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或它們的復合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使用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詳細地說,涉及將被排出的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形狀設定為紙張容易取出的形狀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在復印機或打印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中,在圖像形成于紙張上后,會將該紙張疊放在為排出該紙張而設在裝置主體外部的排出紙張疊放部。
該排出紙張疊放部目前是突出設置于圖像形成裝置的外部,但是,隨著圖像形成裝置成為可對裝置主體安裝多種外圍設備的圖像形成系統,裝置主體的小型化及省空間化不斷提高,并將排出紙張疊放部設置在裝置主體的圖像形成部的上面。
但是,在上述現有圖像形成裝置中,往往在圖像形成部的最上部具有圖像讀取裝置,在將排出紙張疊放部設置在圖像形成部的上面、圖像讀取裝置的下側時,存在難于取出排出在排出紙張疊放部的紙張的問題。
因此,例如在特開平5-201603號公報(
公開日是1993年8月10日)及特開平8-339105號公報(
公開日是1996年12月24日)公開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如圖21所示,在排出紙張疊放臺601上,紙張自圖像形成裝置600的左側排出到紙張載置面602,并且,在圖像形成裝置600的操作部603側即圖像形成裝置600的前側設置了低于紙張載置面602的開口凹部604。
這種結構與沒有低于紙張載置面602的開口凹部604的場合相比,排出的紙張一定程度上容易取出了,但是,紙張一側的前端必須通過設于紙張輸送方向中途的開口凹部604,使紙張在紙張載置面602的載置狀態惡化,產生了紙張難于對齊疊放的新問題。也就是說,由于落入開口凹部604的紙張的單側前端與該開口凹部604中排出下游側的緣部壁面碰撞,會使排出的紙張的排出方向產生混亂。
還存在當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旁邊操作時,手難于進入排出紙張疊放臺601的問題。
該問題在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沒有圖像讀取裝置的場合也同樣,具有紙張難于對齊或取出紙張時難于將手放入,特別是當操作者靠近圖像形成裝置操作時手難于放入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載置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可以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為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裝置排出的紙張而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向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從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再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設于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與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角部的線大致平行地形成。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圖像形成機構,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紙張排出機構,將由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排出紙張疊放臺,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部外側開放的排出紙張疊放面,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并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載置區域面的下部的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與下述連線大致平行,該連線是連接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中,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并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載置區域面的下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在要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但該紙張取出用凹部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
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因此,要載置的紙張中,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紙張與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必定會由排出紙張疊放面支承,故不易發生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當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附近進行操作時,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故也可使操作者的手自然而容易第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部外側插入到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而且,這里紙張取出用凹部與下述連線大致平行,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設置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位置最接近站在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操作者,故操作者可更自然且容易地將手自圖像形成裝置側面外側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二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機構、將利用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的紙張排出機構、和排出紙張疊放臺,該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第二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紙張向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在要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并且,在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
因此,載置的紙張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與紙張排出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側的邊必定被支承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故不易發生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對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三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進一步延伸至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另外,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指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寬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三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機構、將利用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的紙張排出機構、和排出紙張疊放臺,該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面外側開放,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進一步延伸至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
根據上述第三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排出紙張疊放臺中的排出紙張疊放面上,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進一步延伸至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在要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該紙張取出用凹部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因此,載置的紙張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與紙張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必定被排出紙張疊放面支承,故不易發生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而且,由于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故可容易地取出例如自最小尺寸紙張至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
對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且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四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第四方面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機構、將利用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的紙張排出機構、和排出紙張疊放臺,該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
根據上述第四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不僅具有和上述第二方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同樣結構,而且,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故可容易地取出例如自最小尺寸紙張至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
對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且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更加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優點由下述說明可知。本發明的長處由下述參照附圖的說明可更加清楚。
圖1是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實施例,是表示操作者將手沿紙張取出用凹部插入疊放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的狀態的平面圖;圖2是表示上述圖像形成裝置即數字彩色打印機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上述數字彩色打印機的內部結構的正面方向的剖面圖;圖4是表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5是表示具有紙張的分類機構即分類器時,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6是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變形例,是表示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連線L1時的結構例的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平面圖;圖7是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是表示作為具有圖像讀取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數字彩色復印機的立體圖;圖8是上述數字彩色復印機的內部結構的正面方向的剖面圖;圖9是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再一實施例,是表示操作者將手沿紙張取出用凹部插入疊放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的狀態的平面圖;圖10是表示上述圖像形成裝置即數字彩色打印機的立體圖;圖11是表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12是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變形例,是表示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連線L1時的結構例的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平面圖;圖13是將支承紙張的面積加大的情況下,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14是表示具有紙張的分類機構即分類器時,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15是在上述圖像形成裝置即數字彩色打印機的紙張取出用凹部設有紙張下垂防止用凸部時的立體圖;圖16是在紙張取出用凹部設有紙張下垂防止用凸部時,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17是在紙張取出用凹部設有多個紙張下垂防止用凸部時的一實施例,是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18是在紙張取出用凹部設有多個紙張下垂防止用凸部時的另一實施例,是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考慮要排出的紙張的各種尺寸而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平面圖;圖19是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是表示作為具有圖像讀取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數字彩色復印機的立體圖;
圖20是上述數字彩色復印機的內部結構的正面方向的剖面圖;圖21是現有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下面,參照附圖1~6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
如圖2所示,作為本實施例圖像形成裝置的數字彩色打印機100根據自外部傳遞的圖像數據,在記錄用紙即規定的紙張上形成多色及單色的圖像,具有作為圖像形成機構的圖像形成部101和位于該圖像形成部101下側的給紙盤裝置102。
如圖3所示,上述圖像形成部101包括曝光機構(1a,1b,1c,1d)、顯影器2(2a,2b,2c,2d)、感光鼓3(3a,3b,3c,3d)、帶電器5(5a,5b,5c,5d)、清潔機構4(4a,4b,4c,4d)、轉印輸送帶機構8、定影機構12、用紙輸送通路S、給紙盤10、排出紙張疊放臺15及排紙盤33等。
在上述圖像形成部101處理的圖像數據是對應于使用了黑色(K)、青色(C)、洋紅(M)、黃色(Y)等各色的彩色圖像的數據。因此,曝光機構(1a,1b,1c,1d)、顯影器2(2a,2b,2c,2d)、感光鼓3(3a,3b,3c,3d)、帶電器5(5a,5b,5c,5d)及清潔機構4(4a,4b,4c,4d)為了形成與各種色彩對應的4種潛像而分別各自設置4個,構成a設為黑色、b設為青色、c設為洋紅色、d設為黃色的4個圖像區。
上述感光鼓3(3a,3b,3c,3d)以配置于圖像形成部101的大致中心部的狀態安裝。帶電器5(5a,5b,5c,5d)是用于使感光鼓3(3a,3b,3c,3d)的表面均勻帶電規定電位的帶電構件,除接觸型的輥型及刷型帶電器外,如同圖所示,使用充電器型帶電器。
上述曝光機構(1a,1b,1c,1d)使用具有矩陣狀排列發光元件的例如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發光)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寫入頭及激光照射部和反射鏡的激光掃描機構(LSULaser Scanning Unit)。并且,具有下述功能,在帶電的感光鼓3(3a,3b,3c,3d),根據輸入的圖像數據進行曝光,從而,在其表面形成對應于圖像數據的靜電潛像。
上述顯影器2(2a,2b,2c,2d)利用(K,C,M,Y)調色劑使形成于各感光鼓3(3a,3b,3c,3d)上的靜電潛像顯影。清潔機構4(4a,4b,4c,4d)除去并回收進行顯影、圖像轉印后感光鼓3(3a,3b,3c,3d)上的殘留于表面的調色劑。
而配置于感光鼓3(3a,3b,3c,3d)下方的轉印輸送帶機構8具有轉印帶7、轉印帶驅動輥71、轉印帶張緊輥72、轉印帶從動輥73、轉印帶支承輥74、轉印輥6(6a,6b,6c,6d)及轉印帶清潔機構9。
上述轉印帶驅動輥71、轉印帶張緊輥72、轉印輥6(6a,6b,6c,6d)、轉印帶從動輥73及轉印帶支承輥74將轉印帶7張緊、架設,并沿同圖中所示的箭頭B方向驅動轉印帶7旋轉。轉印輥6(6a,6b,6c,6d)可旋轉地支承在轉印輸送帶機構8的內側的未圖示的框架上,將感光鼓3(3a,3b,3c,3d)的調色劑像轉印在吸附于轉印帶7上輸送的紙張上。
上述轉印帶7設為與各感光鼓3(3a,3b,3c,3d)接觸,而且,具有下述功能,通過將形成于感光鼓3(3a,3b,3c,3d)上的各色調色劑像依次重疊轉印在紙張上,形成彩色的多色調色劑像。該轉印帶7使用厚10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環狀。從上述感光鼓3(3a,3b,3c,3d)向紙張的調色劑像的轉印由與轉印帶7內側接觸的轉印輥6(6a,6b,6c,6d)進行。在轉印輥6(6a,6b,6c,6d)上,為了轉印調色劑像,施加了例如與調色劑的帶電極性(-)相反極性(+)的高電壓。
上述轉印輥6(6a,6b,6c,6d)是以直徑8~10mm的例如不銹鋼等金屬軸為基礎件并將其表面用導電性彈性材料(例如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monomer乙烯丙烯二烯單體)、泡沫聚氨酯等)覆蓋的輥。利用該導電性彈性材料,可對記錄紙均勻施加高電壓。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轉印電極使用了轉印輥6(6a,6b,6c,6d),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使用刷透明電極12等。
利用與感光鼓3(3a,3b,3c,3d)的接觸附著在轉印輥7上的調色劑會成為污臟記錄紙背面的原因,故設定為由轉印帶清潔機構9除去并回收。在轉印帶清潔機構9上作為與轉印帶7接觸的例如清潔部件設有清潔刮板,清潔刮板接觸的轉印帶7由轉印帶支承輥7自內側支承。
上述給紙盤10是用于存放形成圖像時使用的紙張的盤,設于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圖像形成部101的下側。
設于數字彩色打印機100上部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是用于面朝下載置印刷完的紙張的盤。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5將后述。
設于上述數字彩色打印機100側部的排紙盤33是用于面朝上載置形成圖像后的紙張的盤。
上述圖像形成部101設有S字形的用紙輸送通路,將給紙盤10的紙張經由轉印輸送機構8及定影機構12送到排出紙張疊放臺15。在自給紙盤10至排出紙張疊放臺15及排紙盤33的用紙輸送通路S的近旁,配有抽取輥16、保持輥14、定影機構12、輸送方向切換門34、輸送紙張的輸送輥25、將紙張排出到排出紙張疊放臺15的作為紙張排出機構的排出輥對26a及將紙張排出到排紙盤33的排出輥對26b等。
上述輸送輥25是用于促進、輔助紙張的輸送的小型輥,沿用紙輸送通路S設有多個。抽取輥16設于給紙盤10的端部,是用于將紙張自給紙盤10一張張供給到用紙輸送通路S的呼入輥。
上述輸送方向切換門34可旋轉地設于側罩35,通過自實線所示的狀態切換為虛線所示的狀態,可自用紙輸送通路S的中途,將紙張分類并將紙張排出到排紙盤33。在實線所示的狀態下,紙張通過在定影機構12和側罩35及輸送切換門34之間形成的用紙輸送通路S的一部分即輸送部Sa,排出到上部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
保持輥14是臨時保持在用紙輸送通路S中輸送的紙張的輥。而且,具有為了可將感光鼓3(3a,3b,3c,3d)上的調色劑像良好地在紙張上多重轉印,隨著感光鼓3(3a,3b,3c,3d)的旋轉,以最佳時機輸送紙張的功能。
也就是說,保持輥14設定為根據未圖示的定位前檢測開關輸出的檢測信號,使各感光鼓3(3a,3b,3c,3d)上的調色劑像的前端和紙張上的圖像形成區域的前端對準來輸送紙張。
上述定影機構12具有熱輥31、加壓輥32等,熱輥31及加壓輥32夾著紙張旋轉。熱輥31根據未圖示的溫度檢測值,由未圖示的控制部設定為規定的固定溫度,與加壓輥32一起熱壓紙張,從而對轉印在紙張上的多色調色劑像進行熔融、混合、壓接,具有對紙張進行熱定影的功能。
另外,多色調色劑像定影后的紙張由輸送輥25□輸送到用紙輸送通路S的反轉排紙經路,在反轉的狀態下,將多色調色劑像向下排出到排出紙張疊放臺15上。
同圖所示的分類機構即分類器50具有下述功能,通過在作為紙張排出機構的排出輥對26a,在排出紙張時將該紙張向垂直于排出方向的方向偏移,將該紙張分類。該偏移的方法如下,通過未圖示的步進電動機及未圖示的齒條齒輪等的齒輪驅動,使排出輥對26a及支承該排出輥對26a的未圖示的罩整體運動,使該紙張向垂直于排出方向的方向偏移。
上述數字彩色打印機100在本實施例中,特別是在形成于圖像形成部101的上面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具有特征。
也就是說,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5a和低于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作為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5b。但是,如圖3所示,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5a在排出輥對26a的正下方,為了對自由落下的排出的該紙張確保一定程度的排紙容量(400張~500張),而低于其他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5a,隨著遠離排出輥對26a,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5a逐漸變高。
這形成自排出輥對26a排出的紙張沿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斜度自然滑落,與排出輥對26a側的面對準,即使多張紙張排出,紙張也容易對齊。
這里,圖2中所示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5b的深度設置為大致與手指的厚度對應的深度,以便容易將手指插入疊放在該紙張疊放面15a的紙張并將紙張取出,在本實施例中設為例如約11mm。如圖1所示,紙張取出用凹部15b的寬度(W)定為稍寬于合上手掌時拇指以外的四指所形成的寬度(T),在本實施例中設為例如約90mm。因此,操作者可將手指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外側容易地插入至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
紙張取出用凹部15b相對于排出紙張疊放面15a而形成,在紙張被排出時,使平行于排出方向被排出的所有尺寸紙張的兩邊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沒有凹部的狀態下必定被支承。因此,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載置狀態好,容易對齊。
而且,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如下形成,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在例如明信片等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路線的中心且自最小尺寸紙張的前端內側直至超過例如A3寬紙等最大尺寸紙張的前端,逐漸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操作側。由此,操作者的手可容易地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外側插入至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
如圖4所示,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與下述連線L1大致平行,該連線L1是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自例如明信片等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路線的中心且最小尺寸紙張的前端內側、作為最小尺寸紙張的角部的操作側前端角(i),連結例如A3寬紙等作為最大尺寸紙張的角部的操作側前端角(ii)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如同圖中斜線部所示,考慮紙張被輸送時垂直于輸送方向的輸送偏差或紙張尺寸偏差,確保了與連線L1的距離D。距離D的尺寸通常認為只要在5mm以上即可。由此,由于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外側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5b的位置最接近操作者,故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外側至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操作者的手可更加自然且容易地插入。
所述排出輥對26a具有分類器50,具有在排出紙張時將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的分類功能,這種情況下,如圖5所示,在連線L2內側形成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該連線L2如下形成,自例如明信片等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路線的中心且最小尺寸紙張的前端內側、最小尺寸紙張的操作側前端角(i),在紙張向遠離操作側的方向偏移時,連結可分類地設定的至少最小尺寸紙張例如B5縱向尺寸的角部即操作側前端角(iii),并連結例如A3寬紙等作為最大尺寸紙張的角部的操作側前端角(iv)而形成。也就是說,如同圖中斜線部所示,考慮紙張被輸送時垂直于輸送方向的輸送偏差或紙張尺寸偏差,如上同樣確保了與連線L2的距離D。
這樣,即使具有在排出輥對26a排出紙張時使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的分類功能的情況下,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外側至紙張的疊放部,也可將操作者的手容易地插入。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局限于最大尺寸紙張至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圖6所示,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作為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15b也可包括下述連線,并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
這樣,排出的紙張的排出方向的至少一邊由排出紙張疊放面15a支承,故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
上述中,作為可分類地設定的至少最小尺寸紙張例如是B5縱尺寸,但也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明信片尺寸。
在本實施例中,說明了多色圖像形成裝置,但也可以是具有單一圖像形成區的結構的裝置。
給紙盤裝置102不是本發明的要點,故省略其詳細說明。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給紙盤裝置102具有三層給紙盤,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安裝具有一層給紙盤的裝置、具有并排設有兩個盤的串聯盤的裝置或單作為盤起作用的裝置等。
這樣,在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打印機100及排出紙張疊放臺15中,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其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延伸至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在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15b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局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因此,載置的紙張的平行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紙張的排出方向的兩邊必定由排出紙張疊放面15a支承,故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不易發生疊放狀態的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局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局限在直至小于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即可。
對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的近旁操作時,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15a這一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故可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自然且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插入。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可良好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取出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及具有該疊放臺的數字彩色打印機100。
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及數字彩色打印機100中,在紙張向排出紙張疊放面15a排出時,紙張的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而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自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包括下述連線L1,該連線L1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1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1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在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15b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排出紙張疊放面15a包括下述連線L1,該連線L1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1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1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在紙張向排出紙張疊放面15a排出時,紙張的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
因此,載置的紙張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與紙張排出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側的邊必定被支承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故不易發生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對在操作者站在數字彩色打印機100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將操作者的手插入。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可良好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取出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及具有該疊放臺的數字彩色打印機100。
在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中,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包括并大致平行于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和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的連線。
因此,設置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5b的位置最接近站在數字彩色打印機100前側的操作者,故操作者可將手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更自然且容易地插入。
在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中,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圖像形成部101的排出輥對26a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器50。
因此,即使在紙張由分類器50偏移到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后側時,也必須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的紙張。
對此,在本實施例中,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形成于下述連線后側或包括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i)和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前側的角部(iv)的連線。
因此,即使具有在排出輥對26a排出紙張時,通過將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器50,也可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的紙張。
在取出被分類到兩處或三處的紙張時,在現有的自垂直于輸送方向的方向將手放入的情況下,容易將好不容易分類的紙張再混在一起,但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是自與分類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輸送方向下流側)將手插入而取出紙張,故可在良好保持分類不變狀態的情況下,取出紙張。
在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中,紙張取出用凹部15b的寬度寬于合上手掌時拇指以外的四指形成的寬度,故可可靠地自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將操作者的手插入。
實施例2下面,參照附圖7及圖8說明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另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實施例1的附圖中所示的部件具有同一功能的部件賦予同一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就將所述實施例1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形成于圖像形成部101的上面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情況進行說明。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200上,如上圖及圖8所示,疊放由作為紙張排出機構的排出輥對26a排出的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形成于圖像形成部101的上面,同時,在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5的上方隔開空間設有圖像讀取裝置103,該圖像讀取裝置103作為原稿讀取機構,將原稿圖像信息變換為電信號供給到圖象形成部。
這里,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圖像形成部101及排出紙張疊放臺15的功能與所述實施例1說明的同樣。
因此,在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200中,也如上所述不會發生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疊放狀態的惡化,不會產生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在操作者站在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附近操作時,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而可自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外側將操作者的手自然且容易地插入至排出紙張疊放臺15。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圖像讀取裝置103不是本發明的要點部位,故省略其詳細說明。圖8所示的圖像讀取裝置103是帶自動原稿輸送裝置的裝置,但并不限于此。
這樣,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200及排出紙張疊放臺15,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圖像讀取裝置103。
因此,即使在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圖像形成部102的上部設有圖像讀取裝置103,載置的紙張也由于自最小尺寸紙張到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的與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必定被排出紙張疊放面支承,故難于發生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上疊放狀態的惡化,不易會產生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在操作者站在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附近操作時,在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上側設有圖像讀取裝置103,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而可自數字彩色復印機200的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自然且容易地插入至排出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載置狀態并容易取出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5及具有該疊放臺15的數字彩色復印機200。
實施例3下面參照圖3、圖9至圖17說明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另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實施例1、2的附圖中所示的部件具有同一功能的部件賦予同一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如圖10所示,作為本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數字彩色打印機300具有作為圖像形成機構的圖像形成部101和該圖像形成部下側的給紙盤裝置102。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打印機的圖像形成部101及給紙盤裝置102的功能與所述實施例1所述相同。數字彩色打印機300與數字彩色打印機100的不同點是在圖像形成部101的上面不是形成排出紙張疊放臺15而是形成排出紙張疊放臺115。
下面,詳細說明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具有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和低于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作為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
如圖3所示,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在排出輥對26a的正下方,為了對自由落下的排出的該紙張確保一定程度的排紙容量(400張~500張),而低于其他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隨著遠離排出輥對26a,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逐漸變高。
這形成自排出輥對26a排出的紙張沿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斜度自然滑落,與排出輥對26a側的面對準,即使多張紙張排出,紙張也容易對齊。
這里,圖10中所示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深度設置為大致與手指的厚度對應的深度,以便容易將手指插入疊放在該紙張疊放面115a的紙張并將紙張取出,在本實施例中設為例如約11mm。另外,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深度不限于此,只要是可容易地將手指插入紙張的下側的深度即可。
如圖9所示,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在輸送方向上流側定為稍寬于合上手掌時拇指以外的四指所形成的寬度(T),在本實施例中設為例如約90mm。另外,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不限于此,只要可容易地將手指插入紙張的下側即可。因此,操作者可將手指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外側容易地插入至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
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相對于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而形成,在紙張被排出時,使平行于排出方向被排出的所有尺寸紙張的兩邊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在沒有凹部的狀態下必定被支承。因此,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載置狀態好,容易對齊。
而且,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因此,可容易地取出自小尺寸紙張到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另外,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指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寬度。
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為了減少與紙張的接觸阻力,最好設置自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稍稍突出的肋17a(參照圖10)。
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邊115c自輸送方向上流側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
因此,設于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將受插入的部分最接近站在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操作者,故可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側面外側自然且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因此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另外,圖中紙張的最小尺寸定為明信片(縱送),最大尺寸定為A3寬紙,它們之間的尺寸為B5、A4、B4、A3,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由于在美國使用發票、信紙、訴狀、便簽(レジヤ-)等尺寸的紙張,故也可以根據這種紙張尺寸變更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形狀及位置來制作。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由于在A、B系列紙張的縱送情況下紙張寬度最窄,故假想A、B系列紙張的縱送情況決定了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a的形狀及位置。
在紙張橫送的情況下由于在輸送方向比紙張的寬度寬,有利于紙張的疊放狀態,故省略說明。
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邊115c如下形成,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在例如明信片尺寸等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路線的中心且自最小尺寸紙張前端內側到超過例如A3寬紙等最大尺寸紙張前端逐漸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由此,可易于將操作者的手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外側插入至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
如圖11所示,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至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者側的邊115c與下述連線L1大致平行,該連線L1是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自例如明信片尺寸等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路線的中心且最小尺寸紙張的前端內側、作為最小尺寸紙張的角部的操作側前端角(i),連結例如A3寬紙等作為最大尺寸紙張的角部的操作側前端角(ii)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如同圖中斜線部所示,考慮紙張被輸送時垂直于輸送方向的輸送偏差或紙張尺寸偏差,確保了與連線L1的距離D。
距離D的尺寸通常認為只要在約5mm以上即可。由此,由于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外側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位置接近操作者,故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外側至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操作者的手可更加自然且容易地插入。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遠離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邊115d自例如明信片等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向例如A3寬紙等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
另外,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遠離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邊115d如下形成,在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自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向輸送方向下流側加寬的范圍內,自輸送方向上流側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
由此,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遠離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支承紙張的面積變大,故可使紙張不向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垂下。因此,可使紙張的疊放狀態良好。
所述排出輥對26a具有分類器50,具有在排出紙張時將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的分類功能,這種情況下,如圖14所示,在連線L2內側形成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該連線L2如下形成,自例如明信片等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路線的中心且最小尺寸紙張的前端內側、最小尺寸紙張的操作側前端角(i),在紙張向遠離操作側的方向偏移時,連結設定為可分類的至少最小尺寸紙張例如B5縱向尺寸的角部即操作側前端角(iii),并連結例如A3寬紙等作為最大尺寸紙張的角部的操作側前端角(iv)而形成。也就是說,如同圖中斜線部所示,考慮紙張被輸送時垂直于輸送方向的輸送偏差或紙張尺寸偏差,如上同樣確保了與連線L2的距離D。
這樣,即使具有在排出輥對26a排出紙張時使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的分類功能的情況下,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外側至紙張的疊放部,也可將操作者的手容易地插入。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局限于最大尺寸紙張至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圖12所示,上述紙張在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作為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也可包括下述連線L1,并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形成,該連線L1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
這樣,排出的紙張的排出方向的至少一邊由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支承,故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
上述中,作為可分類地設定的至少最小尺寸紙張例如是B5縱尺寸,但也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明信片尺寸。
另外,將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進行紙張的分類的分類模式是即使在沒有分類器等后處理裝置的情況下也使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臺115上的排出位置不同地輸出的模式,由操作部或利用網絡連接的PC等外部設備設定。分類模式中,在將紙張向排出紙張疊放臺115輸出時,在紙張由分類器50夾持輸送的狀態下,將分類器50向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從而使紙張的排出位置不同來進行分類。
分類模式的偏移在本實施例中是自通常的排出位置向兩側偏移規定量使排出位置形成通常排出位置和左右的排出位置共三處的方法,但不限于此。分類模式的偏移例如也可以是形成通常排出位置和向規定方向偏移規定量的排出位置兩處的方法。本實施例中分類模式時的偏移量f設定為115mm,但不限于此。
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其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在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側面外側開放。
因此,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可自然且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插入。即使在排出紙張疊放臺的上方設有例如圖像讀取裝置,也可確認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位置,故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另外,也可不使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端部,只要指尖可插入最大紙張的輸送方向下流側的前端下側即可。
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在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底面上設有沿輸送方向延伸的肋(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
因此,通過在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底面上設置肋17b,即使為了更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而進一步擴大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開度(W),也可防止尺寸大的紙張垂下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因此,就不易發生因向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垂下而對紙張的取出作業帶來障礙的問題或使紙張的疊放狀態惡化的問題。
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肋17b形成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
也就是說,肋17b形成象操作者將手插入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時手的前部描繪的軌跡那樣,越向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路線中央越遠離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
因此,在操作者將手插入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時,不易發生肋17b形成干擾的問題。
另外,上述肋17b的高度最好是與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同等或與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設置的上述類17a同等的高度。
如圖17所示,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在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底面上設有肋17b、17c、17d,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者側的肋17b越向輸送方向下流側越接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
因此,在為了更容易插入操作者的手,而更寬地形成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時,也可防止尺寸大的紙張垂下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如圖18所示,與肋17b和輸送方向大致平行地設置的情況比,在操作者將手插入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時不易產生肋17b形成干擾的問題。
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在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肋17b形成比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的前端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更長。
在肋17b由最大尺寸紙張擋住的情況下,在操作者將指尖插入紙張之下時,就會產生指尖接觸肋17b等缺陷。但是,通過使肋17b形成比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的前端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更長,即使疊放最大尺寸紙張,肋17b的一部分也會自最大尺寸紙張突出而可辨認。因此,可確認肋17b的存在位置,可防止在操作者將指尖插入紙張之下時指尖接觸肋17b的缺陷。
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將肋17b形成自輸送方向上流側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降低。
由此,在為了取出紙張操作者將手插入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時,可防止指尖接觸肋17b。
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由于肋17b和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邊的最小間隔及鄰接的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的最小間隔大于手指的粗細,故在操作者為了取出紙張將手插入紙張取出用凹部時,操作者的手指可通過肋17b和紙張取出用凹部115的邊及鄰接的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之間。因此,可容易地抓住紙張,并可防止指尖接觸肋17b。
在本實施例中,說明了多色圖像形成裝置,但也可以是具有單一圖像形成區的結構的裝置。
給紙盤裝置102不是本發明的要點所在,故省略其詳細說明。另外,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給紙盤裝置102具有三層給紙盤,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據用戶要求安裝具有一層給紙盤的裝置、具有并排兩個盤的串聯盤裝置及僅僅作為盤起作用的裝置等。
這樣,在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打印機300及排出紙張疊放臺115中,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其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再延伸至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越向輸送方向下流側越寬。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在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局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因此,載置的紙張的平行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紙張的排出方向的兩邊必定由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支承,故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不易發生疊放狀態的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另外,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局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局限在直至小于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即可。
對在操作者站在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近旁操作時,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這一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且自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向輸送方向下流側變寬,故可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自然且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插入。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可良好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取出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及具有該疊放臺的數字彩色打印機300。
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及數字彩色打印機300中,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排出時,紙張的遠離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邊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自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包括下述連線L1,該連線L1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寬度(W)可形成為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加大。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在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包括下述連線L1,該連線L1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主體的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因此,載置的紙張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與紙張排出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側的邊必定被支承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故不易發生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對在操作者站在數字彩色打印機300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將操作者的手插入。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可良好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取出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及具有該疊放臺的數字彩色打印機300。
在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中,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至少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邊115c大致與下述連線平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角部(i)和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角部(ii)的連線。
因此,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設置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位置靠近站在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前側的操作者,故容易自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自然且容易地插入操作者的手。
在本實施例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中,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圖像形成部101的排出輥對26a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器50。
因此,即使在紙張由分類器50偏移到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后側時,也必須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的紙張。
對此,在本實施例中,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形成于下述連線后側或包括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操作側的角部(iii)和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數字彩色打印機300的前側的角部(iv)的連線。
因此,即使具有在排出輥對26a排出紙張時,通過將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器50,也可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的紙張。
在取出被分類到兩處或三處的紙張時,在現有的自垂直于輸送方向的方向將手放入的情況下,容易將好不容易分類的紙張再混在一起,但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是自與分類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輸送方向下流側)將手插入而取出紙張,故可在良好保持分類不變狀態的情況下,取出紙張。
實施例4下面,參照附圖19及圖20說明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另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實施例1、2、3的附圖中所示的部件具有同一功能的部件賦予同一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如圖1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就將所述實施例3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設于作為形成于圖像形成部101的上面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情況進行說明。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400上,如上圖及圖20所示,疊放由作為紙張排出機構的排出輥對26a排出的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形成于圖像形成部101的上面,同時,在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上方隔開空間設有圖像讀取裝置103,該圖像讀取裝置103作為原稿讀取機構,將原稿圖像信息變換為電信號供給到圖象形成部101。
這里,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圖像形成部101及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的功能與所述實施例3說明的同樣。
因此,在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400中,也如上所述不會發生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疊放狀態的惡化,不會產生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在操作者站在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附近操作時,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而可自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外側將操作者的手自然且容易地插入至排出紙張疊放臺115。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圖像讀取裝置103不是本發明的要點部位,故省略其詳細說明。圖20所示的圖像讀取裝置103是帶自動原稿輸送裝置的裝置,但并不限于此。
這樣,本實施例的數字彩色復印機400及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圖像讀取裝置103。
因此,即使在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圖像形成部101的上部設有圖像讀取裝置103,載置的紙張也由于自最小尺寸紙張到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的與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必定被排出紙張疊放面支承,故難于發生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上疊放狀態的惡化,不易產生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在操作者站在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附近操作時,在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上側設有圖像讀取裝置103,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而可自數字彩色復印機400的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自然且容易地插入至排出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載置狀態并容易取出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及具有該疊放臺的數字彩色復印機400。
另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各實施例,適當組合不同實施例各自公開的技術方案而得到的實施方式也包含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第一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為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而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向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從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再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設于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
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圖像形成機構,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紙張排出機構,將由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排出紙張疊放臺,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部外側開放的排出紙張疊放面,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并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載置區域面的下部的紙張取出用凹部(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
根據上述結構,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形成有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并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載置區域面的下部,該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在要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設有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但該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
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因此,要載置的紙張中,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紙張的與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必定會由排出紙張疊放面支承,故不易發生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當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附近進行操作時,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設有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故也可使操作者的手自然而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部外側插入到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另外,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機構、將利用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的紙張排出機構、和排出紙張疊放臺,該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發明,在紙張向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在要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該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并且,在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
因此,載置的紙張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與紙張排出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側的邊必定被支承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故不易發生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對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上述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可采用大致平行于下述連線而形成的結構,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結構,上述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大致平行于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設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的位置最接近站在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操作者,故可更自然且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插入。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紙張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而所述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于下述連線后側,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結構,圖像形成裝置的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因此,即使在紙張由分類器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也必須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這一點,在本發明中,由于所述第一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于下述連線后側,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紙張排出機構即使是具有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功能的紙張排出機構,也可以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紙張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而所述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為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結構,圖像形成裝置的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因此,即使在紙張由分類器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也必須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這一點,在本發明中,由于所述第二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為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紙張排出機構即使是具有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功能的紙張排出機構,也可以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大于合上手掌時拇指以外的四指的寬度。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大于合上手掌時拇指以外的四指的寬度,故可可靠且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
另外,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進一步延伸至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另外,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指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寬度。
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機構、將利用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的紙張排出機構、和排出紙張疊放臺,該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面外側開放,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排出紙張疊放面上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進一步延伸至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
根據上述發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設有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進一步延伸至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在要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該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形成。因此,載置的紙張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與紙張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必定被排出紙張疊放面支承,故不易發生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而且,由于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故可容易地取出例如自最小尺寸紙張至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
對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且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上述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
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機構、將利用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的紙張排出機構、和排出紙張疊放臺,該疊放臺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該疊放面用于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面外側開放,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
根據上述發明,在上述紙張向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在要排出的紙張的輸送方向中途具有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
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因此,載置的紙張自最大尺寸紙張至例如最小尺寸紙張的與紙張排出方向平行的至少一側的邊必定被支承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故不易發生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惡化、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并且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故可容易地取出例如自最小尺寸紙張至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
對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旁邊進行操作時,手難于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有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且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擴展,而可自然且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載置狀態,同時,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邊自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向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另外,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指使用圖像形成裝置時操作者所處的一側即圖像形成裝置的操作側。
根據上述發明,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邊自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向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
因此,設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插入手的部分最接近站于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操作者,故可使操作者的手自然且容易地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插入。因此可容易地進行取出紙張的作業。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至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邊大致平行于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結構,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大致平行于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對任何尺寸的紙張都可可靠地支承紙張的兩邊,故可使紙張的疊放狀態良好。另外,由于設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位置最接近站在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操作者,故可自然且容易地將操作者的手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插入。因此,可容易地進行取出紙張的作業。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邊自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向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
根據上述結構,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邊自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向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紙張的載置區域面逐漸加大。
因此,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支承紙張的面積增大,故可使紙張不向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垂下。因此可使紙張的疊放狀態良好。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紙張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而所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于下述連線后側,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結構,圖像形成裝置的紙張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因此,即使在紙張由分類器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也必須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這一點,在本發明中,由于所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于下述連線后側,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紙張排出機構即使是具有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功能的紙張排出機構,也可以根據偏移量而形成凹部,可確保紙張的與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的支承功能,由此可穩定地支承紙張,因此可使紙張的疊放狀態良好。可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紙張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而所述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為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根據上述結構,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機構中紙張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因此,即使在紙張由分類器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也必須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這一點,在本發明中,由于所述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為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的連線。
因此,紙張排出機構即使是具有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功能的紙張排出機構,也可以根據偏移量而形成凹部,可確保紙張的與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的支承功能,由此可穩定地支承紙張,因此可使紙張的疊放狀態良好。可容易地取出載置于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的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故可將操作者的手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自然且容易地插入。即使在例如于排出紙張疊放臺的上方設有圖像讀取裝置的情況下,也可確認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位置,故可容易地取出紙張。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在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上述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底面上設置沿輸送方向延伸的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
根據上述結構,在上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上述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底面上設有沿輸送方向延伸的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
因此,通過在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底面上設置例如肋那樣的凸部,即使在為了更容易地插入操作者的手而將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形成得更寬的情況下,也可防止尺寸大的紙張垂下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因此,不易發生因排出的紙張垂下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而對紙張取出作業帶來障礙的問題或紙張的疊放狀態惡化的問題。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向著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
根據上述結構,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向著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也就是說,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形成為象操作者將手插入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時手的前部所描繪的軌跡那樣,向著最小尺寸紙張的輸送線路中央逐漸遠離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
因此,在操作者將手插入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時,不易發生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成為障礙的問題。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在所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底面上設置多個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且接近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向著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
根據上述結構,在所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底面上設置多個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且接近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向著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
因此,即使在為了更容易地插入操作者的手而將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形成得更寬的情況下,也可防止尺寸大的紙張垂下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因此,在操作者將手插入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時,不易發生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成為障礙的問題。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形成比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的前端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更長。
根據上述結構,形成比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的前端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更長。
在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由最大尺寸紙張擋住的情況下,在操作者將指尖插入紙張之下時,就會產生指尖接觸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等缺陷。但是,通過使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形成比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的前端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更長,即使疊放最大尺寸紙張,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的一部分也會自最大尺寸紙張突出而可辨認。因此,可確認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的存在位置,可防止在操作者將指尖插入紙張之下時指尖接觸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的缺陷。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將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形成自輸送方向上流側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降低。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形成自輸送方向上流側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降低,故在操作者為了取出紙張而將手插入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時,可防止指尖接觸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和所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邊的最小間隔及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和所述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邊的最小間隔以及鄰接的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的最小間隔大于手指的粗細。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和所述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邊的最小間隔及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和所述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邊的最小間隔以及鄰接的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的最小間隔大于手指的粗細,故在操作者為了取出紙張而將手插入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或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時,操作者的手指可穿過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和第三紙張取出用凹部的邊之間及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和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邊之間以及鄰接的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之間。容易地抓住紙張,并可防止指尖接觸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
本發明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在所述排出紙張疊放面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圖像形成裝置的原稿讀取裝置。
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基礎上可采用下述結構,在所述排出紙張疊放面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原稿讀取裝置。
根據上述結構,在所述排出紙張疊放面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原稿讀取裝置。
因此,即使在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部設有圖像讀取裝置,載置的紙張也由于自小尺寸紙張到最大尺寸紙張的紙張的與排出方向平行的兩邊中至少一邊必定被排出紙張疊放面支承,故難于發生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疊放狀態的惡化,不會產生紙張難于對齊的問題。
在操作者站在圖像形成裝置的附近操作時,在圖像形成裝置的上側設有原稿讀取裝置,難于將手插入排出紙張疊放面的問題,也由于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形成有第一~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且第一~第四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著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增寬,而可自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將操作者的手自然且容易地插入至紙張的疊放區域面。
其結果,可提供一種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載置狀態并容易取出紙張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
上述本發明的詳細說明中所述的各具體實施方式
或實施例只是為了闡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不因僅限定于這些具體例進行狹義解釋,在本發明的精神和下述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實施各種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5)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15a),該疊放面為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100)的紙張排出機構(26a)排出的紙張而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向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從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再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設于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與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角部(ii)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角部(i)的線大致平行地形成。
2.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5)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15a),該疊放面為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100)的紙張排出機構(26a)排出的紙張而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向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其特征在于,在排出紙張疊放面上形成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并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載置區域面的下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上述紙張排出機構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而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形成于下述連線后側,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v)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i)的連線。
3.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5)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15a),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100)的紙張排出機構(26a)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該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大致平行于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前側的角部(ii)、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上述紙張排出機構(26a)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50),而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5b)包括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v)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ii)的連線。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5b)的寬度大于合上手掌時拇指以外的四指所形成的寬度。
7.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圖像形成裝置(200)的原稿讀取機構(103)。
8.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圖像形成機構(101),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紙張排出機構(26a),將由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排出紙張疊放臺(15),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100)主體的側部外側開放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5a),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并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載置區域面的下部的紙張取出用凹部設置為限于在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形成。
9.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圖像形成機構(101),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紙張排出機構(26a),將由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排出紙張疊放臺(15),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100)主體的側部外側開放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5a),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紙張疊放面(15a)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圖像形成裝置主體(200)的原稿讀取機構(103)。
11.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300)的紙張排出機構(26a)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限于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上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進一步延伸至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加寬。
12.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該排出紙張疊放臺(115)具有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該疊放面用于疊放自圖像形成裝置(300)的紙張排出機構(26a)排出的紙張,形成于上述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面,且沿紙張的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側面外側開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加寬。
13.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圖像形成裝置(300)的前側的邊自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向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而形成。
14.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至少圖像形成裝置(300)的前側的邊大致平行于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i)、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
15.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圖像形成裝置(300)的后側的邊自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向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上述紙張排出機構(26a)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300)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50),而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形成于下述連線的后側,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ii)的連線。
17.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上述紙張排出機構(26a)具有在排出紙張時、通過將該紙張向與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后方向偏移而將其分類的分類機構(50),而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而形成,該連線是連結紙張偏移到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時設定為可分類的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的角部(i、iii)的連線。
18.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側向圖像形成裝置(300)的側面外側開放。
19.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底面上設有沿輸送方向延伸的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17c、17d)。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而形成。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底面上設有多個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17c、17d),接近圖像形成裝置前側的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接近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而形成。
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17c、17d)形成為向輸送方向下流側比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流側的前端更長。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17c、17d)形成為自輸送方向上流側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降低。
24.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17b、17c、17d)和所述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的邊的最小間隔及鄰接的所述紙張垂下防止用凸部的最小間隔大于手指的粗細。
25.如權利要求11、12、16或17任一項所述的排出紙張疊放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圖像形成裝置(400)的原稿讀取機構(103)。
26.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圖像形成機構(101),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紙張排出機構(26a),將由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300)主體的側部外側開放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出紙張疊放臺的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下部并延伸到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載置區域面的下部的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設置為限于在自最大尺寸紙張至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形成,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形成為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加寬。
27.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包括圖像形成機構(101),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紙張排出機構(26a),將由上述圖像形成機構形成圖像的紙張排出;排出紙張疊放臺(115),疊放由上述紙張排出機構排出的紙張,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至少其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300)主體的側部外側開放的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紙張向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時,紙張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后側的端部被支承在該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而上述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自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延伸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115b),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包括下述連線,該連線是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前側的角部(ii)、和小于該最大尺寸紙張的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中位于輸送方向下流側且圖像形成裝置主體前側的角部(i)的連線,上述紙張取出用凹部的寬度形成為向輸送方向下流側逐漸加寬。
28.如權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紙張疊放面(115a)的上方隔著空間部設有圖像形成裝置(400)主體的原稿讀取機構(103)。
全文摘要
一種排出紙張疊放臺及具有該疊放臺的圖像形成裝置。該疊放臺在圖像形成部的上面具有沿紙張輸送方向延伸且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向圖像形成裝置主體的側面外側開放的排出紙張疊放面,排出紙張疊放面上設有紙張取出用凹部,該紙張取出用凹部從該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輸送方向延長末端部通過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再延伸到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下部,設于最大尺寸紙張至最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內,且與連結最大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前側角部和小尺寸紙張的載置區域面的、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圖像形成裝置的前側角部的線大致平行地形成,因此,可良好地保持紙張在排出紙張疊放面的載置狀態,且容易取出紙張。
文檔編號B65H31/30GK1467093SQ0314120
公開日2004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3日
發明者松山和弘, 山中敏央, 井出敦, 立石嘉信, 吉田謙三, 島貫文和, 三, 信, 和, 央 申請人:夏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