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鐵路/公路聯合運輸的車廂的鐵路運載結構的提升及繞軸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鐵路/公路聯合運輸的車廂的、運載公路載荷的鐵路結構的提升及繞軸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大多數具有運載公路載荷的鐵路結構的鐵路/公路聯合運輸的車廂借助其內部動力機構來實現可轉動的鐵路運載結構的繞軸驅動。
通常它是使用車上可供使用的能源的車廂本身的機載裝置。
為此應提到以BEHRENS名義申請的PCT 8102142。
這些現有技術的方案也是考慮減速及連接機構,以便減機械源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繞軸轉動。
這些方案具有多個主要的缺點。
第一個缺點涉及車上的能量損耗,車上的能源不可能很大以及因此引起操作上的遲緩,因為設備欠動力。此外,這些能耗對于車上的其它裝置及尤其是與安全相關的裝置造成了危害。
第二個缺點涉及這些機構的成本。這些機構的系統對于一個車廂需要至少一個其它車廂不能再使用的單元。
第三個缺點基于繞軸轉動操作的幅度。實際上,每個現有技術的裝置不能釋放鐵路運載結構的所有端部,因此導致繞軸轉動操作中的很大幅度。該繞軸轉動的大幅度影響了操作的舒適性及由此也影響了操作的效率、安全性及快速性。
最后一個缺點與這些機構的專門維護相關,這帶來了車廂過高的維護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所有這些缺點并同時照顧到很好的使用靈活性。
為此,本發明涉及鐵路/公路聯合運輸領域中用于運載公路載荷的鐵路結構的提升及繞軸驅動的組合裝置。
該裝置的特征在于在地上設置至少一個提升裝置及至少一個機械化滾動裝置,用來與鐵路運載結構至少一個端部下表面的至少一個區域形成支承接觸并提升它,然后滾動地驅動它繞軸轉動,以便當使公路載荷裝入或卸出鐵路運載結構的裝載/卸載操作時使該鐵路運載結構的至少一個端部繞軸轉動地位移。
從以下以例子方式并參照附圖給出的說明中將闡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及優點,附圖為·圖1是裝載/卸載站的簡要透視圖,其中在鐵路上安裝了提升裝置及在站臺上安裝了機械化支承滾動裝置;·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提升裝置組件從斜上方向看的透視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提升裝置組件從斜下方向看的透視圖;·圖4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支承及運行路徑中裝置的透視圖,及車廂運載結構端部的概圖,根據本發明裝置的機動滾筒與該端部形成提升及轉動的接觸;·圖5至8是表示不同工作階段的示意圖·靜止的收回下位置(圖5)·無負載時的提升運動(圖6)·與車廂下側面接觸(圖7)·無負載時的提升運動(圖8)·圖9是與圖8對應的概圖,其中表示出端部平臺的保持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由于下面將描述的提升裝置也降低鐵路運載結構,因此它應被全面地稱為升降裝置。但為了避免繁瑣及簡明起見,以下將簡化地僅稱它為提升裝置。它也用于鐵路運載結構繞軸轉動的驅動。
參照圖1,提升及繞軸驅動的聯合裝置1被設計用于安裝在具有兩個裝載/卸載的站臺3及4的鐵路2上,這些站臺延伸在鐵路2的兩側。裝置1被安裝在圖1中概要表示的裝載/卸載站5的兩根鐵軌之間。根據車廂的類型,如用于圖1中所示的站的車廂,則表明需要設置兩個提升裝置、如兩個裝置1。每個用于鐵路運載結構6的一個端部。實際上,在圖示情況下,該運載結構同時地在其兩個端部上被提升及圍繞一個未示出的中心的繞軸轉動中心轉動。它也可以是圍繞一個端部的繞軸轉動中心轉動。
為了簡明起見,由于這兩個提升及繞軸驅動裝置1是相同的,以下將僅描述一個裝置。
該裝置1被附加有一系列的多個支承滾筒,最好為驅動滾筒,例如分別安裝在站臺3及4上的各三個滾筒的兩個組7及8,它們用于當一旦鐵路運載結構朝站臺懸伸的部分超過一定界限時,接收、攜帶及可能但非必要地通過其底部連續地使鐵路運載結構6繞軸轉動,以獲得很好的繞軸轉動運動的穩定性及安全性。這些滾筒組7及8的滾筒被放置在站臺結構的槽腔中,如圖1所示,這些槽腔延伸到離站臺邊緣適當的距離上。這些滾筒稍微超過站臺的表面,以便攜帶懸伸到站臺上的運載結構的底部。這些滾筒最好是機械化的,它們每個是由稍微截錐形轉動圓柱體9形成的組件,用于適配于一個端部與另一端部的圓周速度的區別,以避免滑動。它們的側面最好被一個滾動金屬帶10覆蓋,用于與車廂的鐵路運載結構6至少一個端部上設有的支承及滾動導軌11(圖4)接觸。它們包括驅動滾筒轉動的電動機組件12。
正如所指出的,鐵路運載結構6在其至少一個端部的下表面具有一個支承及滾動平面導軌11,它例如為一個附設板的形式或另外的實施形式。由于繞軸轉動的特性,這些導軌11具有總地向內彎曲的形狀,它的曲率半徑等于或接近它與鐵路運載結構6的繞軸轉動中心的距離,如圖4所示。
雖然描述了兩個提升及繞軸驅動裝置的實施例,但應考慮到本發明也涉及僅具有一個該裝置的實施例,例如具有一個車廂端部的或離開中心任何位置上的繞軸轉動中心的情況。
在此情況下,該提升及繞軸驅動的聯合裝置與下面將要描述的相同,因此無需另外描述。
一般地說,根據本發明的提升及繞軸驅動的裝置是安裝在用于裝載/卸載地點處-下稱裝載/卸載站臺5-的鐵路2上兩根鐵軌之間的機械組件13的形式。該機械組件13的底部被放置在一個適當的坑中,以盡量減小該組件相對地面突起的高度。位于地中的部分最好借助隔離板以防止天氣影響及外物的侵入。
也可設想,將機械組件13安裝在小車上沿鐵路在其鐵軌之間的溝中移動。
在其上部也可設置抗天氣影響的可拆卸保護部分,例如一個防護罩的形式(未示出)。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機械組件13還被安裝在一個基板上以提供機械基礎及它在坑或鐵軌之間的保持基座上的安裝。為簡明起見最后這些裝置未被示出。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1的機械組件13一方面由繞一個水平軸15轉動的機架14組成。該轉動機架14被分成兩個分支16及17或更多分支,每個分支的端部支承著一個由機動化滾筒20及21構成的機動單元18及19,它們通過公共橫向管件22彼此相連接。每個機動化滾筒20及21也由一個鉸接的擺動支架23及24支承。橫向管件22穿過分支16及17的端部位于一個套筒中,該套筒被卡坐在具有V形截面入口的接收件25中。每個鉸接的擺動支架23及24分別連接到提升千斤頂的推桿26及27,這些千斤頂的主體可繞帶有可變形軸承的軸28及29轉動地分別安裝在附加支座30及31上,該附加支座例如由兩個平行的側板如32及33構成,并給予它們吸收側向偏差的可能性。
這些提升千斤頂26及27的每個在向上推動時作用在鉸接支架上,后者支承機械化滾動單元用于使它們同時地提升。
機動化滾筒單元20及21與已描述的那些是相同類型的,只不過它們形成了位于站臺上的滾筒組。它們每個由被滾動金屬帶10覆蓋的稍微截錐形的轉動圓柱體9構成。它們被安裝縱向軸線上,徑向上向著運載結構6的繞軸轉動中心,在驅動電動機12的作用下將圍繞該中心轉動。它們的布置稍微向著運載結構6的繞軸轉動中心會聚,在該例中該繞軸轉動中心被選擇在中間位置上。這種布置能避免當提升接觸及運載結構6繞軸驅動運動時橫向滑動的危險。
這些機動化滾筒20及21被設計用于首先與鐵路運載結構至少一個端部下表面上的支承及滾動導軌11形成垂直推動的接觸(圖4),以便在提升千斤頂作用下提升它。當運載結構被提升后,使這些機動化滾筒轉動并通過在支承及滾動導軌上的滾動驅動使鐵路運載結構繞軸驅動。
一個間隙調節機構能保證機動化滾筒20及21與支承及滾動導軌11完全平的接觸。這個間隙調節機構被概要地表示在圖5至8的一系列操作側視圖上。
為了避免過早的磨損,應該使最后的接近運動及提升運動沿垂直或近似垂直的軌跡進行以避免當接觸時刻及提升期間每個機動化滾筒及導軌之間的滑動。
為此,以下描述一個解決方案的例子。其它的等同方案也屬于本發明的范圍內。
根據該方案,轉動機架14的轉動軸15可相對它的起始位置移動,該起始位置相應于機架的靜止水平重疊位置。它的位移可獲得由提升千斤頂產生的機架端部及由此機動化滾筒的近似垂直的軌跡,并且這是涉及相應于最后接觸及提升的軌跡部分。
所考慮的裝置如下地操作。
轉動機架14的轉動軸15用其每個端部安裝在兩個小連桿上,這些小連桿本身可繞第二軸34擺動。
當空行程時,即在機動化滾筒與支承及滾動導軌接觸前的提升千斤頂的無負荷推進期間,沒有什么推動力作用在導軌上。該提升千斤頂僅提升機動化滾筒。機架14僅繞其轉軸15轉動,后者相對其原始位置保持固定(圖6及7)。
在受到千斤頂提升的機架傾斜牽引力的作用下,該轉軸15被移動并將向前位移。所述布置通過機架14的轉軸15的小位移保證了幾何杠桿臂必要的伸長,以便將圓弧軌跡轉換成該軌跡最后部分上的近似直線區段(圖8及9)。
以上描述了該裝置的一個實施形式,其中提升裝置及滾動裝置組合在同一個機械組件69中。
應當指出,其中提升裝置及滾動裝置未組合、即并列或分開的所有等同的實施形式均應屬于本發明的同一構思。
提升運動及滾動的組合也可出現。在所有這些情況下,相應的實施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也可對轉動的機架添加附加的功能。它可包括一個當裝載/卸載操作時支承及保持在車廂的相應端部平臺的外表及位置上的裝置。該裝置的圖給出在圖9上,其中機架14的上表面帶有一個V形接收及鎖止結構35,在后者中將接收及鎖止端部平臺主體向下的折邊37的端部36。
其操作將總地包括以下的階段。
該鐵路/公路聯合運輸車廂以一定的允差被固定在裝載/卸載的站臺5的場地上,例如用于裝載。
車廂在預定場地上的停放位置相當端部平臺的位置,在它們固定的情況下應受到保護,每個端部平臺受到位于鐵路上的一個裝置的保護。如果這些裝置是獨立的裝置則要使這些裝置動作。在所考慮的其它情況下,這些相對位置將被端部平臺之間的機械連接部分或被如上述的一個或多個提升及滾動裝置的附加功能自動地保持。
因此將進行一個或多個提升及滾動裝置的使用。提升千斤頂被致動,以便使機動化滾筒20及21接近鐵路運載結構6下表面上的相應支承及滾動導軌11。機動化滾筒20及21通過間隙調節機構的操作被提升到與支承及滾動導軌11形成軟的及平的接觸。而然后,在運載結構及端部平臺之間的可拆卸裝配連接解鎖后,進行鐵路運載結構的兩個端部協調地提升運動或相應的一個端部的提升運動。
提升運動被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相應于端部平臺懸掛部分的松弛的位移部分。第二部分涉及所述的真正提升,該提升在運載結構6及端部平臺的接收構型之間的端部分離后再進行少許即停止,該附加提升通常是很小的,因為它在端部平臺上轉動已不存在障礙。
然后通過機動化滾筒本身的電動機使機動化滾筒20及21操作轉動,以使得車廂主體的轉動運載結構的端部在同一轉動方向上繞軸轉動,直到鐵路運載結構6端部的相應角被站臺上的支承滾動機動裝置組7及8接收為止。
通過用于鐵路運載結構端部分離的適當幅度轉動使繞軸轉動繼續進行到鐵路運載結構端部與每個端部平臺完全分離,并且以適當角度使它傾斜地定位,以足夠獲得裝載/卸載操作的一定自由度。
現在即可進行裝載或卸載。通過其本身的工具,例如通過由牽引車拖動的半掛車使公路載荷進入鐵路運載結構。
車廂閉合的運動以相反次序進行。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繞軸轉動及運載公路載荷的鐵路結構(6)的至少一個端部的提升及繞軸驅動裝置,用于位于鐵路/公路聯合運輸的裝載/卸載站上的車廂的裝載/卸載操作,其特征在于在地上設置至少一個提升裝置及至少一個機械化滾動裝置,用來與鐵路運載結構(6)至少一個端部下表面的至少一個導軌(11)形成支承接觸并提升它,然后滾動地驅動使其繞軸轉動,以便當使公路載荷裝入或卸出鐵路運載結構(6)的裝載/卸載操作時使該鐵路運載結構的至少一個端部繞軸轉動地位移。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提升裝置及至少一個滾動裝置被組合在同一個單獨的機械單元(13)中。
3.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滾動裝置被一個轉動機架(14)支承。
4.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滾動裝置可在一個推動裝置的作用下基本垂直地位移。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滾動裝置的轉動機架(14)的繞軸運動被一個間隙調節機構校正,以便使最后接觸及提升的軌跡基本上為直線并且是垂直的。
6.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轉動機架(14)的繞軸轉動運動與提升推動運動相組合。
7.根據權利要求5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間隙調節機構在于使轉動機架(14)的轉動軸(15)變得可以位移。
8.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滾動裝置是機動化滾筒(20)及(21),它們具有作為動力單元一部分的、稍具截錐形的金屬滾動表面,并且每個滾筒在其滾動旋轉軸上具有一個驅動電動機(12)。
9.根據上一權利要求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滾動旋轉軸相對鐵路運載結構的繞軸轉動中心徑向地定向。
10.根據權利要求2至9中任一項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單獨的機械單元(13)具有將車廂的支承鐵路運載結構的相鄰端部平臺保持在其位置上的附加功能。
11.根據權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項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單獨的機械單元(13)相對鐵路可縱向位移地被安裝。
12.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鐵路運載結構至少一個端部下表面的導軌(11)為圓弧狀,其圓心在該運載結構及車廂之間的繞軸轉動中心上。
全文摘要
用于具有鐵路運載結構(6)的鐵路/公路聯合運輸的車廂的提升及繞軸驅動裝置具有設置在地上的至少一個提升裝置及至少一個機械化滾動裝置(20)或(21),用來與運載公路載荷的鐵路結構(6)的至少一個端部下表面設有的至少一個支承及滾動導軌(11)形成提升及滾動的支承接觸。本發明致力于鐵路/公路聯合運輸領域中的設備結構。
文檔編號B65G67/02GK1443127SQ01813200
公開日2003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21日
發明者羅伯特·羅爾, 讓-呂克·安德烈, 塞巴斯蒂安·朗熱, 雅克·奧貝爾 申請人:羅爾工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