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繩索的長度調整裝置,更詳而言之,是關于一種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
圖1所示即為一種習用彈性繩調整裝置的立體圖,圖2則為
圖1的習用彈性繩調整裝置應用于一健身器材時的使用狀態圖,彈性繩調整裝置90是由一調整座91與一繩端夾92相配合,而可用以調整彈性繩93的長度,其特征在于調整座91中設有二穿孔911、911’,且在調整座91一側延伸一鉤體912及一鉤扣913,用以將調整座91勾掛于其他物件,例如勾掛于圖2所示的一種健身器材94的握把941上;而繩端夾92是由一上殼件921與一下殼件922對合而成,上殼件921與下殼件922是以可拆離的方式連接,且其接合時是形成二繩槽923,繩槽923內并設有數錐刺(圖中未示),而可令彈性繩93穿置且固定于二繩槽923內。如此,即可借由調整座91調整彈性繩93長度,再利用繩端夾92固定彈性繩93的末段。
然、上述習用的彈性繩長度調整裝置90至少具有下述缺點有待改進一、彈性繩長度調整裝置90在使用時,須先將彈性繩93一端穿過調整座91的一穿孔911,而后彎折成U字形,再穿過調整座91的另一穿孔911’,繼而調整好彈性繩93主段的長度,并施力于彈性繩93末段,使其形成U字形的一段緊貼于調整座91外周面;其次,尚須將繩端夾92二殼件921、922拆開,并將彈性繩93的末段及主段分別置入下殼件922的二繩槽923內,最后,再將二殼件921、922相互結合以固定彈性繩93;如此的操作過程實在過于繁復,使用上十分不便。
二、調整座91包含有二穿孔911、一鉤體912與一鉤扣913,而繩端夾92則至少包含上、下殼件921、922,二繩槽923與數錐刺(且上、下殼件的接合結構尚未詳述),此二零件的形狀皆太過于復雜,因此生產成本較高。
為達成前揭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包含有一塊體,塊體具有貫穿的一第一隧道孔與一第二隧道孔,用以將一彈性繩一端穿過第一隧道孔后,再回繞穿過第二隧道孔,并使彈性繩由第二隧道孔開放端凸伸出一預設長度的末段,借此可令彈性繩與調整器形成相對定位;塊體上至少更包含有一第三隧道孔,可供彈性繩的末段再穿置定位。
其中第一隧道孔與第二隧道孔是位于塊體幾何中心的相對二側,且二隧道孔的長軸是位于同一平面上;而第三隧道孔則位于二隧道孔之間,且長軸約略垂直于平面。
其中塊體的第一隧道孔與第二隧道孔之間更包含有一第四隧道孔,且長軸約略平行于第三隧道孔。
其中塊體上更包含有一貫穿的長槽孔。
其中第一隧道孔與第三隧道孔是分別平行并列于第二隧道孔的相對二側。
其中塊體上更包含有一第四隧道孔,且所有隧道孔的長軸皆相互平行。
其中塊體在于其中相鄰的二隧道孔開放端之間更設有一溝槽。
其中塊體于其中相鄰的二隧道孔開口處之間更設有至少一錐刺。
如此,借單一構件即提供彈性繩作長度調整并同時固定繩體,不僅操作上十分快速便利,制造成本亦可大幅降低。
相較于習用的彈性繩長度調整裝置,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是有以下優點一、以塊體單一構件取代習用搭配的調整座與繩端夾二構件,而可在調整彈性繩長度的同時,將彈性繩牢固定位,在于操作上更為簡便快速。
二、塊體的結構十分簡單,且其能同時提供調整彈性繩長度及固定其繩體的效果,毋須再搭配習用的繩端夾使用,因此可以借由構件數量的縮減,以及構件形狀的簡純化,達到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請續參閱圖6,并配合參閱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使用方式,是將一彈性繩30的一端先穿過第一隧道孔21的第一、第二端211、212,再經過溝槽25穿過第二隧道孔22的第一、第二端221、222,此時即令彈性繩30在溝槽25位置形成一第一彎折處31,而當彈性繩30再回繞穿過第三隧道孔23時,更形成一第二彎折處32,并使彈性繩30由第三隧道孔23一端凸伸出一末段33;借此,可視需要調整彈性繩30的末段33成一預設長度,而因彈性繩30穿繞于塊體20諸隧道孔21、22、23所形成的第一、第二彎折處31、32,將使彈性繩30于受力拉伸時更貼緊塊體20,而與塊體20產生摩擦阻滯力量,故可使彈性繩30由第三隧道孔23一端開口處凸伸出的末段33,得以與彈性繩30主段牢固地形成相對定位。而塊體20上的長槽孔24則在穿設一繩帶80后,可供作人手握持或套掛于另一物件上;例如圖7所示,彈性繩30一端連接于一健身器材85上,另端穿繞于調整器10,而穿設于調整器10的繩帶80即供人手握持。當然,本實用新型亦可使塊體成形出如首揭習用調整裝置90的鉤體及鉤扣。
而設置溝槽25的目的,除了可使彈性繩30沒入塊體20一側,而具有較佳的整體新美感之外,若將溝槽25設為呈直線狀,則在溝槽25與第一隧道孔21及第二隧道孔22接駁處,可分別形成一角度的轉折,且每一轉折皆可使彈性繩30形成一彎折處,如此對于彈性繩30的固定效果更有所裨益。
綜合上述,相較于習用的彈性繩長度調整裝置,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是有以下優點一、以塊體單一構件取代習用搭配的調整座與繩端夾二構件,而可在調整彈性繩長度的同時,將彈性繩牢固定位,在于操作上更為簡便快速。
二、塊體的結構十分簡單,且其能同時提供調整彈性繩長度及固定其繩體的效果,毋須再搭配習用的繩端夾使用,因此可以借由構件數量的縮減,以及構件形狀的簡純化,達到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接著請參閱圖8與圖9,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40,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塊體41的周面是具有一段彎弧面42及一段平直面43;事實上,塊體尚可預設為其他形狀,例如方形、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等等,意即實務上本實用新型中的塊體并不局限于任意外形。
再者,塊體上的隧道孔數量并不僅限于三個,如
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50,其與前揭二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即在于塊體51上除了第一、第二、第三隧道孔52、53、54之外,尚于第三隧道孔54鄰側設一第四隧道孔55,可供彈性繩的末段再穿置定位,更進一步強化彈性繩的固定效果。
請再參閱
圖11與
圖12,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60,其與上述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塊體61是為一矩形立方體,且第一隧道孔62與第三隧道孔64是分別并列于第二隧道孔63的相對二側,即第一隧道孔62、第二隧道孔63與第三隧道孔64的長軸是位于同一平面上而約略相互平行,借此可使彈性繩30穿繞于諸隧道孔62、63、64時,概略形成S形;再者,于對應繩體的回繞處可設置至少一個錐刺65,俾供提升彈性繩30的固定效果者。
須補充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隧道孔、第二隧道孔與第三隧道孔的空間相對關系,除了前述的其中二者共面、另一不共面(第一較佳實例),以及三者共面(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外,尚有三者皆不共面的情形,其在于塊體上的位置安排十分簡易,此處不予贅述。
最后,請參閱
圖13,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所提供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70,其與第四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塊體71上除了第一、第二、第三隧道孔72、73、74之外,尚可于第三隧道孔74外側設一第四隧道孔75,可供彈性繩的末段再穿置定位;意即,塊體上可設置至少三個以上的隧道孔,并不僅限增設一第三隧道孔。
權利要求1.一種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包含有一塊體,塊體具有貫穿的一第一隧道孔與一第二隧道孔,用以將一彈性繩一端穿過第一隧道孔后,再回繞穿過第二隧道孔,并使彈性繩由第二隧道孔開放端凸伸出一預設長度的末段,借此可令彈性繩與調整器形成相對定位;其特征在于塊體上至少更包含有一第三隧道孔,可供彈性繩的末段再穿置定位。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隧道孔與第二隧道孔是位于塊體幾何中心的相對二側,且二隧道孔的長軸是位于同一平面上;而第三隧道孔則位于二隧道孔之間,且長軸約略垂直于平面。
3.依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塊體的第一隧道孔與第二隧道孔之間更包含有一第四隧道孔,且長軸約略平行于第三隧道孔。
4.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塊體上更包含有一貫穿的長槽孔。
5.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隧道孔與第三隧道孔是分別平行并列于第二隧道孔的相對二側。
6.依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塊體上更包含有一第四隧道孔,且所有隧道孔的長軸皆相互平行。
7.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塊體在于其中相鄰的二隧道孔開放端之間更設有一溝槽。
8.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塊體于其中相鄰的二隧道孔開口處之間更設有至少一錐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彈性繩的長度調整器,包含有一塊體,塊體至少具有貫穿的一第一隧道孔、一第二隧道孔與一第三隧道孔,借此可將一彈性繩一端先穿過第一隧道孔并回繞穿過第二隧道孔后,再回繞穿過第三隧道孔,并使彈性繩由第三隧道孔一端凸伸出一末段;如此可令彈性繩與調整器形成牢固定位。
文檔編號B65D63/00GK2545171SQ0223656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6日
發明者郭正次, 黃慶煉 申請人:郭正次, 黃慶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