塞時更為省力。請參考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也如上所述,是由一拔塞件20,一壓桿30及一 由筒狀外殼10與伸縮套接筒50相接合的殼體100所組成;其中殼體100的伸縮套接筒50 外側設有卡柱53,外殼10較大套筒15內側對應伸縮套接筒50的卡柱53設有復數個垂直 方向排列的卡槽61,供伸縮套接筒50相對于外殼10作延伸調整并讓卡柱53卡于不同高度 處的卡槽61,以延伸調整殼體100的長度。請參考圖6,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也如上所述,是由一拔塞件20,一壓桿30及一 由筒狀外殼10與伸縮套接筒50相接合的殼體100所組成;其中殼體100的伸縮套接筒50 外側設有卡柱53,為了容易制造,該開瓶器進一步于殼體100的外殼10較大筒部15內側以 卡合鍵62與卡固孔17固設一筒狀套件60,該套件60的筒壁形成有復數個垂直方向排列的 卡槽61,使其成為完整的外殼,供伸縮套接筒50相對于外殼10作延伸調整并讓卡柱53于 不同高度處的卡槽61,以延伸調整殼體100的長度。如上所述,本發明開瓶器的殼體100由筒狀外殼10與伸縮套接筒50相接合,其伸 縮套接筒50相對于外殼10延伸調整殼體100的長度,于第一及第二實施例是以旋轉的方 式達到延伸調整的目的,于第三及第四實施例是以下拉的方式達到延伸調整的目的。請參考圖7至圖12所示,當本發明使用時,是將拔塞件20的螺旋鉆針23旋入軟 木塞71中,如圖8所示,殼體100的伸縮套接筒50底端抵靠套住酒瓶70瓶口,此時,壓桿 30的壓柄會上升處于相對高點,以殼體100下半部包括伸縮套接筒50作為支撐體將壓桿 30向下壓轉,如圖9所示,壓桿30的齒輪311帶動拔塞件20的渦輪段21上升,進而帶動軟 木塞71上升,但此時因齒輪311相對渦輪段21 —次的行程受限制,所以軟木塞71還未完 全退出瓶口,因此,需將壓桿30向上扳轉,如圖10所示,壓桿30的齒輪311帶動拔塞件20 的渦輪段21使殼體100相對于瓶口因反作用力而上升,此時將殼體100的伸縮套接筒50 向下延伸調整,如圖11所示,使殼體100的伸縮套接筒50底端再一次抵靠套住瓶口,再壓 轉壓桿30使軟木塞71再上升,如圖12所示,直至軟木塞71完全退出瓶口。請參考圖13所示,當本發明開瓶器將軟木塞71完全退出瓶口之后,將殼體100的
5伸縮套接筒50退回原來最高處,再如同一般習用的開瓶器只需將壓桿30向上扳轉,齒輪311帶動拔塞件20下降,使軟木塞71露出殼體100之外既可旋轉取出軟木塞71。綜合上述,本發明開瓶器的殼體是由筒狀外殼及伸縮套接筒相接合,伸縮套接筒 可相對于外殼延伸調整殼體的長度、增加拔塞件的行程,以致能使本發明很省力地將軟木 塞完全退出瓶口之外,并可避免用很大的力量拔軟木塞時不易拿捏造成酒液灑出,不但結 構簡單,且符合安全、衛生、健康、方便使用的原則,顯見本發明具有顯著而具體的功效增 進,具備實用性、新穎性、進步性及利用性,并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本發明雖已在前述實施例中已揭露出本發明的具體作法,但不是只限于前述實施 例中所提及的范疇,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的任何修改和變化,也屬于本發 明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開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拔塞件,其一端為握柄,另一端設有螺旋鉆針,中間為渦輪段;一個以上的壓桿,其一端為桿狀壓柄,另一端形成有盤狀齒輪,齒輪中央設有圓孔;以及一殼體,由筒狀外殼及伸縮套接筒相接合,其外殼上端較小筒部容納拔塞件的渦輪段,較小筒部外側形成有一個以上的開孔,該開孔兩側分別延伸一凸部,而凸部分別具有一樞接孔,以樞軸樞接壓桿,并且讓壓桿的齒輪與拔塞件的渦輪段作嚙合運動,其伸縮套接筒可相對于外殼下端較大筒部延伸調整殼體的長度;藉由壓轉壓桿使拔塞件上升,并藉由延伸調整殼體的伸縮套接筒使拔塞件可復數次上升,以達到省力的將軟木塞完全退出瓶口之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殼體的伸縮套接筒與外殼較大筒部 以相互匹配的公母螺紋相接合,供伸縮套接筒相對外殼作延伸調整,以延伸調整殼體的長 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殼體的伸縮套接筒外側設有卡柱,外 殼較大筒部內側對應伸縮套接筒的卡柱設有復數個垂直方向排列的卡槽,供伸縮套接筒相 對于外殼作延伸調整并且讓卡柱卡于不同高度處的卡槽,以延伸調整殼體的長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殼體的伸縮套接筒外側設有卡柱, 外殼較大筒部內側固設一筒狀套件,該套件對應伸縮套接筒的卡柱于筒壁形成有復數個垂 直方向排列的卡槽,供伸縮套接筒相對于外殼作延伸調整并且讓卡柱卡于不同高度處的卡 槽,以延伸調整殼體的長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開瓶器,主要包括一設有握柄與渦輪段及螺旋鉆針的拔塞件、一個以上的壓桿及一由筒狀外殼與伸縮套接筒相接合的殼體所組成。其壓桿一端形成有盤狀齒輪,齒輪中央設有圓孔,其殼體的外殼較小筒部容納拔塞件的渦輪段,較小筒部外側形成一個以上的開孔,該開孔兩側分別延伸一凸部供樞接壓桿,并且讓壓桿的齒輪與拔塞件的渦輪段作嚙合運動,其伸縮套接筒可相對于外殼較大筒部延伸調整殼體的長度。藉由壓轉壓桿使拔塞件上升,并藉由延伸調整殼體的伸縮套接筒使拔塞件可復數次上升,讓軟木塞可以很省力的完全退出瓶口之外。
文檔編號B67B7/04GK101993021SQ20091015925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0日
發明者廖武長 申請人:廖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