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登機橋及其整體升降平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登機橋及適用于該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
背景技術:
民用飛機場一般是通過旅客登機橋連接機場候機樓與飛機。登機橋具有封閉通道,包括有若干段可伸縮的艙段,停放時,各個艙段處于收縮狀態,當飛機裝載或卸載時,可以伸展至位于適當停放地的飛機,并與之對接,終端為一個接機口機構,用于與飛機的艙門對接。
接機口機構包括有圓頂型接機臺、自動調平裝置;其中接機臺底盤固定有一旋轉機構,其中一個通口與可伸縮的艙段相接,另一通口伸出一遮蓬裝置與飛機艙門對接,與飛機的艙門相配合形成封閉的人行通道;自動調平裝置安裝在接機口,用于自動調節該接機口機構底面與飛機艙門的底面保持同等高度,保證機艙門打開時,機艙門的底部與登機橋接機口機構的承載平臺之間保持有一定間隙,以防止機艙門與承載平臺之間發生碰撞。
由于飛機的起落架采用的是液壓結構,一般情況下飛機在載貨、載人后因載重量逐漸增大,飛機起落架被壓縮,飛機機身會逐漸下沉,進而引起機艙門下降。在機場供電正常的情況下,通過自動調平裝置檢測飛機升降動態,并將該信號傳遞給控制系統,通過控制系統驅動登機橋的整體橋身與飛機保持隨動,使接機口機構底面與飛機艙門的底面一直保持在同等高度。但是在機場供電中斷的情況下,由于登機橋比較龐重,后備電源難以驅動其動作,此時的登機橋是停止不動的,不能保持與飛機隨動,而此時的飛機依然在逐漸下沉,如圖1所示,逐漸下降的機艙門1就有可能與停止不動的登機橋的接機口機構承載平臺2之間發生碰撞,造成機艙門1的損壞,同時影響整條登機橋在供電中斷狀態下的使用安全性。
因此,開發一種能夠在機場供電中斷情況下使飛機艙門得到保護的登機橋很有必要,而且最好該裝置能適用于的登機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為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特別地在原來登機橋整體的承載平臺最前端與飛機對接的地方上分割出一塊地方安裝一整體升降平臺裝置,打開的機艙門即處于該裝置上方,該裝置可與飛機隨動,以解決現有登機橋在斷電時難以與飛機隨動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登機橋,包括有接機口機構,所述接機口機構的承載平臺的前端與打開的機艙門相適應的位置處設置有一整體升降平臺裝置,所述裝置包括一活動平臺及驅動所述活動平臺的升降機構。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升降機構為齒輪齒條副結構,所述齒條固定在所述承載平臺上,所述齒輪通過傳動軸聯接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齒輪齒條副為四組,對稱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與所述承載平臺裝配的兩側;所述傳動軸與所述齒輪齒條副相匹配,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分別與所述齒輪鍵合,并與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的支架鉸接。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傳動軸一個與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端直接連接,另一個與所述電機驅動的減速器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所述電機及其驅動的減速器安裝在所述活動平臺下部。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齒輪齒條副由夾板機構限位,位于所述夾板機構的兩夾板內;所述夾板機構的一側夾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固連,并與所述傳動軸鉸接,另一端伸出至所述齒條后部,與另一側夾板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連接,該另一側夾板的另一端亦與所述傳動軸鉸接;所述齒條與所述夾板機構可相對上下移動。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升降機構為叉架結構,所述叉架結構為兩組,設置在所述活動平臺的兩端,通過曲柄機構接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所述叉架一端通過固定滑槽定位,另一端與活動滑槽配合,所述活動滑槽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所述固定滑槽和所述活動滑槽沿水平方向平行設置。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設置有限位機構。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限位機構為一曲柄連桿機構,兩端分別與所述活動平臺和所述承載平臺固定連接,限位支撐所述活動平臺。
所述的登機橋,其中所述活動平臺在與所述機艙門接觸部位設置有柔性前緣。
一種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活動平臺、電機驅動的升降機構;所述活動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機構裝配在登機橋承載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為齒輪齒條副結構,所述齒條固定在所述承載平臺上,所述齒輪通過傳動軸聯接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
所述的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中所述齒輪齒條副結構為四組,對稱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與所述承載平臺裝配的兩側;所述傳動軸與之相匹配,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分別與所述齒輪鍵合,并與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的支架鉸接。
所述的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中所述齒輪齒條副由夾板機構限位,位于所述夾板機構的兩夾板內;所述夾板機構的一側夾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固連,并與所述傳動軸鉸接,另一端伸出至所述齒條后部,與另一側夾板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連接,該另一側夾板的另一端亦與所述傳動軸鉸接;所述齒條與所述夾板機構可相對上下移動。
一種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活動平臺、電機驅動的升降機構;所述活動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機構裝配在登機橋承載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為叉架結構,所述叉架結構為兩組,設置在所述活動平臺的兩端,通過曲柄機構接所述驅動裝置;所述叉架一端通過固定滑槽定位,另一端與活動滑槽配合,所述活動滑槽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所述固定滑槽和所述活動滑槽沿水平方向平行設置。
所述的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設置有限位機構,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
所述的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中所述限位機構為一曲柄連桿機構,兩端分別與所述活動平臺和所述承載平臺固定連接,限位支撐所述活動平臺。
本實用新型的登機橋在與飛機對接的打開的飛機艙門下方設置整體升降平臺裝置,通過電機驅動的升降機構實現與飛機隨動,克服了整個登機橋橋身龐重,后備電源難以驅動其動作與飛機隨動的問題,該整體升降平臺裝置結構簡單,僅需較小動力即可驅動,容易控制并實現與飛機隨動,保持與機艙門的間隙,在機場供電中斷的情況下,仍能夠使打開的飛機艙門處于被保護狀態,從而保證整條橋在斷電時的使用安全性。
圖1是現有登機橋在斷電狀態下與機艙門接觸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安裝在登機橋上的位置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登機橋的實施例一整體升降平臺裝置與接機口機構裝配示意仰視圖;圖4是機艙門與本實用新型登機橋配合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適合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的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仰視圖;圖6是圖5的A-A剖視圖;圖7是圖6的B-B剖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適合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的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右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適合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與特點,應當可以由此得到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附圖和實施方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圖2、圖3、圖4所示,帶有整體升降平臺裝置的登機橋,包括有接機口機構A,其中接機口機構A的承載平臺2前端與機艙門1對接位置設置有整體升降平臺裝置B,整體升降平臺裝置B位于打開的機艙門1的下方,升降平臺裝置的活動平臺3與承載平臺2之間通過電機8驅動的升降機構4裝配連接,在與機艙門1接觸部位設置有柔性前緣17。
其中升降機構4可為齒輪齒條副結構,齒條42固定在接機口承載平臺2上,齒輪41通過傳動軸聯接電機動力輸出端;電機8為減速電機,同時驅動一減速器9;減速電機8與減速器9通過驅動軸6連接,分別通過支架11、12安裝在活動平臺3的下部,與活動平臺3一起升降;驅動軸6的兩端分別通過聯軸器7與電機8輸出軸和減速器9的輸入軸聯接,電機8的減速動力的輸出端、減速器9的動力輸出端分別通過傳動機構接升降機構4。
升降機構4也可以為叉架結構,叉架結構包括兩組叉架43,設置在活動平臺3的兩端,通過曲柄機構46接電機動力輸出端;叉架43一端通過固定滑槽44定位,另一端與活動滑槽45配合,活動滑槽45固定在活動平臺3上;固定滑槽44和活動滑槽45沿水平方向平行設置。
活動平臺3的兩側設置有限位機構5,為一曲柄連桿機構,兩端分別與活動平臺3和接機口承載平臺2固定連接,限位支撐活動平臺3。
實施例一如圖2、圖3所示,該登機橋包括有接機口機構A,接機口機構A的承載平臺2前端與機艙門1對接位置設置有整體升降平臺裝置B,整體升降平臺裝置B與打開的機艙門1的位置相適應,包括活動平臺3和驅動活動平臺3的升降機構4;活動平臺3與承載平臺2之間通過升降機構4裝配連接,在與機艙門1接觸部位設置有柔性前緣17。
升降機構4采用四組齒輪齒條副結構,對稱分布在活動平臺3與接機口承載平臺2配合的兩側,齒條42安裝在接機口承載平臺2與活動平臺3配合邊緣的下部;齒輪41通過傳動軸13接電機8的動力輸出端;電機8為減速電機,同時驅動一減速器9;減速電機8與減速器9通過驅動軸6連接,分別通過支架11、12安裝在活動平臺3的下部,與活動平臺3一起升降;驅動軸6的兩端分別通過聯軸器7與電機8輸出軸及減速器9的輸入軸聯接;電機8的減速動力的輸出端、減速器9的動力輸出端分別通過聯軸器10與傳動軸13聯結;傳動軸13對稱分布于活動平臺3的兩側,兩端與固定在活動平臺3上的支架14、15鉸接,以此安裝固定在活動平臺3上;齒輪41與傳動軸13鍵連接配合,并通過夾板機構16限位,齒輪41與齒條42嚙合構成的齒輪齒條副位于夾板機構16的兩夾板內;夾板機構16的一側夾板的一端與固定支架14或固定支架15固連,并與傳動軸13鉸接,另一端伸出至齒條42后部,與另一側夾板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連接,另一側夾板的另一端亦與傳動軸13鉸接;齒條42與夾板機構16可相對上下移動。
該裝置還設置有限位機構5,與傳動軸13匹配設置,對稱分布于活動平臺3的兩側;限位機構5為一曲柄連桿機構,兩端分別與活動平臺3和登機橋承載平臺2固定連接,起到對活動平臺3的限位支撐作用。為保證平臺升降的穩定性,限位機構5可設置在活動平臺3的兩側中部。
動作時,靠電機8的轉動驅動四個齒輪41轉動,通過齒輪與齒條的嚙合,四個齒輪41在固定的四根齒條42上同步升降,帶動與齒輪41聯接在一起的活動平臺3能夠以滿足使用要求的速度和活動區間升降,保持與飛機艙門一定的間隙。
如圖4所示,該登機橋的最前端與飛機對接的地方安裝整體升降平臺裝置,打開的飛機艙門1即處在此裝置的上方,當飛機艙門1落下至有危險時,觸發登機橋系統的動態檢測裝置,由檢測裝置將檢測信號傳送至登機橋控制系統,登機橋控制系統啟動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動作,使活動平臺3保持與飛機隨動,從而得以保護飛機艙門1不受損壞。
該登機橋克服了整個登機橋橋身龐重,后備電源難以驅動其動作與飛機隨動的問題,采用結構簡單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僅需較小動力即可驅動,容易控制并實現與飛機隨動,保持與機艙門的間隙,而達到保護機艙門的目的。
實施例二如圖5、圖6、圖7所示,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包括活動平臺3、電機驅動的升降機構4;活動平臺3通過升降機構4裝配在登機橋承載平臺2上;其中升降機構4采用齒輪齒副結構,對稱分布于活動平臺3上,包括固定的齒條42和與之相嚙合的活動的齒輪41;為保證升降的穩定性,升降機構4一般采用四個,均布在活動平臺3的兩側,由減速電機8同步驅動;電機8為減速電機,同時驅動一減速器9;減速電機8與減速器9通過驅動軸6連接,分別通過支架11、12安裝在活動平臺3的下部,與活動平臺3一起升降;驅動軸6的兩端分別通過聯軸器7與電機8輸出軸和減速器9的輸入軸聯接,電機8的減速動力的輸出端、減速器9的動力輸出端分別通過聯軸器10與傳動軸13聯結,傳動軸13對稱分布于升降平臺4的兩側,兩端與固定在活動平臺3上的支架14、15鉸接,以此安裝固定在活動平臺3上;齒輪41與傳動軸13鍵連接配合,并通過夾板機構16限位,齒輪41與齒條42嚙合構成的齒輪齒條副位于夾板機構16的兩夾板內;夾板機構16的一側夾板的一端與固定支架14或固定支架15固連,并與傳動軸13鉸接,另一端伸出至齒條42后部,與另一側夾板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連接,另一側夾板的另一端亦與傳動軸13鉸接;齒條42與夾板機構16可相對上下移動。
該裝置還設置有限位機構5,與傳動軸13匹配設置,對稱分布于活動平臺3的兩側;限位機構5為一曲柄連桿機構,兩端分別與活動平臺3和登機橋承載平臺2固定連接,起到對活動平臺3的限位支撐作用。為保證平臺升降的穩定性,限位機構5可設置在活動平臺3的兩側中部。
實施例三如圖8、圖9所示,升降機構4也可以采用叉架實現升降的辦法,在活動平臺3的兩端設置兩組叉架43維持平臺水平;叉架一端通過固定滑槽44定位,另一端與活動滑槽45配合,活動滑槽45固定在活動平臺3上;固定滑槽44和活動滑槽45沿水平方向平行設置。電機8通過曲柄機構46驅動叉架43開合運動,帶動活動平臺3升降。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
權利要求1.一種登機橋,包括有接機口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機口機構的承載平臺前端與打開的機艙門相適應的位置處設置有一整體升降平臺裝置,所述裝置包括一活動平臺及驅動所述活動平臺的升降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為齒輪齒條副結構,所述齒條固定在所述承載平臺上,所述齒輪通過傳動軸聯接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齒條副為四組,對稱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與所述承載平臺裝配的兩側;所述傳動軸與所述齒輪齒條副相匹配,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分別與所述齒輪鍵合,并與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的支架鉸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一個與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端直接連接,另一個與所述電機驅動的減速器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所述電機及其驅動的減速器安裝在所述活動平臺下部。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齒條副由夾板機構限位,位于所述夾板機構的兩夾板內;所述夾板機構的一側夾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固連,并與所述傳動軸鉸接,另一端伸出至所述齒條后部,與另一側夾板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連接,該另一側夾板的另一端亦與所述傳動軸鉸接;所述齒條與所述夾板機構可相對上下移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為叉架結構,所述叉架結構為兩組,設置在所述活動平臺的兩端,通過曲柄機構接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所述叉架一端通過固定滑槽定位,另一端與活動滑槽配合,所述活動滑槽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所述固定滑槽和所述活動滑槽沿水平方向平行設置。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設置有限位機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為一曲柄連桿機構,兩端分別與所述活動平臺和所述承載平臺固定連接,限位支撐所述活動平臺。
9.如權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登機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平臺在與所述機艙門接觸部位設置有柔性前緣。
10.一種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活動平臺、電機驅動的升降機構;所述活動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機構裝配在登機橋承載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為齒輪齒條副結構,所述齒條固定在所述承載平臺上,所述齒輪通過傳動軸聯接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齒條副結構為四組,對稱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與所述承載平臺裝配的兩側;所述傳動軸與之相匹配,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分別與所述齒輪鍵合,并與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的支架鉸接。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齒條副由夾板機構限位,位于所述夾板機構的兩夾板內;所述夾板機構的一側夾板的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固連,并與所述傳動軸鉸接,另一端伸出至所述齒條后部,與另一側夾板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連接,該另一側夾板的另一端亦與所述傳動軸鉸接;所述齒條與所述夾板機構可相對上下移動。
13.一種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活動平臺、電機驅動的升降機構;所述活動平臺通過所述升降機構裝配在登機橋承載平臺上,所述升降機構為叉架結構,所述叉架結構為兩組,設置在所述活動平臺的兩端,通過曲柄機構接所述驅動裝置;所述叉架一端通過固定滑槽定位,另一端與活動滑槽配合,所述活動滑槽固定在所述活動平臺上;所述固定滑槽和所述活動滑槽沿水平方向平行設置。
14.如權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適用于登機橋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設置有限位機構,分布于所述活動平臺的兩側。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為一曲柄連桿機構,兩端分別與所述活動平臺和所述承載平臺固定連接,限位支撐所述活動平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登機橋及其整體升降平臺裝置。該登機橋是在接機口承載平臺前端與飛機接觸處設置有整體升降平臺裝置,該整體升降平臺裝置包括活動平臺,該活動平臺通過驅動升降機構與接機口承載平臺裝配連接,并通過限位機構限位。該登機橋由于采用了該裝置,僅需較小動力即可驅動該裝置動作,容易控制并實現與飛機隨動,保持與機艙門的間隙,尤其是在機場供電中斷的情況下,仍可使打開的飛機艙門處于被保護狀態,從而保證整條橋在斷電時的使用安全性,克服了原登機橋橋身龐重,后備電源難以驅動而導致機艙門受損的問題。
文檔編號B64F1/305GK2934072SQ200620017388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日
發明者唐學工, 謝維全, 張 杰 申請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