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介質糾正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介質傳輸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直線邊界介質的介質糾正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產品中的介質糾正機構一般應用于對介質的端部有很高要求的情況下使用,糾正機構均安裝于介質輸入口的上部,提供介質糾正的功能,以實現介質在進入使用時能夠對介質進行準確的邊界位置定位。
現在產品的介質糾正機構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模塊化集成度較高,對介質進行雙邊界定位,糾正機構本身不帶動力源,動力由主機部分提供,本身也沒有動力輸入接口,僅僅是被動地進行介質糾正動作,糾正使用的驅動力不進行區分,對于不同厚度的介質使用同一檔的驅動力,對于需要不同驅動力的介質不能更好的適應;一種是存在兩個動力源,動力源和機構均在主機上,動力源為電機,但模塊化集成度較差,由于糾正機構本身就在主機上,不方便拆卸與維護,且僅能對介質進行單邊界定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集成度較高、且可以提供給不同厚度介質以不同的驅動力的介質糾正機構。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介質糾正機構,固定于介質傳輸結構的機架的第一機架以及第二機架之間,所述介質糾正機構包括插有光纖的底座、固定在底座兩側端的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固定在底座的輪軸、旋轉軸、旋轉主軸、上機架、頂架,復合凸輪系以及傳動齒輪,輪軸放入底座上,其上同軸固定復數個復合輪,旋轉主軸軸向固定在底座并位于輪軸的上方,頂架安裝在旋轉主軸上作軸向固定,上機架安裝在頂架上,復合凸輪系樞轉安裝在第一擋板內側,包括齒輪、依次疊加固定在齒輪一側的第一凸輪以及第二凸輪,傳動齒輪樞轉安裝在第二擋板內側,輪軸上固定一個以上的彈性裝置,一聯軸器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傳動齒輪的軸和輪軸上,旋轉主軸左端安裝有一聯動擺臂,中部對應輪軸的彈性裝置安裝有壓片,聯動擺臂一端部固定一滾珠軸承,頂架左邊側板的外側面突出固定一第一鉚釘,第一凸輪的外表壁與聯動擺臂的滾珠軸承接觸配合,第二凸輪與頂架上的第一鉚釘接觸配合,齒輪以及傳動齒輪由電機驅動。
一第一同步電機安裝于第二機架上,第一同步電機的輸出傳遞到固定于第二機架的第一雙層齒輪,所述第一雙層齒輪與復合凸輪系的齒輪相咬合,作為第一動力源,第二同步電機安裝于第一機架上,第二同步電機的輸出傳遞到固定在第一機架上的第二雙層齒輪,所述第二雙層齒輪與傳動齒輪相咬合,作為第二動力源。
復合凸輪系樞轉安裝在第一擋板內側的鉚釘上,傳動齒輪樞轉安裝在第二擋板內側的鉚釘上。
輪軸上固定一個以上的軸套,所述彈性裝置固定放置在所述軸套上。
所述彈性裝置可以是彈簧或者彈性橡膠等。
所述復合輪包括相互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第一輪以及第二輪,第二輪復合固定在一輪軸套上,第一輪以壓力配合在輪軸套上,第一輪與輪軸套相對轉動,第一輪的直徑略大于第二輪,且其結構使其具有一定彈性,當第一輪在單一方向上受到壓力時,第一輪變形成為與輪軸的軸心存在偏心的輪子,當第一輪在單一方向上受到的壓力大于一定值時,第一輪的圓周與第二輪的圓周相切。
上機架的兩端分別開設一彈簧固定孔,一對彈簧兩端分別固定在上機架的彈簧固定孔和底座上,作為上機架向下運動時的驅動。
上機架的兩端分別設置一“L”型卡鉤,頂架包括一對固定在其兩端的側板,兩邊側板的內側面分別對稱突出固定一第二鉚釘,所述第二鉚釘分別與所述卡鉤接觸配合,從而使上機架接觸安裝在頂架上。
左邊側板上的第一鉚釘與所述第二鉚釘分別位于一圓弧上,并且相隔一段距離。
本實用新型介質糾正機構的優點在于存在兩個動力源,一個通過齒輪傳遞驅動介質的力,一個通過齒輪驅動凸輪系調整不同的機構位置,以實現不同的功能,這種方式使用分階段的糾正力,主要機構可以提供幾個階段的糾正力增長系數,可以提供給不同厚度介質以不同的驅動力,且在提供不同增長系數的糾偏力的情況下,結構集成度較高,能方便生產上的安裝,以及后期的拆卸維護。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安裝在機架上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的機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的復合凸輪系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的復合輪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的糾正基準板控制部分立體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的壓力控制部分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以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2通過螺釘固定于介質傳輸結構的機架1上,機架1有兩個相互平行的第一機架101以及第二機架102平面機架107和輪軸108安裝在第一機架101以及第二機架102之間,同步電機103安裝于第二機架102上,同步電機104安裝于第一機架101上,傳感器109安裝在平面機架107上的小孔位置,且位于平面機架107下面。同步電機103的輸出傳遞到固定在第二機架102上的雙層齒輪105進而帶動輪軸108,并通過雙層齒輪105傳遞到介質糾正機構2,作為第一動力源;同步電機104的輸出通過固定在第一機架101上的雙層齒輪106傳遞到介質糾正機構2,作為第二動力源。
下面參照圖3詳細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的詳細結構。
本實用新型介質糾正機構包括底座24、第一擋板201、第二擋板203、復合凸輪系21、傳動齒輪22、輪軸25、旋轉軸26、旋轉主軸3、上機架28以及頂架205。該介質糾正機構以底座24為主體,其他零部件全部固定在底座24上成為一個獨立模塊。
底座24上插有光纖241,242。
第一擋板201以及第二擋板203分別用螺釘固定在底座24的兩側端,其上分別開設復數個固定孔。
復合凸輪系21安裝在第一擋板201內側的鉚釘202上,傳動齒輪22安裝在第二擋板203內側的鉚釘上,復合凸輪系21以及傳動齒輪22均可自由轉動,請參閱圖4,為該復合凸輪系21的立體圖,其包括齒輪211,以及依次疊加固定在齒輪211一側的第一凸輪212以及第二凸輪213。
輪軸25放入底座24上的位置,輪軸25可以在豎直方向上自由移動,其上壓3個軸套252,軸套252也可以在豎直方向上自由移動,每個軸套252上放置一彈簧253,該輪軸25上還同軸固定復數個復合輪23,一聯軸器204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傳動齒輪22的軸和輪軸25上。圖5示出的是輪軸25上的復合輪23的立體分解圖其包括相互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第一輪232以及第二輪233,第一輪232以一定壓力配合在輪軸套231上,第一輪232與輪軸套231能相對轉動,第二輪233復合固定在輪軸套231上,第一輪232的直徑比第二輪233略大,第一輪232的結構使其具有一定彈性,當第一輪232在單一方向上受到壓力時,第一輪232就會變形成為與輪軸25的軸心存在偏心的輪子,當第一輪232在單一方向上受到的壓力大于一定值時,第一輪232的圓周就會與第二輪233的圓周相切。
旋轉軸26固定在底座24和第一擋板201上,能自由轉動一定角度。
旋轉主軸3固定在底座24和第一擋板201的特定位置上,其為軸向固定,可以旋轉,其左端安裝有一聯動擺臂27,中部對應輪軸25上的彈簧253的位置固定安裝有3個壓片254,聯動擺臂27一端部固定一滾珠軸承272。
上機架28的兩端分別開設一彈簧固定孔,分別于每一彈簧固定孔旁邊設置一“L”型卡鉤284。
請參閱圖6,頂架205包括一對固定在其兩端的側板,左邊側板的外側面突出固定一第一鉚釘2052,兩邊側板的內側面分別對稱突出固定一第二鉚釘2054,該第二鉚釘2054分別與上機架28上的卡鉤284配合,左邊側板上的第一鉚釘2052以及該第二鉚釘2054分別位于一圓弧上,并且相隔一段距離。
其中各零部件的配合關系如下。
復合凸輪系21中的齒輪211與固定在第一機架101上的雙層齒輪106嚙合配合,第一凸輪212的外表壁與聯動擺臂27上的滾珠軸承272接觸配合,第二凸輪213與頂架205上的第一鉚釘2052接觸配合。
如圖7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介質糾正機構的壓力控制部分,復合凸輪系21的旋轉通過滾珠軸承272驅動聯動擺臂27的角度擺動,旋轉主軸3的擺動會帶動固定在其上的壓片254擺動,壓片254的擺動會與軸套252之間產生距離變化壓片254與軸套252之間的距離變大時,彈簧253放松,對輪軸25的壓力變小;壓片254與軸套252之間的距離變小時,彈簧253被壓縮,對輪軸25的壓力變大。
圖6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介質糾正機構的糾正基準板控制部分,頂架205安裝在旋轉主軸3上,僅作軸向固定,能自由的旋轉,上機架28的卡鉤284與頂架205的第二鉚釘2054接觸配合,從而上機架28安裝在頂架205上,并可以作豎直方向上的運動。由于頂架205上的第一鉚釘2052與復合凸輪系21上的第二凸輪213接觸配合,復合凸輪系210的旋轉使頂架205作一定角度的擺動,頂架205的擺動通過第二鉚釘2054傳遞給上機架28,作為上機架28向上運動時的驅動,一對彈簧282兩端分別固定在上機架28和機架24上,作為上機架28向下運動時的驅動。
作為第一動力源的同步電機103通過雙層齒輪105傳遞到傳動齒輪22,傳動齒輪22的旋轉通過聯軸器204帶動輪軸25,作為介質糾正機構的糾正介質時的一個驅動;作為第二動力源的同步電機104通過雙層齒輪106傳遞到復合凸輪系21,作為調整介質糾正機構不同狀態的驅動。
下面通過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介質糾正機構的一個介質進入并得到糾正的過程來說明各個零件的相對運動情況和運動規則。
首先介質糾正機構在開機后,同步電機104旋轉,使復合凸輪系21轉到初始狀態,其他主要部件的運作狀態分別為第一凸輪212旋轉到達一定位置,不再將聯動擺臂27上的滾珠軸承272向上支撐到高位,此時由于彈簧253上端的壓片254不再具有將彈簧253壓縮的力,則彈簧253釋放壓力將壓片254向上頂,進而使得旋轉主軸3逆時針轉動,驅動聯動擺臂27通過滾珠軸承272繼續與第一凸輪212保持接觸,直至彈簧253內部彈力完全釋放,此時壓片254作用于輪軸25的壓力變小,輪軸25和機架1上的輪軸108對于介質的驅動力變小;第二凸輪213旋轉到達一定位置,與第二凸輪213接觸的頂架205上的第一鉚釘2052也被逐步放松,由于頂架205通過在第二鉚釘2054承受上機架28上的彈簧282的拉力,所以會順時針轉動,第一鉚釘2052會一直與第二凸輪213保持接觸直至上機架28最終落到平面機架107上,頂架205才能得到完全的釋放,上機架28落到機架107上的槽中以防止介質在未得到糾正前進入下一個環節,當這幾個部件達到既定位置時,同步電機104停止轉動。
介質糾正機構運作到這個狀態后,介質才能從平面機架107與機架24形成的開口中放入,當傳感器109檢測到有介質進入后,同步電機103開始啟動,驅動輪軸108和輪軸25,此時輪軸108順時針轉動,輪軸25逆時針轉動,以達到傳送介質的作用;當介質任一位置接觸到輪軸108和輪軸25上的輪子時,介質就會被輪軸108和輪軸25帶動往右傳輸,接著介質邊界上的一點會被上機架28擋住,由于此時輪軸108和輪軸25提供給介質的驅動力小,不足以使介質邊界發生變形,輪軸108和輪軸25繼續旋轉,就會把介質的其他部分繼續往右輸送,因為介質此時已經存在部分位置被阻擋,那么在介質未被擋住的位置,介質繼續往右輸送,而被阻擋的位置介質不再往右輸送,介質最終會以上機架28的既定邊界為頂端的邊界位置,當有多個傳感器109檢測到介質到達位置時,同步電機103停止運動,糾正動作即結束。通過這一部分動作,介質的前邊界得到糾正,保證了介質在送入其他環節時的位置邊界等信息的確認。
接著,同步電機104啟動,復合凸輪系21旋轉,第一凸輪212旋轉驅動滾珠軸承272向上運動,即驅動聯動擺臂27從而驅動旋轉主軸3,則壓片254順時針轉動,輪軸25上的彈簧253被壓片25壓縮,輪軸25的壓力變大,提供給介質的驅動力變大;第二凸輪213旋轉通過第一鉚釘2052驅動頂架205逆時針轉動,再通過第二鉚釘2054將上機架28向上提起到達既定位置后,同步電機104停止轉動;同步電機103啟動,將介質輸送到下一個位置。
下面參考圖4和圖7將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適應不同厚度介質以提供不同驅動力的結構加以詳細說明。
如前所述當本實用新型的介質糾正機構開機后,通過同步電機104將機構調整到介質糾正狀態時,彈簧253的壓力被釋放,此時作用于輪軸25上的壓力變成軸套252重量、彈簧253的重量加上壓片254的部分重量,即復合輪23作用于介質的壓力為輪軸25、軸套252、彈簧253和壓片254的部分重量(假定其值為Q)。第一輪232設計為直徑大于第二輪233(假定兩輪的半徑差值為a),第一輪232具有一定彈性的結構,當第一輪232承受Q/n的壓力時(假定輪軸25上共有n個復合輪23),第一輪232的中心相對于輪軸25的中心偏移值小于a,即在介質糾正狀態而未進介質時,第二輪233不接觸輪軸108上的輪。
本結構運作的第一階段介質厚度為b,當介質厚度b小于x時,介質進入輪軸25和輪軸108之間,輪軸25被向上抬起一個值c,由于彈簧253上端此時未被壓片254限制,此時c=b,第二輪233不會接觸到介質。第二階段當介質厚度b超過x又小于y時,彈簧253上端位置被壓片254限制住,此時第一輪232和彈簧253均開始被壓縮,彈簧253的彈性系數為k1,第一輪232的彈性系數為k2,此時輪軸25的總彈性系數為K1(K1<k1,K1<k2),此時(b-a)≤c<b,第二輪233仍然沒有接觸到介質。第三階段當介質厚度b達到并超過y時,第一輪232的變形達到最大值,此時,第一輪232相對于輪軸25的中心偏移值正好為a,第一輪232和第二輪233同時接觸到介質,此時輪軸25的總彈性系數K1=k1,此時c=(b-a)。
在第一階段時,輪軸25不提供給介質主動的驅動力,僅通過第一輪232對介質起到提供壓力的作用,介質向前輸送的力完全由輪軸108提供,此階段介質的驅動力不變;第二階段時,輪軸25不提供給介質主動的驅動力,通過第一輪232對介質起到提供壓力的作用,介質向前輸送的力完全由輪軸108提供,此階段介質的驅動力隨著厚度增加而逐漸變大,但是驅動力增大系數較小;進入第三階段時,輪軸25既提供壓力也和輪軸108同時提供給介質以驅動力,此階段介質的驅動力同樣隨著厚度增加而逐漸變大,且驅動力增大系數較第二階段更大。
以上所述的介質可以為任何適用于復印、打印、傳真等傳輸的介質,如紙張等。
權利要求1.一種介質糾正機構,固定于介質傳輸結構的機架的第一機架以及第二機架之間,所述介質糾正機構包括插有光纖的底座、固定在底座兩側端的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固定在底座的輪軸、旋轉軸、旋轉主軸、上機架以及頂架,輪軸放入底座上,其上同軸固定復數個復合輪,旋轉主軸軸向固定在底座并位于輪軸的上方,頂架安裝在旋轉主軸上作軸向固定,上機架安裝在頂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糾正機構包括復合凸輪系以及傳動齒輪,復合凸輪系樞轉安裝在第一擋板內側,包括齒輪、依次疊加固定在齒輪一側的第一凸輪以及第二凸輪,傳動齒輪樞轉安裝在第二擋板內側,輪軸上固定一個以上的彈性裝置,一聯軸器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傳動齒輪的軸和輪軸上,旋轉主軸左端安裝有一聯動擺臂,中部對應輪軸的彈性裝置安裝有壓片,聯動擺臂一端部固定一滾珠軸承,頂架左邊側板的外側面突出固定一第一鉚釘,第一凸輪的外表壁與聯動擺臂的滾珠軸承接觸配合,第二凸輪與頂架上的第一鉚釘接觸配合,齒輪以及傳動齒輪由電機驅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同步電機安裝于第二機架上,第一同步電機的輸出傳遞到固定于第二機架的第一雙層齒輪,所述第一雙層齒輪與復合凸輪系的齒輪相咬合,作為第一動力源,第二同步電機安裝于第一機架上,第二同步電機的輸出傳遞到固定在第一機架上的第二雙層齒輪,所述第二雙層齒輪與傳動齒輪相咬合,作為第二動力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復合凸輪系樞轉安裝在第一擋板內側的鉚釘上,傳動齒輪樞轉安裝在第二擋板內側的鉚釘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輪軸上固定一個以上的軸套,所述彈性裝置固定放置在所述軸套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裝置是彈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輪包括相互固定連接在一起的第一輪以及第二輪,第二輪復合固定在一輪軸套上,第一輪以壓力配合在輪軸套上,第一輪與輪軸套相對轉動,第一輪的直徑大于第二輪且具有彈性,當第一輪在單一方向上受到壓力時,第一輪變形成為與輪軸的軸心存在偏心的輪子,當第一輪在單一方向上受到的壓力大于一定值時,第一輪的圓周與第二輪的圓周相切。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上機架的兩端分別開設一彈簧固定孔,一對彈簧兩端分別固定在上機架的彈簧固定孔和底座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上機架的兩端分別設置一“L”型卡鉤,頂架包括一對固定在其兩端的側板,兩邊側板的內側面分別對稱突出固定一第二鉚釘,所述第二鉚釘分別與所述卡鉤接觸配合,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介質糾正機構,其特征在于左邊側板上的第一鉚釘與所述第二鉚釘分別位于一圓弧上,并且相隔一段距離。
專利摘要一種介質糾正機構,包括底座、左第二擋板、輪軸、旋轉軸、旋轉主軸、上機架、頂架,復合凸輪系以及傳動齒輪,輪軸上同軸固定復數個復合輪,復合凸輪系樞轉安裝在第一擋板內側,包括齒輪、依次疊加固定在齒輪一側的第一凸輪以及第二凸輪,輪軸上固定一個以上的彈性裝置,一聯軸器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傳動齒輪和輪軸上,旋轉主軸左端安裝有一具有一滾珠軸承的聯動擺臂,中部對應輪軸的彈性裝置安裝有壓片,頂架左邊側板的外側面突出固定一第一鉚釘,第一凸輪的外表壁與滾珠軸承接觸配合,第二凸輪與頂架上的第一鉚釘接觸配合,齒輪以及傳動齒輪分別由電機驅動。該介質糾正機構結構集成度較高、便于安裝即拆卸且可以提供給不同厚度介質以不同的驅動力。
文檔編號B65H9/16GK2883279SQ20062006845
公開日2007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1日
發明者曾光賢, 胡淼炯, 林艷青, 肖鋒 申請人:福建實達電腦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