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凈水瓶出水機構,特別是指一種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
凈水瓶是一種上部加入自來水,經滅菌、凈化、礦化等過程最后出來含有某些微量元素的裝置,同時它也指一種用于容納純凈水、蒸餾水、礦泉水等凈水的器具。一專利號為98225013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遠紅外礦化凈水瓶,它包括瓶體,瓶體內裝連凈化裝置,瓶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制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瓶體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并通過中間螺圈連接,上、下瓶體連接處嵌有用以固定凈化裝置的支撐圈,凈化裝置的上方有一跟支撐圈連接的翻板,支撐圈和翻板使水分隔為上、下不通的兩腔,支撐圈上方有一與其固連的使上、下瓶體導氣的氣管;上瓶體有一氣孔開關,與瓶體側壁固定,開關內頂端有一跟翻板一端連接的拉桿。該技術方案采用翻板、導氣管、氣孔開關以及拉桿等機構以保證凈水瓶順利出水,結構復雜;另外,要保證凈水瓶良好出水,還需要人工正確操作其氣孔開關和上密封蓋,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飲水器滲水,因而操作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以實現自動出水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這樣的該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帶有聯接端的閥板,設有一水流量限位套與所述的聯接端固定聯接,在所述的水流量限位套的上端部位固定聯接一下閥體;且在凈水瓶底部固定聯接有一與所述的下閥體相配合的上閥體,所述的上閥體為一中空結構,且與凈水瓶相聯通;并且在凈水瓶底面部位外側固定聯接一包繞閥體外圍的閥套。
采用上述方案,就大大簡化了凈水瓶的出水機構,結構簡單,同時它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工操作,因而方便人們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閥體打開狀態結構示意圖(圖1的A-A向剖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閥體關閉狀態結構示意圖(圖1的A-A向剖視)。
下面將結合上述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是一種典型的與家用飲水機配套使用的凈水瓶,其出水機構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圖2和圖3是本實用新型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結構示意圖。該出水機構包括有閥板1,閥板1上端帶有一聯接端2,聯接端2聯接有一水流量限位套3,它起到限制水流量和支撐下閥體5的作用。水流量限位套3的上端嵌合聯接由硅膠制成的下閥體5。上閥體10帶有下邊沿,大致呈“”字型,通過固定于凈水瓶壁的螺帽8及硅膠墊片6與凈水瓶7壁固定聯接。閥套4膠合在凈水瓶7底面部位上閥體9的下邊沿,包繞閥體。凈水瓶與家用飲水機配套使用時,將凈水瓶倒扣在飲水機上,閥體放在飲水機水槽內。如圖1所示的閥體打開狀態時,凈水瓶內的水沿著上閥體10的入水口10流經下閥體5再流入水流限位套3,流經設在水注磁3上的出水口11,最后流入至閥板所在的飲水機的水槽內,水槽內水位就不斷升高,當液面增至閥板的下沿時,水的浮力開始慢慢托起閥板1,閥板1帶動下閥體5上頂,當下閥體5上頂至如圖3所示位置時,上、下閥體關閉,水流就不會通過閥體流入飲水機水槽。當人們使用飲水機時,水槽內的液面就下降,閥體也就隨著液面的下降而下落,這時,上、下閥體即打開,水又可以流入水槽,以補充流出飲水機的水。
硅膠墊片6的作用在于防止閥體與瓶壁之間滲水。
權利要求1.一種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帶有聯接端的閥板,設有一水流量限位套與所述的聯接端固定聯接,在所述的水流量限位套的上端部位固定聯接一下閥體;且在凈水瓶底部固定聯接有一與所述的下閥體相配合的上閥體,所述的上閥體為一中空結構,且與凈水瓶相聯通;并且在凈水瓶底面部位外側固定聯接一包繞閥體外圍的閥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板是底部略向上凹陷且中空的機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閥體是帶有下邊沿的大致呈“”字形的機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閥體是上部大致呈圓臺狀的機構。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閥體是由硅膠材料制作而成的。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閥體是通過一固定于凈水瓶壁的螺帽和設置在所述的上閥體外圍的螺紋相配合與凈水瓶固定聯接的,且所述的上閥體的下邊沿與凈水瓶壁之間設有硅膠墊片。
專利摘要一種凈水瓶浮閥式出水機構,它包括一帶有聯接端的閥板,設有一水流量限位套與所述的聯接端固定聯接,在所述的水流量限位套的上端部位固定聯接一下閥體;且在凈水瓶底部固定聯接有一與所述的下閥體相配合的上閥體,所述的上閥體為一中空結構,且與凈水瓶相聯通;并且在凈水瓶底面部位外側固定聯接一包繞閥體外圍的閥套。采用上述方案,就大大簡化了凈水瓶的出水機構,結構簡單,同時它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工操作,因而方便人們使用。
文檔編號B65D47/00GK2428426SQ0021813
公開日2001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20日
發明者樓國良 申請人:樓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