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斗式提升機平行導向張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斗式提升機。更具體地說是應用在斗式提升機中的張緊裝置。
斗式提升機廣泛應用于水泥、冶金、化工、糧食等行業粉粒狀物料的垂直輸送。頭式提升機通常采用膠帶或鏈條作為牽引件,膠帶或鏈條的張緊裝置是斗式提升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張緊裝置的作用是使提升機牽引件在運行中始終處于合理的張緊狀態,以保證提升機平穩運轉。同時,為了使牽引件能夠受力均勻、不擺動、不發生跑偏,還必須具備“平行張緊”的功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張緊裝置多為重錘式或杠桿式,具體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在于張緊效果差,難以滿足超高度、大輸送量斗式提升機的要求。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無法保證平行張緊。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斗式提升機平行導向張緊裝置,以保證超高度、大輸送量斗式提升機的平穩運轉。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采用輥式配重體,所述配重體由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支承桿支承在可在縱向導軌中滑動的斗式提升機從動輪軸承座上;設置平行導向機構,所述平行導向機構是在配重體的外部套有可轉動的套筒,套筒的兩端對稱設置兩組齒輪齒條嚙合機構,所述齒輪固聯在套筒兩端,所述齒條固定設置在同一側框架內側壁上。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不僅通過配重體實現隨機自張緊,其有益效果更體現在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稱設置兩組齒輪齒條嚙合機構,使套筒的兩端實現同步轉動,并帶動輥式配重體縱向平行移動,從而有效地對牽引件的張緊過程實施平行導向,并可有效地保持這一平行狀態并進行鎖定。極大地提高了超高度、大輸送量提升機的運轉平穩性。
圖面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配重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套筒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配重體與套筒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平行導向機構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本實施例采用輥式配重體1(圖2所示),配重體1由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支承桿2支承在斗式提升機從動輪3的軸承座4上(
圖1、圖4所示)。具體實施中,按照常規的結構形式,在相應位置的機架上,設置縱向導軌,軸承座4嵌設在其中,并可在其中上下移動。支承桿2為螺桿。
圖中示出,本實施例中設置平行導向機構(
圖1、圖5所示),平行導向機構是在配重體1的外部套有可轉動的筒套5(圖3所示)。套筒5的兩端對稱設置兩組齒輪齒條嚙合機構。其中,齒輪6固聯在套筒5的兩端,齒條7固定設置在同一側框架8的內側壁上。為了避免套筒5的軸向串動,設置套筒軸向限位槽9,限位槽9位于齒條6相對一側的框架10的內側壁上,對應位置上的齒輪6的邊緣限位于其中。
具體實施中,為了保證動作靈活性,齒輪6在其與齒條7相嚙合的部位為輪齒,而在其位于限位槽9的部位為平滑圓弧面。
工作過程中,平行導向張緊功能的實現是由配重體和提升機從動輪提供張緊力度,使牽引件保持在適當的張緊度上。由于兩組齒輪齒條機構的對稱設置,配重體和從動輪的同步位移取決于套筒的位移,而套筒只能通過其兩端的齒輪在齒條上的同步滾動平行向下位移,也即套筒軸線只能做縱向平行移動。從而由套筒對位于其內的配重體和下部的從動輪實施縱向平行導向。并且,這種平行狀態同樣由于兩端齒輪齒條嚙合機構的對稱設置得到鎖定。
權利要求1.斗式提升機平行導向張緊裝置,其特征是采用輥式配重體(1),所述配重體(1)由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支承桿(2)支承在可在縱向導軌中滑動的斗式提升機從動輪軸承座(4)上;設置平行導向機構,所述平行導向機構是在配重體(1)的外部套有可轉動的套筒(5),套筒(5)的兩端對稱設置兩組齒輪齒條嚙合機構,所述齒輪(6)固聯在套筒(5)的兩端,所述齒條(7)固定設置在同一側框架(8)的內側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斗式提升機平行導向張緊裝置,其特征是設置套筒軸向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位于齒條(7)相對一側框架(10)的內側壁上,對應位置上的齒輪(6)邊緣限位于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斗式提升機平行導向張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齒輪(6)在其與齒條(7)嚙合的部位為輪齒,而在其位于限位槽(9)中的部位為平滑圓弧面。
專利摘要斗式提升機平行導向張緊裝置,特征是采用輥式配重體,配重體由左右兩側對稱設置的支承桿支承在可在縱向導軌中滑動的斗式提升從動輪軸承座上;設置平行導向機構,是在配重體的外部套有可轉動的套筒,套筒的兩端對稱設置兩組齒輪齒條嚙合機構,齒輪固聯在套筒兩端,齒條固定設置在同一側框架內側壁上。本實用新型尤其是針對超高度、大輸送量的提升機,不僅可實現牽引件的自張緊,其有益效果更體現在可有效地對張緊過程實施平行導向,并可將這一平行狀態鎖定,從而保證提升機平穩運轉。
文檔編號B65G23/00GK2529845SQ0221983
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5日
發明者陳蘇琦 申請人:陳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