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包括殼體、翻板、磁鐵和轉軸,其中:殼體為三通溜槽結構,包括位于上部的入口以及位于下部左右兩側的出口,殼體內部上方與翻版接觸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殼體內部下方設置有過渡倒角以將左右兩側的出口分開,兩個磁鐵分別設置在左右兩側的凹槽內;翻板通過轉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內部,翻板是由磁性鐵板制成的三端葉片結構,當上端葉片處于豎直狀態時位于下端的兩葉片左右對稱,三個葉片的端部到轉軸的距離相等。
【專利說明】
一種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袋包物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
【背景技術】
[0002]在化肥等生產裝置的成品工段,在袋包物料裝車、裝船線或物流倉庫中,袋包經皮帶機輸送到裝車站臺通過裝車機送上火車或汽車,或經皮帶運輸到碼頭通過裝船機進行裝船。
[0003]當一條輸送機將袋包輸送到站臺(或碼頭),進入裝車(或裝船)工段,單臺裝車機或裝船機的能力受多種因素制約難以匹配輸送機的輸送量,往往需要多臺裝車機或裝船機同時工作。這時就需要袋包分流器把從單條輸送線均勻的分流為兩條或多條。
[0004]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可以使袋包進入裝車(或裝船)工段前完成分流工作,使袋包分別進入不同的裝車線。每個分流器可以使一路袋包分流為兩路,如果繼續分流可以將兩路分流為四路,使一條皮帶機輸送匹配多個裝車線。這種功能使分流器有廣闊的使用空間。
[0005]現有技術中,有的采用攔包器進行間斷性分流。這種分流方法因攔包器只能間斷性分流,無法使下游使兩臺裝車機(或裝船機)同時工作,只能互為備機。每臺設備能力都需要與輸送線的能力相匹配,無法高效利用下游設備。
[0006]現有技術中還有的采用機械手進行分流。這種方式活動部件多,控制復雜,成本較高,故障率也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袋包物料的連續、均勻分流問題,可以使用單一輸送線匹配多臺裝車機(或裝船機)。
[0008]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包括:殼體、翻板、磁鐵和轉軸,其中:
[0009]所述殼體為三通溜槽結構,包括位于上部的入口以及位于下部左右兩側的出口,所述殼體內部上方與所述翻版接觸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所述殼體內部下方設置有過渡倒角以將左右兩側的出口分開,兩個所述磁鐵分別設置在左右兩側的凹槽內;
[0010]所述翻板通過所述轉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所述翻板是由磁性鐵板制成的三端葉片結構,當上端葉片處于豎直狀態時位于下端的兩葉片左右對稱,三個葉片的端部到所述轉軸的距離相等;
[0011]當第一個袋包進入分流器時,沖擊在所述翻板的右上方,在所述翻板的導向作用下向右側下滑,當袋包下滑到中間偏下部位時,袋包的壓力使所述翻板脫開左側磁鐵的磁力作用開始向右翻轉,袋包在重力作用下繼續下滑,直到從右側溜槽的出口滑出分流器,所述翻板隨之向右翻轉,直到所述翻板的上部葉片靠到右側磁鐵上,并在磁鐵的作用下保持這個狀態;當第二個袋包進入分流器時,在所述翻板的導向作用下向左側下滑。袋包繼續下滑,滑到左側中間偏下部位時,袋包的壓力使所述翻板脫開右側磁鐵的磁力作用開始向左翻轉,袋包在重力作用下繼續下滑,直到從左側溜槽的出口滑出分流器,所述翻板隨之向左翻轉,直到所述翻板的上部葉片靠到左側磁鐵上,并在磁鐵的作用下保持這個狀態;當袋包再次進入分流器時,重復向右分包過程。
[0012]進一步地,所述磁鐵為條形磁鐵。
[0013]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省去其位于所述轉軸下方的殼體結構。
[0014]本實用新型中翻板的上半部分起導向作用,導向作用使袋包滑向一側并滑下,當袋包滑到這一側下半部分時,在袋包壓力作用下翻板會翻轉,從而使導向部分翻向另一側,使下一袋包滑向另一側;而殼體上的磁條使翻板維持傾斜狀態,保證袋包進入分流器時正確分流,從而能夠連續完成均勻分流,使一條工作線分流為等分的兩條工作線。這樣,完全靠袋包的重力勢能自動完成翻板過程,完全不需要額外動力,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袋包物料的連續、均勻分流問題,可以使用單一輸送線匹配多臺裝車機(或裝船機)。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結構示意圖;
[0017]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和圖9分別為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的分流狀態圖;
[0018]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簡化殼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包括:殼體1、翻板2、磁鐵3和轉軸4,其中:
[0021]殼體為三通溜槽結構,包括位于上部的入口以及位于下部左右兩側的出口,殼體內部上方與翻版接觸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殼體內部下方設置有過渡倒角以將左右兩側的出口分開,兩個磁鐵(如可以采用條形磁鐵)分別設置在左右兩側的凹槽內;
[0022]翻板通過轉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內部,翻板是由磁性鐵板制成的三端葉片結構,當上端葉片處于豎直狀態時位于下端的兩葉片左右對稱,三個葉片的端部到轉軸的距離相等。
[0023]以下結合袋包分流過程對其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0024]分流器在自由狀態下翻板因為重力作用位于中間狀態。如圖2所示。
[0025]我們設置翻板到初始狀態,使翻板靠左側條形磁鐵,在磁鐵的作用下可以保持這個狀態,如圖3所示。
[0026]當第一個袋包進入分流器時,沖擊在翻板的右上方,在翻板的導向作用下向右側下滑。如圖4所示。
[0027]當袋包下滑到中間偏下部位時,袋包的壓力使翻板脫開左側條形磁鐵的磁力作用,翻板開始向右翻轉。如圖5所示。
[0028]袋包在重力作用下繼續下滑,直到從右側溜槽滑出分流器;翻板隨之向右翻轉,直到翻板靠到右側條形磁鐵上,并在磁鐵的作用下保持這個狀態。向右分包過程結束,如圖6所示。
[0029]分流器在圖6的狀態下,第二個袋包進入分流器,并在翻板的導向作用下向左側下滑。如圖7所示。
[0030]袋包繼續下滑,滑到左側中間偏下部位時,袋包的壓力使翻板脫開右側條形磁鐵的磁力作用,翻板開始向左翻轉。如圖8所示。
[0031 ] 袋包在重力作用下繼續下滑,直到從左側溜槽滑出分流器;翻板隨之向左翻轉,直到翻板靠到左側條形磁鐵上,并在磁鐵的作用下保持這個狀態。向左分包過程結束,翻板回到初始狀態。袋包再次進入分流器,重復向右分包過程。如圖9所示。
[0032]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進一步簡化殼體結構,將圖10左側殼體上點劃線部分結構省略,然后使外殼上部直段的前后板延伸到轉軸處,用于支撐轉軸。這樣可以進一步減低設備成本,且不會影響設備功能。但因缺少下半部分殼體支撐,需要相應加強翻板的強度。
[0033]本實用新型中翻板的上半部分起導向作用,導向作用使袋包滑向一側并滑下,當袋包滑到這一側下半部分時,在袋包壓力作用下翻板會翻轉,從而使導向部分翻向另一側,使下一袋包滑向另一側;而殼體上的磁條使翻板維持傾斜狀態,保證袋包進入分流器時正確分流,從而能夠連續完成均勻分流,使一條工作線分流為等分的兩條工作線。這樣,完全靠袋包的重力勢能自動完成翻板過程,完全不需要額外動力,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袋包物料的連續、均勻分流問題,可以使用單一輸送線匹配多臺裝車機(或裝船機)。
[0034]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附圖只是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附圖中的模塊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實施本實用新型所必須的。
[0035]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施例中的裝置中的模塊可以按照實施例描述分布于實施例的裝置中,也可以進行相應變化位于不同于本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裝置中。上述實施例的模塊可以合并為一個模塊,也可以進一步拆分成多個子模塊。
[003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翻板、磁鐵和轉軸,其中: 所述殼體為三通溜槽結構,包括位于上部的入口以及位于下部左右兩側的出口,所述殼體內部上方與所述翻版接觸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所述殼體內部下方設置有過渡倒角以將左右兩側的出口分開,兩個所述磁鐵分別設置在左右兩側的凹槽內; 所述翻板通過所述轉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所述翻板是由磁性鐵板制成的三端葉片結構,當上端葉片處于豎直狀態時位于下端的兩葉片左右對稱,三個葉片的端部到所述轉軸的距離相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鐵為條形磁鐵。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動力自動袋包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省去其位于所述轉軸下方的殼體結構。
【文檔編號】B65G29/00GK205708733SQ20162019917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5日
【發明人】王少中, 蔡亞周, 崔曉爽, 相建
【申請人】中國寰球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