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粉粒體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粒體輸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將材料成型為粉粒物聚集體再進行氣壓輸送的粉粒體輸送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粉粒體輸送裝置主要由可貯存材料的供料斗、與供料斗相連的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相連接且可進行材料的氣壓輸送的輸送管和可為填充于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的材料進行加壓的第一供氣部和第二供氣部組成;所述的第一供氣部和第二供氣部所供的氣壓,若只從其中一方供壓,則不能滿足從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向輸送管輸送材料所需的輸送壓力;而若通過第一供氣部及第二供氣部兩方同時供壓,即可滿足上述所需的輸送壓力,因此分別對兩個供氣部的氣壓進行了設定;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時,使第一供氣部和第二供氣部兩方加壓;在各粉粒物聚集體成型的間隔期間,至少使第一供氣部或第二供氣部的某一方停止供壓,從而控制粉粒物聚集體的輸送。
所述的第一供氣部連接在供料斗,而第二供氣部連接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
在進行粉粒物聚集體輸送時,所述的第一供氣部連續供壓,而第二供氣部間歇式供壓。
所述的第一供氣部及第二供氣部同時連接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
在進行粉粒物聚集體輸送時,所述的第一供氣部與第二供氣部同時進行間歇式供壓。
所述的輸送管中設有可檢測輸送管內壓力的壓力檢測器,并在用此壓力檢測器檢測壓力的基礎上來控制第一供氣部及(或)第二供氣部的供壓。
所述的輸送管可以呈螺旋狀。
本發明提供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可通過控制第一供氣部及第二供氣部氣壓量及供氣方式的方法來解決輸送管內材料的堵塞問題,從而在形成及輸送粉粒物聚集體的過程中可以高效率完成粉粒物聚集體填充,并進行高效的氣壓輸送,以減少材料的損耗及粉化問題,從而可以確保粉粒物聚集體氣壓輸送的可靠。而且即使在水平方向輸送空間相對狹小的情況下也可在豎直方向不受限制地輸送粉粒物聚集體。
圖1為本發明的粉粒體輸送裝置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粉粒體輸送裝置的第一控制閥及第二控制閥開閉時間周期對照圖。
圖3為本發明的粉粒體輸送裝置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粉粒體輸送裝置的第一控制閥及第二控制閥開閉時間周期對照圖。
圖5為圖1中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另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在圖1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第一供氣部15的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是與供料斗3相連接,而第二供氣部16的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是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相連接。還可以如圖3所示,將第一供氣部15的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供氣部16的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同時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相連接。即,如圖3所示,粉粒體輸送裝置1的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的一端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相接,而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還在部位與輸送管6的一端相連接。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的另一端與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上的中間某一點相連接。即,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分別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的兩個側端相連接。另外,圖3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除上述特點外,與圖1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結構相同,而且使用了與圖1相同的符號,在此省略對其進行的說明。在圖3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CPU23按照圖4所示的時間間隔通過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的開閉,并根據設定的不同氣壓量,從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進行供氣,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內間歇形成粉粒物聚集體,并在輸送管6內完成粉粒物聚集體輸送過程。如圖4所示,在輸送粉粒物聚集體時,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同時處于間歇式開閉狀態。當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處于開啟狀態時,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就會按照各自設定的氣壓量向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供氣,向填充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中的材料施加壓力并將其推向輸送管6中。而填充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中的材料由于受到來自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兩方所施加的足夠的壓力,所以能夠形成粉粒物聚集體并向輸送管6內輸送。另外,當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同時關閉時,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也同時相應停止向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供氣,這時,貯存在供料斗3中的材料就會依靠其自重而下落,并填充到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中。通過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的間歇式開閉,粉粒物聚集體就能依次從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送出。當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處于開啟狀態時,首先進行粉粒物聚集體成型,然后將其送入輸送管6內;而當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處于關閉狀態時,即各粉粒物聚集體成型的間隔期間,粉粒物聚集體在輸送管6內的運動停止,這時可在各粉粒物聚集體之間形成空氣隔層A,從而在輸送管6內實現超低速(例如5m/sec以下)平穩輸送。因此,與以上闡述的內容相同,這種粉粒物聚集體輸送方式也是利用CPU23來控制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的開閉,將待輸送材料依次形成粉粒物聚集體,然后再進行輸送。所以,沒有必要在供料斗3的供給管13上安裝開閉式閥門,即利用這種閥門的開閉來為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提供形成粉粒物聚集體所需的一定量材料,這樣就可避免因材料與開閉式閥門相接觸而帶來的損耗與粉化問題。在輸送管6中依次輸送粉粒物聚集體的過程中,當粉粒物聚集體成型時,若輸送壓力滿足其所需壓力量,則進行輸送。在各粉粒物聚集體成型的間隔期間,由于輸送壓力不足其所需量,因而輸送停止。即,反復進行粉粒物聚集體成型時的輸送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間隔期間的中止輸送,因此這種方法是一種超低速的輸送過程,因而可以防止輸送管與材料的連續摩擦,從而降低在粉粒物聚集體輸送過程中材料的損耗與粉化。在此裝置中,即使供料斗3中殘余的材料減少到將其連續輸送到輸送管6中也不會使其堵塞的程度時,如圖4所示,可使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持續處于開啟狀態,這時可將殘余的材料一次全部輸送。在圖3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同時都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相連接。當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處于開啟狀態時,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可同時供壓,其可使填充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中的材料形成粉粒物聚集體并輸送到輸送管6中。因此,可以確保氣壓輸送過程可靠。而且在輸送粉粒物聚集體時,通過CPU23的控制,從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同時進行間歇式供壓,對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中填充的材料施加壓力,并將其輸送到輸送管6中。因此,能夠確保粉粒物聚集體的輸送過程更加有效。另外,此控制方法也對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的開啟及關閉時間做了適當的設定。而且,如上所述,還對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所提供的氣壓進行了適當的設定,一般情況下,與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提供的氣壓相比,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所提供的氣壓設定的較高。另外,圖1及圖3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的輸送管6都是直管狀,也可如圖5所示使輸送管6呈螺旋狀。即在豎直方向輸送粉粒物聚集體的情況下,如果輸送管6的坡度過大,則會出現由于材料的重力作用而不能確保進行穩定輸送的情況。而且,如果輸送管6在其中途改變坡度,則輸送管6和材料間的摩擦阻力就會發生變化,由此導致粉粒物聚集體損壞,并造成材料的堵塞。因此,如上所述,在進行豎直方向輸送粉粒物聚集體時,有必要將輸送管6的坡度設置成一個較小的定值。然而,當水平方向的輸送空間狹小而希望在豎直方向大量輸送粉粒物聚集體時,圖1及圖3中所示的直管狀輸送管6就因坡度過大而難以進行粉粒物聚集體輸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圖5所示,可將輸送管6制成沿豎直方向向上盤旋的螺旋狀,這樣即使水平方向的輸送空間比較狹小,也可在豎直方向不受限制地完成粉粒物聚集體的輸送。另外,圖5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除上述特點外,其余均與圖1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構造相同(只是省略了對壓力檢測器21的圖示部分),并且使用了與圖1相同的符號,故在此省略對其進行的具體說明。另外,在以上的說明當中,圖1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的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與供料斗3的上部相連接,而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的一側端部相連接。圖3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的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分別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的兩個端部相連接。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的連接點不只限于上述幾處,例如,可將第一壓縮管路17與供給管13相連接,同時,將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的一側端部相連接。還可以將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同時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的一側端部相連接。即可根據生產的目的及用途進行適當選擇。此外,也可在第一供氣部15及第二供氣部16上分別設置幾條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例如,可將兩條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的一端分別連接到供料斗3的上部及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的一個側端上,再將一條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的另一個側端相連接。也可在第一供氣部15及第二供氣部16上分別設置諸如風機14等提供氣壓的裝置。在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供氣量的設定方面不僅限于前面所述的方法,例如,可用事先手動調節的方式來設定第一控制閥18及第二控制閥20的壓力(開啟程度)。此外,也可用事先調節風機14風量的方式進行設定。在圖1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通過CPU23的控制可使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持續供壓,而使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間歇式供壓,也可采用相反的方法,即,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持續供壓,而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間歇式供壓。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同時進行間歇式供壓。在圖3所示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中,通過CPU23的控制可使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及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同時進行間歇式供壓,也可以使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持續供壓,而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間歇式供壓,或采用與上述相反的方法,即,使第二壓縮空氣管路19持續供壓,而第一壓縮空氣管路17間歇式供壓。
權利要求
1.一種粉粒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粒體輸送裝置(1)主要由可貯存材料的供料斗(3)、與供料斗(3)相連的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相連接且可進行材料的氣壓輸送的輸送管(6)和可為填充于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內的材料進行加壓的第一供氣部(15)和第二供氣部(16)組成;所述的第一供氣部(15)和第二供氣部(16)所供的氣壓,若只從其中一方供壓,則不能滿足從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向輸送管(6)輸送材料所需的輸送壓力;而若通過第一供氣部(15)及第二供氣部(16)兩方同時供壓,即可滿足上述所需的輸送壓力,因此分別對兩個供氣部(15、16)的氣壓進行了設定;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時,使第一供氣部(15)和第二供氣部(16)兩方加壓;在各粉粒物聚集體成型的間隔期間,至少使第一供氣部(15)或第二供氣部(16)的某一方停止供壓,從而控制粉粒物聚集體的輸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供氣部(15)連接在供料斗(3),而第二供氣部(16)連接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進行粉粒物聚集體輸送時,所述的第一供氣部(15)連續供壓,而第二供氣部(16)間歇式供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供氣部(15)及第二供氣部(16)同時連接在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進行粉粒物聚集體輸送時,所述的第一供氣部(15)與第二供氣部(16)同時進行間歇式供壓。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送管(6)中設有可檢測輸送管(6)內壓力的壓力檢測器(21),并在用此壓力檢測器(21)檢測壓力的基礎上來控制第一供氣部(15)及(或)第二供氣部(16)的供壓。
7.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送管(6)可以呈螺旋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粉粒體輸送裝置。其主要由可貯存材料的供料斗、與供料斗相連的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與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相連接且可進行材料的氣壓輸送的輸送管和可為填充于粉粒物聚集體成型部的材料進行加壓的第一供氣部和第二供氣部組成。本發明提供的粉粒體輸送裝置可通過控制第一供氣部及第二供氣部氣壓量及供氣方式的方法來解決輸送管內材料的堵塞問題,從而在形成及輸送粉粒物聚集體的過程中可以高效率完成粉粒物聚集體填充,并進行高效的氣壓輸送,以減少材料的損耗及粉化問題,從而可以確保粉粒物聚集體氣壓輸送的可靠。而且即使在水平方向輸送空間相對狹小的情況下也可在豎直方向不受限制地輸送粉粒物聚集體。
文檔編號B65G53/04GK1448324SQ0312113
公開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2年3月29日
發明者林龍太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