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接合件的包裝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接合件的包裝袋,設置有再封閉注出用開口部的接 合件。
背景技術:
對于帶接合件的包裝袋,本發明的申請人在專利文獻l中已經公開了 一種帶接合件的包裝袋,作為與袋本體部分體的部件而設置有注出內容物 的注出單元,并將注出單元與形成在袋本體部上的安裝開口部連接。該專 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是在構成注出部的壁面部的內表 面上設置接合件的結構。
通過開發該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在容易使以往 的包裝袋中困難的、使包裝袋的注出口維持開口的狀態這一點上具有^艮大 意義。
另一方面,在構成為在包裝袋上設置有接合件而能夠再密封包裝袋的 包裝袋中,以往公開了幾個能夠容易地進行接合件的卡合脫離、且陽型接 合件和陰型接合件能夠可靠地卡合的發明。
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發明中,在陽型接合件的頂端部形成有 槽。根據該發明,即使在收納于包裝袋中的內容物附著在陽型接合件的表 面或陰型接合件的槽內部的情況下,附著的內容物也會被收納在形成在陽 型接合件的頂端的槽內部中。由此,使接合件的卡合可靠,且能夠順利地 進行卡合脫離。
專利文獻l:特開2005-3501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5-144077號公報
發明內容
對于帶接合件的包裝袋,本發明申請人在專利文獻l中公開發明后, 對于該包裝袋還追求使用的方便性。其結果,出現了如何形成凈皮接合件密 閉的注出口 ,才能夠比以往更容易地解除接合件而使之開口的問題。
在本發明中,提供一種帶接合件的包裝袋,能夠容易地解除接合件而 4吏注出口開口 。進而,能夠比以往更順利地進行接合件的卡合脫離,且使接合件可靠 地卡合。
本發明中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采用一種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對于具 備相對置的平面部的包裝袋,具備接合件,該接合件在這些平面部的內表 面上分別安裝有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這些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 卡合脫離而使開封后的包裝袋的開口部開閉,其中,在上述平面部的外表 面上、在與上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接合件的安裝位置相對應的部位上 或附近位置上,設置有向外側突出的捏手。
關于這樣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在本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袋本 體部、和熔接在該袋本體部上并使上述袋本體部的內容物注出的注出單 元,相互對置的一對壁面部、由在這些壁面部的內表面上相互對置地設置 的上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接合件構成的接合件、及設置在各壁面部的 外表面上的上述捏手借助射出成形而作為一個部件而成形上述注出單元, 該注出單元,以上述接合件作為邊界, 一方側作為封閉以隔斷注出單元的 內外的封閉端,另一方側作為開放的開放端而構成,在上述壁面部上、在 上述封閉端和上述接合件之間,在這些封閉端側和接合件側設置有割裂以 使上述注出單元能夠分離的開封線。
并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袋本體部的角部、在上述袋本體部的各平 面部上分別形成有插入孔,上述注出單元,其封閉端向著袋本體部的外側, 上述開放端向著袋本體部的內方,上述捏手從袋本體部的內側插入上述插 入孔并突出到上述平面部的外側,并且,注出單元的周緣與袋本體部的周 緣一致,重合的上述注出單元的周緣與上述袋本體部的周緣被密封而 一體 地構成。
在另一方面,在本發明中,采用下述帶接合件的包裝袋上述陰型接 合件將基材部、設置在該基材部的一面側的插入部槽部、及設置在上述基 材部的另一面側的上述捏手一體地成形,上述陽型接合件將基材部、設置 在該基材部的一面側而相對于上述插入槽部卡合脫離自如地構成的突起 部、及設置在該基材部另一方面側的上述捏手一體地成形,在上述袋本體 部的角部,在各平面部上分別形成有插入孔,上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 接合件構成為,從該袋本體部的內側,各捏手從各平面部內向外插入而突 出到平面部的外側,并且,各基材部被密封在各自的平面部的內表面上。
并且,在本發明中,構成為一種接合件,上述陽型接合件包括形成為固定厚度的基干部、及設置在該基干部的頂端且壁厚形成得比上述基干部 厚且與上述陰型接合件卡合脫離的卡合部,上述卡合部相對于上述基干部 的壁厚方向的中心線一方側向著外側相對較大地伸出,另 一方側向著外倆l 相對較小地伸出,相對于上述中心線為非對稱,上述陰型接合件包括形成為固定厚度的臺座部、及從該臺座部延伸的一對槽壁,在這些槽壁之間i殳 置有陽型接合件的上述卡合部卡合脫離的卡合槽,與卡合在上述卡合槽中 的上述卡合部的輪廓的一方側相對應的一方的槽壁的內表面,相對于上述 臺座部的壁厚方向的中心線,向著外側相對較深地凹陷,與上述卡合部的 輪廓的另 一方側對應的另 一方槽壁的內表面,相對于上述臺座部的壁厚方 向的中心線,向著外側相對較淺地凹陷,相對于上述中心線為非對稱,上 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接合件的一方側向著該帶接合件的包裝袋的內 側安裝,另一方側向著外側安裝。在這種情況下,上述陽型接合件中的上述卡合部的上述一方側的輪 廓,由從與上述基干部的邊界部至該卡合部自身的頂端部而圓弧狀地膨脹 的圓弧部構成,并且,在該圓弧部和上述基干部的邊界部,在這些邊界部 上形成有從基干部的側面向外側突出的被卡止部,上述另一方側的輪廓, 由從上述基干部的側面向外側山形地膨脹的山形部、及從該山形部向著該 卡合部自身的頂端直線狀地延伸的斜面部構成,上述陰型接合件中的上述 槽壁的相互的間隔,它們的頂端側寬度擴大,上迷一方的槽壁由從上述臺 座部向著頂端圓弧狀地形成的圓弧部、及從該圓弧部的頂端向著陰型接合 件的中心相對較大地突出且與上述被卡止部卡合的第1卡合爪,上述另一 方的槽壁包括從根部向著頂端直線地延伸的傾斜部、及從該傾斜部的頂端 向著該陰型接合件的中心相對較小地突出且與上述山形部卡合的第2卡 合爪。并且,在本發明中,在上述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中,在上述陽型接合 件的頂端部,以沿著該陽型接合件的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槽部,在上 述陽型接合件和上述陰型接合件卡合的狀態下,在上述陽型接合件的頂端 部、和形成在上述陰型接合件上且使上述陽型接合件卡合的卡合槽的槽底 之間形成有空間。根據本發明,對于被接合件封閉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能夠通過抓住 捏手而容易地解除接合件的卡合。特別是,在割裂開封線后形成的注出口 小的包裝袋中,以往接合件的解除是困難的。但是,通過本發明這樣設置捏手,能夠容易地進行接合件的解除,即便是注出口小的包裝袋,也能夠 容易地進行接合件的解除。這對于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具有對于割裂開封 線而形成的注出口的大小而言設計自由度增加的效果。
并且,在本發明中,采用形成為在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的卡合時 相對于它們的中心線為非對稱的接合件。由此,以中心線為邊界,在一方 側和另一方側上,產生陽型接合件與陰型接合件的卡合力的差。在向著外 側方相對較大地突出而形成的一方側卡合力大,在另一方側卡合力小。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中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中,在接合件的安裝狀態 的關系上,在解除接合件時,將接合件的外側作為支點而對接合件施加力 矩。對于這樣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將包裝袋的卡合力大的一方側向著包 裝袋的內側而安裝,因此能夠容易地解除接合件。
并且,在本發明中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中,接合件比通常的包裝袋硬 質。由此,當粉末狀的內容物附著在接合件上時,存在難以順利地進行接 合件的卡合脫離的問題。為了避免這樣的不便,在陽型接合件的頂端形成 槽,從而將內容物收納在該槽的內部,內容物不成為卡合脫離的障礙而能 夠順利地進行卡合脫離。
圖l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立袋的主視圖。
圖2^開圖1所使用的注出單元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3另_從其底部側看去圖2所示的注出單元的側視圖。 圖4是示出折疊注出單元而壁面部被重合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示出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卡合的接合件的圖。 圖6是示出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分離的接合件的圖。 圖7是示出與圖5及圖6所示的接合件不同的其它實施方式的接合件 的圖。
圖8是示出將注出單元供給至薄膜材料的工序的圖。
圖9是示出將注出單元向著薄膜材料熱密封的工序的圖。
圖IO是示出注出單元被熱密封在薄膜材料上的狀態的圖。
圖ll是示出開封開封線而使內容物從立袋注出的狀態的圖。
圖12是示出開封后的開口部打開的情況的開口部附近的立體圖。
圖13是示出從立袋注出內容物的立袋的情況的立體圖。圖14是其它實施方式中的注出單元的俯視圖。 圖15是示出圖14所示的注出單元的開口部打開的情況的圖。 圖16是注出單元和袋本體部的連接構造為其它方式的帶接合件的包 裝袋的俯視圖。
圖17是示出在袋本體部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安裝注出單元的帶接合件 的包裝袋的注出單元的附近的圖。
圖18是其它實施方式中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的俯視圖。 圖19是借助擠壓成形而成形的接合件的立體圖。 圖20^|_接合件的立體圖。
圖21是示出將注出單元供給至薄膜材料的工序的圖。 圖22是示出將接合件熱密封在薄膜材料上的工序的圖。 圖23是接合件被熱密封而上緣部開放狀態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的俯 視圖。
圖24是示出在頂端設置了壁厚部的捏手的一例的捏手的立體圖。
圖25是示出在根部形成有狹縫的捏手的一例的捏手的立體圖。
圖26是本發明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所使用的陽型接合件的橫剖面圖。
圖27是本發明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所使用的陰型接合件的橫剖面圖。
圖28是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卡合的接合件的橫剖面圖。 圖29是其它實施方式的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卡合的接合件的橫 剖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1A、 80立袋(帶接合件的包裝袋) 100帶接合件的包裝袋
2、 101袋本體部
3、 3A注出單元 70連接開口部 10壁面部 lla、 lib側緣 12底部13、 18密封帶14、 108缺口部15、 107開封線 16中央折線20、 30、 110接合件21、 31、 120陽型接合件 25、 35、 130陰型接合件 40、 41捏手124、 134捏手 51、 141插入孔 150、 155捏手 153、 159壁厚部 160陽型接合件 161基干部 164圓弧部 165被卡止部 167山形部 168斜面部 169槽部 170陰型接合件 171臺座部 172、 175槽壁 173圓弧部 174第l卡合爪 176傾斜部 177第2卡合爪 179卡合槽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l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的作為帶拉鏈包裝袋的的立袋l的主 視圖。該立袋1包括袋本體部2、及熔接在該袋本體部2且使內容物注出的注出單元3。袋本體部2由相對置的一對平面部2a、及封閉底部的底面 部4構成。平面部2a它們的側緣6彼此被相互地熱密封而形成為筒狀。 并且,底面部4折疊為V字,形成在其中心的折線5朝向該立袋1的上方。 并且, 一對平面部2a的下端緣7、及底面部4的周緣8被熱密封,在底
部擴開時形成為大致橢圓狀。
該袋本體部2由如下所述的層疊薄膜構成。 ON#15/DL/L-LDPE#50 ~100 ON#25/DL/CPP#50~100
PET并12/印刷/DL/OM15/DL/L- LDPE#50 ~ 100 PET井12/印刷/DL/0M15/DL/CPP井50 ~ 100 PET井12/印刷/DL/AL6 ~ 12 y /DL/0N#15/DL/L- LDPE#50 ~ 100 PET井12/印刷/DL/0N并15/DL/AL6 ~ 12 jli /DL/CPP#50 ~ 100 此外,這里使用的各附圖標記的意思如下所述。 ON:雙軸延伸尼龍 DL:干式復合
L- 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CPP:無延伸聚丙烯
并且,"#,,表示pm。例如,"#15"表示15pm。
另一方面,注出單元3在袋本體部2的上部,安裝在其角部。注出單 元3具有一對相對置的壁面部10,在其內表面上設置有接合件20,在外 表面上設置有捏手。注出單元3的各壁面部10形成為四邊形,在成為其 周緣的四邊中,作為側緣ll而構成的兩邊形成得長,作為底部12而構成 的兩邊形成得短。并且,在各壁面部10重合的狀態下,長的側緣ll向著 該立袋1的外側而與袋本體部2的周緣一致,短的底部12向著立袋1的 內方。安裝在角部的注出單元3,各壁面部10在側緣11被密封而封閉, 另一方面,向著內方、在底部12處,壁面部10彼此分離而開放,使袋本 體部2的內部和注出單元3的內部連通。
圖2~圖4詳細地示出注出單元3。圖2及圖3是注出單元3的展開 圖,圖4是示出各壁面部10重合的狀態的立體圖。該注出單元3,在圖2 及圖3所示的展開狀態下,通過射出成形而作為一個部件成形壁面部10、 接合件20、密封帶13、 18及捏手40。形成為四邊形狀的各壁面部10,長側緣lla、 llb相互成直角,這些 側緣lla、 llb中,以一方的側緣llb兼作各壁面部10的側緣部的方式, 在側緣llb的位置處連結壁面部10,另一方的側緣lla彼此成為一直線, 且與側緣llb成直角。并且,在形成兩端的側緣lla上分別形成有沿著各 壁面部10的端緣、成固定寬度而向外側伸出的密封帶13。同樣地,連結 各壁面部10的中央的側緣llb也如圖3所示地設置有向外側伸出的固定 寬度的密封帶18。并且,在各聲面部10上,在連接成為側緣lla、 lib 的交點的注出單元3的頂部19、和底部12的交點的壁面部10的中央線 的部位上,形成有用于將這些壁面部10彎折的中央折線16。并且,在一方的壁面部10的內表面上設置有陽型接合件21,在另一 方的壁面部10的內表面上設置有陰型接合件25。這些陽型接合件n及 陰型接合件25在各壁面部10的中心彎折,以從各壁面部10的底部12保 持著固定距離的方式而與底部12平行地分別設置。圖5及圖6詳細地示出接合件20。該圖5及圖6示出了陽型接合件 21和陰型接合件25的橫截面的形狀。圖5示出了兩者卡合的狀態,圖6 示出了兩者分離的狀態。陽型接合件21由與壁面部IO垂直地從壁面部10的內表面突出的一 對卡合爪23構成。該卡合爪23相互平行,設置為沿其全長地形成有固定 的間隔。在該卡合爪23的根部,沿其全長地在外表面上分別形成有槽部 24。另一方面,陰型接合件25由與壁面部IO垂直地從壁面部10的內表 面突出的一對卡合壁27構成。該卡合壁27也相互平行。與卡合爪23的 外表面間的尺寸相對應地形成該卡合壁27彼此的間隔,以便能夠使陽型 接合件21插入在這些卡合壁27的內側。并且,在卡合壁27的頂端分別 形成有向著內側突出的爪部28。這些爪部28構成為能夠與形成在構成陽 型接合件21的卡合爪23的根部的槽部24卡合脫離自如。如圖5所示,該接合件20,在陽型接合件21的卡合爪23插入陰型 接合件25的卡合壁27之間時,形成于卡合壁27的頂端的爪部28卡合在 形成于卡合爪23的根部的槽部24中。此外,接合件也可以使用圖7所示的方式的接合件30。以一根卡合 突起33從壁面部10的內表面突出的方式而設置陽型接合件31。卡合突 起33其根部32形成為與壁面部10垂直的平坦的板狀,頂端34形成為截 面形狀為大致圓形。另一方面,以相對置的一對卡合壁36從壁面部10的內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陰型接合件35。構成該陰型接合件35的卡合壁36 形成為其截面形狀為圓弧狀,形成在兩卡合壁36之間的空間部分形成為 圓弧狀。如圖7所示,在該接合件30中,通過構成陽型接合件31的卡合 突起33的頂端34嵌入陰型接合件的卡合壁36之間,兩者被卡合。
另 一方面,在各壁面部10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有捏手40(參照圖2 ~ 圖4)。在中央折線16的側方的附近、從外表面突出地形成該捏手40。該 捏手40形成為,在與中央折線16的延伸方向的中間部分對應的位置、與 各中央折線16平行。
并且,在注出單元3上設置有開封線15,該開封線15在成為側緣lla、 lib彼此的交點的頂部19和接合件20之間的區域,使頂部19側從該注 出單元3分離地割裂而開封。該開封線15與中央折線16垂直,將各壁面 部10的側緣lla、 llb彼此連結而形成。此外,在側緣lla的密封帶13 上、在成為開封線15的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缺口 14,以便能夠容易地開 封。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割裂開始部,示出了設置缺口 14的例 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與開封線同一直線的位置上將壁厚形 成得薄,或設置由微細的孔的集合體構成所謂的粗度部。
此外,在各壁面部10的頂部19的附近分別形成有圓形的通孔17。 該通孔17是在將該注出單元3安裝在作為袋本體部2構成的薄膜材料上 時、從多個注出單元3 —個個地將注出單元3供給至薄膜材料的送料器的 原料棒所插入的部位。
上述的注出單元3在連結壁面部IO彼此的側緣lib處折入,使設置 了接合件20的內表面相對置而重合。圖4示出了各壁面部10重合的狀態。
將該注出單元3如圖8~圖IO所示地安裝在袋本體部2上。
如圖8所示,作為袋本體部2的平面部2a而構成的帶狀的薄膜材料 50相對置,沿其長度方向被搬運。立袋1取料為其寬度方向與該薄膜材 料50的長度方向一致。在圖8中,用虛線52表示立袋1彼此的邊界。并 且,在這些薄膜材料50的上部每隔固定間隔地形成有插入孔51,形成在 注出單元3的外表面上的捏手40插入該插入孔51。
這些插入孔51分別形成在與各立袋1的上部側的角部對應的位置上。 以插入孔51自身的形狀與注出單元3的捏手40的外形相對應的方式形成 該插入孔51。并且,該插入孔51所形成的位置為,其與薄膜材料50的 上端緣及虛線52所示的立袋1的邊界部的位置關系與注出單元3中的兩側緣lla、 llb及捏手40的位置關系一致。注出單元3相對于所搬運的薄膜材料50向著形成了插入孔51的部位 被供給而插入至薄膜材料50之間。此時,如圖4所示,在壁面部10相互 重合、且設置在內表面上的陽型接合件21和陰型接合件25卡合的狀態下 向薄膜材料50供給注出單元3。圖9示出注出單元3插入薄膜材料50彼 此之間的狀態。并且,在注出單元3插入薄膜材料50之間時,形成在外 表面上的捏手40分別從薄膜材料50彼此的內側插入插入孔51,捏手40 突出至薄膜材料50的外側。如上所述地形成插入孔51的形狀及對于薄膜材料50的位置關系,因 此在捏手40插入插入孔51時,如圖10所示,注出單元3的密封帶13、 18的端緣必然地與薄膜材料50的上端緣及虛線52所示的邊界線一致。 由此,插入孔51還兼具有在安裝注出單元3時定位注出單元3的功能。捏手40插入插入孔51、注出單元3定位后,以虛線52的位置為中 心,沿著各立袋1的邊界線熱密封薄膜材料50。利用該熱密封,薄膜材 料50的內表面、和設置在構成注出單元3的一方側的側緣lib上的密封 帶18—體化。與此同時,薄膜材料50的上端緣、和設置在注出單元3的 另一方的側緣lla上的密封帶13僅在與密封帶13對應的部分處熱密封而 一體化。由此角部被密閉。此外,陽型接合件21的卡合爪23及陰型接合 件25的卡合壁27各自的軸方向兩端被倒角,因此在進行熱密封時,在密 封帶13、 18的位置上、在壁面部IO彼此之間不形成不必要的間隙。在該熱密封工序的同時,在向著包裝袋的內方的注出單元3的底部 12上,其外表面沿著底部12的端緣在各薄膜材料50的內表面上被熱密 封。在圖10中,是附圖標記53所示的帶狀的部位。該底部12的熱密封 與密封帶13、 18相比,密封溫度低,不熱密封注出單元3的底部12彼此, 僅熱密封薄膜材料50和注出單元3的底部12。經過這樣的將注出單元3熱密封在薄膜材料50上的工序,在薄膜材 料50上安裝了注出單元3之后,在薄膜材料50的下部側的端緣上,熱密 封薄膜材料50和底材而密閉下部側。并且,在成為各包裝袋的邊界的位 置處,依次切斷薄膜材料50而形成一個的立袋1。此外,在該階段中,立袋1的上部9除了安裝了注出單元3的位置, 都是開放的狀態。從該開放的部位注入內容物。注入內容物后,在開放的 上部9上,熱密封并密閉平面部2a彼此。由此,完成圖l所示的包裝袋。在注出內容物時,如圖ll所示,從缺口 14沿著開封線15割裂注出 單元3及薄膜材料50,形成開口部60。并且,用手抓住從各平面部2a突 出的捏手,如圖12的箭頭A所示,拉開平面部2a彼此,容易地解除卡合 的接合件20。接著,如圖12的箭頭B所示,從立袋l的上端及側端施加 相互壓近的力。于是,如圖13所示,形成在注出單元3的各壁面部10的 中央的中央折線16向外側方彎折,注出單元3維持為四角棱錐臺狀。與 此同時,開口部60維持四邊形狀。通過這樣地維持注出單元3的形狀,能夠容易地進行內容物的注出。 此外,由于熱密封袋本體部2的平面部2a和注出單元3的底部12,因此 在注出內容物時,內容物不會從注出單元3的底部12侵入而向外部漏出。此外,關閉接合件20將開口部60暫時封閉后,再次打開開口部60 時只要進行與圖12所示的操作同樣的操作即可。上面說明了立袋l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適用于對折 薄膜材料50而形成的平袋。此外,捏手并不限定于與中央折線16平行地形成的捏手,也可以由 其他形態形成。圖14示出以其他形態設置捏手41的例子。在該圖14所示的例子中, 在各壁面部10上分別設置了兩個捏手41。形成在各壁面部10上的捏手 41在相對于中央折線16對稱的位置上與接合件20的軸方向平行。這樣 設置捏手14時,該捏手41插入的插入孔51與其對應地形成在袋本體部 2的各平面部2a上。通過這樣的捏手41,不必_說用手抓住捏手41將壁面 部IO拉開而解除接合件20,即使是如圖15所示,按壓形成在以中央折 線為邊界成為對稱的位置上的捏手41而使彼此接近,也能夠解除接合件 20。此外,注出單元3和袋本體部2的連接構造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在 袋本體部2的平面部2a彼此之間配置注出單元3的結構。圖16示出兩者的連接構造不同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包裝袋。 在該立袋1A中,注出單元3,壁面部10重合、且重合的密封帶l3、 18預先被熱密封。由此,頂部19相對于接合件20其周緣封閉。與此相 對,在底部12的位置上,壁面部IO彼此沒有被密封,注出單元3在其底 部12的位置處開放。另一方面,在袋本體部2的上部側的角部形成有連 接開口部70。注出單元3的底部12與該連接開口部70重合,兩者在該位置上被熱密封,從而完成立袋1A。上面說明了在包裝袋的角部設置注出單元3的結構,但并不限定于 此,也可以如圖17所示,使之位于袋本體部81的寬度方向中央而形成帶 接合件的包裝袋80。在圖17所示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80中,其上端在 寬度方向的中央向上方突出。該突出部分是注出單元3。在該帶接合件的 包裝袋80中,注出單元3的頂部19位于其寬度方向的中心、左右對稱地 形成。即使是這種方式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也可以在袋本體部81的平 面部82之間配置注出單元3、并熱密封注出單元3的周緣與袋本體部的 突出的部位83的周緣從而將兩者連接,此外,也可以在袋本體部的上部 形成連接開口部84、將注出單元3與其連接。接著,參照圖18 ~圖23,說明不設置注出單元3而在袋本體部的各 平面部上設置捏手的其他的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100中,由袋本體部101和設置在 其上部的角部的接合件110構成。袋本體部101具備一張薄膜材料折疊而 構成的相對置的一對平面部102。薄膜材料的折線部分作為袋本體部101 的底面部103而構成,在側緣部104及上緣部105中,平面部102彼此被 熱密封。接合件IIO,陽型接合件120和陰型接合件130安裝在各平面部 102的內表面部上,相互卡合脫離自如地構成。以借助接合件110自身、 袋本體部101的上緣部105及側緣部104形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該接合件 110。并且,平面部102上形成有開封線107,該開封線107在袋本體部101 的角部的頂部106與接合件110之間、與接合件110平行延伸。并且,在 成為開封線107的軸方向的一端的袋本體的上緣部105上形成有缺口部 108。袋本體部101若該開封線107被割裂,則接合件110側和頂部106 側分離。并且,割裂的部分構成為注出用開口部。開閉該開口部的是上述 接合件IIO。并且,在該帶接合件的包裝袋IOO中,在各平面部102中,在與陽型 接合件120及陰型接合件130所安裝的位置相對應的部位上分別設置有捏 手124、 134。圖19及圖20詳細地示出接合件110。該接合件110由陽型接合件120和陰型接合件130構成,該陽型接合 件具備帶狀的基材部121、及從該基材部121的一面突出并在基材部Ul的寬度方向中央沿著軸方向延伸的卡合突起122;該陰型接合件130相同 地具有帶狀的基材部131、在其一面側上形成有在基材部131的寬度方向 的中央沿著軸方向延伸的卡合槽132。陽型接合件120的卡合突起122形 成為,其頂端123形成為截面形狀為圓形且與根部相比寬度寬。另一方面, 卡合槽132從基材部131的一面突出一對槽壁133,它們相互平行地在軸 方向上延伸。并且,在陽型接合件120的基材部121上形成有從卡合突起122所形 成的面的反側的面突出、在寬度方向的中央在軸方向上延伸的捏手124。 相同地,在陰型接合件130的基材部131上形成有從卡合槽132所形成的 面的反側的面突出、在寬度方向的中央沿著軸方向延伸的捏手134。如圖19所示,這些陽型接合件120及陰型接合件130借助在具有既 定的型孔的模具(未圖示)中使樹脂材料通過擠出成形方式來進行成形。 通過用該擠出成形來成形陽型接合件120及陰型接合件130,基材部121、 卡合突起122及捏手124作為一個部件而構成陽型接合件120,并且,基 材部131、卡合槽132及捏手134作為一個部件而構成陰型接合件130。 如圖20所示,將這樣成形的陽型接合件120及陰型接合件130與所使用 的包裝袋100對應地依次切斷為適宜的長度。并且,在陽型接合件120的 軸方向的兩端,卡合突起122及捏手124被倒角。同樣地,在陰型接合件 130中,在軸方向的兩端,卡合槽132及捏手祐 閨角。這樣地在接合件110自身形成捏手124、 134,即使將該接合件110 安裝在袋本體部101上,若用手抓住捏手124、 134、將平面部102相互 拉開,也能夠解除接合件IIO。在本實施方式的包裝袋100中,如下所述地將接合件110安裝在袋本 體部101上。首先,如圖21所示,將帶狀的薄膜材料140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央處 對折,使該薄膜材料140沿其長度方向被搬運。并且,對于被搬運的該薄 膜材料140,每隔固定間隔形成細長的插入孔141。圖21所示的虛線142 是作為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完成時構成為各包裝袋100的側緣部104的部 位。插入孔141在薄膜材料140的上緣部附近、且虛線142所示的包裝袋 100的側緣部104的部位附近傾斜地形成,以使Z使上緣部和虛線142的部 位相互聯系。接合件IIO在陽型接合件120和陰型接合件130卡合而一體化的狀態下,從薄膜材料140的上方插入至薄膜材料140之間。圖22示出了接合 件110插入至薄膜材料140之間的狀態。并且,使陽型接合件120及陰型 接合件130的各自的基材部121、 131中形成有捏手124、 134的面緊貼在 重合的薄膜材料140的各內表面上。此時,使捏手124、 134從薄膜材料 140的內側插入插入孔141,使捏手124、 134向著薄膜材料140的外側突 出。如本實施方式所述,通過在薄膜材料140上形成插入孔141,將捏手 124、 134插入至該插入孔141中,能夠決定接合件110的安裝位置及接 合件IIO的方向。接著,將陽型接合件120及陰型接合件130的各自的基材部121、 131 和與各基材部121、 131緊貼的薄膜材料140熱密封。并且,重合的薄膜 材料140在虛線142所示的部位上沿著虛線142相互熱密封。此時,利用 薄膜材料140夾入接合件110的軸方向的端部而進行熱密封。之后,沿著虛線142依次切斷薄膜材料140,形成上緣部105開放的 包裝袋100 (參照圖23)。并且,從開放的上緣部105填內容物,在上緣 部105的位置上,將平面部102彼此熱密封而完成包裝袋100。熱密封該 上緣部105時,使接合件110的軸方向的端部夾入而進行熱密封。各基材部121、 131沿其全表面而被熱密封在薄膜材料140上,且接 合件110的兩端被夾入在薄膜材料140中而熱密封,由此防止在接合件 110和薄膜材料14 0之間形成間隙,可靠地阻止內容物的漏出。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平袋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作為包裝袋,也可 以適用于立袋1那樣將底材密封在平面部102的底部上的包裝袋。上面說明了關于捏手突出的高度方向、捏手的厚度形成為固定的例 子,但也可以形成如圖24或圖25所示的捏手。圖24示出了在高度方向的頂端形成截面形狀成為圓形的壁厚部153 的捏手150的一例。在從注出單元的平面部的外表面或接合件的基材部的 外表面等的基座151突出形成該捏手150這一點上,是與以上說明的捏手 相同的結構。該捏手150的特征在于,在捏手150的頂端設置了形成了比 根部152厚的壁厚的壁厚部153這一點。從基座151的邊界到壁厚部153 的邊界,根部152的寬度形成為固定的。另一方面,頂端的壁厚部153其 截面形狀形成為圓形,且其直徑形成得比根部152的厚度大。通過這樣在捏手150的頂端形成壁厚部153,用手指抓住捏手時,壁 厚部153掛在手指上而容易抓住。此外,圖24中示出了壁厚部153的截面形狀形成為圓形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為矩形等其他多 邊形。圖25示出其他實施方式中的捏手155。該捏手155也從基座156突 出,在其頂端形成有壁厚部159。壁厚部159其截面形狀形成為圓形,直 徑形成為比根部157的厚度大。并且,在該捏手155上,在根部157的兩 表面上形成有多個狹縫158。該狹縫158在根部157的兩表面中、沿捏手 155突出的高度方向并列,并分別沿該捏手155延伸的軸方向形成。該狹 縫158具有抓住捏手155的指尖的防滑功能。此外,在注出單元及接合件的任一個上,使捏手從袋本體部的內側突 出至外側時,可以考慮該袋本體部的厚度而以空出該厚度以上的距離的方 式設置最下部的狹縫158和基座156的間隔。根據圖25所示的捏手155,包裝袋開封時用手指抓住捏手155時, 指尖掛在頂端的壁厚部159上,且借助狹縫158阻止指尖對于捏手的滑動。 因此,更易抓住捏手,能夠更容易地進行包裝袋的開封。如上所述,本發明能夠適用于下述雙方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在注出 單元或接合件這樣與袋本體部分體的部件上設置捏手且在袋本體部的平 面部上形成插入孔、使設置在分體部件上的捏手從袋本體部的內側通過插 入孔向外側突出的結構;以及,在袋本體部、注出單元上設置連接開口部、 將注出單元的底部連接在該連接開口部上、并將設置了捏手的注出單元的 壁面部自身作為帶接合件的包裝袋的平面部的一部分而構成的結構。也可以在原本設置了接合件的部分及其附近,直接將捏手設置在袋本 體部的平面部。并且,為了順利地進行接合件的卡合脫離、且可靠地卡合,可以使用 下面所說明的接合件。圖26~圖28示出了其一例。此外,該接合件能夠 適用于前面說明的注出單元3、 3A及與捏手124、 134—體地形成的接合 件110中的任一個。下面說明適用于注出單元3時的例子。圖26示出陽型接合件160的橫截面。陽型接合件160的卡合突起由 從注出單元3的壁面部突出的基干部161、及設置在該基干部1"的頂端 的卡合部163構成。基干部161形成為固定的厚度及固定的高度。另一方面,卡合部163 其側部在基干部161的厚度方上、從基干部161的兩側表面向外側伸出地 形成。并且,從該圖26中可看出,卡合部163的橫截面中的輪廓以基干部161的中心線CL為邊界,成為右側的一方相對較大地向外側方突出, 成為左側的另一方相對較小地突出,而形成為左右非對稱。在該圖26中,比中心線CL靠右側的一方側設置有其輪廓為圓弧狀地 向外側方膨脹的圓弧部164。從卡合部163與基干部161的邊界部分直到 卡合部163的頂端部形成該圓弧部164.并且,在該成為右側的一方側在 圓弧部164和基干部161的邊界部分處,設置有輪廓向外側方突出而形成 的被卡止部165。該被卡止部165是使輪廓與基干部161的側面大致垂直 地向外側方突出而構成的部位。與此相對,比中心線CL靠左側的另一方側具有從基干部161的側面 162向外側山形地膨脹地形成的山形部167,從該山形部167到卡合部163 自身的頂端,設置有由向著中心側直線狀地延伸的斜面構成的斜面部168。并且,在卡合部163的頂端設置有沿著該陽型接合件160的軸線方向 形成的槽部169。將卡合部163的頂端部圓弧狀地凹陷而形成該槽部169。圖27示出了陰型接合件170的橫截面。該陰型接合件170包括從注 出單元3的壁面部10突出的臺座部171、及從該臺座部171的頂端延伸 的一對槽壁172、 175。臺座部171形成為固定的厚度。另一方面,槽壁172、 175在它們的內側形成卡合槽179,以固定厚度形成的壁從臺座部 171的頂端進一步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并且,這些槽壁172、 175以相互 的間隔向隨著著頂端而擴大寬度的方式、向著外側方傾斜地延伸。并且,該陰型接合件170的槽壁172、 175相對于臺座171的厚度方 向的中心形成為左右非對稱。在圖27中,成為中心線CL的左側的一方側 的槽壁172向外側方相對較大地伸出,成為中心線CL的右側的另一方側 的槽壁175向外側方相對較小地伸出。首先,說明成為中心線CL左側的一方側的槽壁172。該槽壁172形 成為大致固定的厚度,包括從臺座部171向頂端形成為圓弧狀的圓弧部173、 及從該圓弧部173的頂端部向中心折回地形成的第1卡合爪174。 圓弧部173其內表面都圓弧狀地向外側方凹陷地形,槽壁172是固定的厚度,且外表面和內表面都圓弧狀地向外側膨脹地形成。另一方面,第 1卡合爪174形成為與圓弧部173大致相同尺寸的厚度,從圓弧部173的 頂端部向中心較大地突出。本實施方式中的第1卡合爪174與中心線CL 大致成直角。與此相對,成為中心線CL右側的另一方側的槽壁175形成為大致固定的厚度,包括其內表面從臺座部171向頂端直線狀地延伸的傾斜部176、 及從該傾斜部176的頂端部向中心突出的第2卡合爪177。傾斜部176是其內表面由傾斜面形成而從臺座部171的頂端向外側且 向上方延伸而形成的部位。該傾斜部176形成為固定的厚度,且其外表面 和內表面都從臺座部171的頂端向外側且向上方延伸,整體傾斜地構成。 另一方面,與從上述圓弧部173突出得大的第1卡合爪174相比,第2卡 合爪177從傾斜部176的頂端向中心突出得相對小。該第2卡合爪177也 向著與中心線CL大致成直角的方向突出。這些一對槽壁172、 175的內表面彼此,其根部利用凹陷為圓弧狀的 臺座部171的上表面178而平滑地連接。構成陽型接合件160的卡合部163的整體寬度Hl形成得比在構成陰 型接合件170的槽壁172、 175的內表面彼此的間隔中、圓弧部173及傾 斜部176的頂端部的附近部分的整體寬度H2稍大。并且,構成槽壁172 的圓弧部173的內表面的曲率半徑形成得比構成卡合部163的圓弧部164 的曲率半徑大,構成槽壁175的傾斜部176的內表面的傾斜形成得比構成 卡合部163的斜面部168的傾斜緩。使這樣構成的陽型接合件160和陰型接合件170卡合的狀態如圖28 所示。使陽型接合件160的卡合部163插入在陰型接合件170的槽壁172、 175之間形成的卡合槽179中而卡合這些陽型接合件160和陰型接合件 170。此時,在圖28中,位于中心線CL左側的槽壁172與卡合部163卡 合,以便將第1卡合爪174的頂端與陽型接合件160的基干部161的側面 162搭接,且使第1卡合爪174的內表面與卡合部163的被卡止部165緊 貼。但是,在該卡合狀態中,第1卡合爪174的內表面和被卡止部165之 間也可以稍稍形成有間隙。另一方面,位于中心線CL右側的槽壁175與 卡合部163卡合,以便將第2卡合爪177的頂端與基干部161的側面162 搭接,在第2卡合部163的內表面和構成山形部167的根部側的斜面之間 形成間隙。并且,在該圖28中,位于中心線CL左側的卡合部163的一方側,圓 弧部164中根部的固定區域與槽壁172的內表面緊貼,頂端側的固定區域 相對于槽壁172的內表面漸漸地離開而形成有間隙。與此相對,在位于中 心線CL右側的另一方側中,山形部167的頂點與槽壁175的內表面上的第2卡合爪177的附近緊貼,從山形部167的頂點在頂端側和槽壁175的 內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在該接合件中,通過這樣地僅使卡合部163的一部分與槽壁172、 175 的內表面緊貼,不使從卡合部163傳達至槽壁172、 175的力M,集中 地傳達力,以強力使兩者卡合。并且,在陽型接合件160的卡合部163的頂端和陰型接合件170的卡 合槽179的槽底之間,設置有由形成在卡合部163的頂端部的槽部169構 成的空間。該空間具有收納附著在卡合部的表面的物體或殘留在卡合槽 179的內部的物體的功能。即,用該帶接合件的包裝袋收納粉末狀的物體 時,注出內容物后,有時內容物附著在卡合部163的表面、或內容物殘留 在卡合槽179的內部。在這樣的狀態下關閉接合件時,在通常的接合件中, 內容物被夾持在卡合部163和卡合槽179之間,可能有兩者在不完全的狀 態下卡合的情況。但是,根據本接合件,這些內容物被收納在空間的內部, 能夠可靠地阻止內容物妨礙兩者的卡合。這樣的結構的接合件如圖28所示,位于圖左側的一方側向著包裝袋 的內側,位于右側的另一方側向著包裝袋的外側。注出單元3、3A形成為金字塔型,即使在開封后也向著外側尖端變細。 因此,為了解除接合件而將壁面IO彼此拉開時,以外側為支點在接合件 的位置上產生力矩。于是,解除接合件時,在圖28中,卡合部163以中 心線CL右側的部位比中心線CL左側的部位小的力從卡合槽179脫離。有 效地利用這樣的作用,在該接合件中,使陽型接合件160和陰型接合件 170緊固地卡合,而與形成為左右對稱的接合件相比能夠以小力使其解除。此夕卜,構成陽型接合件160的卡合部163及構成陰型接合件170的槽 壁172、 175也可以形成為如圖29所示的形狀。此外,該圖29所示的接 合件的基本構造自身與圖26~圖28所示的接合件相同,因此在相同部位 上標注了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了詳細的i兌明。如圖29所示的接合件,構成陽型接合件160的卡合部163的被卡止 部165A從基干部161的側面向外側突出,且向構成注出單元的壁面部側 返回地突出。但是,陽型接合件160的該被卡止部165A以外的部位形成 為與圖26所示的結構相同。另一方面,關于陰型接合件170,第1卡合爪174A從圓弧部173的 頂端向著中心、且返回至槽底側地突出。對于該陰型接合件170,該第1卡合爪174A以外的部位也形成為與圖27所示的結構相同。根據這樣形成的接合件,第1卡合爪174A的內表面夾入被卡止部 165A及圓弧部164的一部分,陽型接合件160的卡合部163與陰型接合 件170的槽壁172、 175卡合,因此能夠使兩者更緊固地卡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對于具備相對置的平面部的包裝袋,具備有接合件,該接合件在這些平面部的內表面上分別安裝有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這些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卡合脫離而使開封后的包裝袋的開口部開閉,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平面部的外表面上、在與上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接合件的安裝位置相對應的部位上或附近,設置有向外側突出的捏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本 體部、和熔接在該袋本體部上并使上述袋本體部的內容物注出的注出單 元,相互對置的一對壁面部、由在這些壁面部的內表面上相互對置地設置 的上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接合件構成的接合件、及設置在各壁面部的 外表面上的上述捏手借助射出成形而作為一個部件而成形出上述注出單 元,該注出單元,以上述接合件作為邊界, 一方側作為封閉以隔斷注出單 元的內外的封閉端,另一方側作為開放的開放端,在上述壁面部上、在上 述封閉端和上述接合件之間,在這些封閉端側和接合件側設置有被割裂以 使上述注出單元能夠分離的開封線。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袋 本體部的角部、在上述袋本體部的各平面部上分別形成有插入孔,上述注出單元,其封閉端向著袋本體部的外側,上述開放端向著袋本 體部的內側,上述捏手從袋本體部的內側插入上述插入孔并突出到上述平 面部的外側,并且,注出單元的周緣與袋本體部的周緣一致,重合的上述注出單元的周緣與上述袋本體部的周緣被密封而一體地 構成。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其特征在于,上述陰型 接合件,將基材部、設置在該基材部的一面側的插入部槽部、及設置在上 述基材部的另 一 面側的上述捏手一體地成形,上述陽型接合件,將基材部、 設置在該基材部的一面側而相對于上述插入槽部卡合脫離自如地構成的 突起部、及設置在該基材部另一方面側的上述捏手一體地成形,在上述袋本體部的角部,在各平面部上分別形成有插入孔, 上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接合件構成為,從該袋本體部的內側,各捏手從各平面部內向外插入而突出到平面部的外側,并且,各基材部被密 封在各自的平面部的內表面上。
5. 如權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其特征在 于,上述陽型接合件包括形成為固定厚度的基干部、及設置在該基干部的 頂端且壁厚形成得比上述基干部厚且與上述陰型接合件卡合脫離的卡合部,上述卡合部相對于上述基干部的壁厚方向的中心線,一方側向著外側 相對較大地伸出,另一方側向著外側相對較小地伸出,相對于上述中心線 為非對稱,上述陰型接合件包括形成為固定厚度的臺座部、及從該臺座部延伸的 一對槽壁,在這些槽壁之間設置有與陽型接合件的上述卡合部卡合脫離的 卡合槽,與卡合在上述卡合槽中的上述卡合部的輪廓的一方側相對應的一方 的槽壁的內表面,相對于上述臺座部的壁厚方向的中心線,向著外側相對 較深地凹陷,與上述卡合部的輪廓的另一方側對應的另一方槽壁的內表 面,相對于上述臺座部的壁厚方向的中心線,向著外側相對較淺地凹陷, 相對于上述中心線為非對稱,上述陽型接合件及上述陰型接合件的一方側向著該帶接合件的包裝 袋的內側安裝,另一方側向著外側安裝。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其特征在于,上述陽型 接合件中的上述卡合部的上述一方側的輪廓,由從與上述基干部的邊界部 至該卡合部自身的頂端部而圓弧狀地膨脹的圓弧部構成,并且,在該圓 瓜 部和上述基干部的邊界部,在這些邊界部上形成有從基干部的側面向外側 突出的被卡止部,上述另一方側的輪廓,由從上述基干部的側面向外側山形地膨脹的山 形部、及從該山形部向著該卡合部自身的頂端直線狀地延伸的斜面部構 成,上述陰型接合件中的上述槽壁的相互的間隔,它們的頂端側寬度擴大,上述一方的槽壁包括從上述臺座部向著頂端圓弧狀地形成的圓弧部、 及從該圓弧部的頂端向著陰型接合件的中心相對較大地突出且與上述被 卡止部卡合的第1卡合爪,上述另一方的槽壁包括從根部向著頂端直線地延伸的傾斜部、及從該 傾斜部的頂端向著該陰型接合件的中心相對較小地突出且與上述山形部卡合的第2卡合爪。
7.如權利要求1 6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陽型接合件的頂端部,以沿著該陽型接合件的軸方向延伸的方 式形成有槽部,在上述陽型接合件和上述陰型接合件卡合的狀態下,在上述陽型接合 件的頂端部、和形成在上述陰型接合件上且使上述陽型接合件卡合的卡合 槽的槽底之間形成有空間。
全文摘要
能夠順利地進行包裝袋的接合件的卡合脫離,且容易地使內容物注出所期望的量。為此,具備平面部的包裝袋,關于具備在相對置的平面部(2a)的內表面上分別安裝有陽型接合件和陰型接合件、通過兩者卡合脫離而使開口部開閉的接合件(20)的帶接合件的包裝袋(1),在各平面部(2a)的外表面上、在接合件(20)的安裝位置相對應的部位或其附近設置向外側突出的捏手(40)。并且,接合件對于其中心成為非對稱的,向著包裝袋的內方安裝伸出得大的一側。
文檔編號B65D33/25GK101405196SQ200780009929
公開日2009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0日
發明者勉 原, 市川徹, 梅中一博 申請人:株式會社細川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