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罐傳送旋轉盤系統的制作方法
相關申請的交叉參考該申請是1999年5月7日提交的申請No.09/306942的部分后續申請。
在裝飾用于飲料等的圓筒形容器(罐)的高速連續運轉設備中,其上帶有濕的裝飾圖案的已裝飾容器通常被卸到一種所謂的德可素工具鋼鏈條的銷上,該鏈條將這些容器輸送通過油墨固化和干燥爐。這種裝飾設備的實例在美國專利No.5183145中被披露,該專利題為“用于使控制施加給轉動載體上的芯軸的壓縮氣體的閥門裝置自動定位的設備和方法”并在1993年2月2日授予R.Williams等人,另外在美國專利4445431中也披露了一實例,它題為“輪盤傳送系統”并在1984年5月1日授予J.Stirbis。此處將美國專利Nos.5183145和4445431的引導以及其中的現有技術專利的引導引用作為參考。
這些年來,連續運轉罐裝飾機的生產速度已經提高,現在已經超過1800罐/分鐘,并且希望將該速度進一步提高。隨著速度的提高,將帶有濕裝飾物的罐卸到德可素工具鋼鏈條銷上的問題以及德可素工具鋼鏈條自身的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和麻煩。這些問題包括因為金屬罐和金屬銷之間的接合而導致的過量的噪音和罐的損壞。長的德可素工具鋼鏈條不僅昂貴,而且因為該德可素工具鋼鏈條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從而使得它在以非常高的速度操作時易于損壞和斷裂。
因為上述問題,可行的是,已裝飾的容器尤其是由鐵類材料構成的那些容器在輸送帶上而不是在德可素工具鋼鏈條的銷上被輸送通過固化爐。這種利用輸送帶來將罐輸送通過固化爐的設備的實例在美國專利No.4771879中披露,它題為“容器傳送系統”并在1988年9月20日授予F.L.Shriver,并在美國專利No.5749631中披露,它題為“送至輸送板的雙罐旋轉傳送盤”并在1998年5月12日授予R.Williams。US4771879和US5749631的引導以及其中的現有技術專利的引導被本文引用作為參考。
在US4771879的罐裝飾設備中,罐的表面被裝飾,即著墨,同時它們處于沿著芯軸輪圓周安裝的芯軸上,并且這些罐從該輪處在軸向上向前延伸。已裝飾的罐從旋轉芯軸輪的芯軸處被傳送到類似旋轉輪的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然后從第一輸送裝置上再傳送到類似輪的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表面上,之后傳送至帶式輸送裝置上,該帶式輸送裝置將其上還有濕裝飾物的容器輸送到并通過可將所涂覆的裝飾物固化的固化爐。由第二傳送輸送裝置輸送的罐相對于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轉軸沿徑向伸出。雖然這種結構避免了使用德可素工具鋼鏈條,但是US4771879的第二傳送輸送裝置是一種昂貴的由許多零件組成的結構,并且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操作之間必須非常緊密地配合。另外,兩個傳送輸送裝置的轉軸彼此橫切,從而導致空間利用率低下。
根據在US5749631中所披露的發明,其上帶有濕裝飾物的罐從芯軸輪被傳送到第一傳送輸送裝置輪上,然后被傳送到第二傳送或引出輸送輪,然后被傳送到輸送帶上。在US4771879與US5749631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在后一專利中,傳送輸送裝置的轉軸彼此平行,并沿徑向偏置,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具有簡單的結構,因為罐由沿軸向伸出的并與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轉軸平行的輸送裝置輸送。通過包括旋轉盤和設置在該旋轉盤后面的固定抽吸支管的第二傳送輸送裝置而使這成為可能。支管具有一個開口側,它被旋轉經過支管開口側的盤的有孔部分所覆蓋。在抽吸支管中的被降低了的壓力在孔處產生了吸力。
罐以單列圍繞著芯軸輪移動,并且彼此相隔較遠,以使得它們通過覆蓋輪的覆蓋物而裝飾。因此,已裝飾的罐以單列從芯軸輪移動至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在芯軸輪上的罐之間的較大的間隔對于空間利用或提高固化爐中的產量來說是不經濟的。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旋轉經過芯軸輪時,罐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重新被排成兩列。第一傳送輸送裝置比芯軸輪轉動得更慢,這使得罐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的間隔更小。這些權宜之計更經濟地利用了空間。然后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排成兩列的罐被傳送至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盤上。罐的開口端在該盤的一些區域上與盤的主平面相配合,在該區域中,穿過該板的孔在抽吸支管上以盤的旋轉軸為中心排列為兩個圓形列。當罐在支管上通過時,在盤孔處的抽吸力朝向第二輸送裝置的旋轉盤向后將罐拖離第一輸送裝置。當罐的封閉端旋轉至移動的有孔帶式輸送裝置的豎直條板并與之配合時,支管抽吸對罐的影響減弱,因此罐在帶式輸送裝置的孔處的抽吸力的作用下而被保持在帶上。該帶式輸送裝置可以將這些罐輸送穿過固化爐或將它們傳送至穿過固化爐的另一個輸送裝置上。
為了將由旋轉的第一傳送輸送裝置輸送的移動的罐從在它們被第一輸送裝置接收時的單列而重新排列為它們要被傳送給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盤時的兩列,在‘631專利的第一輸送裝置上設置有一個稍微復雜的機構。該機構控制已經被第一傳送輸送裝置接收的罐中交替的罐,以在它們到達第二輸送器之前朝向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轉軸而徑向向內移動。
在US5183145中披露了通過利用用于將罐在輸送裝置上引導成為兩列的凸輪從而使罐在旋轉的傳送輸送裝置上徑向地移動。但是該專利并沒有涉及如此定位這些罐以便在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之間傳送,從而使得罐處于第二輸送裝置上所選定的正確位置中,而本發明正致力于實現這一點。關于單傳送輸送裝置的同樣內容在US5231926中公開。
為了替代現有技術中用于將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的罐從單列重新排列成第二傳送輸送裝置上的雙列的復雜機構,在本發明中,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罐只以單列的布置沿著以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軸為中心的均勻半徑的通道移動。芯軸輪和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速度是相互協調的,從而將它們的圓周速度設定成用于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以有效的經濟的間隔使以單列布置被傳送至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罐間隔開,所述間隔可比在裝飾芯軸輪上那列罐之間的間隔短。例如,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的罐列的旋轉速度可比在芯軸輪上旋轉的罐列的旋轉速度慢。這些罐優選通過吸盤在其底端處固定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然后這些罐在它們的列中圍繞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移動到傳送區域,以被傳送至第二引出輸送裝置。
在下一個傳送區域處,這些罐被送至第二引出輸送裝置的旋轉盤上。用于由第一傳送輸送裝置輸送的單列罐的環形通道與兩個形成于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盤中的同心的外側和內側環形抽吸施加軌道傾斜交叉并暫時重疊,并且與其在軸向上間隔開。這些軌道形成于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軸周圍。當沿著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罐通道的列中的第一多個間隔的罐與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重疊時,第一多個間隔的罐從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環形通道中被釋放,并與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相配合,從而在施加在外側軌道處的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在第二輸送裝置上并被保持在其上。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圓形通道上剩下的第二多個間隔的罐沒有在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處從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釋放,而是繼續旋轉直到第一輸送裝置的通道上的第二種罐的每一個與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相重疊。在那里剩下的第二種間隔的罐從第一傳送輸送裝置被釋放,從而在施加在內側軌道處的吸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第二輸送裝置上。現在在第二引出輸送裝置的軌道上的罐是兩列的。
對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的旋轉速度進行選擇而使得在第一輸送裝置的單列上的罐的速度和在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和外側軌道處的罐的速度可以使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和外側軌道上的罐獲得所要求的間隔和分離,以便經濟地操作,即,罐的間隔越近,對于任何給定速度的第二輸送裝置和后面的傳送帶而言其生產速度就越快。
兩列罐從第二輸送裝置被再次傳送至通常向上移動的帶式輸送裝置的條板上,該帶式輸送裝置將這些罐以兩列向下游朝著固化爐輸送。類似于輸送裝置的輸送帶優選通過抽吸來保持罐,從而當第二輸送裝置旋轉而使得罐接近輸送帶時,在第二輸送裝置處的罐上的吸力被釋放,通過輸送帶施加的吸力將該罐吸附并傳送到該輸送帶上。輸送帶的速度與第二輸送裝置的軌道的旋轉速度是匹配的,以在該帶式輸送裝置上使這些罐最佳地間隔開。例如,該帶式輸送裝置的速度低于軌道的速度,以在這兩列中的罐被輸送穿過固化爐的時候使它們在該輸送帶上彼此間隔得盡可能地近,通常比在芯軸輪上并圍繞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單列的罐接近得多,也比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兩個軌道上的罐更靠近。
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第二引出輸送裝置和帶式輸送裝置中的每一個優選通過施加在罐上的吸力(或者如果罐是鐵類金屬的話則優選通過磁吸引)將這些罐吸附在它們上面并將這些罐固定在其上面。因此,可以利用各種措施來確保罐在所有那些輸送裝置上被正確地定位。對在每種情況下施加的吸力或磁力以及用于將罐端部保持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吸盤進行選擇,以使這些罐正確地放置。但是在沒有任何主動地機械地安放罐的元件的第二輸送裝置以及帶式輸送裝置處,一些罐可能會偏離它們的理想位置而傳送,或完全脫落。已經認識到,按照圓形的、曲線型的或其它形狀的路徑移動的物體在每一刻都是沿著該路徑的切線移動的。如果傳送涉及到了被重新取向成與路徑切線傾斜地相交的罐,然后在它上面移動,那么就存在有危險,即罐會因為它的慣性而橫向移動偏離所選定的路徑,或者它完全離開了所需的路徑,在該路徑處罐在吸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動。在該設備中,在輸送裝置之間的每一次傳送是通過使罐從一個輸送裝置在通道上依次沿軸向移動至另一輸送裝置上而實現的。可能有這種情況,即,在傳送的過程中或尤其在傳送的時刻,當罐沒有與輸送裝置(罐在其間傳送)之一機械接觸時,罐將在通道中被引導偏離它剛剛在其上被運送的路徑的切線,那么罐在其要被傳送到的后繼輸送裝置上就會位置不正。因此,在輸送裝置之間的每一次傳送中,在前一個輸送裝置上的罐的通道是沿著一個直的路徑或沿著曲線路徑的切線方向,從而在罐離開的輸送裝置上的路徑的切線與該罐要被傳送到的后繼輸送裝置上的路徑的切線是相同或平行的。傳送的這一方面的實現使得罐裝飾器的操作速度得以提高。相反,在罐離開的路徑的切線與罐要被傳送到的路徑的切線既不相同也不平行的布置中,罐的慣性可能會使罐移動而偏離該罐要被傳送到的受讓輸送裝置的所要求路徑的切線方向。這就對罐裝飾器的操作速度進行限制,以確保罐的慣性不會使得罐移動偏離所要求的受讓路徑。但是在罐傳送的轉出和受讓輸送裝置的路徑切線平行的時侯,在罐在該路徑中已經被可靠地傳送至受讓輸送裝置之前,罐的慣性不會將罐移動偏離所要求的受讓路徑。這使得罐裝飾器可以具有相當高的操作速度。
為了將前述原理用于以下的傳送布置其中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的單列罐被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上的兩個同心軌道上,必須調整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的多個罐的路徑。
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單列罐通常會跨過第二輸送裝置上的外側軌道并位于其上方,而且與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交叉。優選的是,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第一多個罐中的間隔的罐被送至內側軌道,同時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第二多個罐中的下一個間隔的罐被送至外側軌道,然后第一罐被送至內側軌道等。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罐的路徑以及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和外側軌道都被設置成使得第一輸送裝置的路徑與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的路徑相切,并且在該切線位置處,第一多個罐在施加在第二輸送裝置處的吸力的作用下從第一輸送裝置被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
但是,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罐的路徑與第二輸送裝置的軌道的這個相同的布置會使罐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路徑的切線與第二輸送裝置上的外側軌道的切線傾斜交叉,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路徑與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交叉處,這些切線不平行。要被傳送至外側軌道的罐在該交叉處被傳送。在該傳送時,每一個這種罐移動的路徑必須從與第一輸送裝置上的路徑的切線相傾斜的那時的路徑被立刻重新導向至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的切線方向上。在較慢的操作速度下,罐在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時的突然轉向一般不會導致那些罐在第二輸送裝置上移動。但是隨著操作速度提高至例如高達2000罐/分鐘和2000罐/分鐘以上,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速度提高了,從而在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處罐的路徑突然轉向會導致罐偏離它在外側軌道的理想位置,或者更糟,可能使罐在被外側軌道的吸力保持在第二輸送裝置上之前與該第二輸送裝置完全分離。這就限制了最大操作速度。
根據本發明的改進實施例,對于選定的一個個罐,例如以單列從芯軸輪傳送至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單列罐中的交替的第二多個罐,當它們旋轉以完成從第一輸送裝置到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的傳送時,它們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沿徑向向內移動,從而在第二多個尤其是間隔罐從第一輸送裝置向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傳送時,要被傳送至外側軌道的罐的路徑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半徑縮短,使得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罐的路徑的切線與在進行傳送的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的切線相重疊并平行。這個措施確保了從第一輸送裝置傳送至內側軌道的第一多個間隔罐和從第一輸送裝置傳送至外側軌道的第二多個罐被傳送,而它們各自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路徑的切線與它們各自在第二輸送裝置內側和外側軌道上的路徑的切線相平行。從而消除了在上述傳送布置的操作速度上的上述限制,并且可以期望更快速的罐裝飾。
因為可以在從第二輸送裝置至輸送帶的傳送時選擇輸送帶的路徑,從而使得在傳送到輸送帶時輸送帶平行于第二輸送裝置的每一個軌道的切線而移動,所以容易完成罐從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兩列到輸送帶的進一步傳送。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化的設備,該設備從連續運轉的高速裝飾機上將罐輸送通過固化爐,而不用將罐放置在德可素工具鋼鏈條的銷上。
另一個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類型的設備,其中有部分重疊的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它們繞橫向偏置的平行水平軸線旋轉,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包括帶有平面的旋轉盤,它接收來自第一傳送輸送裝置的罐,罐的開口端直接與垂直于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軸的平面相配合。
再一個目的是將第一旋轉輸送裝置的單個圓形路徑上的罐傳送到第二旋轉輸送裝置的第一和第二同心圓形軌道上。
還有一個目的是操縱傳送輸送裝置以使得罐之間的間隔最小化以便實現經濟操作。
另一個目的是提高罐生產率并由此提高速度,同時在從裝飾機芯軸輪通過傳送輸送裝置將罐傳送到固化爐時保持對罐的移動的主動控制。
再一個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類型的設備,其中在第二傳送輸送裝置上的容器的線速度可低于容器在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的線速度。
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類型的設備,其中從該平面中將罐直接傳送到帶式輸送裝置的移動的豎直條板上。
再一個目的是提供具有這樣操作原理的這種類型的設備,其中使得吸力以及磁力能夠用來保持鐵類容器。
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類型的設備,其中罐被抽吸裝置保持,該設備包括非常淺的柔軟的吸盤以及距離該吸盤非常近的堅硬的擋板,并且該吸盤足夠大,從而它們能夠使在罐的封閉端的倒置的圓頂的整個外部保持在其內。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引導構成的連續運轉的罐裝飾設備的側視圖。
圖2是以示意形式的主要罐運載和傳送元件的局部側視圖。
圖3是圖2所示的重要傳送元件的簡化頂視圖。
圖4為傳送輸送盤的側視圖。
圖4A是沿圖4的4A-4A線剖開的沿著箭頭4A-4A的方向看的剖視圖。
圖5是第一或傳送抽吸輸送裝置的一個抽吸提取單元的側視圖,其中一個罐被這種抽吸提取裝置所保持。
圖6是圖5所示的吸盤部分的側視圖。
圖7是第一抽吸輸送裝置及其安裝在設備框架上的直徑方向的剖視圖。
圖8是沿著圖7的箭頭8,8的方向看的第一抽吸輸送裝置的局部端視圖。
圖9是示意圖,顯示出在使用第二實施方案的罐裝飾設備時,尤其是使用了真空傳送輸送裝置時,罐從芯軸輪到帶式輸送裝置的運送路徑。
圖10是第二實施方案的第一傳送輸送輪的側視圖。
圖11是圖10的第一傳送輸送輪的沿11-11線的剖視圖。
圖12是使用磁性傳送元件而不使用真空傳送元件的傳送裝置的替換實施方案。
附圖的詳細描述下面進行詳細描述,以前述的US5749631以及前面提到和引用的其它現有技術作為參考。
圖1表示連續運轉的圓筒形罐裝飾設備的第一實施方案,它包括本發明。圖1所示的設備右側的輸入端與US5749631的圖1所示的設備輸入端相同。但是在本發明中,該設備的將罐16運送至第二引出輸送裝置102的前表面101的第一傳送輸送裝置27不需要罐16朝向第一輸送裝置27的旋轉軸28并按照罐16的角度位置的函數而徑向移動(這在以下圖9-11的第二實施方案中是不同的),其中第二引出輸送裝置102以軸頸110為中心旋轉。
圖1所示的設備包括進料輸送裝置滑槽15,它接收來自罐提供單元(未顯示)的未裝飾的罐16,其中每一個罐在其一端16b開口(圖3),并將它們沿著軸向對準的隔開的環14的外圍而放置在弧形托架或槽17中,所述隔開的環14被牢固固定在類似輪的芯軸載體18上,該載體固定在水平驅動軸19上。水平的芯軸20、各個芯軸/致動器的子部件40的每一個零件也安裝在輪18上,每一個芯軸20通常在從進料輸送裝置15下游延伸的一個短區域內與各個槽17水平對準并間隔開。在該短區域內,未裝飾的罐16水平向后移動,從每一個托架17以開口端首先傳送至各芯軸20。通過延伸至芯軸20外側或前端的軸向通道而施加的吸力將罐16向后拉至芯軸20上的最終的坐落位置,在此處罐16的封閉端16c與芯軸20的外端相配合。在芯軸20位于傳感器33的附近時(該傳感器用于檢測是否每一個芯軸20有一個適當裝載的罐16),每一個芯軸20應當適當的載有一個罐16。按照該領域已知的方式,如果傳感器33檢測到芯軸20沒有裝載或未適當裝載,那么在該特定的芯軸20通過裝飾區時(其中,打印覆蓋片21通常與芯軸20上的罐16相接合),該未裝載或誤裝載的芯軸20被移動至“不打印“位置,其中該芯軸或其攜帶的罐16都不會與覆蓋片21相接合。
當安裝在芯軸20上時,每個罐16的圓筒形側壁16a通過與連續運轉的影像轉印墊之一相配合而被裝飾,該轉印墊形成由附圖標記22所代表的多色印壓裝飾段的覆蓋片21。然后,在繼續安裝在芯軸20上的同時,每個已裝飾的罐16被涂上保護膜,一般為清漆,這種涂布是通過與附圖標記24所表示的充滿清漆的單元中的涂布輥23的周邊相接合而完成的。然后其上帶有裝飾物和保護涂層的罐16從芯軸20傳送至第一傳送輸送裝置輪27上的由吸盤36構成的保持元件或拾取設備。
被傳送輪27所攜帶的并且大部分從該處向后伸出的是20個中空柱211,它們處于以旋轉軸28為固定中心的圓形排列中。各吸盤36安裝在每一個柱211的后面,每個柱211的前部是一個外螺紋部分,它們被延伸穿過輪27的互補的內螺紋孔所接收。對于輪27的前部,每個柱211安裝有一個獨立的鎖緊螺母212。一個單獨的平墊圈229被壓在每一個螺母212和傳送運載輪27的前表面之間。
在罐16從芯軸20向吸盤36的傳送過程中,吸盤拾取設備36以單行或列沿著第一傳送區內的傳送輪27的周邊移動,所述第一傳送區以附圖標記99表示(圖2),它位于充滿清漆的單元24和罐16通向槽17的進料部分之間。傳送輪27以水平軸28為中心旋轉,并將罐16移動至第二傳送區98,在那里由輪27攜帶的罐16被傳送至下述的環形的抽吸傳送的第二引出或輸送盤102的前平面101。
一個獨立的管或軟管213將輪27上的每個柱211的前端和輪轂216處的座閥215的可旋轉部分連接起來,該輪轂216由多個螺釘217固定于軸28的中心。鍵218將輪轂216與水平軸28驅動連接,該水平軸28延伸穿過焊接于隔開的豎直元件221,222上的短管219,該豎直元件從固定機械框的基底225向上伸出。在管219的相對端的軸承226,227可旋轉地支撐著軸28。在軸28的直徑減小的前部上的ringfeder228將該軸28保持在軸向位置。安裝在軸28上的靠近其后部的鏈輪(未顯示)接受用于使軸28和其上安裝的元件連續轉動的驅動能量。
每個管213在輪轂216的周圍處連接至各端口231,在輪轂216內的內部通道232將每個端口231和另一個端口232連接起來,該另一個端口232與座閥215的移動和固定段之間的接口234處的防磨損板233滑動配合。
正如所要解釋的那樣,載體27上的單列罐16在它們被傳送至第二抽取輸送裝置板載體102時,被轉換成為兩個平行列的罐16。該兩列布置由相應的內側和外側軌道151,152構成(圖2),所述內側和外側軌道由載體102的面101內的以載體102的旋轉軸110為中心形成的同心淺圓形槽所限定。吸力在槽處被施加給罐16,如下所述。
抽吸輸送盤102將罐16從傳送區98通過延伸至裝載區95的保持區而向下游運送,在裝載區處,罐16的封閉端16c與閉環有孔帶式輸送裝置105的向上移動的豎直條板103靠近。輸送盤102上的罐16被向前吸,以通過由公知的方式產生的吸力而與豎直條板103相配合,以通過有孔傳送帶105和條板103的后部來施加吸力。例如,吸入箱的開口頂部可以設置在輸送帶的后面。在其下游或上端,條板103由吸力空轉輥189所引導,并連接至水平條板104。帶式輸送裝置105可以將罐16傳送通過固化爐(未顯示),或送至用于將罐16傳送通過固化爐的一個或多個另外的輸送裝置(未顯示)。
US5183145披露了下列內容,即,在傳送區99內,在相鄰保持設備36之間的間隔明顯小于相鄰芯軸20之間的間隔,并且后者以明顯大于保持設備36的線速度移動。另外US5183145披露了相對固定的閥元件(未顯示)的位置如何被自動調整,以隨著芯軸20和保持設備36之間的線速度差的變化而在芯軸載體18和傳送輪27之間保持協調操作。罐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輸送裝置上的罐路徑的直徑和輸送裝置的速度來調整,以優化罐的間隔。
在環形第二輸送盤102的中心處的圓形開口107由圓形蓋板108遮擋(圖3),沿著蓋板108周圍的多個螺栓(未顯示)延伸穿過間隙孔111(圖4),以將環形盤102牢固固定于蓋板108上。蓋板用鍵鎖在軸頸110上,該軸頸由安裝在U型支架114的相對臂上的軸向分開的軸承112,113可旋轉地支撐,該支架114固定于安裝板115。設置在支架114的臂之間的從動鏈輪117安裝在軸110上,并用鍵鎖在其中。雙面同步帶120與從動鏈輪117和驅動鏈輪(未顯示)的齒相配合。后者用鍵鎖在傳送運載驅動軸28上。
多個螺栓126將安裝板115牢固地固定在設備的固定框架部分上,多個支座(standoff)127從安裝板115向前伸出。支管125上的弓形增壓結構由多個螺栓128固定于支座127的前端。增壓結構125包括同心環形側壁131,132,它們由后壁133連接以形成圓形槽。側壁131,132的自由前邊緣由多個類似棒的元件134以及在抽吸增壓系統135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分別形成的阻擋隔板136和137所分開,所述抽吸增壓系統135在該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間形成,并為由結構125形成的槽的下半部分而延伸。
旋轉輸送盤102設置在增壓結構125的前面,與其近距離地隔開,以提供增壓結構125的蓋板。在板102的后表面159和增壓結構壁131,132的自由前端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
從圖4中可以看得最清楚,傳送輸送盤102設有多個孔141,它們以單列排布,以形成外側環形陣列或軌道,另一些多個孔142以一列排列,以形成內側環形陣列或軌道。孔141和142的內部和外部圓形陣列是以板102的旋轉軸110為中心而同軸的。板102的面朝前方的表面設有同心的圓形的凹陷151,152,它們非常淺。外側陣列的孔141從外側凹陷151的底面161向后延伸,內側陣列的孔142從內側凹陷152的底面162向后延伸。
利用所示的結構,每個罐16被吸力保持在傳送輸送盤102上,該吸力在罐16處于外側陣列時主要通過兩個孔141將空氣抽入增壓結構135,而當罐16處于內側陣列時主要通過兩個孔142將空氣抽入增壓結構135。
限定了同心軌道151,152的凹陷處設置在傳送輸送盤102上,以防止會導致罐16塌陷的過度吸力的形成,這種情況在罐16側壁的整個自由端被封接在傳送輸送盤102的面向前面的表面上時可能會發生。
因此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一種連續旋轉的抽吸傳送輸送盤以及抽吸輸送帶,來代替傳統的銷式爐傳送鏈。同時,吸力保持對于處理鐵類或非鐵類(即鋁)罐是適當的,當鐵罐被裝飾時,可以使用磁力來代替吸力以將鐵罐吸引和保持在輸送盤和/或帶上。這些如圖11所示,利用弧形的磁條,其弧形的程度類似于圖2的增壓結構135,它被放置在旋轉盤102之下,該盤102是例如塑料或其它不會干擾作用在鋼罐上的磁場的物質。
現在參考附圖2,3,5和8,通過施加壓力而將罐16從芯軸20傳送至區域99內的吸盤36,該壓力將罐16向前移動直至它們被吸引而保持在吸盤36上。現在罐16沿著與同心軌道151,152在區域98的上游側相交的圓形路徑P而逆時針移動,在區域98處,在每一個吸盤36處的保持吸力改變為指向后方的壓力,該壓力將罐16傳送至運載盤102的后面101,在那里,所施加的吸力將罐16保持在板102上。在區域95中,通過盤輸送裝置102的指向后方的吸力被中斷,指向前方的吸力通過傳送帶103的豎直條板而作用,以將罐16向前吸附到輸送帶103上。增壓結構135的弧形端部136和137被定位,以在所述區域將吸力傳送給板102上的罐16。
當罐16穿過區域98時,作用在每相隔一個的吸盤36上的抽吸保持力隨著這些吸盤36經過外側軌道151的前面而在其各自的管213處中斷,從而這些每相隔一個的吸盤36就處在支管125內吸力的影響之下,并對著運載板102的前表面而將其向后吸。作用在剩下的每相隔一個的吸盤36上的抽吸保持力隨著這些吸盤36經過內側軌道152的前面而在其管213處中斷,從而這些剩余的每相隔一個的吸盤36就處在增壓結構或支管125中吸力的影響之下,并對著運載板102的前表面101而將其向后吸,所述盤102前進而將兩列同心的罐16從區域98運載至區域95。
在罐16被保持在旋轉的輸送裝置18和102上時,通過牢牢抓住罐16而使得罐16的定位穩定。這種牢固的抓力是通過設置罐16的圓形凸邊16f而獲得的,并且其直徑小于吸盤36的可偏斜的環狀抽吸口的主支撐或保持表面36a。每一個柔性的吸盤36被安裝在一個單獨的較為堅硬的罩350內,該罩350固定在柱211的后面。當吸盤36在未受應力的狀態時,在表面36a后面有一個非常窄的縫隙351,當通過將吸力引入柱211內或通過朝著支撐表面36a而施加指向前面的力而使得吸盤36處于應力狀態時,支撐表面36a只是在吸盤36未受應力狀態時從由表面350所占據的位置處產生輕微的位移。由吸盤36提供的剛性支撐限制了吸盤36的變形,其程度使得吸盤36不會進入由罐16的底部16c所限定的圓形頂的內部。因此當因為處于受到應力和未受應力狀態而改變吸盤36的形狀時,其形狀的改變非常小。因此這些改變可以發生得非常迅速,而不會導致吸盤36的大的偏斜。在罐從其各自的支承芯軸到第一輸送裝置的傳送過程中,尤其是從第一輸送裝置到第二輸送裝置的傳送過程中,罐移動了一個短的軸向距離,并且可能會翹曲或偏轉或碰撞或撞擊邊緣。因此在罐的傳送處,輪和傳送設備之間具有短的軸向距離是理想的。
圖2在傳送區98的入口處顯示了在罐16從其在第一輸送裝置輪27上的列移動至第二傳送輸送裝置102上的外側軌道151上時罐16的方向的明顯改變。這種方向的明顯改變在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以較低旋轉速度運行時可能不會影響罐在第二傳送輸送裝置上的適當定位。但是較高速度的罐的生產涉及到傳送輸送裝置的較高旋轉速度。這種方向的明顯改變會導致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151的罐因為其慣性而滑動經過它們在軌道151上的正確位置,這會使得這些罐產生不希望的定位不正。如上所述,希望罐從一個輸送裝置傳送至另一個輸送裝置時沿著在這兩個輸送裝置上的相應路徑而進行傳送,此時在罐從一個旋轉的輸送裝置向另一個輸送裝置的傳送處,兩個路徑的切線重疊且平行。這使得罐在它的路徑的一部分之間通過該設備傳送至任何其它部分的路徑(尤其是在第一輸送裝置27與第二輸送裝置102的各軌道之間傳送的路徑)不會與在任一個輸送裝置上的罐的路徑的切線橫切,而是與在每一個傳送處的兩個切線平行,因為這兩個切線在傳送處是重疊和平行的。
圖9表示通過裝飾設備的、從芯軸輪至用于將罐運至固化爐的傳送帶的罐的改進路徑,其中在該設備的每一個傳送處,在罐轉出元件上的罐路徑切線和在罐接受元件上的罐路徑切線是重疊和平行的,從而罐在罐轉出方和罐接受方之間的移動路徑內不需要明顯地重新改變方向。
參考圖9,罐16如前所述離開芯軸輪18,到達第一傳送輸送裝置輪427上。該輪以箭頭429所示方向逆時針轉動。起初,在芯軸輪上的所有罐的路徑430都是單列。但是,當罐由輪427旋轉并接近傳送區498而指向第二傳送輸送裝置輪102的時候,發展出兩個分開的路徑。徑向外側路徑432在一個圓中與路徑430結合,對該圓的半徑以及輪427和102的位置進行選擇,使得在外側路徑432,430上的罐16之間傳送至輪102上徑向內側軌道152的傳送點是沿著路徑432,430以及軌道152的公共的、平行的、重疊的切線方向。結果,當在罐416的所示位置處的每個罐16隨后在路徑432,430以及軌道152之間傳送時,罐的方向沒有明顯改變。圖9所示的路徑432,430以及罐16的傳送位置與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案是一致的。路徑432上的罐16是第一多個罐,并且圍繞輪427的每一個間隔的罐是在該第一多個罐之中。
在路徑430上的列中的間隔的第二多個罐16如下所述被支撐而不在圓形路徑上移動,而是在半徑逐漸減小的路徑435上移動,直至它們到達所示的罐436的傳送位置。在該位置,路徑435上的罐436與在輸送裝置輪102上的外側軌道151處在半徑相同的位置。罐436是在罐從路徑435向外側軌道151的傳送發生處的位置。在罐436處的路徑435的切線與在罐436處的外側軌道151的路徑的切線是相同的、平行的和重疊的。因為路徑435和軌道151的切線是平行和重疊的,因此罐436不會經受在傳送處橫切任一切線的方向的突然改變,因此罐易于保持它在軌道151上的選定的適當位置。相反,在圖2的16處的罐在輸送裝置27和輸送裝置102之間的傳送是有明顯區別的,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該處出現方向上的明顯改變。
如上所述,在第二輸送裝置102上的罐被旋轉至帶式輸送裝置103,并如同前面的實施方案一樣,被傳送至帶式輸送裝置103上。可以看出,向帶式輸送裝置的傳送發生在軌道151和軌道152的切線上,并也是在輸送帶的切線上,這些切線都是平行的。
在圖2和圖9的第一實施方案和第二實施方案之間的主要差別是在第二實施方案的第一輸送裝置輪427,如圖10和11所示。輪427與第一實施方案的輪27的區別在于,第二多個優選的每間隔一個的罐在輪427上的抽吸支撐件在輪427上是可徑向移動的,以隨著輪的旋轉而跟隨路徑430,435。在其簡化形式中,第二多個間隔的可移動的罐中每一個都在其各自的支撐件上,該支撐件被凸輪引導,以隨著輪427的旋轉而沿著路徑430,435徑向移動.
輪427具有類似“菊花輪”的主體442,以及多個徑向伸出的支撐臂444,每一個支撐臂具有用于保持各罐的接合件。該接合件對應于圖3的元件37,36,211,212。不是整個輪427都具有這種固定的半徑結構,這種結構只是在用于第一多個內的每隔一個的罐16的支撐件444上才有。保持在支撐件444上的罐16不改變它們在輪上的徑向位置,并徑向定位,從而跟隨路徑432(圖9),并被傳送至第二可旋轉的輸送裝置102的內側軌道152上。
相鄰支撐件444之間有可徑向移動的支撐板450。每一個這種板具有一個徑向向內延伸的基本區域452,它分別容納在主體442后面上的徑向延伸的槽454內。每一個槽454和各板450的基本區域452之間的協調配合引導板進行徑向往復運動,而不會使板450偏離其半徑。
框架的豎直元件221,222上的管219支撐著一個固定直立的凸輪體460,該凸輪體460具有一個槽形凸輪462,它圍繞著凸輪體的中心軸。凸輪462具有一個圍繞凸輪體460的輪廓,它對應于圖9的從凸輪體的軸到路徑435的半徑內的變化、輪廓、形狀,沿著該輪廓,罐16可以徑向向內移動,直至它們旋轉至傳送處497。槽形凸輪462向凸輪體460的后方打開。附著于每個可徑向移動的罐支撐板450的前表面上的是各凸輪從動件464,它坐在槽形凸輪462中,這樣引導板450隨著輪的旋轉而徑向向內和向外。
將罐保持在第一輸送裝置輪427上的各種抽吸接合件對于固定罐保持支撐件444和對于板450而言是同樣的。在所有接合件211,213處的柔性軟管吸收了板450的徑向移動。
如圖12所示,前述凸輪引導的、徑向可移動的、第一傳送輸送裝置427的罐支撐裝置可以引入與圖9的第二輸送裝置102不同的第二輸送裝置470,其中第二輸送裝置470具有分別形成的磁性通道479和480,當鋼或鐵罐被保持在第二輸送裝置上時,它們是可替換的,以用于抽吸保持。磁性通道沿著罐路徑的長度與施加給第二輸送裝置的空氣抽吸件具有同等的長度,如圖9-11所示的第二實施方案。
相應的,由帶103在圖9-11的實施方案中施加的空氣抽吸也可以由帶483上的各磁性通道所代替。
圖12示意性的表示了設置在第二傳送輸送裝置470和帶483上的磁性物質,它們對于鐵罐的抽吸保持來講是可替代的方案。磁性物質可以只在第二輸送裝置輪470、和/或輸送帶483中之一上使用,而不必在兩者上都使用,也不必在整個傳送路徑上使用。圖9的實施方案的替換磁性物質布置如圖12所示。在第二輸送裝置470和帶483兩者上的磁性物質是條形的,以對應于圖9所示的抽吸通道151和152,并在帶103處。磁性物質保持固定,并在設備的框架上支撐著,足夠靠近旋轉的輸送裝置輪和/或帶,并在它們的罐接合表面后面,以將罐吸向輪和帶。
在第二傳送輪470上,分別用于外側軌道151和內側軌道152的各磁性條479以及480會在罐位置436的傳送點497處和罐位置416的傳送點498處或就在其前面開始,此處在第一和第二輪上的罐路徑的切線重疊,并且所述磁條圍繞著輪102順時針繼續,一直到向帶483的傳送發生處的傳送點482和484。同樣,該帶在其后面具有磁性元件485和486,以吸引罐,這些磁性元件在傳送點482,484處或就在其前面開始,并沿著輸送帶繼續。
盡管已經就本發明的特定實施方案描述了本發明,但是許多其它的變化和改進以及其它應用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清楚的。因此本發明不限于此處的具體公開,而只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范圍。
權利要求
1.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所述設備包括連續運轉的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它們可以分別圍繞著橫向隔開的彼此大體平行的第一和第二軸線旋轉;連續運轉的芯軸載體,它可以圍繞著第三軸線旋轉,以及包括第一條板部分的連續運轉的帶式輸送裝置;所述第一傳送輸送裝置沿軸向設置在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和所述載體的前面,所述第一條板部分沿軸向經過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前面;在所述載體上的多個容器運載芯軸,它們從所述芯軸沿軸向向前延伸;在所述第一傳送輸送裝置上的多個容器運載保持裝置,其在軸向方向上朝向后面,并沿著以所述第一軸線為中心的圓形路徑移動;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具有一個朝向前面的容器接收表面,并可用來提供第一吸力以從所述第一傳送輸送裝置向著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將容器向后吸,從而有效地配合并將其保持在所述表面,同時部分所述表面移動通過一保持區;部分所述載體和第一傳送輸送裝置在第一傳送區域處是相面對的關系,在所述第一傳送區處,所述保持裝置接收正由所述芯軸運載的容器;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在第二傳送區處是相面對的關系,在所述第二傳送區處,所述表面接收從所述保持裝置向后伸出的容器;部分所述第一條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在裝載區處是相面對的關系,在所述裝載區,從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向前伸出的容器由所述帶式輸送裝置的所述第一條板部分接收,所述第一條板部分可以提供第二吸力,來保持在所述第一條板部分上的從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接收的容器;所述裝載區在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旋轉路徑上處于所述第二傳送區的下游段,并且所述保持區在所述第二傳送區和所述裝載區之間延伸;所述第二輸送裝置的所述朝向前面的表面包括以所述第二軸線為中心形成的同心外側和內側圓形軌道;所述路徑和所述軌道的布置使得在所述第二傳送區處,每個所述保持裝置沿著所述路徑移動而面對著所述朝向前面的表面,先穿過所述外側軌道的前面、然后穿過所述內側軌道的前面;在所述裝載區處,內側軌道和外側軌道都面對著所述第一條板部分;當第一種間隔的一些所述保持裝置穿過所述外側軌道的前面時,由所述第一種間隔的保持裝置運載的容器從中被釋放,并在所述外側軌道處被傳送至所述第二輸送裝置,從而被輸送通過所述保持區;以及當第二種間隔的一些所述保持裝置穿過所述內側軌道的前面時,由所述第二種間隔的保持裝置運載的容器從中被釋放,并在所述內側軌道處被傳送至所述第二輸送裝置,從而被輸送通過所述保持區。
2.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帶式輸送裝置還包括第二條板部分,其位于所述第一條板部分下游段并向前移動離開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
3.如權利要求2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條板部分被支撐而在移動通過所述裝載區時向上移動。
4.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表面和第一條板部分中的至少一個可以通過在那里產生抽吸力來提供第一和第二吸力中的相應一個。
5.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包括一個固定的低壓支管,它具有面向前面的開口側以及限定所述表面的板狀元件;所述板狀元件以所述第二軸線為中心連續旋轉,并可操作地定位在所述元件的前面來覆蓋所述開口側;所述板狀元件具有多個從中延伸穿過的孔,并且該孔隨著所述板狀元件的旋轉而定位成與所述支管相通,從而在所述支管內的減壓產生了所述的第一吸力。
6.如權利要求5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被傳送的容器取向為這樣,即,在容器處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傳送區和處于所述裝載區時,容器的封閉端在其開口端前面;在所述第二傳送區處,容器的開口端與所述表面可操作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傳送區處,容器的封閉端與所述保持裝置可操作地配合,在所述裝載區處,所述封閉端與所述第一條板部分可操作地配合。
7.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被傳送的容器取向成這樣,即,在容器處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傳送區和處于所述裝載區時,容器的封閉端在其開口端前面;在所述第二傳送區處,容器的開口端與所述表面可操作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傳送區處,容器的封閉端與所述保持裝置可操作地配合,在所述裝載區處,所述封閉端與所述第一條板部分可操作地配合。
8.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表面和所述第一條板部分中的至少一個可以通過用于吸引鐵類材料容器的磁體來提供第一和第二吸力中的相應一個。
9.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所述面向前面的容器接收表面是一個大體平坦的表面。
10.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保持裝置沿著所述路徑以單列布置,并且彼此之間的間隔相等。
11.如權利要求10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保持裝置之間的間隔在所述第一傳送輸送裝置旋轉時保持恒定。
12.如權利要求10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每個容器具有一個開口端和一個與該開口端相對的封閉端;每個容器的封閉端包括一個朝向開口端突出的圓形頂;封閉端包括第一直徑的圓形凸邊,該凸邊背向開口端而凸起;每一個保持裝置包括一個有可偏轉的環形部分的柔性的吸盤,該可偏轉的環形部分有一個與凸邊相配的面向后面的支承表面;所述面向后面的支撐表面具有大于凸邊的第一直徑的第二直徑。
13.如權利要求12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每一個所述的保持裝置還包括一個相對堅硬的元件,該元件具有一個凹陷處,所述吸盤延伸到其中;所述可偏轉的環具有一個面向前面的表面,它在所述吸盤未受應力時與所述相對堅硬的元件近距離隔開;在所述吸盤處于應力狀態并保持一個罐時,所述面向前面的表面與所述相對堅硬的元件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可偏轉的環部分沿向前方向的偏轉。
14.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當所述第一種間隔的一些所述容器中的每一個容器被傳送至所述外側軌道時,該容器向下游移動足夠的距離,從而會清除在所述的與所述外側軌道相交的所述第二種間隔的一些所述保持裝置的下一個保持裝置上的容器。
15.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具有一個向后延伸進入所述表面并圍繞所述第二軸線的溝槽,所述溝槽由分開的第一和第二側面邊界壁所限定,并且至少一些所述孔與所述溝槽相通;每一個所述容器的橫向截面尺寸明顯大于所述側面邊界壁之間的間隔;所述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被可操作地定位,從而由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接收的容器延伸穿過所述兩個側面邊界壁。
16.如權利要求15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溝槽也由后邊界壁所限定;所述孔中的至少一些孔從所述后邊界壁向后延伸。
17.如權利要求16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孔中的至少一些孔排列在以所述第二軸線為中心圍繞的圓形陣列中。
18.如權利要求17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橫截面尺寸明顯大于在所述圓形陣列中相鄰的孔之間的間隔。
19.如權利要求18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橫截面尺寸至少等于在所述圓形陣列中相鄰的孔之間的所述間隔的大約兩倍。
20.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孔排列在以所述第二軸線為中心圍繞的同心的第一和第二圓形陣列中,所述第二陣列介于所述第二軸線和所述第一陣列之間;在所述第二傳送區,所述保持裝置排列成可形成第一和第二列保持裝置,并且所述第二列保持裝置介于所述第一軸線和所述第一列之間;將所述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可操作地定位,從而在所述第一列中的所述保持裝置上的容器被傳送至所述第二陣列處的所述表面,而在所述第二列的所述保持裝置內的容器被傳送至所述第一列處的所述表面。
21.如權利要求20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溝槽,它們每一個從所述平面向后延伸并圍繞所述第二軸線,每一個所述溝槽由一對分開的側面邊界壁所限定,所述第一圓形陣列的所述孔與所述第一溝槽相通,所述第二圓形陣列的所述孔與所述第二溝槽相通;限定每一個所述溝槽的所述側面邊界壁被分開,從而每一個容器的橫截面尺寸明顯大于限定每一個溝槽的所述側面邊界壁之間的間隔,從而在第一陣列處被傳送至所述表面的容器延伸穿過限定所述第一溝槽的兩個側面邊界壁,而在第二陣列處被傳送至所述表面的容器延伸穿過限定所述第二溝槽的兩個側面邊界壁。
22.如權利要求2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的所述面向前面的容器接收表面是一種大體上平的表面。
23.如權利要求2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每一個所述溝槽還由單獨的后邊界壁來限定;所述孔延伸穿過所述后邊界壁。
24.如權利要求23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橫截面尺寸明顯大于在第一和第二圓形陣列中的每一個內的相鄰的所述孔之間的間隔。
25.如權利要求24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橫截面尺寸至少近似等于在所述圓形陣列中的每一個內的相鄰的所述孔之間的所述間隔的兩倍。
26.如權利要求25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圓形陣列的所述孔排列成為第一列孔,而所述第二圓形陣列的所述孔排列成為第二列孔;所述第一列孔內的孔彼此等距離間隔,并被設置在限定所述第一溝槽的所述側面邊界壁的中間;所述第二列孔內的孔彼此等距離間隔,并被設置在限定所述第二淺溝槽的所述側面邊界壁的中間。
27.如權利要求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所述保持裝置在其經過所述第一傳送區時被排列成單列,并且所述芯軸在其經過所述第一傳送區時被排列成單列;在所述傳送區,相鄰的所述芯軸之間的間隔明顯大于相鄰的所述保持裝置之間的間隔,所述芯軸的線速度明顯大于所述保持裝置的線速度。
28.一種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所述設備包括連續運轉的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第一輸送裝置可繞著相應的第一軸線旋轉,而第二輸送裝置可繞著相應的第二軸線旋轉,這些軸線大體上平行并且橫向隔開;輸送裝置的尺寸和它們的軸線如此排布以使得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的一部分沿軸向重疊,并且彼此軸向分開,并且在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的重疊區域圍繞著它們各自的軸線旋轉而經過彼此;第一輸送裝置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輸送裝置具有第二表面,第一和第二表面在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沿軸向重疊的區域彼此相對,并沿軸向分開;第一表面可以施加將容器保持在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吸力,第二表面可以施加將容器保持在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吸力;連續運轉的芯軸載體,它可以圍繞著與第一軸線分開的第三軸線旋轉,第一軸線和第三軸線的位置以及芯軸載體和第一輸送裝置的形狀及尺寸以及其排布使得容器以單列從芯軸載體傳送至第一輸送裝置的第一表面;連續運轉的帶式輸送裝置,它包括可移動的條板部分,以將容器運送離開第二輸送裝置,將條板部分定位以在第二傳送處接收來自第二輸送裝置的容器,該第二傳送處位于在第二輸送裝置的旋轉中從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重疊之處起的下游段;第二輸送裝置的第二表面包括圍繞第二軸線形成的同心的外側和內側軌道,當容器從第一輸送裝置的第一表面被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的第二表面時,每一個外側和內側軌道用以提供將容器保持在外側和內側軌道中對應的一個上的第二吸力;容器在第一輸送裝置的第一表面上的路徑、在第二輸送裝置以及重疊區域上的內側和外側軌道都被設在各自的輸送裝置上,從而在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旋轉時重疊的區域中,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一些容器的路徑首先穿過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的前面,然后與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相交;在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旋轉的時侯,并且在被支撐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第一多個容器穿過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的時侯,第一輸送裝置可以在第一多個容器通過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時將第一多個容器保持在第一輸送裝置上,并且第一輸送裝置可以在第一多個容器處于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時將第一多個容器釋放至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軌道;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可以作用在被支撐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第二多個容器上,從而當每一個第二多個容器經過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時,第一輸送裝置可以中斷第一吸力并將第二多個容器釋放至第二輸送裝置的外側軌道處的第二吸力上;從而第一和第二多個容器分別在內側和外側軌道上被傳送至位于輸送帶處的第二傳送位置。
29.如權利要求28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第一和第二輸送裝置是可操作的,從而使第一和第二多個交替容器圍繞著第一輸送裝置。
30.如權利要求28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還包括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相應容器支撐件,用于在第一輸送裝置上支撐每一個第二多個容器,每一個容器支撐件分別移動各自支撐的容器,從在芯軸載體至第一輸送裝置的傳送時的第一和第二多個容器處于相同半徑的列的徑向位置,移動至在第一和第二傳送輸送裝置之間的重疊區域處的第二徑向內側位置,從而在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之間的傳送處,第二多個容器在相應的路徑上移動,該路徑的切線與第二輸送裝置上的外側軌道的切線重疊并平行。
31.如權利要求30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第一輸送裝置支撐第一多個容器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路徑,以沿著圍繞第一軸線的圓形路徑旋轉,同時容器支撐的路徑和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第二多個容器的路徑是一種非圓形的路徑,該路徑在從芯軸載體至第一輸送裝置的傳送時與第一軸線成較大半徑,并且在第二多個罐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外側軌道的傳送時與第一軸線成較短的半徑。
32.如權利要求31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還包括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凸輪并且具有一個圍繞第一軸線的路徑,在用于第二多個容器的每一個支撐件上的相應凸輪從動件,每一個凸輪從動件配合并跟隨著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凸輪,該凸輪被成型而使得當凸輪從動件跟隨凸輪路徑時,第二多個容器跟隨各自的路徑,此時在第二容器從第一輸送裝置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的傳送處,第二多個容器沿著這樣一條路徑移動,即該路徑處第二多個容器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路徑的切線與第二多個容器在第二輸送裝置上的路徑的切線是同一條切線并相平行。
33.如權利要求32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內側和外側軌道通過該軌道施加第二吸力,所述軌道包括第二輸送裝置的相應溝槽,在所述溝槽中施加抽吸力,從而罐在抽吸的作用下被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的軌道并在抽吸的作用下被保持在那里。
34.如權利要求32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和外側軌道通過其上帶有磁性物質的軌道而施加第二吸力,來將容器磁性地保持在第二輸送裝置上。
35.如權利要求34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還包括在帶式輸送裝置的條板部分處的磁性物質,以從第二輸送裝置將容器磁性地傳送至帶式輸送裝置,并將該容器磁性地保持在該帶式輸送裝置上。
36.如權利要求28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第一輸送裝置支撐著第一多個容器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路徑,以沿著圍繞第一軸線的圓形路徑旋轉,同時容器支撐的路徑和在第一輸送裝置上的第二多個容器的路徑是一種非圓形的路徑,該路徑在從芯軸載體至第一輸送裝置的傳送時與第一軸線成較大半徑,并且在第二多個罐傳送至第二輸送裝置外側軌道的傳送時與第一軸線成較短的半徑。
37.如權利要求28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通過第一表面施加的第一吸力和通過第二表面的軌道施加的第二吸力是抽吸作用力。
38.如權利要求37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還包括帶式輸送裝置的條板部分,用來提供用于將容器保持在該條板部分上的第三抽吸力。
39.如權利要求28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第二輸送裝置的內側和外側軌道通過其上具有磁性物質的軌道施加第二吸力,以將容器磁性保持在第二輸送裝置上。
40.如權利要求39的用于輸送容器的設備,其中還包括帶式輸送裝置的條板部分,用來提供用于將容器磁性地保持在該條板部分上的第三磁吸力。
全文摘要
非常高速的連續運轉的圓筒形罐裝飾機的輸出端設有卸載設備,其形式為連續移動的閉環抽吸輸送帶(103),它由第一和第二連續旋轉的、軸線平行的、施加抽吸力的輸送輪(27)來提供。被保持在第二輪上的罐(16)位于兩個同心的圓形軌道(151,152)上,并在抽吸的作用下被傳送至輸送帶上。第一輪(27)沿著單列環形路徑(P)運載罐。在第一和第二輪部分重疊的區域中,在路徑上間隔的罐被送至第二輪的一條軌道,該路徑上的剩下的間隔罐被送至第二輪的另一條軌道上。被支撐在第一輪上的間隔的罐徑向地移動,從而在第一輪上的罐處于兩列中,這兩列與第二輪上的兩條軌道在每個列和相應的軌道的相應公共切線處相交。
文檔編號B65G47/86GK1350503SQ00807294
公開日2002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4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7日
發明者羅伯特·威廉姆斯, 魯斯爾·迪·多納托 申請人:賽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