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纜滾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錨纜滾筒。
【背景技術】
[0002]海洋工程相關的海上浮式生產設施系泊系統通常包括多條(一般8到12條)錨腿,錨纜是錨腿經常使用的一種形式。錨纜通常由一根纜繩與兩端的索接頭組成:
[0003]在海洋工程領域進行系泊系統的安裝或維修,均涉及到多條同規格錨纜施工。錨纜的裝載形式一般采用滾筒,一個滾筒一般只能裝載一根錨纜。這種做法的缺點是,滾筒數量過多導致安裝過程中頻繁更換滾筒,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時對施工船舶的甲板面積和吊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利于項目成本控制。
[0004]另外,由于錨纜索接頭尺寸大、重量大,如果在滾筒上盤繞不當,錨纜極易在靠近索接頭處纜繩發生過度彎曲,在滾筒設計中也應考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錨纜滾筒。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錨纜滾筒,包括滾筒本體,所述滾筒本體包括沿軸向形成供不同的錨纜分別回卷的至少兩個回卷段;
[0007]每一回卷段上設有伸出所述滾筒本體的外壁表面設置的隔斷裝置,以在每一所述回卷段上形成供所述錨纜的纜繩回卷的繞接槽和供所述錨纜的索接頭固定的鎖槽,所述繞接槽和所述鎖槽沿軸向排布,且所述鎖槽內設有用于對所述索接頭定位的定位機構。
[0008]優選地,所述隔斷裝置上設有供所述錨纜在所述繞接槽和所述鎖槽間相互引入的繞接開口。
[0009]優選地,所述隔斷裝置包括軸向間隔設置在所述滾筒本體的外壁表面上的兩個隔離組件,且各所述隔離組件相互軸向間隔設置。
[0010]優選地,每一隔離組件包括沿周圈間隔排布的至少兩個限位護欄,兩相鄰的限位護欄間的間隔形成所述繞接開口。
[0011]優選地,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與所述索接頭配套的至少一個吊耳和凸出所述滾筒本體外壁面設置的至少一個墊塊,所述吊耳相對所述墊塊在周向上錯位排布。
[0012]優選地,每一所述鎖槽內設有兩個墊塊和兩個吊耳,且所述墊塊和吊耳沿周向交替設置,并沿周向相互錯位。
[0013]優選地,所述墊塊的外圈呈弧形。
[0014]優選地,所述錨纜滾筒包括設置在所述滾筒本體兩相對端的側面擋板,至少一個所述側面擋板形成靠近對應端端部的回卷段的隔離組件。
[0015]優選地,所述側面擋板的外側上設有用于和滾筒驅動裝置對應配合的驅動接口,所述驅動接口包括至少一個軸孔。
[0016]優選地,所述側面擋板上設有用于安裝索具的鎖環,以對所述錨纜滾筒進行固定。
[0017]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錨纜滾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錨纜滾筒可一次性裝載多條錨纜,減少甲板的占用空間,減少了裝船的工作量,提高了海上作業效率,減少了滾筒的材料使用量,降低了項目開發成本。
【附圖說明】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錨纜滾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圖1中的錨纜滾筒裝上錨纜后的狀態示意圖;
[0021]圖3是圖2的橫向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的錨纜滾筒包括滾筒本體10和設置在滾筒本體10兩相對端的側面擋板20,側面擋板20的外圈凸出滾筒本體10的外圈,對繞設到滾筒本體10上的錨纜30進行軸向定位。
[0024]進一步地,滾筒本體10包括沿軸向形成供不同的錨纜30分別回卷的三個回卷段11,回卷段11的數量可根據實際的錨纜30繞接需求設置為兩個或多個,滿足多個錨纜30的繞設。每一回卷段11上設有伸出滾筒本體10的外壁表面設置的隔斷裝置12,以在每一回卷段11上形成供錨纜30的纜繩32回卷的繞接槽13和供錨纜30的索接頭31固定的鎖槽14,繞接槽13和鎖槽14沿軸向排布,且鎖槽14內設有用于對索接頭31定位的定位機構。
[0025]定位機構包括與索接頭31配套的兩個吊耳15和凸出滾筒本體10外壁面設置的兩個墊塊16,墊塊16和吊耳15沿周向交替設置,且吊耳15相對墊塊16在周向上錯位排布。通常,吊耳15和墊塊16焊接在滾筒本體10上。吊耳15設置兩個,以分別供錨纜30首尾兩端的索接頭31分別固定,吊耳15和墊塊16的數量可以分別為一個或多個。
[0026]隔斷裝置12上設有供錨纜30在繞接槽13和鎖槽14間相互引入的繞接開口 121,以便錨纜30的纜繩32在繞接槽13和鎖槽14間過渡,在其他實施例中,錨纜30的纜繩32也可搭設到隔斷裝置12上進行過渡。
[0027]隔斷裝置12包括軸向間隔設置在滾筒本體10的外壁表面上的兩個隔離組件122,且各隔離組件122相互軸向間隔設置,每一隔斷裝置12的兩隔離組件122將一個回卷段11分成兩段,和隔離組件122共同形成繞接槽13和鎖槽14。
[0028]每一隔離組件122包括沿周圈間隔排布的三個限位護欄123,兩相鄰的限位護欄123間的間隔形成繞接開口 121,既保證了限位,又形成開口供錨纜30過渡,限位護欄123焊接在滾筒本體10上。在其他實施例中,每一隔離組件122也可包括兩個或更多個限位護欄123,以能起到隔離作用即可。為了減少材料的使用,側面擋板20可以形成靠近對應端端部的回卷段11的一個隔離組件122。
[0029]在對錨纜30進行繞設時,先將錨纜30 —端的索接頭31與其中一個吊耳15連接,再使錨纜30的纜繩32壓合到墊塊16上,防止靠近索接頭31的纜繩32過度的彎折造成纜繩32的損壞。優選地,墊塊16的外圈呈弧形,使纜繩32的彎曲相對平緩。
[0030]錨纜30再經過繞接開口 121進入繞接槽13開始對纜繩32進行繞設,在繞設到錨纜30的另一端末端時,再將纜繩32經過繞接開口 121進入鎖槽14內,并壓合到對應位置的墊塊16上,錨纜30的末端的索接頭31再與對應位置的吊耳15進行連接,完成錨纜30的繞設。在墊塊16和吊耳15均只有一個時,錨纜30的兩端的纜繩32壓合到同一墊塊16后使兩端的索接頭31與同一吊耳15配合。
[0031]再如圖1所示,為了便于轉動錨纜滾筒,在側面擋板20的外側上設有用于和滾筒驅動裝置對應配合的驅動接口 21,驅動接口 21包括與滾筒驅動裝置相匹配的三個軸孔。進一步地,側面擋板20上設有用于安裝索具的鎖環22,以對錨纜滾筒進行固定。
[0032]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術特征可以任意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滾筒本體(10),所述滾筒本體(10)包括沿軸向形成供不同的錨纜(30)分別回卷的至少兩個回卷段(11); 每一回卷段(11)上設有伸出所述滾筒本體(10)的外壁表面設置的隔斷裝置(12),以在每一所述回卷段(11)上形成供所述錨纜(30)的纜繩(32)回卷的繞接槽(13)和供所述錨纜(30)的索接頭(31)固定的鎖槽(14),所述繞接槽(13)和所述鎖槽(14)沿軸向排布,且所述鎖槽(14)內設有用于對所述索接頭(31)定位的定位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裝置(12)上設有供所述錨纜(30)在所述繞接槽(13)和所述鎖槽(14)間相互引入的繞接開口( 12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裝置(12)包括軸向間隔設置在所述滾筒本體(10)的外壁表面上的兩個隔離組件(122),且各所述隔離組件(122)相互軸向間隔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每一隔離組件(122)包括沿周圈間隔排布的至少兩個限位護欄(123),兩相鄰的限位護欄(123)間的間隔形成所述繞接開口(121)0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與所述索接頭(31)配套的至少一個吊耳(15)和凸出所述滾筒本體(10)外壁面設置的至少一個墊塊(16 ),所述吊耳(15 )相對所述墊塊(16 )在周向上錯位排布。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鎖槽(14)內設有兩個墊塊(16)和兩個吊耳(15),且所述墊塊(16)和吊耳(15)沿周向交替設置,并沿周向相互錯位。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16)的外圈呈弧形。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錨纜滾筒包括設置在所述滾筒本體(10)兩相對端的側面擋板(20),至少一個所述側面擋板(20)形成靠近對應端端部的回卷段(11)的隔離組件(122)。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擋板(20)的外側上設有用于和滾筒驅動裝置對應配合的驅動接口(21),所述驅動接口(21)包括至少一個軸孔。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錨纜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擋板(20)上設有用于安裝索具的鎖環(22),以對所述錨纜滾筒進行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錨纜滾筒,包括滾筒本體,滾筒本體包括沿軸向形成供不同的錨纜分別回卷的至少兩個回卷段。每一回卷段上設有伸出滾筒本體的外壁表面設置的隔斷裝置,以在每一回卷段上形成供錨纜的纜繩回卷的繞接槽和供錨纜的索接頭固定的鎖槽,繞接槽和鎖槽沿軸向排布,且鎖槽內設有用于對索接頭定位的定位機構。本實用新型的錨纜滾筒可一次性裝載多條錨纜,減少甲板的占用空間,減少了裝船的工作量,提高了海上作業效率,減少了滾筒的材料使用量,降低了項目開發成本。
【IPC分類】B63B21/14
【公開號】CN204802027
【申請號】CN201520329652
【發明人】井元彬, 宋春娜, 張人公, 張云鵬, 段立志, 劉書勝, 賈迎龍, 王朋飛, 莒鵬
【申請人】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術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