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下呼吸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呼吸用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下呼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對于在水中較長時間活動,例如潛水,還有一些臨水作業的工作,由于存在著安全性問題,一旦不小心落水,對于不會游泳或因某種原因而無法及時上升到水面呼吸空氣時,則會使人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故一般都需要配有潛水呼吸器,現有的潛水呼吸器有專業的和普通型。普通型的潛水呼吸器結構較為簡單,通常只是由一段吸進氣管和呼吸排水器組成,吸進氣管一端與呼吸排水器進氣口連接。由于吸進氣管一般較短,這種潛水呼吸器一般只在水面浮潛時使用,而專業型潛水呼吸器還配有氧氣罐、減壓閥等,可以潛入較深的水下,但是價格昂貴,重量大、難以普及。
[0003]公告號為CN 203714166 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水下呼吸裝置,該水下呼吸裝置包括:通氣管、單向閥門、呼吸罩、漂浮圈;所述呼吸罩為兩端開口的中空腔體;所述通氣管的一端與所述呼吸罩的一個開口端連接,且與所述呼吸罩連通;所述單向閥門設置在所述通氣管的管口處,且位于所述呼吸罩的內部。使用時,將呼吸罩罩在嘴部,通過嘴部呼吸空氣,通過鼻子呼出氣體,從而完成一個呼吸動作。同時本實用新型為了防止水濺入到通氣管中,在通氣管的另一端設置了防水帽,通氣管穿過漂浮圈并與防水帽連通,由于本水下呼吸裝置只需要一根通氣管和一個單向閥門,與相關技術中的水下呼吸裝置相比,制造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但是,此水下呼吸裝置只適合在平靜或者波浪小的水面下潛水,一旦水面波浪較大,浪花易于從防水帽的通氣孔進入到通氣管中,造成通氣管被堵塞,同時,在潛水過程中漂浮圈碰到尖銳障礙物時若漂浮圈漏氣,由于沒有第二應急自救漂浮物,人沒有抓緊的東西,容易出現生命危險,特別對于一些水性不好的人來說。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不易濺入到通氣管且帶有第二自救應急設備的水下呼吸裝置。
[0005]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包括通氣管、救生圈、呼吸罩和設置在呼吸罩內的單向閥門,所述的通氣管包括第一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所述的第一通氣管的一端穿過呼吸罩與單向閥門連通并與呼吸罩成密封結構,另一端穿過救生圈并與第二通氣管連通,所述的第二通氣管的一端頂端帶有若干個通氣孔并連接有氫氣球,第二通氣管穿過氫氣球的中間位置并伸出氫氣球外,所述的救生圈和呼吸罩之間連接有第一連接繩,所述的第一連接繩的兩端分別與救生圈的中間位置和呼吸罩固定連接,救生圈和氫氣球之間連接有第二連接繩,所述的第二連接繩的兩端分別與救生圈的中間位置和氫氣球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
[0007]其中,所述的救生圈和氫氣球的中間位置處均設置有扶手,所述的扶手分別與救生圈和氫氣球固定連接。
[0008]其中,所述的第一通氣管的長度大于第一固定繩的長度,第一通氣管的長度大于3m ο
[0009]其中,所述的第二通氣管的長度大于第二固定繩的長度,第二通氣管的長度大于
2m ο
[0010]其中,所述的第一通氣管的直徑大于第二通氣管的長度,第一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均為軟管。
[0011]其中,所述的呼吸罩的邊緣上還設置有密封條和固定帶。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第一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第二通氣管頂端設置有通氣孔且連接有氫氣球,通氣孔的位置離水面較高且高度可調節,使得即使波浪很大時水也不易進入到通氣管中,同時,即使救生圈被障礙物撞破了,氫氣球也能作為第二自救應急設備,避免了意外時出現生命危險的情況發生。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氫氣球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救生圈;2、呼吸罩;3、單向閥門;4、第一通氣管;5、第二通氣管;6、通氣孔;7、氫氣球;8、第一連接繩;9、第二連接繩;10、扶手;11、密封條;12、固定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如圖1圖2所示: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包括通氣管、救生圈1、呼吸罩2和設置在呼吸罩2內的單向閥門3,通氣管包括第一通氣管4和第二通氣管5,第一通氣管4的一端穿過呼吸罩2與單向閥門3連通并與呼吸罩2成密封結構,另一端穿過救生圈I并與第二通氣管5連通,第一通氣管4的長度大于3m,根據水的深度設計第一通氣管4的長度,以便于能在不同深淺的水域中進行潛水,第二通氣管5的一端頂端帶有若干個通氣孔6并連接有氫氣球7,第二通氣管5穿過氫氣球7的中間位置并伸出氫氣球7外,第二通氣管5的長度大于2m,根據波浪的高度調節第二通氣管5的長度,以保證通氣孔6距離水面適當的距離,避免水濺入到通氣管中,當救生圈I被障礙物撞破時氫氣球7能漂浮在水面上作為第二急救應急設備,避免出現意外的生命危險,救生圈I和呼吸罩2之間連接有第一連接繩8,第一連接繩8的兩端分別與救生圈I的中間位置和呼吸罩2固定連接,設置第一連接繩8的目的是人要浮出水面時可抓住第一連接繩8往上浮,加快了上浮的速度,第一連接繩8的長度小于第一通氣管4的長度,避免第一通氣管4被過度拉伸而撐破;救生圈I和氫氣球7之間連接有第二連接繩9,第二連接繩9的兩端分別與救生圈I的中間位置和氫氣球7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第二連接繩9的長度小于第二通氣管5的長度,避免由于氫氣球7的上升而把第二通氣管5拉破。
[0018]在本實施例中,救生圈I和氫氣球7的中間位置處均設置有扶手10,扶手10分別與救生圈I和氫氣球7固定連接,扶手10有利于人們在手中握住救生圈1,而不至于脫落。
[001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通氣管4的直徑大于第二通氣管5的長度,第一通氣管4和第二通氣管5均為軟管,以便于收納和潛水使用。
[0020]在本實施例中,呼吸罩2的邊緣上還設置有密封條11和固定帶12。密封條11是橡膠制成,可以緩解呼吸罩2對于嘴部的壓力,同時,由于密封條11有彈性,可以使呼吸罩2和嘴部的結合處更加的嚴密。固定帶12的兩端分別設置于呼吸罩2的外表面上,且固定帶12用于套在腦部并將呼吸罩2固定在嘴部,固定帶12可以使呼吸罩2與嘴部結合的更加的嚴密,避免水從呼吸罩2與嘴部的結合處進入呼吸罩2,使使用者嗆水。
[0021]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最優實施例,但是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包括通氣管、救生圈、呼吸罩和設置在呼吸罩內的單向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氣管包括第一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所述的第一通氣管的一端穿過呼吸罩與單向閥門連通并與呼吸罩成密封結構,另一端穿過救生圈并與第二通氣管連通,所述的第二通氣管的一端頂端帶有若干個通氣孔并連接有氫氣球,第二通氣管穿過氫氣球的中間位置并伸出氫氣球外,所述的救生圈和呼吸罩之間連接有第一連接繩,所述的第一連接繩的兩端分別與救生圈的中間位置和呼吸罩固定連接,救生圈和氫氣球之間連接有第二連接繩,所述的第二連接繩的兩端分別與救生圈的中間位置和氫氣球的中間位置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圈和氫氣球的中間位置處均設置有扶手,所述的扶手分別與救生圈和氫氣球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氣管的長度大于第一固定繩的長度,第一通氣管的長度大于3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通氣管的長度大于第二固定繩的長度,第二通氣管的長度大于2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氣管的直徑大于第二通氣管的長度,第一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均為軟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罩的邊緣上還設置有密封條和固定帶。
【專利摘要】一種水下呼吸裝置,包括通氣管、救生圈、呼吸罩和設置在呼吸罩內的單向閥門,所述的通氣管包括第一通氣管和第二通氣管,所述的第一通氣管的一端穿過呼吸罩與單向閥門連通并與呼吸罩成密封結構,另一端穿過救生圈并與第二通氣管連通,所述的第二通氣管的一端頂端帶有若干個通氣孔并連接有氫氣球,第二通氣管穿過氫氣球的中間位置并伸出氫氣球外,所述的救生圈和呼吸罩之間連接有第一連接繩,救生圈和氫氣球之間連接有第二連接繩。此水下呼吸裝置可以避免水濺入到通氣管且帶有第二自救應急設備,避免意外的發生。
【IPC分類】B63C11-20
【公開號】CN204473107
【申請號】CN201520153815
【發明人】朱思成
【申請人】朱思成
【公開日】2015年7月15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