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良的蓋,其具有的功能是,被螺紋固定在容器的上部,并密封該容器上部的開口,并且,當進行最初取下由螺紋固定的蓋的操作時,將蓋的一部分分離,其后可以確認該容器是已經被開封過的容器。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出示了一種蓋,其具有的功能是,被螺紋固定在容器的上部,并密封該容器上部的開口,并且,當進行最初取下由螺紋固定的蓋的操作時,將蓋的一部分分離,根據該部分的分離,其后可以確認該容器是已經被開封過的容器。
在專利文獻1中所示的蓋,由蓋主體和環體構成。在環體上,形成有鎖合在蓋主體的外周面下端部形成的階梯部的鎖合凸起、和鎖定在瓶體口筒上形成的凸條下面的鎖定片。環體的鎖合凸起呈環繞狀結構、并從外側覆蓋住蓋主體的外周面下端地鎖合在上述階梯部上。在該鎖合狀態下,環體的鎖合凸起朝內方向彎曲。在從瓶體口筒進行最初的取下蓋的操作時,僅將蓋主體向上方移動,解除上述階梯部和鎖合凸起的鎖合。在鎖合的解除過程中,鎖合凸起向解除上述彎曲的方向變形,但由于在鎖合完全解除時掛連凸起再次返回到向內方向彎曲的狀態,所以環體的鎖合凸起不會重新從外側覆蓋住蓋主體的外周面下端部,由此可知至少一次從瓶體口筒上取下過蓋。
專利文獻1專利第2561260號公報然而,在專利文獻1的蓋中,在從瓶體口筒一次也沒有取下蓋的狀態、即處于未開封的狀態下,由于環體的鎖合凸起呈從外側覆蓋住蓋主體的外周面下端部的狀態,所以與容易確認為未開封狀態相反,難于使該未開封狀態的蓋的外觀呈流暢的外觀,很難確保利用該蓋的容器的好的造型。
另外,在該專利文獻1的蓋中,由于環體的鎖合凸起為環繞狀結構,所以蓋主體和環體分離后,向解開該鎖合凸起的彎曲方向將螺絲刀等的前端插入到環體的內方,使該環體邊產生彈性變形邊使蓋主體的外周面下端部進入到這樣產生了彈性變形的鎖合凸起的內方,使該鎖合凸起再次成為鎖合到上述階梯部的狀態,即,能夠比較容易再次有意地做出未開封狀態。
在這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在這種蓋中,以能可靠地確認是該未開封的狀態,而使在未開封狀態的蓋的外觀達到流暢。
發明內容
為達到上述目的,在本發明1中,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具有以下(1)~(7)的構成。
(1)是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2)具有呈堵住筒上端、開放筒下端的筒狀的蓋主體,(3)和環體,(4)蓋主體以螺紋固定在呈筒狀的容器上部、由堵塞住該容器上部的開放口的筒上端密閉,(5)環體,在環內周部具有從下方可掛住形成于容器上部的基部側外周上的限制脫出凸部的掛接片,(6)蓋主體和環體,通過將該蓋主體和環體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先由塑料注射成形而形成,使環體的外面緊密接合在該蓋主體的筒下端側的內面,而呈可分離的一體化,(7)并且,在蓋主體的筒下端側,沿該蓋主體的圓周方向、配置有從外部可確認如上所述一體化的環體的多個窗孔。
根據該構成,在容器上部以螺紋固定蓋主體,并且,對于限制脫出凸部,當由能夠將環體的掛接片從下方掛住該限制脫出凸部的狀態,從容器上部進行取下蓋主體的操作時,即,在向解除上述螺紋固定的方向擰轉操作蓋主體時,蓋主體逐漸向容器上部的上方轉,但由于環體不能使該掛接片從掛住限制脫出凸部的位置向上方移動,所以隨著該操作在蓋體和環體的接觸界面處產生剝離,兩者最終被分離開,環體一直以與蓋主體分開的狀態留在容器主體側。由此,在取下后使用容器的人總是能夠確認出從容器上部至少取下過一次蓋。
另外,蓋主體和環體,由于通過使該蓋主體和環體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先由塑料注射成形而形成,在該蓋主體的筒下端側的內面上緊密接合環體的外面,而呈可分離的一體化,所以能夠容易且恰當地形成具有該一部分分離的功能的蓋,并且由于只要對蓋體不作用直至產生兩者分離大小的擰轉力,蓋體就不會從容器上部取下,所以難于發生不需要而容器開封的情況。
另外,由于蓋主體和環體由上述成形而一體化,所以即使不使過大的擰轉力作用于蓋主體,也能夠進行從分離兩者的容器上部取下蓋主體,即,具有能夠進行容器的最初的開封的特點。
另外,由于環體如上所示直至與蓋主體分離,被配置在蓋主體內,所以能夠作為使容器上部的外觀呈流暢的環體。
另外,由于在蓋主體的筒下端側,沿該蓋主體的圓周方向配置有從外部可以確認如上所述一體化的環體的多個窗孔,所以能夠容易地確認是否從容器上部至少取下過一次蓋主體。
即,如果沒有從容器上部取下蓋主體,則由于環體與蓋主體可以分離地一體化,所以通過上述窗孔從外部能夠確認環體。即,可知在蓋主體的內側有環體。由此可知從容器上部一次也沒有取下過蓋主體。由于窗孔配置在蓋主體的圓周方向,所以對容器上部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能夠進行該確認。
另外,如果從容器上部至少取下過一次蓋主體,則由于環體與蓋主體分離,所以通過上述窗孔立刻可以知道在蓋主體的內側沒有環體。由此,可知從容器上部至少取下過一次蓋主體。
另外,本發明2,是在本發明1所述的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中,其特征在于,在環體的外周部,形成向蓋主體的筒上端側凸出的翅片狀體,并使該翅片狀體進入蓋主體的壁厚內,以此對蓋主體和環體實行可分離的一體化,
而且,該翅片狀體的凸出端側,向與蓋主體的筒軸交叉的方向傾斜。
根據該構成,隨著從容器上部最初取下蓋主體,可從該蓋主體的壁厚內脫出翅片狀體,并分離開該蓋主體和環體。
這樣為了從蓋主體和環體被分離開的狀態、再次形成兩者原來一體化的狀態,就需要如上所述地將脫出的翅片狀體插入到蓋主體的壁厚內,但由于翅片狀體如上所述那樣地傾斜,所以不能簡單地返回插入該翅片狀體。其結果,在從容器上部至少一次取下蓋主體后,很難再次使通過這次取下而分離的蓋主體和環體返回到原來的一體化狀態,難于不正當地隱瞞從容器上部一次取下過蓋主體的事實,即容器至少被打開過一次的情況。
另外也不會產生,如上述那樣從蓋主體和環體分離的狀態,隨著使蓋主體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的操作,而無意識地使蓋主體和環體像原來那樣一體化的情況。
另外,本發明3,是在本發明1或2所述的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中,其特征在于,環體的掛接片,隨著將蓋主體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而壓接限制脫出凸部,使掛接片的前端向蓋主體的筒上端側一邊作彈性變形、一邊向其前端的上方脫開限制脫出凸部,并且,通過相對該容器上部在螺紋固定蓋主體的最終位置的彈力,掛接片的前端可從下方掛住限制脫出凸部。
根據該構成,隨著將由蓋主體和與該蓋主體可以分離地一體化的環體構成的蓋、最初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可將蓋主體固定在容器上部,并能夠密封容器上部的開放口,同時,使環體的掛接片對于限制脫出凸部,能從下方恰當地掛住該限制脫出凸部。
另外,本發明4,是在本發明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中,其特征在于,環體,由通過薄壁部連接在一起的二個以上的環構成體構成。
根據該構成,可將上述掛接片掛在上述限制脫出凸部,使一直留在容器上部側的環體,主要在容器廢棄時,能夠比較容易地從容器上部取下。
即,從容器上部取下蓋主體后,為了從上述環體內脫出容器上部而通過握住環體作拉出的操作,以上述薄壁部為中心,能夠以使環構成體的環下端側向外方向擴展出地使環體變形。這樣在環體變形時,使形成于該環體的內周部、前端可從下方掛住限制脫出凸部地向蓋主體的筒上端側凸出的掛接片的凸出方向、與蓋主體的筒軸所成的角度稍稍變大。于是,由于向上方向凸出的掛接片通過對限制脫出凸部的壓接容易向下方翹曲變形,所以通過從該狀態將環體向上方繼續拉動,能夠在掛接片的前端的下方順利地越過限制脫出凸部而脫出。由此,使一直留在容器上部側的環體,主要在容器廢棄時,可以比較容易地從容器上部取下。
圖1是蓋Cp和容器上部Ya的截面圖。
圖2是蓋Cp和容器上部Ya的截面圖。(密封狀態)圖3是蓋Cp和容器上部Ya的截面圖。(打開狀態)圖4是蓋Cp的主視圖。
圖5是上圖的俯視圖。
圖6是上圖的仰視圖。
圖7是圖6的A-A線截面圖。
圖8是圖7的B-B線截面圖。
圖9是環體2的俯視圖。
圖10是上圖的側視圖。
圖11是上圖的側視圖。(從與圖10不同的方向看的側視圖)圖中Cp-蓋,Y-容器,Ya-容器上部,Yb-開放口,Yd-限制脫出凸部,1-蓋主體,,16-窗孔,2-環體,,20-掛接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圖1至圖10對此發明的典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并且,在這里圖1表示將本實施例的蓋Cp安裝在容器Y的容器上部Ya之前的狀態,圖2表示通過完成該安裝,由蓋Cp密封容器Y的狀態,圖3表示從圖2的狀態取下蓋Cp、解除容器Y的密封的狀態。
另外,圖4至圖8僅分別表示該蓋Cp,同時,圖9至圖11僅分別表示與蓋Cp主體可分離地一體化、構成該蓋主體1和蓋Cp的環體2。
本實施例的蓋Cp,具有下述功能,其由螺紋固定在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Y的容器上部Ya上,密封該容器上部Ya的開放口Yb,并且當最初進行由螺紋固定的蓋Cp的取下操作時,將蓋Cp的一部分分離,其后能可靠地確認該容器Y是已經被打開過的容器。
具體地講,該蓋Cp,首先在向容器Y中裝入封入物后,通過在該容器Y的容器上部Ya螺紋固定蓋Cp,而密封該容器上部Ya的開放口Yb。
接著,對這樣已螺紋固定了蓋Cp的容器Y的使用者,以進行該蓋Cp的最初取下操作為契機,使蓋Cp的一部分分離而留在容器上部Ya側,把容器上部Ya的開放口Yb打開。
另外,在該蓋Cp的最初取下操作之后,不管多少次都可以進行對容器上部Ya的蓋Cp的螺紋固定、取下,但如上所示使分離的蓋Cp的一部分總是留在容器上部Ya側。
作為該容器Y,預定有各種食品、調料、飲料、藥品等的包裝用的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Y。從而,作為上述容器上部Ya的開放口Yb是預定為瓶口和酒壺口的開放口。另外,作為該容器Y,預定為由玻璃制品、陶瓷制品、金屬制品、塑料制品等的各種材料構成的容器Y。
該蓋Cp能夠通過塑料的注射成形而形成。
該蓋Cp由蓋主體1和環體2構成。并且,通過從上述容器上部Ya的最初的蓋Cp的取下操作,該環體2與蓋主體1分離,并留在容器上部Ya。
該蓋Cp,被螺紋固定在呈筒狀的容器上部Ya。即,上述蓋主體1,在其內側納入容器上部Ya,并且上述環體2也在其內側納入容器上部Ya。
在呈筒狀的容器上部Ya的上端,形成上述開放口Yb,從而,呈該筒狀的容器上部Ya的下部與容器Y的主體部一體地連接并作為整體在上端形成具有開放口Yb的容器Y。
蓋主體1堵塞筒上端,成為筒將下端開放的筒狀。
在圖示的例中,該蓋主體1略呈圓筒狀。另外,在圖示的例中,該蓋主體1的筒下端部,其直徑比其它部分稍大,使內外面同時呈比其它部分的內外面更位于外方的裙狀。(以下,將該蓋主體1的擴大直徑的筒下端部稱為裙狀部10,將除了蓋主體1的該裙狀部10的其它部分稱為蓋主體1的主體部11。)在該裙狀部10和主體部11之間,在蓋主體1的內方,形成朝向蓋主體1的筒下端側的內側周環繞階梯面12,另外,在蓋主體1的外方,形成朝向蓋主體1的筒上端側的外側周環繞階梯面13。在圖示的例中,形成于蓋主體1的外方的外側周環繞階梯面13,呈從蓋主體1的筒上端側朝向筒下端側逐漸向外擴展狀的傾斜面。
并且,在圖示的例中,對于這樣構成的蓋主體1,環體2使朝向環體2的蓋主體1的筒上端的端面緊密接觸內側周環繞階梯面12,同時,以使環體2的外面、即外周面,緊密接觸裙狀部10的內面、即內周面,通過以這種狀態對蓋主體1和環體2進行后述的成形,成為可分離的一體化。
另外,在蓋主體1的主體部11的內周面上,形成呈圍繞蓋主體1的筒軸的螺旋狀的內螺紋部14,蓋主體1,通過在圍繞形成于容器上部Ya的外周面上的該容器上部的Ya筒軸的方向的外螺紋部Yc、與該內螺紋部14嚙合,被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Ya上。
另外,環體2,在圖示的例中,呈短尺寸的筒狀。具體地講,該環體2,使其筒軸方向的最大尺寸與上述蓋主體1的內側周環繞階梯面12和該蓋主體1的筒下端邊緣之間的尺寸大致相等。
該環體2,在其內周部具有可從下方掛住形成在容器上部Ya的基部側外周的限制脫出凸部Yd的掛接片20。
在圖示的例中,在容器上部Ya的外螺紋部Yc形成處的下方,形成沿該容器上部Ya的周方向的外凸緣部,通過該外凸緣部構成該限制脫出凸部Yd。
另外,在圖示的例中,該掛接片20在環體2的內周部形成多個。具體地講,該掛接片20,對于從環體2的環下端向內方凸出地形成的內凸緣21,在環體2的周方向上,大致等間隔地從該內凸緣21的前端形成跨基部的缺口22。即,這樣形成的相互鄰接的缺口22、22之間為一個掛接片20。
在圖示的例中,這樣形成的多個掛接片20、20…,在容器上部Ya螺紋固定蓋Cp前的狀態下,如圖1所示,被形成為從環體2的環下端向下方傾斜的凸出狀。
并且,在圖示的例中,通過這樣形成的多個掛接片20、20…的前端的假設圓的直徑,比容器上部Ya的外螺紋部Yc的形成處的最大直徑要小,并且,也比上述限制脫出凸部Yd形成處的直徑小。
并且,在圖示的例中,該環體2的掛接片20,隨著對于容器上部Ya的蓋主體1的螺紋固定,壓接容器上部Ya的外表面,使掛接片20的前端向蓋主體1的筒上端側作彈性變形,這樣邊使掛接片20作彈性變形邊達到對于容器上部Ya作蓋Cp的最初螺紋固定。
與此同時,該環體2的掛接片20,隨著對容器上部Ya的蓋主體1以螺紋固定,也對限制脫出凸部Yd進行持續地壓接,使掛接片20的前端向蓋主體1的筒上端側作彈性變形,同時向其前端的上方脫開限制脫出凸部Yd。
進而,通過對于該容器上部Ya、由在螺紋固定蓋主體1的最終位置的彈力,將掛接片20的前端從下方掛住限制脫出凸部Yd。(圖2)由此,在圖示的例中,隨著將由蓋主體1和與該蓋主體1可分離地一體化的環體2構成的蓋Cp、最初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Ya上,而將蓋主體1固定在容器上部Ya上,并能夠密封容器上部Ya的開放口Yb,同時,將環體2的掛接片20對于限制脫出凸部Yd、能夠從下方能夠恰當地掛住該限制脫出凸部Yd。
另外,蓋主體1和環體2,通過使該蓋主體1和環體2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先由塑料注射成形而形成,可使環體2的外面緊密接合該蓋主體1的筒下端側的內面,呈可分離的一體化。
另外,蓋主體1和環體2,通過雙色成形,或者通過以蓋主體1作為嵌入件的對環體2的注射成形,或者以環體2為嵌入件的對蓋主體1的注射成形,而形成可分離的一體化。
由此,根據本實施例的蓋Cp,由在容器上部Ya螺紋固定蓋主體1,并且對于限制脫出凸部Yd,自在該限制脫出凸部Yd從下方能夠恰當地掛住環體2的掛接片20的前端的狀態,進行將蓋主體1從容器上部Ya取下的操作時,即,在向解除上述螺紋固定的方向擰轉操作蓋主體1時,蓋主體1逐漸向容器上部Ya的上方旋轉擰螺紋,但由于環體2使該掛接片20從在限制脫出凸部Yd掛住的位置不能向上方移動,所以隨著該操作在蓋Cp主體和環體2的接觸界面產生剝離,兩者最終分離開,環體2一直在容器Y主體側,以與蓋主體1分開的狀態留下(圖3)。由此,在取下后使用容器Y的人總是能夠確認出蓋Cp至少一次被從容器上部Ya取下過。
另外,蓋主體1和環體2,由于通過使該蓋主體1和環體2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先由塑料注射成形而形成,在該蓋主體1的筒下端側的內面緊密接觸環體2的外表面,而呈可分離的一體化,所以能夠容易且恰當地形成具有該一部分分離功能的蓋Cp,同時,由于只要產生兩者分離大小的擰轉力不作用在蓋Cp體上,就不能將蓋Cp體從容器上部Ya取下,所以難于發生不需要而容器Y開封的情況。
另外,蓋主體1和環體2具有下述特長,由于由上述成形而一體化,所以即使不將過大的擰轉力作用于蓋主體1,也能夠進行從分離兩者的容器上部Ya取下蓋主體1,即,能夠進行容器Y的最初的開封。
另外,由于環體2如前所示直至與蓋主體1分離,都配置在蓋主體1內,所以能夠使容器上部Ya的外觀呈流暢的造型。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環體2由通過薄壁部連接在一起的二個以上的環構成體23、23構成。
在圖示的例中,俯視看,通過呈半圓弧狀的二個環構成體23、23,構成該環體2。
具體地講,環體2,使分別于該環體2的直徑方向兩側位置形成的、將槽口向環體2的環上端的外方開放,同時,從該環上端向環下端延伸,并且,通過以環下端面和開槽25的槽底之間作為上述薄壁部24的開槽25,劃分為二個環構成體23、23。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可將上述掛接片20掛在上述限制脫出凸部Yd上,使一直留在容器上部Ya側的環體2,主要在容器Y廢棄時,能夠比較容易地從容器上部Ya取下。
即,從容器上部Ya取下蓋主體1后,為了從上述環體2內脫出容器上部Ya而通過握住環體2作拉出的操作,以上述薄壁部24為中心,能夠以使環構成體23的環下端側向外方向擴展出地使環體2變形。這樣在環體2變形時,使形成于該環體2的內周部、前端可從下方掛住限制脫出凸部Yd地向蓋主體1的筒上端側凸出的掛接片20的凸出方向、與蓋主體1的筒軸所成的角度稍稍變大。于是,由于向上方向凸出的掛接片20通過對限制脫出凸部Yd的壓接容易向下方翹曲變形,所以通過從該狀態將環體2向上方繼續拉動,能夠在掛接片20的前端的下方順利地越過限制脫出凸部Yd而脫出。由此,使一直留在容器上部Ya側的環體2,主要在容器Y廢棄時,可以比較容易地從容器上部Ya取下。例如,在容器Y為玻璃制品時,為了應對垃圾分類回收的要求,在容器Y廢棄時能夠簡單地分類出該容器Y和蓋Cp的整體。另外,在圖示的例中,使上述薄壁部24破裂、將環體2分離為二個環構成體23、23,由此在容器Y廢棄時,能夠比較容易地從容器上部Ya取下環體2。
另外,在圖示的例中,在蓋主體1的裙部的內面部,形成當蓋主體1和環體2未分離時、進入該環體2的上述開槽25中的棱15。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蓋主體1的筒下端側,沿該蓋主體1的周方向配置有從外部可以確認如上所述一體化的環體2的多個窗孔16、16…。
在圖示的例中,在蓋主體1的主體部11和裙狀部10的接合處形成該窗孔16。具體地講,在上述外側周環繞階梯面13上向外方開放該窗孔16,在內側周環繞階梯面12上向內方開放該窗孔16。
由此,在本實施例中,能夠容易地確認是否從容器上部Ya至少一次取下了蓋主體1。
即,如果沒有從容器上部Ya取下蓋主體1,則由于環體2與蓋主體1實行了可分離的一體化,所以可通過上述窗孔16從外部確認環體2。即,可知在蓋主體1的內側有環體2。由此,可知從容器上部Ya一次也沒有取下過蓋主體1。由于窗孔16被配置在蓋主體1的圓周方向,所以對容器上部Ya,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能夠進行該確認。
另外,如果從容器上部Ya至少一次取下了蓋主體1,則由于對環體2與蓋主體1進行過分離,所以通過上述窗孔16立刻可知在蓋主體1的內側沒有環體2。由此,可知從容器上部Ya至少取下過一次蓋主體1。
如果使構成蓋主體1的塑料材料的顏色和構成環體2的塑料材料的顏色不同,則能夠更鮮明地確認是否將蓋主體1至少從容器上部Ya取下過一次。
另外,在圖示的例中,在對蓋主體1和環體2可分離地實行一體化的上述成形時,可使構成環體2的塑料材料從蓋主體1的內方一部分進入窗孔16內,通過這樣進入的塑料材料的一部分,在環體2的環上端等間隔地配置、形成多個凸部26、26…。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上述環體2的外周部形成向蓋主體1的筒上端側凸出的翅片狀體27,同時,使該翅片狀體27進入蓋主體1的壁厚內,這樣對蓋主體1和環體2實行可分離的一體化。
而且,該翅片狀體27的凸出端27a側,向與蓋主體1的筒軸交叉的方向傾斜。
在圖示的例中,該翅片狀體27在環體2的環下端,一體地連接一端,并向環上端側凸出,同時,隨著向該環凸出側接近,使幅寬的一面具有從環體2的外圓周面離開并伸出的傾斜。
由此,在圖示的例中,在蓋主體1的裙狀部10的內面部的、窗孔16的形成位置和蓋主體1的筒下端之間,具有朝向該筒下端的入口、并形成從該入口側向內側逐漸地接近裙狀部10的外面側的方向傾斜地延伸的、具有對應上述翅片狀體27的外廓形狀的凹部17,使翅片狀體27進入該凹部17,這樣對蓋主體1和環體2實行可分離的一體化。
另外,在圖示的例中,在環體2的圓周方向,在相鄰的翅片狀體27、27之間,以隔開大致相等的間隔的狀態,設置多個翅片狀體27,同時,相應于此,也在蓋主體1的裙狀部10上,于蓋主體1的圓周方向,在相鄰的凹部17、17之間,以隔開大致相等的間隔的狀態在多處設置上述凹部17。
另外,在比環體2的外圓周面的直徑使其直徑更大的假設圓的圓弧上,配置各翅片狀體27的凸出端27a,同時,該假設圓的直徑比蓋主體1的筒下端的內徑、即比裙狀部10的內徑稍大。
由此,在圖示的例中,隨著從容器上部Ya最初取下蓋主體1,可一邊從該蓋主體1的壁厚內脫出翅片狀體27,一邊分離開該蓋主體1和環體2。
這樣為了從蓋主體1和環體2被分離開的狀態、再次形成兩者原來一體化的狀態,就需要如上所述地將脫出的翅片狀體27插入到蓋主體1的壁厚內,但由于翅片狀體27如上所述那樣地傾斜,而形成在該翅片狀體27進入的蓋主體的壁厚內的凹部17也通過上述成形具有對應該翅片狀體27的傾斜的凹部內形狀,所以不能簡單地返回插入該翅片狀體27。其結果,在圖示的例中,在從容器上部Ya至少一次取下蓋主體1后,很難再次使通過這次取下而分離的蓋主體1和環體2返回到原來的一體化狀態,難于不正當地隱瞞從容器上部Ya一次取下過蓋主體1的事實,即容器Y至少打開過一次的情況。
特別是,在圖示的例中,由于設置有多個翅片狀體27,再次使這些多個翅片狀體27全部返回到分離前那樣的蓋主體1的凹部17中是困難的,所以能夠更加可靠地防止該不當事態的發生。
另外不會產生如上所示從蓋主體1和環體2分離的狀態,隨著使蓋主體1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Ya的操作,而無意識地將蓋主體1和環體2像原來那樣一體化的情況。
根據本發明的蓋,能夠以可靠地確認其是未開封的狀態,達到在容器的未開封狀態的蓋的外觀的流暢造型,由此,能夠毫無防礙地提高使用該蓋的容器的外觀設計。
權利要求
1.一種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具有呈堵住筒上端、開放筒下端的筒狀的蓋主體、和環體,其特征在于蓋主體以螺紋固定在呈筒狀的容器上部、由堵塞住該容器上部的開放口的筒上端密閉,環體,在環內周部具有從下方可掛住形成于容器上部的基部側外周上的限制脫出凸部的掛接片,蓋主體和環體,通過將該蓋主體和環體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先由塑料注射成形而形成,使環體的外面緊密接合在該蓋主體的筒下端側的內面,而呈可分離的一體化,并且,在蓋主體的筒下端側,沿該蓋主體的圓周方向而配置有從外部可確認如上所述一體化的環體的多個窗孔。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其特征在于在環體的外周部,形成向蓋主體的筒上端側凸出的翅片狀體,并使該翅片狀體進入蓋主體的壁厚內,以此對蓋主體和環體實行可分離的一體化,而且,該翅片狀體的凸出端側,向與蓋主體的筒軸交叉的方向傾斜。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其特征在于環體的掛接片,隨著將蓋主體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而壓接限制脫出凸部,使掛接片的前端向蓋主體的筒上端側一邊作彈性變形、一邊向其前端的上方脫開限制脫出凸部,并且,通過相對該容器上部、在螺紋固定蓋主體的最終位置的彈力,掛接片的前端可從下方掛住限制脫出凸部。
4.按照權利要求1~3其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其特征在于環體由通過薄壁部連接在一起的二個以上的環構成體構成。
全文摘要
一種異形瓶狀或酒瓶狀的容器的蓋,蓋主體(1),被螺紋固定在容器上部(Ya)上、通過堵塞該容器上部(Ya)的開放口(Yb)的筒上端進行密閉。環體(2),在環內周部具有從下方可掛住形成于容器上部(Ya)的基部側外周上的限制脫出凸部(Yd)的掛接片(20)。蓋主體(1)和環體(2),通過將該蓋主體(1)和環體(2)的其中一方比另一方先由塑料注射成形而形成,使環體(2)的外面緊密接合在該蓋主體(1)的筒下端側的內面,而呈可分離的一體化。在蓋主體(1)的筒下端側,形成從外部可確認環體(2)的多個窗孔(16、16...)。能夠以可靠地確認其為未開封狀態的形式,保證未開封狀態的蓋的外觀的流暢造型。
文檔編號B65D41/34GK1485250SQ0315014
公開日2004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27日
發明者西田隆平 申請人:株式會社利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