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及無人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及無人機,該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包括本體、電池艙蓋、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鎖止件、設置在電池艙蓋上并可與第一鎖止件相互鎖止的第二鎖止件、設置在本體上的第一限位件、設置在電池艙蓋上的第二限位件以及設置在本體上的按鈕釋放組件,本體中設置有電池艙,電池艙蓋滑動連接在本體上并可覆蓋電池艙的開口,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配合用于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滑動,按鈕釋放組件包括滑動設置在本體上的釋放按鈕及復位彈簧,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限位配合可由按壓釋放按鈕解除。本實用新型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不需要借用專用工具,電池艙蓋打開方便、簡單,且打開時間較短。
【專利說明】
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及無人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飛行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及無人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無人機,為了保證無人機足夠的飛行時間,電池通常設計為可更換的方式,電池設置在本體內部形成的電池艙中,電池艙的外部開口處設置有電池艙蓋。由于無人機在天上飛行時的震動頻率很高,這要求電池艙蓋與本體連接牢靠,否則電池艙蓋一旦脫離本體,將導致電池松動、掉電,無人機將會失效,導致無人機墜落或者地面控制失效,后果嚴重。
[0003]因而,現有的一部分無人機,電池艙蓋與本體之間普遍采用卡勾固定,通過卡勾的擠壓變形從而打開電池艙蓋,為了保證無人機性能安全,卡勾設計的很難解除,通常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夠解除卡勾的鎖緊,然后才能取下電池艙蓋,電池艙蓋的打開困難且繁瑣,這樣,在需要取下電池進行更換或充電時,需要較長的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電池艙蓋打開較為困難的缺陷,提供一種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提供一種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包括本體、電池艙蓋、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一鎖止件、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上并可與所述第一鎖止件相互鎖止的第二鎖止件、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一限位件、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上的第二限位件以及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按鈕釋放組件,所述本體中設置有電池艙,所述電池艙蓋滑動連接在所述本體上并可覆蓋所述電池艙的開口,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與解鎖方向與電池艙蓋的滑動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配合用于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滑動,所述按鈕釋放組件包括滑動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釋放按鈕及用于所述釋放按鈕復位的復位彈簧,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限位配合可由按壓所述釋放按鈕解除。
[0007]進一步地,所述本體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釋放按鈕滑動設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外側開口與所述本體的外部連通。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本體上并可沿本體高度方向滑動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上端形成穿出所述本體上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滑動方向一側的第一限位擋板,所述限位塊與第一限位擋板在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鎖止時相互抵靠,以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向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解鎖方向滑動;所述復位彈簧向上推動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一側表面頂靠在釋放按鈕的內側端,所述限位塊可在所述釋放按鈕被按下時向下滑動并脫離所述第一限位擋板。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二限位擋板,所述第二限位擋板與所述限位塊沿所述電池艙蓋滑動方向分別位于所述本體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滑動方向另一側的第三限位擋板,所述第二限位擋板與第三限位擋板在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鎖止時相互抵靠,以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向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方向滑動。
[0010]進一步地,所述釋放按鈕的內側端形成為第一斜面,所述限位塊的一側表面形成為與所述第一斜面貼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可向下推壓第二斜面以此帶動所述限位塊相對本體向下滑動。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鎖止件包括設置在本體上與釋放按鈕同一側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鎖止件包括設置在電池艙蓋滑動方向一側并可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的第一卡勾。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鎖止件還包括設置在電池艙蓋滑動方向另一側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鎖止件還包括設置在本體上并可卡入所述第二卡槽中的第二卡勾。
[0013]進一步地,所述本體的內側表面形成有沿本體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所述電池艙蓋對應于所述第一限位面與第二限位面的位置分別形成有第一導向板及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及第二導向板可分別與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抵靠,所述第一導向板與第一限位面的抵靠以及第二導向板與第二限位面的抵靠對所述電池艙蓋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電池艙蓋的滑動方向。
[0014]進一步地,所述本體上設置有分別突出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的第一導向筋及第二導向筋,所述第一導向板及第二導向板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導槽及第二導槽,所述第一導向筋及第二導向筋可分別滑動穿插在所述第一導槽及第二導槽中。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電池艙蓋滑動連接在無人機的本體上,本體上設置有第一鎖止件、第一限位件及按鈕釋放組件,電池艙蓋上設置有第二鎖止件及第二限位件,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與解鎖方向與電池艙蓋的滑動方向一致,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配合用于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滑動,該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相互鎖止以關閉電池艙蓋,電池艙蓋關閉時覆蓋本體上的電池艙的開口,釋放按鈕的外側端露出本體之外,按壓按鈕釋放組件的釋放按鈕可解除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限位配合,進而電池艙蓋滑動方向限位被解除,向解鎖方向拉動電池艙蓋即可使得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分離解鎖,電池艙蓋被打開,電池能夠從電池艙中取出,相對于現有技術,不需要借用專用工具,電池艙蓋打開方便、簡單,且打開時間較短,這樣,在需要取下電池進行更換或充電時,費時較少。并且,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以及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配合也能夠保證電池艙蓋與本體之間的連接可靠性,電池艙蓋不易松脫,保證了無人機的飛行安全。
[0016]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無人機,其包括上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沿第一方向的豎直剖面圖;
[0018]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0019]圖3是圖1中b處的放大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電池艙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沿第二方向的豎直剖面圖;
[0023]圖7是圖6中c處的放大圖;
[0024]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電池艙蓋打開第一階段的不意圖;
[0025]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電池艙蓋打開第二階段的不意圖;
[0026]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取出電池的示意圖;
[0027]圖1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8]說明書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0029]1、本體;11、電池艙;12、通孔;13、第二限位擋板;14、第一卡槽;15、第二卡勾;16、第一限位面;17、第二限位面;18、第一導向筋;19、第二導向筋;2、電池艙蓋;21、第一限位擋板;22、第三限位擋板;23、第一卡勾;24、第二卡槽;25、第一導向板;251、第一導槽;26、第二導向板;261、第二導槽;3、按鈕釋放組件;31、釋放按鈕;311、第一斜面;32、復位彈簧;4、限位塊;41、限位凸起;42、第二斜面;
[0030]10、電池;
[0031]20、機臂;
[0032]30、驅動電機;
[0033]40、螺旋槳。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5]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包括本體1、電池艙蓋2、設置在所述本體I上的第一鎖止件、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2上并可與所述第一鎖止件相互鎖止的第二鎖止件、設置在所述本體I上的第一限位件、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2上的第二限位件以及設置在所述本體I上的按鈕釋放組件3,所述本體I中設置有電池艙11,所述電池艙蓋2滑動連接在所述本體I上并可覆蓋所述電池艙11的開口,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與解鎖方向與電池艙蓋2的滑動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配合用于阻止電池艙蓋2相對本體I滑動,所述按鈕釋放組件3包括滑動設置在所述本體I上的釋放按鈕31及用于所述釋放按鈕31復位的復位彈簧32,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限位配合可由按壓所述釋放按鈕31解除。
[0036]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本體I上設置有通孔12,所述釋放按鈕31滑動設置在所述通孔12中,所述通孔12的外側開口與所述本體I的外部連通。
[0037]本實施例中,如圖1至圖5所示,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本體I上并可沿本體高度方向滑動的限位塊4及設置在所述本體I上的第二限位擋板13,所述第二限位擋板13與所述限位塊4沿所述電池艙蓋2滑動方向分別位于所述本體I的相對兩側,所述限位塊4的上端形成穿出所述本體I上表面的限位凸起41。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2滑動方向一側的第一限位擋板21及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2滑動方向另一側的第三限位擋板22,所述限位塊4與第一限位擋板21在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鎖止時相互抵靠,以阻止電池艙蓋2相對本體I向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解鎖方向滑動;所述復位彈簧32向上推動限位塊4,所述限位塊4的一側表面頂靠在釋放按鈕31的內側端,所述限位塊4可在所述釋放按鈕31被按下時向下滑動并脫離所述第一限位擋板21。所述第二限位擋板13與第三限位擋板22在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鎖止時相互抵靠,以阻止電池艙蓋2相對本體I向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方向滑動。這樣,在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鎖止時,通過限位塊4與第一限位擋板21相互抵靠以及第二限位擋板13與第三限位擋板22相互抵靠,能夠阻止電池艙蓋2相對本體I向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解鎖和鎖止方向滑動,這樣,電池艙蓋2在關閉狀態下與本體I的連接可靠性高。
[0038]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釋放按鈕31的內側端形成為第一斜面311,所述限位塊4的一側表面形成為與所述第一斜面311貼合的第二斜面42,在按壓釋放按鈕31時,所述第一斜面311可向下推壓第二斜面42以此帶動所述限位塊4相對本體I向下滑動。本體I上設置有用于限位塊4的滑動限位的限位結構(圖中未標示),該限位結構使得限位塊4只能是沿本體I的高度方向滑動。
[0039]本實施例中,如圖1至5所示,所述第一鎖止件包括設置在本體I上與釋放按鈕31同一側的第一卡槽14以及設置在本體I上與第一卡槽14相對側的第二卡勾15,所述第二鎖止件包括設置在電池艙蓋2滑動方向一側并可卡入所述第一卡槽14中的第一卡勾23以及設置在電池艙蓋2滑動方向另一側的第二卡槽24,所述第二卡勾15可卡入所述第二卡槽24中。
[0040]如圖4、圖6及圖9所示,所述本體I的內側表面形成有沿本體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面16及第二限位面17,所述電池艙蓋2對應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6與第二限位面17的位置分別形成有第一導向板25及第二導向板26,所述第一導向板25及第二導向板26可分別與第一限位面16及第二限位面17抵靠。
[0041]如圖4、圖6及圖9所示,所述本體I上設置有分別突出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6及第二限位面17的第一導向筋18及第二導向筋19,所述第一導向板25及第二導向板26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導槽251及第二導槽261,所述第一導向筋18及第二導向筋19可分別滑動穿插在所述第一導槽251及第二導槽261中,以實現電池艙蓋2與本體I的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導槽251與第一導向筋18接觸的部位可設置弧形表面(例如半圓柱面),以使得電池艙蓋2與本體I的滑動更加順暢;同理,第二導槽261與第二導向筋19接觸的部位也可設置弧形表面(例如半圓柱面)。
[0042]如圖4及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卡槽14與第一卡勾23設置兩組,第二卡勾15與第二卡槽24同樣設置兩組,這樣,能夠進一步保加強電池艙蓋2關閉時,與本體I的連接可靠性。
[0043]如圖1所示,所述釋放按鈕31的滑動方向與電池艙蓋2的滑動方向相同,電池艙蓋2的滑動方向以下稱為第一方向。第一卡勾23與第一卡槽14、第二卡勾15與第二卡槽24的鎖止與解鎖方向與第一方向一致。
[0044]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導向板25與第一限位面16的抵靠以及第二導向板26與第二限位面17的抵靠對所述電池艙蓋2的限位方向為圖6中的左右方向,以下稱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第一方向與第二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本體I的高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
[0045]以下結合圖1至圖10對本實施例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0046]初始狀態(電池艙蓋2關閉):如圖1至圖7所示,第一卡勾23卡入第一卡槽14中,第二卡勾15卡入所述第二卡槽24中,第一導向筋18及第二導向筋19可分別滑動穿插在所述第一導槽251及第二導槽261中,使得電池艙蓋2在本體I高度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在第一方向上,限位塊4與第一限位擋板21相互抵靠以及第二限位擋板13與第三限位擋板22相互抵靠,由此,電池艙蓋2在本體I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另外,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導向板25及第二導向板26分別與第一限位面16及第二限位面17抵靠,由此,電池艙蓋2在本體I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可見,在電池艙蓋2的關閉狀態下,電池艙蓋2相對于本體I,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本體高度方向均得到了很好的限位,電池艙蓋2在關閉狀態下與本體I的連接非常牢靠,電池艙蓋2不易松脫,能夠避免導致電池松動、掉電所導致的無人機失效,保證了無人機的飛行安全。
[0047]滑動打開原理(電池艙蓋2打開過程):如圖8及圖9所示,操作人員按下釋放按鈕31并保持(限位塊4上的限位凸起41跟隨限位塊4相對本體I向下滑動),然后向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解鎖方向拉動電池艙蓋2,當拉力大于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力時,電池艙蓋2與本體I之間解鎖并可相對滑動,由于本體I上的第一導向筋18及第二導向筋19分別滑動穿插在電池艙蓋2的第一導槽251及第二導槽261中,因而,在此之后,電池艙蓋2相對于本體向解鎖方向滑動,圖8所示為電池艙蓋2打開第一階段的示意圖,在圖8中,電池艙蓋2上的第一導向筋18及第二導向筋19還沒有完全脫離電池艙蓋2的第一導槽251及第二導槽261。如圖9所示,在滑動一定距離之后(例如15mm),電池艙蓋2上的第一導向筋18及第二導向筋19完全脫離電池艙蓋2的第一導槽251及第二導槽261,電池艙蓋2與本體I完全分離。如圖10所示,沿本體I的高度方向取出電池10即可。
[0048]電池艙蓋2關閉原理:電池艙蓋2關閉過程與電池艙蓋2打開過程相反。
[0049]另外,如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無人機,其包括上述實施例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
[0050]如圖11所示,所述本體I的頂部邊緣處沿周向上均勻設置有四個機臂20(四旋翼),機臂20的末端設置有驅動電機30,驅動電機30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螺旋槳40。
[0051 ] 本體I中設置電池艙11,電池艙11中設置有電池10,電池10通常為充電電池。電池1通過卡扣等類似連接件安裝在電池艙11內。
[0052 ]當然,無人機還應當包括其它部件,例如圖中未示出的控制板等部件。
[005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電池艙蓋、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一鎖止件、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上并可與所述第一鎖止件相互鎖止的第二鎖止件、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一限位件、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上的第二限位件以及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按鈕釋放組件,所述本體中設置有電池艙,所述電池艙蓋滑動連接在所述本體上并可覆蓋所述電池艙的開口,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與解鎖方向與電池艙蓋的滑動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的限位配合用于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滑動,所述按鈕釋放組件包括滑動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釋放按鈕及用于所述釋放按鈕復位的復位彈簧,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之間的限位配合可由按壓所述釋放按鈕解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釋放按鈕滑動設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外側開口與所述本體的外部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本體上并可沿本體高度方向滑動的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上端形成穿出所述本體上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滑動方向一側的第一限位擋板,所述限位塊與第一限位擋板在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鎖止時相互抵靠,以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向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解鎖方向滑動;所述復位彈簧向上推動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一側表面頂靠在釋放按鈕的內側端,所述限位塊可在所述釋放按鈕被按下時向下滑動并脫離所述第一限位擋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二限位擋板,所述第二限位擋板與所述限位塊沿所述電池艙蓋滑動方向分別位于所述本體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池艙蓋滑動方向另一側的第三限位擋板,所述第二限位擋板與第三限位擋板在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鎖止時相互抵靠,以阻止電池艙蓋相對本體向所述第一鎖止件與第二鎖止件的鎖止方向滑動。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按鈕的內側端形成為第一斜面,所述限位塊的一側表面形成為與所述第一斜面貼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可向下推壓第二斜面以此帶動所述限位塊相對本體向下滑動。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止件包括設置在本體上與釋放按鈕同一側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鎖止件包括設置在電池艙蓋滑動方向一側并可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的第一卡勾。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鎖止件還包括設置在電池艙蓋滑動方向另一側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鎖止件還包括設置在本體上并可卡入所述第二卡槽中的第二卡勾。8.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內側表面形成有沿本體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所述電池艙蓋對應于所述第一限位面與第二限位面的位置分別形成有第一導向板及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一導向板及第二導向板可分別與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抵靠,所述第一導向板與第一限位面的抵靠以及第二導向板與第二限位面的抵靠對所述電池艙蓋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電池艙蓋的滑動方向。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設置有分別突出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及第二限位面的第一導向筋及第二導向筋,所述第一導向板及第二導向板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導槽及第二導槽,所述第一導向筋及第二導向筋可分別滑動穿插在所述第一導槽及第二導槽中。10.—種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無人機電池艙蓋結構。
【文檔編號】H05K5/03GK205707289SQ20162053213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日
【發明人】禹練飛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