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螺旋槳單人飛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飛行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雙螺旋槳單人飛行器。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單人飛行器有熱氣球、動力傘等,熱氣球體積龐大、駕駛困難、受天氣影響較大,動力傘駕駛復雜、空中不能懸停、需要較大起降場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較小、受天氣影響小、駕駛容易、無需特殊起降場地的單人飛行器,即一種雙螺旋槳單人飛行器。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有上螺旋槳、下螺旋槳、上螺旋槳軸、下螺旋槳軸、方向控制裝置、聯接萬向節、動力裝置、支架以及操縱裝置;上螺旋槳的旋向與下螺旋槳的旋向相反(稱為相向),升力方向相同;下螺旋槳軸是管狀結構,上螺旋槳軸內置于下螺旋槳軸中,上螺旋槳軸與下螺旋槳軸同軸心;動力裝置與上螺旋槳軸及下螺旋槳軸連接;動力裝置同時通過其下部的聯接萬向節及上部的方向控制裝置與支架連接;方向控制裝置包括有一個左頂推器和一個右頂推器,左頂推器和右頂推器分別通過兩個聯接萬向節與動力裝置連接,并通過另一聯接萬向節與支架連接,兩個頂推器呈V形布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體積較小、受天氣影響小、駕駛容易且無需特殊起降場地,可在空中懸停或前飛、后飛、左右轉向、垂直升降等,適合于作代步工具、趣味飛行、野外作業、救援、軍事用途等。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方向控制裝置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操縱裝置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左視圖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液壓油路控制閥示意圖。
圖6是圖5中的液壓控制閥內芯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T形回油管控制開關示意圖。
圖8是圖5的C-C剖視示意圖。
圖9是圖6的D-D剖視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頂推器(51)和(52)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為上螺旋槳、2為下螺旋槳、3為上螺旋槳軸、4為下螺旋槳軸、5為方向控制裝置、6為聯接萬向節、7為動力裝置、8為支架、9為操縱裝置;51為左頂推器、52為右頂推器、53、54、55為聯接萬向節、56為左側轉向液壓油柔性導管、57為右側轉向液壓油柔性導管、58為前進方向液壓油Y形柔性導管。901為方向操縱桿、902為左右轉向控制驅動齒輪、903為方向操縱桿支承管、904為左右轉向控制活塞式控制器、905為左右轉向控制活塞式控制器支承架、906為T形回油管、907為前進后退控制活塞式控制器支承架、908為左右轉向控制液壓油回油儲油器、909為前進后退控制活塞式控制器、910為前進后退控制驅動齒輪、911為左轉液壓油導油管、912為右轉液壓油導油管、913為前進后退控制液壓油導油管、914為液壓油路控制閥、915為變速控制器、916活塞式控制器活塞端通氣孔、917為活塞式控制器推桿端注油孔、918為左活塞式控制器儲油腔、919為右活塞式控制器儲油腔、920為操縱裝置導管架、921為T形回油管控制開關,922、923為油路三通。
95為液壓油路控制閥外套、96為液壓油路控制閥內芯、97為液壓油路控制閥回位彈簧、951為液壓油路控制閥外套中的出油口、952為液壓油路控制閥外套中進油口、961為液壓油路控制閥內芯中的全聯通液壓油路孔、962為轉向控制液壓油導油孔、963為液壓油路控制閥內芯中的自由液壓油導油孔。
921A為操作手柄、921B、921C、921D分別為導油口。
511為頂推器(51或52)左側儲油腔注油孔、512為頂推器(51或52)外殼、513為頂推器(51或52)活塞、514為頂推器(51或52)右側儲油腔注油孔、515為頂推器(51或52)頂推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附圖,本發明包括有上螺旋槳(1)、下螺旋槳(2)、上螺旋槳軸(3)、下螺旋槳軸(4)、方向控制裝置(5)、聯接萬向節(6)、動力裝置(7)、支架(8)以及操縱裝置(9);上螺旋槳(1)的旋向與下螺旋槳(2)的旋向相反(稱為相向),升力方向相同;下螺旋槳軸(4)是管狀結構,上螺旋槳軸(3)內置于下螺旋槳軸(4)中,上螺旋槳軸(3)與下螺旋槳軸(4)同軸心;動力裝置(7)與上螺旋槳軸(3)及下螺旋槳軸(4)連接;動力裝置(7)同時通過其下部的聯接萬向節(6)及上部的方向控制裝置(5)與支架(8)連接;方向控制裝置(5)包括有一個左頂推器(51)和一個右頂推器(52),左頂推器(51)和右頂推器(52)分別通過聯接萬向節(53)、(54)與動力裝置(7)連接,并通過聯接萬向節(55)與支架(8)連接,兩個頂推器呈V形布置。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右頂推器(52)和左頂推器(51)均為液壓活塞式頂推裝置。動力裝置(7)可以是渦輪軸發動機、沖壓式發動機或電動發動機和相應的變速機構,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采用電動發動機(一種直流無刷電動機),功率400W,最大轉矩為1.27N.M,額定轉速為3000r/min,配之與2個12V36Ah的蓄電池,實行無級變速控制,飛行時間可達2小時且具有簡單、輕便、噪音小的優點。操縱裝置(9)可以是方向盤式機械操縱裝置,亦可以是按鈕式電動操縱裝置,工作時兩個螺旋槳旋向相反,升力方向相同,克服單螺旋槳的反向轉矩缺陷。通過控制螺旋槳的旋速可控制單人飛行器的上升、下降和空中停留,通過操縱控制螺旋槳軸與支架(8)的垂直面夾角A以及動力裝置(7)與支架(8)的水平夾角B可控制飛行器的前進、后退、左行、右行。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操縱裝置(9)采用了如圖3、圖4所示的液壓及機械控制系統方向操縱桿(901)上端與方向盤聯接,下端與左右轉向控制驅動齒輪(902)固接,方向操縱桿支承管(903)與前進后退控制驅動齒輪(910)固定聯接,前進后退控制驅動齒輪(910)經轉動軸與操縱裝置導管架(920)聯接,左右轉向控制活塞式控制器(904)固定于支承架(905)上,支承架(905)安裝于方向操縱桿支承管(903)上,左右轉向控制液壓油回油儲油器(908)及前進后退控制活塞式控制器(909)安裝于前進后退控制活塞式控制器支承架(907)上,支承架(907)與操縱裝置導管架(920)固接,操縱裝置導管架(920)與支架(8)固接。圖3與圖4的K為同一油路點。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操縱裝置(9)還采用了如圖5所示的液壓油路控制閥,液壓油路控制閥包括有液壓油路控制閥外套(95)、液壓油路控制閥內芯(96)、液壓油路控制閥回位彈簧(97);在液壓油路控制閥外套(95)中開有三個長條形出油口(951)和三個長條形進油口(952),在液壓油路控制閥內芯(96)中開有三個全聯通液壓油路孔(961)、三個轉向控制液壓油導油孔(962)、一個自由液壓油導油孔(963);三個全聯通液壓油路孔(961)與三個轉向控制液壓油導油孔(962)相間分層橫向布置,均可與液壓油路控制閥外套(95)中的三個出、進油口(951)或(952)中相應的孔口相通;自由液壓油導油孔(963)縱向布置并與三個全聯通液壓油路孔(961)相通。
液壓回路注滿液壓油并封閉。在飛行器起飛或降落時,將液壓油路控制閥打開,使液壓油路控制閥外套中的出、進油口(951)、(952)與液壓油路控制閥內芯中的全聯通液壓油路孔(961)相通,連通各方向控制的頂推器、控制器貯油腔油路,可使各油路實現油量互補;當液壓油路控制閥關閉,則左、右轉向控制及前進后退方向控制油路各自獨立;(參見圖10),當左轉控制時,則左側方向頂推器頂推桿(515)收縮,活塞(513)左行,左腔液壓油流向左轉向控制器儲油腔(918)內,該油路油量不變,而右側頂推器頂推桿伸長,活塞右行,右轉向控制器儲油腔(919)液壓油流向左腔內;而左、右頂推器(51)、(52)活塞右側儲油腔內的油量發生變化,則可通過前進方向液壓油Y形柔性導管(58)實現互補。如右轉控制原理同上。(參見圖10)若前進,則活塞式方向頂推器頂推桿(515)收縮,活塞(513)左行,前進后退控制活塞式控制器(909)內的液壓油流向左、右頂推器(51或52)右側儲油腔,而頂推器左側儲油腔內油量發生的變化,可打開T形回油管控制開關(921),使其液壓油流向左右轉向控制液壓油儲油器(908)內,關閉T形回油管控制開關(921),則鎖定前進操作,轉向功能恢復。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螺旋槳單人飛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螺旋槳(1)、下螺旋槳(2)、上螺旋槳軸(3)、下螺旋槳軸(4)、方向控制裝置(5)、聯接萬向節(6)、動力裝置(7)、支架(8)以及操縱裝置(9);上螺旋槳(1)的旋向與下螺旋槳(2)的旋向相反,升力方向相同;下螺旋槳軸(4)是管狀結構,上螺旋槳軸(3)內置于下螺旋槳軸(4)中,上螺旋槳軸(3)與下螺旋槳軸(4)同軸心;動力裝置(7)與上螺旋槳軸(3)及下螺旋槳軸(4)連接,動力裝置(7)同時通過其下部的聯接萬向節(6)及上部的方向控制裝置(5)與支架(8)連接;方向控制裝置(5)包括有一個左頂推器(51)和一個右頂推器(52),左頂推器(51)和右頂推器(52)分別通過聯接萬向節(53)、(54)與動力裝置(7)連接,并通過聯接萬向節(55)與支架(8)連接,兩個頂推器呈V形布置。
全文摘要
一種雙螺旋槳單人飛行器,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較小、受天氣影響小、駕駛容易、無需特殊起降場地的單人飛行器,包括有上螺旋槳、下螺旋槳、上螺旋槳軸、下螺旋槳軸、方向控制裝置、聯接萬向節、動力裝置、支架以及操縱裝置;上螺旋槳的旋向與下螺旋槳的旋向相反,升力方向相同;上螺旋槳軸內置于下螺旋槳軸中,上螺旋槳軸與下螺旋槳軸同軸心;動力裝置與上螺旋槳軸及下螺旋槳軸連接;動力裝置同時通過其下部的聯接萬向節及上部的方向控制裝置與支架連接;方向控制裝置包括有一個左頂推器和一個右頂推器,左頂推器和右頂推器分別通過兩個聯接萬向節與動力裝置連接,并通過另一聯接萬向節與支架連接,兩個頂推器呈V形布置。
文檔編號B64C27/00GK1880169SQ200610031348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6日
發明者孫旻哲 申請人:孫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