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多寬度薄膜的涂敷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或粘性帶涂敷在例如汽車門窗框架或框格(sash)的外表面上,其中該粘性背襯薄膜或粘性帶包括多個寬度。
背景技術:
薄膜或帶可以被涂敷到物品的表面上,以使物品具有良好的設計。已知在現有技術中難以將粘性背襯薄膜精確定位并粘結在物品上。而且,難以在涂敷過程期間在沒有空氣陷入薄膜和物品之間的情況下涂敷薄膜。還要注意如果涂敷薄膜的步驟不連續,則可能在該薄膜中形成線痕(激波線)。這種激波線損害了薄膜/物品組合的外觀。
一些汽車裝配生產線將薄膜涂敷在汽車的表面上(例如,寬度較窄的涂料替換薄膜)。更具體地說,例如,黑色粘性帶(即,粘性的涂料替換薄膜)可以涂敷到車輛的窗框上,以改善車輛的外觀。該黑色粘性帶例如包括作為基體的薄膜層(例如由氯乙烯制成)和設置在該薄膜層的背側上的粘性層(例如丙烯酸類壓敏粘合劑)。
具有用于涂敷具有多個寬度的粘性背襯薄膜的工具和相關方法將是比較理想的,例如第一區段具有第一寬度,并且第二區段具有第二寬度,使得可以涂敷多個寬度的薄膜,而在該涂敷的薄膜中不會產生激波線,或者空氣不會陷入薄膜和物品之間。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將具有多個寬度的粘性背襯薄膜或帶(例如,模切形狀的黑視膜或帶)涂敷到例如汽車門窗框架或框格的外表面上的工具及相關方法,例如第一區段具有第一寬度,并且第二區段具有第二寬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被粘物的第一表面上。該被粘物還包括第二表面。該涂敷工具包括適合于接合被粘物的第二表面的引導結構;以可樞轉的方式結合到該引導結構上的涂敷結構;以及用于將該引導和涂敷結構朝向彼此偏壓、使得該引導和涂敷結構能夠以可松開的方式夾到被粘物上的元件。該涂敷結構包括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個元件;和用于將該粘性背襯薄膜相對于涂敷元件和第一表面適當定位的導向結構。該導向結構具有活動導向表面,該導向表面能夠定位在與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一尺寸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和與該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二尺寸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粘性背襯薄膜的涂敷工具,用于將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寬度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框格的第一表面上。該框格還包括第二表面。該工具包括適合于接合框格的第二表面的引導結構;以可樞轉的方式結合到該引導結構上的涂敷結構;以及用于將該引導和涂敷結構朝向彼此偏壓、使得該引導和涂敷結構能夠以可松開的方式夾在框格上的元件。該涂敷結構包括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個可轉動元件;和用于將該粘性背襯薄膜相對于該可轉動元件和第一表面適當定位的導向結構。該導向結構具有活動導向表面,該導向表面能夠定位在與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一寬度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和與該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二寬度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方法,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框格的第一表面上,該薄膜具有第一區段和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具有第一寬度,該第二區段具有第二寬度。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夾在框格上;并將該粘性背襯薄膜經由該工具的至少一個可轉動元件而涂敷到該框格的第一表面上。該涂敷工具包括活動導向表面,該導向表面能夠定位在與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一寬度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和與該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二寬度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該方法還包括當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二區段要被涂敷到框格第一表面上時、將導向表面從第一位置大致移動到第二位置的步驟。該移動步驟可以手動進行。或者,該移動步驟可以自動實現。
附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構造的工具的側視圖,示出了剛好在該工具被夾到框格上之前彼此分離開的導向結構和涂敷結構;附圖2是附圖1所示的工具的側視圖,示出了夾到框格上的工具,還示出了處于第一位置的活動導向表面;附圖2A是一視圖,示出了附圖1所示的工具的導向輥組件和這些組件的輥相對于框格的突出肋板定位的方式;附圖3是附圖1中所示的工具的側視圖,示出了夾到框格上的工具,還示出了處于第二位置的活動導向表面;附圖4是借助于附圖1所示的工具而涂敷到框格上的薄膜的側視圖;附圖4A是在薄膜被粘結到框格上之前,適合于連接到薄膜上的可釋放襯底的側視圖;附圖5是框格的一部分的透視圖,薄膜可借助于附圖1所示的工具而涂敷到該部分上;附圖6是包括附圖5所示的框格的門的側視圖;附圖7是附圖1所示的工具的引導結構的分解視圖;附圖8是附圖1所示的工具的涂敷結構的分解視圖;附圖9是類似于附圖2的側視圖,但是示出了該工具的相對側;附圖10是附圖1所示的工具的頂視圖,其中去掉了桿狀件;附圖11是一示意圖,示出了借助于附圖1所示的工具的涂敷輥而將薄膜涂敷到框格上;附圖11A是一視圖,示出了粘結到框格外表面的開始部分上的薄膜第一區域的初始部分;附圖11B是一示意圖,示出了工具10向后移動,從而允許襯底第二區域的邊緣與薄膜分離開;附圖12是一視圖,示出了活動導向板,該導向板將邊角接合到框格上,以致于該邊角向活動導向板施加一向上的力,并且其中已經去掉了外導向器和操作者抓取部件;附圖1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構造的工具的側視圖,其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框格上,并在第二位置具有活動導向表面,其中去掉了桿狀件的一部分;附圖14是附圖13所示的工具的側視圖,示出了處于第一位置的活動導向表面;附圖15是類似于附圖13的側視圖,但是示出該工具的相對側;附圖16是附圖13所示的工具的第一端的視圖;附圖17是附圖13所示的工具的第二端的視圖;及附圖18是附圖13所示的工具的涂敷結構的分解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附圖1至3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構造的工具10,其用于將具有多個寬度的粘性背襯薄膜或帶100涂敷到被粘物的外表面上。在附圖4中示出了該薄膜100,但是在附圖1至3中并未示出。在該所說明的實施例中,薄膜100包括具有第一寬度W1的第一區段102和具有第二寬度W2的第二區段104,該寬度W2在尺寸上大于第一寬度W1。而且,在所說明的實施例中,被粘物包括具有外第一表面202和內第二表面204的車輛門框架或框格200,參見附圖5。該框格200還包括突出肋板206,該突出肋板206沿著該框格200的長度延伸,并且皮帶條(未示出)被聯接到該突出肋板上。如附圖6中所示,框格200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本直的外表面部分210a和210b以及傾斜的外表面部分212。該第二部分210b的寬度大于第一部分210a的寬度。該傾斜部分212具有外邊角212a。該薄膜第一區段102可以被粘結到框格第一部分210a上,而薄膜第二區段104可以被粘結到框格第二部分210b上。
工具10包括以可樞轉的方式結合到涂敷結構30上的引導結構20,參見附圖1至3、7和8。該引導和涂敷結構20和30經由銷123而以樞轉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結合到銷123的端部123b上的保持夾123a將銷123保持在相對于引導和涂敷結構20和30適當的位置上。如將在下面進一步討論的那樣,設有彈簧40,用于將引導和涂敷結構20和30朝向彼此偏壓,從而工具10能夠以可松開的方式夾到框格200上,如附圖1、2、7和10中所示。
引導結構20包括樞轉塊22,參見附圖7,其中以分解圖的方式示出了包括引導結構20的元件。在該樞轉塊22的上表面22a上安裝了具有錐形上表面24a的抓取塊24。該抓取塊24包括一對凹槽24b,每個凹槽24b的尺寸都被設置成容納設在樞轉塊22上的成對角板22c中的一個。在樞轉塊22的下表面22b上安裝了輪坯(wheel block)。螺栓23穿過位于抓取塊24和樞轉塊22中的孔,并以螺紋的方式容納在位于輪坯26中的攻絲開口中。設置了三個輪組件,每個輪組件都包括輪子28a、軸承/輪轂結構28b和螺栓28c。螺栓28c從軸承/輪轂結構處28b伸出,并被容納在位于輪坯26中的相對應的攻絲開口中。如從附圖2至3中明顯看到的那樣,輪子28a沿著框格內表面204的邊緣部分204a移動,并幫助將工具10穩定在框格200上。
引導結構20還包括凸緣輥安裝塊120,該凸緣輥安裝塊120經過螺栓121而被結合到樞轉塊22上。螺栓121穿過位于樞轉塊22中的孔,并以螺紋方式容納在位于該安裝塊120中的攻絲開口中。首先,第二和第三凸緣導向輥組件130至132被結合到該安裝塊120上。每個導向輥組件130至132都包括相對應的輥130a至132a、相對應的軸承130b至132b、相對應的軸承墊圈130c至132c和相對應的螺栓130d至132d。螺栓130d至132d穿過軸承130b至132b、輥130a至132a和軸承墊圈130c至132c,并被容納在設置在安裝塊120中的攻絲開口中。第一和第三組件130和132的輥130a和132a具有凸緣130e和132e,這些凸緣在形狀和尺寸上類似,并接合突出肋板206的第一側206a,而第二組件131的輥131a具有凸緣131e,該凸緣131c與突出肋板206的第二側206b接合,參見附圖2A。借助于接合突出肋板206的相對側206a、206b,凸緣130e至132e幫助將工具10安裝在框格200上,并且還隨著工具10沿著框格200的長度手動移動而幫助導向工具10,從而將薄膜100涂敷到框格第一表面202上。在2003年11月6日公布的國際公開WO 03/091139A1中闡述了類似導向輥組件的討論,該國際公開在此通過引用合并進來,并以2003年3月27提交的名為“粘性帶涂敷工具”的國際申請No.PCT/US03/09263為基礎,該國際申請在此通過引用整體合并進來,該國際申請又以2002年4月25日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號2002-123403為基礎。
引導結構20還包括桿狀件140和桿狀件墊塊150。螺栓160穿過位于該桿狀件140和桿狀件墊塊150中的相對應的孔,并被以螺紋的方式容納在位于樞轉塊22中的相對應的攻絲孔中。
涂敷結構30包括主體32和下導向器34,參見附圖8,其中以分解的形式示出了包括涂敷結構30的元件。主體32包括第一和第二突起32a、32b、基本圓柱形的突起32c和向下延伸的臂32d和32e,也參見附圖2和9。第一軸34a被定位在突起32a和下導向器34之間,第二軸34b被定位在突起32b和下導向器34之間,而第三軸34c被定位在圓柱形突起32c和下導向器34之間。螺栓35a穿過位于主體32中的相對應的開口,并以螺紋的方式接合軸34a至34c中的相對應的攻絲開口。螺栓35b穿過下導向器34中的相對應的開口,并以螺紋的方式接合軸34a至34c中的相對應的攻絲開口。軸34a至34e并不相對于主體32和下導向器34轉動。輥芯36a至36c被裝配在每個軸34a至34c上,并相對于其軸線轉動。包括基本圓柱形泡沫部件的涂敷輥37a被裝配在輥芯36a上,從而與輥芯36a一起轉動。類似地,涂敷輥37b被裝配在輥芯36b上,從而與輥芯36b一起轉動。涂敷輥37a和37b起到了在薄膜涂敷操作期間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100再次壓在框格200的第一表面202上的涂敷元件的作用。
在主體32中的開口和下導向器34中的開口中插入了銷38,參見附圖1和8。定位螺釘38b將該銷38保持在主體32中。由例如聚合材料制成的基本圓柱形套管38a被裝配在該銷38上,并相對于該銷38轉動。該套管38a起到了剛好在借助于涂敷輥37a和37b將薄膜100涂敷到框格外表面202上之前用于該薄膜100的可轉動導向器的作用。該套管38a還在薄膜100移動的通道中限定出一尖彎頭。借助于在套管38a處的尖彎頭,薄膜100與釋放襯底112脫開,該襯底被設置在薄膜100的粘性側上。
涂敷結構30還包括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100相對于涂敷輥37a、37b和框格第一表面202適當定位的導向結構160,參見附圖8。導向結構160包括相對于主體32移動的導向組件170。該導向組件170包括具有限定出活動導向表面的內表面172a的活動導向板172,參見附圖1至3;接合桿174;第一和第二滑動桿176a和176b;和彈簧178。滑動桿176a和176b穿過位于主體32中的相對應的孔,并經由螺栓179a和179b而被固定地結合到接合桿174和導向板172中。彈簧178被容納在位于主體32中的凹槽中,并接觸接合桿174,從而將導向組件170偏壓到第二區域處,如附圖3中所示,從而活動導向表面172a被定位于第二位置處,如將在下面討論的那樣,該第二位置與薄膜100的第二寬度W2相對應。
導向結構160還包括被固定地安裝在主體32中的一對第一磁性元件180和被固定地安裝在接合桿174中的一對第二磁性元件182。一個或多個磁性元件180、182可以用鋼螺釘或螺栓代替。該第一和第二磁性元件180和182在導向組件170被移動到第一區域時起到了將接合桿174以可松開的方式結合到主體32上的作用,如附圖1和2中所示,在該第一區域處,活動導向表面172a被定位于第一位置處,如將在下面討論的那樣,該第一位置與薄膜100的第一寬度W1相對應。還考慮了可以設置第一和第二機械連接器元件,代替磁體180和182。例如,可以在主體32和接合桿174上設置諸如Velcro(商標)之類的鉤環部件,以便于在導向組件170被移動到第一區域時以可松開的方式將該接合桿174結合到主體32上。還考慮了可以在主體32和接合桿174中的一個上設置諸如第一支腿之類的現有第一連接器元件(未示出),用于以可松開的方式容納在被彈簧偏壓在一起的第二和第三支腿之間,并限定出設置在主體32和接合桿174上的第二連接器元件(未示出),從而在導向組件170被移動到第一區域處時將該接合桿174以可松開的方式結合到主體32上。
導向結構160還包括由下導向板34的內表面限定出的固定導向表面34a,該導向表面34a與主體32間隔開并相對于該主體32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如附圖1和2中所示,當活動導向表面172a位于其第一位置處時,固定導向表面34a與該活動導向表面172a間隔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一寬度W1。如附圖3中所示,當活動導向表面172a位于其第二位置處時,固定導向表面34a與該活動導向表面172a間隔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二寬度W2。
導向結構160還包括外導向器190,該外導向器190與涂敷輥37a和37b間隔開,從而限定出用于容納薄膜100和所附釋放襯底112的間隙G。導向器190經由螺栓190a而被結合到主體32上。操作者抓取部件192經由螺栓194而被固定地結合到外導向器190上。
位于主體32上的第一和第二突起32a、32b具有面對外導向器190的若干圓形部分,從而具有與涂敷輥37a和37b的外周邊相對應的若干形狀。
經工具10將薄膜100涂敷到框格200上的過程如下實現。如上所述和附圖11中所示,在薄膜100的粘性側上設置有釋放襯底112。在該釋放襯底中距該襯底112的開始邊緣112b大約3英寸處設置有劃線(score line)112a,從而將該襯底分成第一和第二區域112c和112d,參見附圖4A。最初,操作者手動地將釋放襯底112的第一區段112c從薄膜100上去除,從而暴露出位于薄膜第一區段102的初始部分102a上的粘合劑。然后,操作者將該暴露的初始薄膜部分102a的涂有粘合劑側粘結到框格200的外表面202的相對應的開始部分202a上,參見附圖11A。
一旦薄膜100的初始部分102a已經被粘結到框格200上,則將工具10安裝到該框格200上,并越過具有粘結在其上的釋放襯底第二區段112d的薄膜100的一部分。為了將工具10安裝到框格200上,操作者向桿狀件140和外抓取部件192施加壓力,從而使引導結構20與涂敷結構30分離開。分離開的結構20和30定位在整個框格200上,如附圖1中所示。然后,操作者解除桿狀件140和外抓取部件192上的壓力,從而使導向和涂敷結構20和30被夾到框格200上,且使輥130a至132a與突出肋板206接合,如附圖2A中所示。
在將工具10安裝到框格200上的情況下,操作者將具有粘結在其上的釋放襯底第二區段112d的薄膜100通過圓柱形套管38a周圍,并通過外導向器190和涂敷輥37a和37b之間的間隙G。當如此定位時,該釋放襯底第二區段112d面對外導向器190,而薄膜100面對涂敷輥37a和37b。然后,將工具10沿附圖11B中的箭頭3的方向向后移動,直至襯底第二區段112d的邊緣112e已經與薄膜100分離開,參見附圖11B和11。隨著工具10沿箭頭3的方向移動,操作者可能必須沿箭頭3的方向牽拉薄膜100/第二區域112d,從而收緊薄膜100/第二區段112d。當邊緣112e已經移動到至少已經經過套管38a的位置處時,在沒有操作人員干涉的情況下,一般會發生襯底第二區段邊緣112e分離。一旦已經發生分離,則將工具10沿附圖11中箭頭5的方向手動移動,從而將薄膜100涂敷到框格200上。隨著工具10沿箭頭5的方向移動,釋放襯底第二區段112d繼續從薄膜100上分離。薄膜100經由涂敷輥37a和37b施加到薄膜100上的壓力而被粘結到框格外表面200上。
在附圖1至3中所示的實施例中,當操作者向桿狀件140和外抓取部件192施加壓力時,桿狀件140的底表面140a與接合桿174的頂部表面174a接合,從而在該接合桿174上施加了向下的力,使得該接合桿174朝主體32移動,參見附圖1。當接合桿174靠近主體32時,磁性元件180和182彼此吸引,導致接合桿174移動到與主體32接合,從而使導向組件170處于其第一區域處,參見附圖1和2。然后,磁性元件180和182起到了將接合桿174以可松開的方式結合到主體32上的作用。如上所述,當導向組件170被定位在其第一區域處時,活動導向表面172a被定位在其第一位置處。如上所述,當活動表面172a定位在其第一位置處時,它與固定導向表面34a分離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一寬度W1。當如此定位時,隨著薄膜第一區段102移動通過間隙G并被涂敷到框格200上,活動導向表面172a和固定導向表面34a起到了使薄膜100的第一區段102相對于涂敷輥37a和37b和框格外表面202適當定位的作用。
如上所述,薄膜100的第二區段104具有大于薄膜第一區段102的第一寬度W1的第二寬度W2。就在薄膜第二區段104要被粘結到框格外表面202上之前,活動導向板172的延伸部分172b接合框格的傾斜部分212的外邊角212a,參見附圖6和12。對于附圖6中所示框格200的例子,當工具10已經在邊角212a處從水平軸線213轉動大約10度至大約15度,即在它從第一基本平直的外部部分210a移動到第二基本平直的外部部分210b時,延伸部分172b接合外邊角212a。外邊角212a向活動導向板172施加了向上的力,足以克服磁性元件182和184所產生的吸引力,從而使活動導向板172朝主體32移動,而接合桿174遠離主體32移動,參見附圖12。然后,彈簧178起作用,將導向組件170返回到其第二區域處。如上所述,當導向組件170處于其第二區域時,活動導向表面172a處于其第二位置,參見附圖3,從而其與固定導向表面34a分離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二寬度W2。當如此定位時,隨著薄膜第二區段104移動通過間隙G并被涂敷到框格200上,活動導向表面172a和固定導向表面34a起到了使薄膜100的第二區段104相對于涂敷輥37a和37b和框格外表面202適當定位的作用。
在所述實施例中,粘性背襯薄膜100的形狀被制作成具有大于框格第一和第二外表面部分210a和210b的相對應的寬度的寬度W1和W2。在工具10涂敷薄膜100后,薄膜100的額外寬度從框格200的邊緣處突出,平行于框格200的外表面202。該突出的薄膜隨后被手動地纏繞在框格200的邊緣周圍,并被粘結到框格200的第二表面204上。還考慮到粘性背襯薄膜100的形狀被制作成具有基本等于框格第一和第二外表面部分210a和210b的相對應的寬度的寬度W1和W2。
在附圖13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構造的工具500,該工具500用于將具有多個寬度的粘性背襯薄膜或帶100涂敷到被粘物的外表面上,在附圖13中同樣的元件用同樣的附圖標記表示。
工具500包括以可樞轉的方式結合到涂敷結構530上的引導結構520,參見附圖13和14。該引導結構520和涂敷結構530經由銷523以可樞轉的方式結合在一起。結合到銷523的端部上的保持夾523a將該銷523保持在相對于引導和涂敷結構520和530適當位置上。參見附圖17,設有彈簧40,用于將引導和涂敷結構520和530朝向彼此偏壓,使得工具500能夠以可松開的方式夾到框格200上,如附圖5和6中所示的框格200。
除了下面的修改之外,引導結構520以與附圖1至3的實施例的導向結構20基本相同的方式構造。該引導結構520不包括抓取塊24,參見附圖13和14。該引導結構520不包括桿狀件墊塊150,參見附圖13、14和17。桿狀件540經由螺栓(未示出)而被直接安裝到樞轉塊22。而且,桿狀件540具有用于容納彈簧678的第一孔(未示出);和用于容納第一滑動桿676的第二孔540b。
涂敷結構530包括主體532和下導向器534,參見附圖18,其中以分解的方式示出了包括涂敷結構530的元件。主體532包括第一和第二突起532a、532b、基本圓柱形的突起532c和向下延伸的臂532d和532e,也參見附圖13和17。第一軸34a被定位在突起532a和下導向器534之間,第二軸34b被定位在突起532b和下導向器534之間,而第三軸34c被定位在圓柱形突起532c和下導向器534之間。螺栓35a穿過位于主體532中的相對應的開口,并以螺紋的方式接合位于軸34a至34c中的相對應的攻絲開口。螺栓35b穿過位于下導向器534中的相對應的開口,并以螺紋的方式接合位于軸34a至34c中的相對應的攻絲開口。軸34a至34c并不相對于主體532和下導向器534轉動。輥芯36a至36c被安裝在每個軸34a至34c上,并相對于其軸轉動。包括基本圓柱形泡沫部件的涂敷輥37a被安裝在輥芯36a上,從而與輥芯36a一起轉動。類似地,涂敷輥37b被安裝在輥芯36b上,從而與輥芯36b一起轉動。涂敷輥37a和37b起到了用于在薄膜涂敷操作期間將粘性背襯薄膜100再次壓在框格200的第一表面202上的涂敷元件的作用。
在位于主體532中的開口和下導向器534中的開口中插入銷38,參見附圖14。定位螺釘38b將該銷38保持在主體532中。由例如聚合材料制成的基本圓柱形的套管38a被安裝在銷38上,并相對于銷38轉動。剛好在將薄膜100借助于涂敷輥37a和37b而涂敷到框格外表面202上之前,套管38a起到了用于薄膜100的可轉動導向器的作用。
涂敷結構530還包括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100相對于涂敷輥37a、37b和框格第一表面202適當定位的導向結構660,參見附圖18。導向結構660包括導向組件670,該導向組件670可相對于主體532手動移動。導向組件670包括活動導向板672、接合桿674、第一和第二滑動桿676和677以及彈簧678,該導向板672具有限定出活動導向表面的內表面672a,參見附圖13和14。如上所述,第一滑動桿676穿過位于桿狀件540中的孔540b。如從附圖16中所明顯看出的那樣,第二滑動桿677并不穿過位于桿狀件540中的孔。
第一滑動桿676具有第一部分676a和第二部分676b,該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直徑,該第二部分具有第二直徑,該第二直徑小于第一直徑,從而在第一和第二部分676a和676b相遇的地方限定出一臺階部分676c。第二部分676b也穿過位于主體532中的第一孔(未示出),該孔的尺寸被設置成以便于只略微大于第二部分676b的第二直徑,但是小于第一部分676a的第一直徑。因此,主體532環繞主體第一孔的部分限定了限制第一滑動桿676相對于主體532移動的止動或限制表面。
第二滑動桿677具有第三部分677a和第四部分677b,該第三部分具有第三直徑,該第四部分具有第四直徑,該第四直徑小于第三直徑,從而在第三和第四部分677a和677b相遇的地方限定出一臺階部分677c。第四部分677b穿過位于主體532中的第二孔(未示出),該孔的尺寸被設置成以便于只略大于第四部分677b的第四直徑,但是小于第三部分677a的第三直徑。因此,主體532環繞主體第二孔的部分限定了限制第二滑動桿677相對于主體532移動的止動或限制表面。
滑動桿676和677經由螺栓675而被固定地結合到接合桿674和導向板672上。彈簧678被容納在位于主體532中的凹槽中,穿過桿狀件540中的孔,并與接合桿674接觸,從而將導向組件670偏壓至第二區域,如附圖13中所示,使得活動導向表面672a定位于與薄膜100的第二寬度W2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
操作者可以在接合桿674上下壓,如附圖14中箭頭705所示,從而克服彈簧40的向上偏壓力而將導向組件670移動到第一區域,如附圖14中所示,其中活動導向表面672a位于與薄膜100的第一寬度W1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該導向組件670的第一區域由滑動桿臺階部分676c和677c限定,這些臺階部分接合環繞主體第一和第二孔的主體532的限制表面。
導向結構660還包括由下導向板534的內表面限定出的固定導向表面534a,該導向表面與主體532間隔開,并相對于主體532被固定在適當位置上,參見附圖13和17。如附圖14中所示,當活動導向表面672a位于其第一位置處時,固定導向表面534a與該活動導向表面672a間隔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一寬度W1。如附圖13中所示,當活動導向表面672a位于其第二位置處時,固定導向表面534a與該活動導向表面672a間隔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二寬度W2。
導向結構660還包括外導向器690,該外導向器660與涂敷輥37a和37b間隔開,從而限定出用于容納薄膜100和所附釋放襯底112的間隙G。導向器690經由螺栓190a而被結合在主體32上。操作者抓取部件692經由螺栓(未示出)而被結合到外導向器690上。
經由工具500將薄膜100涂敷到框格200上實現如下。如上面關于工具10的描述那樣,操作者將釋放襯底112的第一區段112c從薄膜100上手動去除,從而暴露出薄膜第一區段102的初始部分102a上的粘合劑。然后,操作者將暴露的初始薄膜部分102a粘結到框格200的外表面202的相對應的開始部分202a上,參見附圖11A。
一旦薄膜100的初始部分102a已經被粘結到框格200上,則將工具500安裝到框格200上,并越過具有粘結在其上的釋放襯底第二區段112d的薄膜100的一部分。為了將工具500安裝到框格200上,操作者向桿狀件540和外抓取部件692施加壓力,從而將引導結構520從涂敷結構530上分離開。分離開的結構520和530被定位在框格200上。然后,操作者解除桿狀件540和外抓取部件692上的壓力,從而將引導和涂敷結構520和530夾到框格200上,同時使輥130a至132a與突出肋板206接合,如附圖2A中所示。
在將工具500安裝在框格200上的情況下,操作者使具有粘結在其上的釋放襯底第二區段112d的薄膜100通過圓柱形套管38a周圍,并通過外導向器690和涂敷輥37a和37b之間的間隙G。當如此定位時,釋放襯底第二區段112d面對外導向器690,而薄膜100面對涂敷輥37a和37b。然后,將工具500向后移動,即朝框格外表面202的開始部分202a移動,直至襯底第二區段112d的邊緣112e已經與薄膜100分離開。隨著工具500向后移動,操作者可能必須沿工具500的移動方向牽拉薄膜100/第二區段112d,從而在薄膜100/第二區段112d中收緊。當邊緣112e已經移動到至少經過套管38a的位置處時,在沒有操作者干涉的情況下,通常發生襯底第二區段邊緣112e的分離。一旦已經發生分離,則將工具500手動地沿遠離框格外表面202的開始部分202a的方向移動,從而將薄膜100涂敷到框格200上。
在附圖13至15所示的實施例中,隨著工具500將薄膜第一區段102涂敷到框格外表面202上,操作者必須在接合桿674上施加向下的力,使得導向組件670定位在其第一區域處。當如此定位時,活動導向表面672a位于其第一位置處。如上所述,當活動導向表面672a處于其第一位置處時,它與固定導向表面534a分離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一寬度W1。當如此定位時,隨著薄膜第一區段102移動通過間隙G并被涂敷到框格200上,活動導向表面672a和固定導向表面534a起到了將薄膜100的第一區段102相對于涂敷輥37a和37b及框格外表面202適當定位的作用。
如上所述,薄膜100的第二區段104具有大于薄膜第一區段102的第一寬度W1的第二寬度W2。就在薄膜第二區段104要被粘結到框格外表面202上之前,操作者去除施加到接合桿674上的向下的力,從而彈簧678起作用,使導向組件670返回其第二區域。如上所述,當導向組件670處于其第二區域處時,活動導向表面672a處于其第二位置,參見附圖13,從而與固定導向表面534a分離開的距離基本等于薄膜100的第二寬度W2。當如此定位時,隨著薄膜第二區段104移動通過間隙G并被涂敷到窗框200上,活動導向表面672a和固定導向表面534a起到了將薄膜100的第二區段104相對于涂敷輥37a和37b及框格外表面202適當定位的作用。
盡管已經說明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非常清楚,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其它改變和修改。因此,旨在覆蓋所附權利要求中的所有這些在本發明范圍內的改變和修改。例如,考慮本發明的工具可以用于將薄膜涂敷到除了車輛窗框外的物品上,如器具、工具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被粘物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被粘物還包括第二表面,所述工具包括適合于接合所述被粘物的所述第二表面的引導結構;以可樞轉的方式連接到該引導結構上的涂敷結構;用于將所述引導結構和涂敷結構朝向彼此偏壓、使得該引導結構和涂敷結構能夠以可松開的方式被夾在所述被粘物上的元件;且所述涂敷結構包括用于將該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所述第一表面上的至少一個元件;和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相對于所述涂敷元件和所述第一表面適當定位的導向結構,該導向結構具有活動導向表面,該導向表面能夠被定位在與所述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一尺寸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和與該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二尺寸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涂敷結構還包括主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導向結構包括能夠相對于所述主體移動的導向組件,該導向組件包括導向板,該導向板具有限定所述活動導向表面的表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導向組件還包括接合桿;至少一個滑動桿,其通過位于所述主體中的孔并被固定地結合到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上;及彈簧,其用于接合該接合桿并將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偏壓到一第二區域,以致于所述活動導向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接合桿能夠手動接合,以克服所述彈簧移動該接合桿,使得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被移動到第一區域,在該第一區域處,所述活動導向表面位于該第一位置處。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引導結構包括桿狀件,該桿狀件能夠接合所述接合桿,以克服所述彈簧移動該接合桿,以致于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被移動到一第一區域處,在該第一區域處,所述活動導向表面位于該第一位置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主體具有第一磁性元件,并且所述接合桿具有第二磁性元件,當該第二磁性元件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鄰定位時,其吸引該第一磁性元件,當所述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被移動到所述第一區域處時,該第一和第二磁性元件將該接合桿以可松開的方式結合到所述主體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導向板包括一與所述被粘物的所述第一表面改變寬度的部分大致接合的區段,被粘物的該部分導致所述導向板朝所述主體移動,而所述接合桿遠離所述主體移動,以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磁性元件充分分離,從而允許所述彈簧將所述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移動到所述第二區域處。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主體具有第一連接器元件,并且所述接合桿具有第二連接器元件,當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被移動到所述第一區域處時,該第二連接器元件以可松開的方式與所述第一連接器元件接合,從而將該接合桿以可松開的方式結合到所述主體上。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導向結構還包括與所述主體間隔開并相對于該主體定位在適當的位置上的下導向板,該下導向板具有限定出一固定導向表面的表面,該表面在所述活動導向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處時與該活動導向表面間隔開基本等于所述第一尺寸的距離,而在該活動導向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處時與該活動導向表面間隔開基本等于所述第二尺寸的距離。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導向結構還包括外導向器,該外導向器與所述至少一個涂敷元件間隔開,從而限定出用于容納該粘性背襯薄膜以及與之伴隨的釋放襯底的間隙。
12.一種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用于將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寬度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框格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框格還包括第二表面,所述工具包括適合于接合所述框格的所述第二表面的引導結構;以可樞轉的方式結合在該引導結構上的涂敷結構;用于將該引導結構和涂敷結構朝向彼此偏壓、使得該引導結構和涂敷結構能夠以可松開的方式被夾在所述框格上的元件;且所述涂敷結構包括至少一個可轉動元件,其用于將所述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和導向結構,其用于相對于該可轉動元件和所述第一表面適當定位該粘性背襯薄膜,所述導向結構具有活動導向表面,該導向表面能夠位于與所述粘性背襯薄膜的所述第一寬度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和與該粘性背襯薄膜的第二寬度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涂敷結構還包括主體。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導向結構包括能夠相對于所述主體移動的導向組件,該導向組件包括導向板,該導向板具有限定所述活動導向表面的表面。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導向組件還包括接合桿;至少一個滑動桿,其通過位于所述主體中的孔并被固定地結合到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上;及彈簧,其用于接合所述接合桿并將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偏壓至一第二區域,以致于所述活動導向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處。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接合桿能夠手動接合,以克服所述彈簧移動所述接合桿,使得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被移動到一第一區域處,在該第一區域處,所述活動導向表面位于該第一位置處。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其中,所述引導結構包括桿狀件,該桿狀件能夠接合所述接合桿,以克服所述彈簧移動該接合桿,使得該接合桿和所述導向板被移動到一第一區域處,在該第一區域處,所述活動導向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處。
18.一種用于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框格的第一表面上的方法,該粘性背襯薄膜具有第一區段和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具有第一寬度,該第二區段具有第二寬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夾到所述框格上;經過所述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工具的至少一個可轉動元件,將該粘性背襯薄膜涂敷到所述框格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工具包括活動導向表面,該導向表面能夠位于與所述粘性背襯薄膜的所述第一寬度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和與該粘性背襯薄膜的所述第二寬度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以及當所述粘性背襯薄膜的所述第二區段將要被涂敷到所述框格的第一表面上時,將所述導向表面大致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處。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動步驟手動進行。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動步驟自動進行。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種粘性薄膜涂敷工具(10),用于將具有至少第一寬度和第二寬度的粘性薄膜(100)涂敷到框格(200)的第一表面(202)上。所述框格(200)還包括第二表面(204)。所述工具(10)包括適合于接合所述框格(200)的第二表面(204)的導向結構(20);以可樞轉的方式結合到所述導向結構(20)上的涂敷結構(30);以及用于將所述導向和涂敷結構(20,30)朝向彼此偏壓、使得該導向和涂敷結構(20,30)能夠以可松開的方式被夾在所述框格(200)上的元件(40)。所述涂敷結構(30)包括用于將粘性薄膜(100)涂敷到所述第一表面(202)上的至少一個可轉動元件(37a,37b);和用于將粘性薄膜相對于該可轉動元件(37a,37b)和第一表面適當定位的導向結構(160)。該導向結構(160)具有活動導向表面(172a),該導向表面(172a)能夠定位在與所述粘性薄膜(100)的第一尺寸(W1)相對應的第一位置處和與該粘性薄膜(100)的第二尺寸(W2)相對應的第二位置處。
文檔編號B65H37/00GK1871169SQ200480031260
公開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30日
發明者戈登·L·安德森 申請人:3M創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