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全除塵轉運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燃煤經皮帶長距離輸送的轉運站改進技術,尤其涉及的是其轉運除塵技術。
背景技術:
燃煤在轉運站的轉運運行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燃煤轉運垂落中,煤粉在下落氣流的沖擊下四處擴散、彌漫,其工作環境極其惡劣。現有技術中采用了多種降低粉塵的技術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如布袋除塵、旋風分離除塵或靜電除塵等,還同時配合噴淋濕法除塵。由于這些方法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除塵問題,有效運行周期短,尤其是轉運站的煤流通道因存在除塵技術處理的空白區,如大量粉塵會由水平煤流通道的噴淋頭上方間隙向外噴涌,因而導致所采用的除塵方法之除塵效果都相當有限、難如人意。因此使轉運站具有全封閉除塵手段成為轉運站徹底除塵的關鍵技術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為在轉運站中建立有效而全面的除塵技術處理手段,達到徹底阻止粉塵擴散污染大氣環境的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整套自動全除塵轉運站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方案的主要技術內容是本自動全除塵轉運站包括有作為落煤通道的煤流槽,煤流槽底部承接落煤的轉運皮帶,扣罩于該轉運皮帶構成水平煤流通道的封閉罩,煤流槽上部設置有輸煤皮帶,本技術方案的主要技術特點是沿轉運皮帶的運行方向、在封閉罩上方設有兩端均通入封閉罩的煤塵緩沖流道,在水平煤流通道中分隔煤塵緩沖流道兩端口設有氣塵分離軟簾,煤塵緩沖流道中設有除塵裝置。所述的除塵裝置包括有淋水處理或布袋除塵處理或靜電除塵裝置等。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動全除塵裝置的技術方案,是在水平煤流通道上設有源起煤流通道、又回歸煤流通道的氣流分支——煤塵緩沖流道,通過煤流通道的氣塵分離軟簾的氣塵分隔,一方面由分離軟簾阻隔夾雜于氣流中的粉塵顆粒而使氣流通過煤流通道,另一方面摻雜煤塵的沖擊氣流被迫引入煤塵緩沖流道,由煤塵緩沖流道中的除塵裝置進行除塵處理,另外這種流道的設置也提升了噴啉加濕裝置位置,不僅可以對沖過分離軟簾的氣流、還可對煤塵緩沖流道的氣流進行全面、徹底降塵處理,因而徹底消除了煤流轉運過程中的除塵死角,保證了高效除塵。綜上所述,本技術方案除具有以上技術優點外,還具有在輸煤運行中自動除塵運行、無動力消耗、免維護、不占地、投資少、無需人力特殊監護的技術優點。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全除塵轉運站的結構構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全除塵轉運站,其構造如附圖所示,該全除塵轉運站包括有作為落煤通道的煤流槽2,提升輸煤皮帶1的落煤端設置于煤流槽2上方的入口,煤流槽2底部設有承接落煤的轉運皮帶4,扣罩于該轉運皮帶4的封閉罩30構成了與煤流槽相通2的水平煤流通道3;沿轉運皮帶4的運行方向,在封閉罩30上方設有兩端均通入水平煤流通道3的煤塵緩沖流道6,在水平煤流通道3中、煤塵緩沖流道6兩端口之間設有氣塵分離軟簾5,氣塵分離軟簾5一般為若干層緊密布置的膠條簾,該極大地阻止了氣流,迫使氣流導入設置于水平煤流通道3上方的煤塵緩沖流道6,該煤塵緩沖流道6相當于水平煤流通道3的提升通道,迫使煤塵氣流進入煤塵緩沖流道6,由設置于煤塵緩沖流道6的如布袋除塵裝置、靜電除塵裝置或淋水裝置等除塵裝置進行除塵處理,在本實施例是以噴淋頭的設置為例進行說明,如圖所示,在該煤塵緩沖流道6的氣流入口和氣流出口中分別設置有噴淋頭9,其噴出的水霧不僅能全部封蓋處理緩沖流道6的管口,而且還能對煤流通道3進行全面的除塵處理,從根本上封閉了轉運站除塵間隙,達到了全封閉除塵處理的目的。為了避免多道分離軟簾對氣流產生強大的阻礙作用而導致氣流流通不暢甚至氣流紊亂,在分離軟簾5之后、與煤流通道3相通設有排空管10。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全除塵轉運站,包括有作為落煤通道的煤流槽(2),煤流槽底部承接落煤的轉運皮帶(4),扣罩于該轉運皮帶構成水平煤流通道的封閉罩(30),煤流槽上部設置有輸煤皮帶(1),其特征在于沿轉運皮帶的運行方向、在封閉罩上方設有兩端均通入封閉罩的煤塵緩沖流道(6),在水平煤流通道中分隔煤塵緩沖流道兩端口設有氣塵分離軟簾(5),煤塵緩沖流道(6)中設有除塵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全除塵轉運站,其特征在于在分離軟簾(5)之后、與煤流通道(3)相通設有排空管(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全除塵轉運站,其特征在于在該煤塵緩沖流道(6)的氣流入口和氣流出口中分別設置有噴霧展開面覆蓋緩沖流道(6)的管口的噴淋頭(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自動全除塵轉運站解決了現有轉運站的煤流通道因存在除塵技術處理的空白區,而導致所采用的除塵方法之除塵效果都難如人意的技術不足,其技術方案中在水平煤流通道上方提升、分流設有一煤塵緩沖流道,煤塵緩沖流道兩端口之間的水平煤流通道中設有氣塵分離軟簾。本技術通過該煤塵緩沖通道的設置,為設置全面除塵處理的除塵裝置提供了方便,因而徹底消除了煤流轉運過程中的除塵死角,保證了除塵凈化率,而且它還具有自動除塵運行、無動力消耗、免維護、不占地、無需人力特殊監護等技術優點。
文檔編號B65G69/00GK2752214SQ20042012064
公開日2006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0日
發明者趙長良 申請人:趙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