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無人機在抗震救災、小范圍戰場偵察、打擊效果評估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無人機的起飛方式包括彈射起飛、滑跑起飛和手擲起飛等,針對彈射起飛,由于傳統的彈射裝置體積較大,尤其是在海上應用時將占用很大的甲板空間,給艦船甲板的使用造成不便。
[0003]基于此,現有技術確實有待于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彈射裝置,以節省發射平臺空間、保持發射平臺的平整性。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所述裝置包括:彈射器、嵌入槽以及升降支架;
[0007]所述彈射器固定在升降支架上;發射平臺上開設有嵌入槽,所述彈射器可通過升降支架降至嵌入槽內。
[0008]優選的,所述升降支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
[0009]所述前支架安裝在彈射器導軌的前端,所述后支架安裝在彈射器導軌的后端;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均包括:
[0010]第一主桿、第一斜桿、第一滑塊、第一導軌、第一限位塊以及第二主桿、第二斜桿、第二滑塊、第二導軌、第二限位塊以及橫桿;
[0011 ]所述第一主桿的一端安裝在彈射器導軌的一側,且相對于彈射器可旋轉,另一端連接第一滑塊;
[0012]所述第一斜桿的一端安裝在第一主桿上且可拆卸;另一端安裝在彈射器導軌的中間段,且相對于彈射器可旋轉;
[0013]所述第一滑塊位于第一導軌上,所述第一導軌在第一滑塊向彈射器滑動的方向上安裝有第一限位塊;
[0014]所述第二主桿的一端安裝在彈射器導軌的另一側,且相對于彈射器可旋轉,另一端連接第二滑塊;
[0015]所述第二斜桿的一端安裝在第二主桿上且可拆卸;另一端安裝在彈射器導軌的中間段,且相對于彈射器可旋轉;
[0016]所述第二滑塊位于第二導軌上,所述第二導軌在第二滑塊向彈射器滑動的方向上安裝有第二限位塊;
[0017]所述橫桿連接在第一主桿和第二主桿之間,且相對于第一主桿和第二主桿可拆卸;
[0018]所述第一主桿和第二主桿相對于彈射器的軸線對稱;
[0019]所述第一斜桿和第二斜桿相對于彈射器的軸線對稱。
[0020]優選的,所述嵌入槽為H型,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位于橫向槽內,縱向槽與彈射器的形狀相吻合。
[002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通過將彈射器置于可升降的支架上,在使用時,將支架上升,使用彈射器進行無人機的發射;在不使用時,下降支架直至彈射器置于嵌入槽內,避免占用發射平臺空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架設方便,能夠反復使用、成本較低,便于推廣。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前支架結構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主桿與斜桿以及橫桿與主桿的連接示意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前支架的另一結構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后支架安裝位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彈射器1、嵌入槽2以及升降支架3;
[0030]所述彈射器I固定在升降支架3上;發射平臺上開設有嵌入槽2,所述彈射器I可通過升降支架3降至嵌入槽2內。
[0031]所述升降支架3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結構完全相同,且均為對稱結構,即關于彈射器I的軸線對稱;如圖2所示,所述前支架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前端,所述后支架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后端,如圖5所示;
[0032]以前支架為例,結合圖2和圖4,所述前支架包括:
[0033]第一主桿4、第一斜桿5、第一滑塊6、第一導軌7、第一限位塊8以及第二主桿9、第二斜桿10、第二滑塊11、第二導軌12、第二限位塊13以及橫桿14;
[0034]所述第一主桿4的一端通過轉軸件15連接在彈射器I導軌的一側,使得第一主桿4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第一主桿4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滑塊6;
[0035]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主桿4上安裝有連接件16,所述第一斜桿5的一端安裝在第一主桿4的連接件16上,并通過安裝銷17固定;另一端通過轉軸件15連接在彈射器I導軌的中間段,使得第一斜桿5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若取下安裝銷17,第一斜桿5即可從第一主桿4上拆卸;
[0036]所述第一滑塊6位于第一導軌7上,所述第一導軌7在第一滑塊6向彈射器I滑動的方向上安裝有第一限位塊8;
[0037]所述第二主桿9和第一主桿4相對于彈射器I的軸線對稱;所述第二斜桿10和第一斜桿5相對于彈射器I的軸線對稱;相應的,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主桿9的一端通過轉軸件15連接在彈射器I導軌的另一側,使得第二主桿9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第二主桿9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滑塊11;
[0038]所述第二主桿9上安裝有連接件16,所述第二斜桿10的一端安裝在第二主桿9的連接件16上,并通過安裝銷17固定;另一端通過轉軸件15連接在彈射器I導軌的中間段,使得第二斜桿10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若取下安裝銷17,第二斜桿10即可從第二主桿9上拆卸;
[0039]所述第二滑塊11位于第二導軌12上,所述第二導軌12在第二滑塊11向彈射器I滑動的方向上安裝有第二限位塊13;
[0040]所述橫桿14通過連接件16連接在第一主桿4和第二主桿9之間,并通過安裝銷17固定,當取下安裝銷17時,橫桿14從第一主桿4和第二主桿9上拆卸下來;
[0041]所述嵌入槽2為工字型,第一導軌7均位于橫向槽內,縱向槽與彈射器I的形狀相吻入口 ο
[0042]本實用新型在進行無人機發射時,前支架31和后支架32共同作用,將彈射器支撐起來進行無人機發射,其工作狀態圖如圖1所示,此時,第一滑塊6和第二滑塊11通過對應的第一限位塊8和第二限位塊13進行限位鎖死,第一斜桿5和第二斜桿10固定在彈射器I和對應的主桿之間,橫桿14固定在兩主桿之間,主桿、斜桿和橫桿形成穩定的三角結構,保證彈射的安全;當發射完畢后,將第一斜桿5和第二斜桿10從對應的主桿上拆卸下來,并將主桿之間的橫桿拆卸下來,下壓彈射器I,使得滑塊在軌道上滑動直至彈射器I置于嵌入槽2中,由于第一斜桿5和第二斜桿10均相對于彈射器I可轉動,此時,斜桿將被收納到彈射器的側面,由于嵌入槽2開設在發射平臺上,這樣整個彈射器將不占用發射平臺的空間。
[004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通過將彈射器置于可升降的支架上,在使用時,將支架上升,使用彈射器進行無人機的發射;在不使用時,下降支架直至彈射器置于嵌入槽內,避免占用發射平臺空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架設方便,能夠反復使用、成本較低,便于推廣。
[0044]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
【主權項】
1.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彈射器(I)、嵌入槽(2)以及升降支架(3); 所述彈射器(I)固定在升降支架(3)上;發射平臺上開設有嵌入槽(2),所述彈射器(I)可通過升降支架(3)降至嵌入槽(2)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3)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 所述前支架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前端,所述后支架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后端;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均包括: 第一主桿(4)、第一斜桿(5)、第一滑塊(6)、第一導軌(7)、第一限位塊(8)以及第二主桿(9)、第二斜桿(10)、第二滑塊(11)、第二導軌(12)、第二限位塊(13)以及橫桿(14); 所述第一主桿(4)的一端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一側,且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另一端連接第一滑塊(6); 所述第一斜桿(5)的一端安裝在第一主桿(4)上且可拆卸;另一端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中間段,且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 所述第一滑塊(6)位于第一導軌(7)上,所述第一導軌(7)在第一滑塊(6)向彈射器(I)滑動的方向上安裝有第一限位塊(8); 所述第二主桿(9)的一端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另一側,且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另一端連接第二滑塊(11); 所述第二斜桿(10)的一端安裝在第二主桿(9)上且可拆卸;另一端安裝在彈射器(I)導軌的中間段,且相對于彈射器(I)可旋轉; 所述第二滑塊(11)位于第二導軌(12)上,所述第二導軌(12)在第二滑塊(11)向彈射器(I)滑動的方向上安裝有第二限位塊(13); 所述橫桿(14)連接在第一主桿(4)和第二主桿(9)之間,且相對于第一主桿(4)和第二主桿(9)可拆卸; 所述第一主桿(4)和第二主桿(9)相對于彈射器(I)的軸線對稱; 所述第一斜桿(5)和第二斜桿(10)相對于彈射器(I)的軸線對稱。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2)為工字型,第一導軌(7)和第二導軌(12)位于橫向槽內,縱向槽與彈射器(I)的形狀相吻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嵌入式彈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彈射器、嵌入槽以及升降支架;所述固定在升降支架上;發射平臺上開設有嵌入槽,所述彈射器可通過升降支架降至嵌入槽內;本實用新型可以節省發射平臺空間、保持發射平臺的平整性。
【IPC分類】B64F1/06
【公開號】CN205203417
【申請號】CN201520921927
【發明人】郭正, 侯中喜, 劉玨, 楊希祥, 董兵, 包月強, 李曉華, 汪文凱, 王波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