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舷側結構,具體涉及一種耐撞舷側結構,屬于船舶結構設計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靠離碼頭或者繁忙的航道航行時,船舶舷側受到擠壓、擦碰甚至碰撞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發生沖撞事故時,甲板與舷側的角隅區域最容易產生塑性變形或者破損,因此,在較低強度等級碰撞過程中,該區域的結構的耐撞性能是關鍵因素。
[0003]研究表明,通常采用雙殼設計的船舶比單殼船舶的耐撞性高得多。但是,除了油船等有強制規定外,一般船舶由于布置空間的限制和結構重量的控制,難以采用雙殼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采用該結構能夠大幅提高單殼船舶舷側結構的耐撞性能。
[0005]單殼船舶的甲板下表面固接有一個以上沿船舶長度方向的甲板縱桁和甲板縱骨,單殼船舶的舷側板內表面固接有一個以上沿船舶長度方向的舷側縱桁和舷側縱骨。為提高船舶舷側的耐撞性能,將位于所述甲板和舷側板連接處的甲板縱桁和舷側縱桁之間通過縱隔板固接在一起,形成沿船舶長度方向的密閉結構;在該密閉結構內沿船舶長度方向固接一個以上橫隔板,將所述密閉腔體沿船舶長度方向分隔為兩個以上密封腔。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橫隔板上焊接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兩端分別與甲板縱骨和舷側縱骨焊接;同時所述密封腔內設置有兩端分別與所述甲板縱桁和舷側縱桁焊接的加強橫梁和加強肋骨。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形成所述密閉結構的甲板縱桁、舷側縱桁以及位于該密閉結構內的甲板縱骨和舷側縱骨均采用橫截面為空心的薄壁型材。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在所述密封腔內裝填填充物。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在橫截面為空心的薄壁型材構件內部裝填填充物。
[0010]有益效果:
[0011](I)通過在甲板與舷側板連接的角隅區域,增設縱隔板和橫隔板,形成封閉的箱形結構,能夠且更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同時該區域的甲板縱桁、舷側縱桁、甲板縱骨和舷側縱骨均采用橫截面為空心薄壁型材,比常規的強橫梁與強肋骨之間用肘板連接,甲板縱桁、強橫梁、強肋骨和舷側縱桁采用T型材,相鄰強框架獨立、縱骨采用球扁鋼或者角鋼的結構形式耐撞性能更好。
[0012](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潔,占用空間小,不影響船舶艙室內部的布置,增加的重量小,造價低廉,施工工藝簡單。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該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的俯視圖。
[0014]圖2為該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的橫剖視圖。
[00? 5 ]其中:1-甲板、2_舷側板、3_甲板縱骨、4_縱隔板、5_橫隔板、6_甲板縱桁、7_舷側縱桁、8_舷側縱骨。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1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在不影響艙內布置、增加重量有限的條件下,通過改進結構型式,能夠大幅提高單殼船舶舷側結構的耐撞性能。
[0018]評估船舶耐撞性的一個指標是碰撞過程中吸收的能量,通常在同等條件下單位重量吸能越多,則耐撞性越好。基于此,為提高船舶耐撞性,結合船舶艙內的布置,在船舶甲板與舷側板連接的角隅區域,通過增設縱隔板和橫隔板,使該區域形成封閉的箱形結構。具體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船舶甲板I的下表面焊接有多個沿船舶長度方向的甲板縱桁6和甲板縱骨3,所述舷側板2的內表面焊接有多個沿舶長度方向的舷側縱桁7和舷側縱骨8。將船舶甲板I與舷側板2相連的角隅區域處的甲板縱桁6與舷側縱桁7之間焊接縱隔板4,由此通過甲板1、甲板縱桁6、縱隔板4、舷偵■桁7和舷偵販2圍成沿船舶長度方向的密閉結構。在該密閉結構內沿船舶長度方向焊接有多個橫隔板5,多個所述橫隔板5將上述密閉結構沿船舶長度方向分隔為多個小的密封腔,焊接時所述縱隔板4與橫隔板5之間采用墊板塞焊。同時在所述橫隔板5上焊接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兩端分別與甲板縱骨3、舷側縱骨8焊接;每個密封腔內設置有兩端分別與所述甲板縱桁和舷側縱桁焊接的加強橫梁和加強肋骨。
[0019]在上述船舶甲板與舷側板連接的角隅區域內的甲板縱桁6、舷側縱桁7、甲板縱骨3和舷側縱骨8均采用橫截面為空心的薄壁形型材,如半圓形或方形等,與常規的強橫梁與強肋骨采用肘板,甲板縱桁、強橫梁、強肋骨和舷側縱桁采用T型材,相鄰強框架獨立、縱骨采用球扁鋼或者角鋼的結構型式相比耐撞性能更好。
[0020]為進一步提高船舶舷側結構的耐撞性能,可在上述密封腔和構件內部增加填充物如泡沫等。
[0021]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所述單殼船舶的甲板(I)下表面固接有一個以上沿船舶長度方向的甲板縱桁(6)和甲板縱骨(3),單殼船舶的舷側板(2)內表面固接有一個以上沿船舶長度方向的舷側縱桁(7)和舷側縱骨(8); 其特征在于,將位于所述甲板(I)和舷側板(2)連接處的甲板縱桁(6)和舷側縱桁(7)之間通過縱隔板(4)固接在一起,形成沿船舶長度方向的密閉結構;在該密閉結構內沿船舶長度方向固接一個以上橫隔板(5),將所述密閉腔體沿船舶長度方向分隔為兩個以上密封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隔板(5)上焊接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兩端分別與甲板縱骨(3)和舷側縱骨(8)焊接;同時所述密封腔內設置有兩端分別與所述甲板縱桁(6)和舷側縱桁(7)焊接的加強橫梁和加強肋骨。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密閉結構的甲板縱桁(6)、舷側縱桁(7)以及位于該密閉結構內的甲板縱骨(3)和舷側縱骨(8)均采用橫截面為空心的薄壁型材。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腔內裝填填充物。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橫截面為空心的薄壁型材構件內部裝填填充物。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為泡沫。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耐撞單殼船舶舷側結構,為提高船舶舷側的耐撞性能,將位于船舶甲板和舷側板連接處的甲板縱桁和舷側縱桁之間通過縱隔板固接在一起,形成沿船舶長度方向的密閉結構;在該密閉結構內沿船舶長度方向固接一個以上橫隔板,將所述密閉腔體沿船舶長度方向分隔為兩個以上密封腔。同時上述船舶甲板與舷側板連接的角隅區域內的甲板縱桁、舷側縱桁、甲板縱骨、舷側縱骨等均采用橫截面為空心的薄壁型材,與常規的單層板梁組合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心薄壁密封結構能夠更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大大提高單殼船舶的耐撞性能。
【IPC分類】B63B3/32, B63B3/26, B63B3/14, B63B3/52
【公開號】CN205256580
【申請號】CN201520890030
【發明人】駱偉
【申請人】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