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軸直升機電控變槳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創造屬于航空機械,主要涉及共軸直升機電控變槳距結構設計。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變槳距結構是直升機的重要機械結構,變槳距能改變槳葉的迎角,使翼型升力發生變化,從而改變直升機的升力。變槳距結構采用連桿機構設計完成,連桿機構設計精妙,由舵機聯動控制連桿,實現直升機的變槳距。但控制變槳距的連桿機械機構比較復雜,比如說存在設計精度高,要求安裝位置精確,還涉及到舵機控制的準確性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結合對現有的復雜的連桿機械結構簡化改造的需求,設計了直接由電機控制變槳距的結構,達到相同的變槳距控制要求,設計難度低,控制精確度高的目的。
[0004]本發明創造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發動機帶動上旋翼軸工作,在直升機的上旋翼軸上安裝上旋翼槳盤,上旋翼葉片固定在上旋翼變螺距轉盤上,上旋翼槳盤通過軸與上旋翼變螺距轉盤接連。在直升機的上旋翼槳盤中安裝小型伺服電機,小型伺服電機帶動蝸桿轉動。渦輪跟隨蝸桿轉動,且渦輪配裝在上旋翼槳盤上,通過軸連接上旋翼變螺距轉盤;通過一組圓錐齒輪,將動力傳給下旋翼軸,同樣,在下旋翼軸上安裝直升機的下旋翼槳盤,下旋翼葉片固定在下旋翼變螺距轉盤上。在直升機下旋翼槳盤中安裝小型伺服電機,小型伺服電機帶動蝸桿轉動,渦輪跟隨蝸桿轉動,且渦輪配裝在下旋翼槳盤上,通過軸連接下旋翼變螺距轉盤,這樣就實現了旋翼機變槳距的功能。
[0005]本發明創造采用單獨供電的小型伺服電機,共配有四組小型伺服電機,每個小型伺服電機控制改變一片槳葉的槳距,四組小型伺服電機由單片機統一控制,這樣既達到了簡化設計結構的要求,又實現了變槳距控制的精準度,從而改善直升機的飛行特性。
【附圖說明】
[0006]圖1直升機變槳距機構總體結構示意圖。
[0007]圖中件號說明:1、平衡桿2、上旋翼槳盤連桿3、上旋翼4、上旋翼變螺距轉盤5、下旋翼變螺距轉盤6、下旋翼7、下旋翼槳盤連桿8、舵機拉桿9、下旋翼傳動軸10、上旋翼傳動軸11、反向傳動裝置12、下旋翼槳盤13、上旋翼槳盤14、渦輪傳動15、蝸桿傳動16、伺服電機
[0008]圖2電機、渦輪蝸桿傳動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件號說明:14、潤輪傳動15、蝸桿傳動16、伺服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0011]直升機發動機帶動10上旋翼傳動軸工作,10上旋翼傳動軸通過11反向傳動裝置,將動力傳遞給9下旋翼傳動軸。10上旋翼傳動軸上安裝13上旋翼槳盤,3上旋翼葉片固定在4上旋翼變螺距轉盤上,13上旋翼槳盤通過軸與4上旋翼變螺距轉盤接連。單片機控制16伺服電機轉動特定的角度,16伺服電機輸出軸與15蝸桿相連,15蝸桿帶動14渦輪轉動,從而14渦輪帶動上旋翼變螺距轉盤轉動到特定的角度,改變槳葉的槳距。10上旋翼傳動軸通過11反向傳動裝置,將動力傳遞給9下旋翼傳動軸。
【主權項】
1.一種由伺服電機控制的共軸直升機電控變槳距結構,其特征在于:直升機發動機帶動上旋翼傳動軸(10)工作,上旋翼傳動軸(10)上安裝上旋翼槳盤(13),上旋翼葉片(3)固定在上旋翼變螺距轉盤(4)上,上旋翼槳盤(13)通過軸與上旋翼變螺距轉盤(4)接連,單片機控制伺服電機(16)轉動特定的角度,伺服電機(16)輸出軸與蝸桿(15)相連,蝸桿(15)帶動渦輪(14)轉動,從而渦輪(14)帶動上旋翼變螺距轉盤(4)轉動到特定的角度,改變槳葉的槳距,上旋翼傳動軸(10)通過反向傳動裝置(11 ),將動力傳遞給下旋翼傳動軸(9)。
【專利摘要】共軸直升機電控變槳距結構屬于航空機械;發動機帶動上旋翼軸工作,在直升機的上旋翼軸上安裝上旋翼槳盤,上旋翼葉片固定在上旋翼變螺距轉盤上。在直升機的上旋翼槳盤中安裝小型伺服電機,小型伺服電機帶動蝸桿旋轉動,渦輪跟隨蝸桿轉動,且渦輪配裝在上旋翼槳盤上,通過軸連接上旋翼變螺距轉盤;通過一組圓錐齒輪,將動力傳給下旋翼軸,下旋翼工作原理同上,這樣就實現了直升機變槳距的功能;本機構達到了簡化設計結構的要求,又實現了變槳距控制的精準度,從而改善旋翼機的飛行特性。
【IPC分類】B64C27-59, B64C27-68
【公開號】CN204310041
【申請號】CN201420769606
【發明人】馮江, 張佳鑫, 王 琦, 董云鈴, 賈鵬宇, 于立寶
【申請人】東北農業大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