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將例如膠粘材料、覆蓋材料或有色材料的附著物施加到修正表面上的手持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手持式裝置。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手持式裝置在公開文獻EP 1295834A1中進行了描述。在該先前已知 的手持式裝置中,施加構件包括至少兩個可相對于彼此運動的施加構件部分并且在所述施 加構件部分處設置彼此對應的運動止動件,所述止動件界定在所述施加構件部分之間的相 對運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關于如何執行手持式裝置的運動和/或如何設計手持式裝置使 其可以以容易且低成本的方式進行制造來改進之前所指出的類型的手持式裝置。該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來實現。本發明的優點及進一步的改進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進行了描述。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將例如膠粘材料、覆蓋材料或有色材料的附著物轉移至修正 表面上的手持式裝置,所述裝置具有容納附著物供應卷軸的外殼以及從所述外殼縱向突出 的頂端,所述附著物從供應源起在操作模式期間頂端的面向修正表面的下部縱向側處延伸 到所述頂端的在前端部處橫向延伸的前頂端部,附著物供應卷軸的旋轉平面與所述前頂端 部垂直,并且所述頂端包括至少一個弓I導翼部。由此,所述至少一個引導翼部局部彎曲并且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附連到前頂端 部。優選地,所述前頂端部進一步附連到沿頂端延伸的中心施加導板(gib)。另夕卜,優選地,側向引導翼部側向地附連到中心施加導板。有利地,側向引導翼部是突出中心施加導板的頂部和底部的立方體。 在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局部彎曲弓丨導翼部從側向弓丨導翼部延伸至前頂端部。優選地,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是具有大致圓形橫截面的條部。另外,優選地,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包括第一直線部分,所述第一直線部分附連 到所述側向引導翼部。有利地,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包括彎曲部分,所述彎曲部分從第一直線部分延 伸至所述前頂端部。可替代地,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包括附連到第一直線部分和第二直線部分的彎 曲部分,所述第二直線部分延伸至所述前頂端部。在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設置在與下部縱向側相對的上部縱向 側上。優選地,在中心施加導板的每側上設置局部彎曲引導翼部和側向引導翼部。
接下來,將借助附圖更加詳細地解釋多個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優選構造。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手持式裝置的側視圖,其用于將例如膠粘材料、覆蓋材料或 有色材料的附著物轉移和/或施加到修正表面上;圖2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手持式裝置的分解圖;圖3是圖2a所示的手持式裝置的細節的分解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頂端的立體圖;圖5是圖3a所示的頂端的細節的俯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頂端的側視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頂端的俯視圖;以及以及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頂端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將在下面說明用于將例如膠粘材料、覆蓋材料或有色材料的附著物轉移 和/或施加到基體上的手持式裝置的原理。手持式裝置1包括適當尺寸的外殼2,該外殼包括縱向或橫向分開的兩個外殼部 分,即上體部2a和下體部2b,其能夠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安裝至彼此。圖1示出處 于其操作位置的手持式裝置1。圖1中的外殼2或手持式裝置1的左下端部是其工作端部 3,在該工作端部處提供頂端4,其從外殼2的周邊突出并具有中心施加導板4a。中心施加 導板4a以楔形漸縮的方式朝向施加邊緣4b延伸,如果需要的話施加邊緣可被導圓。在示 例性實施方式中,頂端4與施加基部6相關聯,所述施加基部6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到外殼 2中。手持式裝置1用于將覆蓋的和/或有色的和/或膠粘的材料的附著物5從載體紙 7轉移至修正表面8上,例如一張紙。載體紙7從位于外殼2的腔中的供應源朝向在至少一 個頂端開口 2c的區域中的頂端4延伸,載體紙7繞其施加邊緣4b纏繞并通過頂端開口 2c 重新進入外殼2的腔。在此處頂端4的下部縱向側或接近側Ila處接近中心施加導板4a 的支承帶段由7a標出。在頂端4的上部縱向側或返回側lib處重新進入外殼2的支承帶 段由7b標出。纏繞平面El大致平行于外殼2的側面2d并且優選地居于外殼2的側面2d 的中間延伸,外殼2的側面2d例如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延伸至外殼2的窄側的周邊表面—— 即由2e標出的壁。返回的支承帶部7b朝向安裝在外殼2的腔中的接收裝置12延伸,其中 所述接收裝置12可以是接收卷軸13,其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在外殼2中。供應源9也可以 由卷軸——即供應卷軸14——形成,其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在外殼2中。在示例性實施方 式中,供應源9和接收裝置12彼此向后布置,所述接收裝置12設置在供應源9與外殼的工 作端部3之間。根據圖1的操作位置,頂端4利用施加邊緣4b與工作表面8鄰接,其中中心施加導 板4a的中心軸線4c與例如直線延伸的修正表面8圍成銳角W1,所述角度例如在大約30° 到60°之間的范圍中。通過在由15標出的施加方向上移動手持式裝置1,由于在修正表面 8處的摩擦力而因此使得支承帶段7a從供應源9脫離。在這種情況下,附著物5保留在修
4正表面8上,并且支承帶段7b移動進入外殼2的腔中,此處移動至接收裝置12。支承帶段 7b由接近頂端的支承帶段7a或其張力驅動。在本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這是通過例如以在卷 軸的壁的周邊邊緣處交疊的摩擦表面17a、17b的形式在供應卷軸14和接收卷軸13之間提 供旋轉驅動連接裝置16來實現。卷軸13、14的纏繞直徑的尺寸設置成使得接收線軸13足 夠大,從而即使是在供應卷軸14裝滿的情況下,能夠以高于由供應卷軸14松開載體紙7的 速度的速度嘗試拉入載體紙7。通過與旋轉驅動連接裝置16——其此處其由彼此摩擦接觸 的摩擦表面17a、17b形成——整合為一體的離合器18,確保了接收卷軸13總是在一定張應 力下拉入載體紙,由此避免在載體紙7上形成圈。施加方向15指向外殼2的與工作端部3 相對的端部。參照圖2,將說明根據本發明的手持式裝置1的第二實施方式。據此,外殼2包括 三個外殼部分,即上體部2a、下體部2b和后體部2f。如同第一實施方式一樣,上體部2a和 下體部2b是能夠安裝至彼此的縱向或橫向分開的外殼部分。后體部2f能夠安裝至外殼2 的與工作端部3相對的后側。外殼部分2a、2b、2f能夠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安裝至 彼此。為了將外殼部分2a、2b、2f安裝至彼此,提供體部固定裝置22。這些體部固定裝置 22包括體部固定銷,該體部固定銷適于與體部固定螺母相互作用——即適于插到體部固定 螺母中。為了易于把持和緊握外殼2,在外殼2的一個或兩個側面2d上提供抓握槽25,其 具有不同于外殼2b的其余部分的表面。例如,抓握槽25可以是粗糙表面或者可包括抓握 肋。在具體實施方式
中,供應卷軸14和接收卷軸13安裝到一個共同的單個中心軸21 上。如同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描述的那樣,帶7從供應卷軸14沿著下部縱向側Ila被引導至 頂端4,然后沿著上部縱向側lib被引導至接收卷軸13。中心軸21可以如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顯示的那樣直接附連到外殼部分2a、2b中的 其中一個上,或者可以提供容納供應卷軸14、接收卷軸13和頂端4的單獨的盒20。該盒20 以固定的方式附連到外殼2,或者如圖2所示外殼2可提供導軌31,該導軌使得盒能夠沿著 導軌31的方向移動,即在本實施方式中沿著平行于中心軸線4c的方向或者從工作端部3 到后端部裝置的方向或反之亦然。另外,在帶7的附著物5用完的情況下,不是扔掉整個手 持式裝置1,而是盒20可以進行更換并且外殼2可以被保留。特別地,為了更換盒20,外殼 的后體部2f能夠取下,并且能夠在離開工作端部3的方向上沿導軌31引導盒20并在外殼 2的后側將盒取下。然后,在工作端部3的方向上沿導軌31引導并從外殼的后部插入新的 盒20,并且然后將外殼2的后體部2f重新進行附連。圖3示出了如參照圖2進行說明的盒的分解圖。支撐供應卷軸14及接收卷軸13 的中心軸21附連到盒20。此處供應卷軸14包括軸孔27,并且接收卷軸13包括軸套孔28, 使得供應卷軸14和接收卷軸13能安裝到中心軸21上。接收卷軸13和供應卷軸14適于 彼此接合。此外,提供0型圈26以將供應卷軸14耦聯到接收卷軸13。還可以提供如在第 一實施方式中提供的離合器機構。此處,供應卷軸14包括適于與離合器機構接合的離合器 接觸環30。頂端4能夠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安裝到盒20。此處,提供附連到頂端4的施加基部6的圓柱形頂端支架34,其適于與附連至盒20或外殼2的頂端固定銷23接合。應當指出,在如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提供包括供應卷軸14、接收卷 軸13和頂端4的盒20的實施方式,即,供應卷軸14和接收卷軸13也能夠安裝在盒20內 的不同軸上。參照圖4至8,將在下面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頂端4的具體實施方式
。圖4是根 據本發明的頂端的立體圖。而圖5是如圖3a所示的頂端的細節的俯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 明的頂端的側視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頂端的俯視圖,以及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頂端的仰 視圖。由此,填充線條的部分表示相應部分的橫截面圖。頂端4主要包括中心施加導板4a、前頂端部41、頂端支架32和引導翼部35、36、 42。由此,中心施加導板4a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使頂端4的其它部件附連至其上的基部的作 用。前頂端部41附連到中心施加導板4a并且由其支撐。頂端支架32附連到中心施加導 板4a的基部6,并且使得頂端4能夠安裝到外殼2或盒20。此外,為了形成對于帶7的引 導和/或支撐頂端4,提供一種或多種類型的引導翼部。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中心施加導板4a具有平坦的橫截面形狀,其寬度是其厚度 b的多倍,即,比例約為3 1至10 1、尤其是約為6 1。由于該橫截面形狀,中心施加 導板4a具有相對較高的水平阻力矩和相對較低的垂直阻力矩。因此,中心施加導板4a通 過向上彎曲而趨向于避免在操作模式期間施加壓力19升高。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并且對帶 7進行引導,在中心施加導板4a的頂部和底部提供引導翼部35、36、42,在所述引導翼部之 間帶7能夠在自由地迅速移動的情況下被引導,并因此形成對于帶7的引導。特別是,前頂 端部41在施加壓力19的作用下能夠在垂直方向上彈性彎曲,并且只要施加壓力19不起作 用則前頂端部通過當前頂端部向外彎曲時產生的彈性回復力而自動地轉回。因此,前頂端 部41緩沖在其垂直平面上的猛烈的壓力載荷。對于前頂端部41,為了確保圖中由雙箭頭圖示的自由度43a至43c,中心施加導 板4a具有溝槽形式的橫截面減小部39或者具有相對于中心軸線4c成直角延伸的橫截面 減小部39a,其減小中心施加導板4a的橫截面尺寸至優選地居中設置剩余的橫截面,并因 此使中心施加導板4a的強度變小從而使得前頂端部41——其相對于橫截面減小部位于前 部——可以執行相對于中心施加導板4a的運動。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中心施加導板4a包括三個部分。在中心施加導板4a的后 端部處,即遠離工作端部3的端部處,提供中心施加導板的端部部分37。在端部部分37的 前面提供中間部分38,由此,端部部分37和中間部分38在它們的寬度a和/或厚度b上可 稍微不同。特別地,中間部分38的厚度b可朝向中心施加導板4a的前端部稍微漸縮。端 部部分37的長度A和中間部分38的長度B可以相等或者不同。中心施加導板4a還包括 設置在中間部分38前面的狹窄部分39。由此,狹窄部分39具有減小的橫截面,即,狹窄部 分的寬度明顯地小于中間部分38或端部部分37的寬度。此外,狹窄部分的厚度b也在前 頂端部41的方向上減小。由此,狹窄部分的長度C優選地小于端部部分37的長度A和中 間部分38的長度B。在狹窄部分39的區域中,中心施加導板4a的阻力矩減小,因此由于在剩余橫截面 的區域中存在的中心施加導板4a的彈性,使得前頂端部41能夠從其常規擱置位置相對于 中心施加導板4a運動,并且由于在狹窄部分39范圍中的材料的彈性而自動返回到其原始
6位置。在頂部和/或底部的橫截面減小部提供了前頂端部41相對于中心施加導板4a在垂 直方向上的旋轉。第一自由度由43a標出。由于狹窄部分39,從而使得在中心施加導板4a 的兩側上留有橫截面減小部39a,前頂端部41能夠抵抗存在的彈性回復力而相對于中心施 加導板4a在水平方向上側向彎曲,參見43b。如果材料減小部出現在所有側上,則前頂端 部41能夠相對于中心施加導板4a在垂直方向和在水平方向上樞轉并且能夠繞剩余橫截面 的中心軸線4c扭轉,即抵抗狹窄部分39的彈性回復力,從而在沒有導致扭轉的載荷的情況 下前頂端部41自動返回到其居于中間的原始位置。由于前頂端部41的彈性懸置,在手持 式裝置1的操作模式期間,前頂端部處于適應修正表面8的不同的側向傾斜的位置中,而使 用手持式裝置1的人無需特別注意不同的傾斜。由此,不僅使前頂端部41的抵靠修正表面 8的壓力——特別是其表面上方的壓力——得到改善或者還在基體表面的不同傾斜的情況 下確保了表面上方的壓力,而且還使得手持式裝置1在其運行模式期間的操作變得容易。 水平自由度由43b標出,而扭轉自由度由43c標出。為了界定前頂端部41的運動、提供對于帶7的引導和/或加強頂端4的某些部分 以便防止損壞或折斷,在頂端4上提供多個附加的部分。在中心施加導板4a的狹窄部分39的上部部分和/或下部部分上,即在帶7的接 近側7a和/或在帶7的返回側7b上可提供加強筋40。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加強筋在 縱向方向上延伸,即平行于中心軸線4c并且設置在狹窄部分39的中間。在示例性實施方 式中,加強筋40的縱向延伸大于狹窄部分39的縱向延伸C,這意味著加強筋也部分地在前 頂端部41和中間部分38上方延伸。加強筋的寬度優選地小于狹窄部分39的寬度。狹窄 部分39利用加強筋得到加強,并且還確保了狹窄部分39不易于從中間部分38或從前頂端 部41分離。此外,加強筋40可作為對于帶7的引導,由此使得帶7能夠平滑地接近施加邊 緣4b和返回到外殼中。側向引導翼部35側向地附連到中心施加導板4a,其平行于外殼2的頂端開口 2c 延伸。在平行于外殼的頂端開口 2c的側向引導翼部35的部分與外殼2之間,提供固定尺 寸的自由空間。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側向引導翼部35從中心施加導板4a的頂部表面以 及從中心施加導板4a的底部表面突出。由此,側向引導翼部35在帶7的接近側7a以及在 帶7的返回側7b上提供對于帶的引導。側向引導翼部35優選地具有方形的橫截面。可選地,在中心施加導板4a的底部側,即在帶7的接近側7a提供另外的下部引導 翼部36。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這些下部引導翼部36具有從側向引導翼部35延伸到中心 施加導板4a的中間部分38的前端部的長度。下部引導翼部36的高度朝向中心施加導板 4a的中間部分38的前端部以彎曲的形狀漸縮。在優選實施方式中,下部引導翼部36的后 部與從中心施加導板4a的底部表面突出的側向引導翼部35的部分平齊。如上所述,前頂端部41附連到中心施加導板4a的狹窄部分39并由其支撐。此 外,前頂端部41可由加強筋40支撐。根據本發明的具體想法,另外提供局部彎曲引導翼部 42。這些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以局部彎曲的方式從側向引導翼部35的頂部延伸到前頂端 部41。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32包括第一直線部分42a,其附連到側向引導翼部35的頂 部。然后,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在彎曲部分42b中朝向前頂端部41延伸。因此,具有 彎曲部分42b的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可直接終止于前頂端部,或者可以提供第二直線部分 42c從而連接彎曲部分42b和前頂端部41。利用這些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前頂端部41得到進一步支撐,從而防止了前頂端部41或狹窄部分39可能發生的損壞和折斷。另一方面, 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提供了前頂端部41的足夠的靈活性,以便使得前頂端部41仍能 在所有自由度43a、43b、43c的方向上運動。由于局部彎曲引導翼部是彎曲的形式并且不覆 蓋中心施加導板4a的整個側面,他們同時提供支撐和大的柔性。局部彎曲引導翼部另外對 帶7在返回側7b上提供引導并且防止帶7滑動離開頂端4。特別地,在不提供下部引導翼 部36的情況下,在頂端4的至少一側上對帶7提供引導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局部彎曲引導翼部不覆蓋中心施加導板的整個側面,但是設置成從側向引導 翼部延伸到前頂端部41的條部,因此能夠節省材料,這對于這種頂端4的生產是特別重要 的。利用局部彎曲引導翼部,由于前頂端部仍能夠在所有方向上運動,但同時另外地得到支 撐而由此防止了折斷等,因此生產成本能夠減少,并且同時對頂端的功能沒有負面影響。為了進一步加強前頂端部41,在前頂端部基部41a上可以提供前頂端部加強筋 41b,其具有與前頂端部基部41a相同的寬度和減小的長度,即在中心軸線4c方向上減小延 伸。在提供前頂端部加強筋41b的情況下,于是所述加強筋40也部分地在前頂端部加強筋 41b上延伸。在基部6上并且特別是在中心施加導板4a的端部部分37上提供頂端支架32,以 便使得能夠將頂端4安裝到外殼2上。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中心施加導板4a的每側提 供兩個立方體形式的支架32a、32b,其從中心施加導板4a在頂端側和底端側突出。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頂端設計成適于如下手持式裝置1,其中接收卷軸13和供 應卷軸14的旋轉平面與施加邊緣4b圍成90°的角。也就是說,為了將附著物5從手持式裝 置1施加到修正表面8,接收卷軸13和供應卷軸14的旋轉平面相對于修正表面8成90°。 因此在使用期間使用者需要以豎直位置把持手持式裝置1。根據本發明的手持式裝置1是 前分配器。外殼2或者外殼部分23、213、2廠卷軸13、14和頂端4優選地是注塑制件,特別是由 塑性材料制成,這樣在形狀復雜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簡單和低成本的制造。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將例如膠粘材料、覆蓋材料或有色材料的附著物(5)轉移至修正表面(8)上的手持式裝置(1),所述裝置(1)具有容納附著物供應卷軸(14)的外殼(2)以及從所述外殼(2)縱向突出的頂端(4),所述附著物(5)從供應源起在操作模式期間所述頂端(4)的面向所述修正表面(8)的下部縱向側(11a)處延伸到所述頂端(4)的在前端部處橫向延伸的前頂端部(41),所述附著物供應卷軸(14)的旋轉平面與所述前頂端部(41)垂直,并且所述頂端(4)包括至少一個引導翼部(35、36、42),其特征在于側向地附連到沿所述頂部(4)延伸的中心施加導板(4a)上的側向引導翼部(35)從所述中心施加導板(4a)的頂部和底部突出,并且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作為條部從所述側向引導翼部(35)延伸并附連到所述前頂端部(41)。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中所述前頂端部(41)進一步附連到沿所述頂端(4)延伸 的所述中心施加導板(4a)。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裝置,其中所述側向引導翼部(35)是立方體。
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是具有 大致圓形橫截面的條部。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包括第 一直線部分(42a),所述第一直線部分附連到所述側向引導翼部(35)。
6.根據權利要求5的裝置,其中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包括彎曲部分(42b),所 述彎曲部分從所述第一直線部分(42a)延伸至所述前頂端部(41)。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的裝置,其中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包括附連到所述第一 直線部分(42a)和第二直線部分(42c)的彎曲部分(42b),所述第二直線部分(42c)延伸至 所述前頂端部(41)。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設置在 與所述頂端⑷的下部縱向側(Ila)相對的上部縱向側(lib)上。
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在所述中心施加導板(4a)的每側上 設置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和側向引導翼部(3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將例如膠粘材料、覆蓋材料或有色材料的附著物(5)轉移至修正表面(8)上的手持式裝置(1),所述裝置(1)具有容納附著物供應卷軸(14)的外殼(2)以及從所述外殼(2)縱向突出的頂端(4),所述附著物(5)從供應源起在操作模式期間頂端(4)的面向修正表面(8)的下部縱向側(11a)處延伸到所述頂端(4)的在前端部處橫向延伸的前頂端部(41),附著物供應卷軸(14)的旋轉平面與所述前頂端部(41)垂直,并且所述頂端(4)包括至少一個引導翼部(35、36、4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引導翼部局部彎曲并且所述局部彎曲引導翼部(42)附連到前頂端部(41)。
文檔編號B65H37/00GK101910037SQ200880124710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4日
發明者盧多維克·法古, 弗蘭克·羅利翁 申請人:Bic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