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救生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安全救生圈。
背景技術:
現有的救生圈一般固定有救生繩,拋出后用救生繩回拉救生圈進行施救,但可能救生繩會掉入水中,或者回拉過程中導致救生員落水,存在一些隱患,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在救生時保證救生員安全,同時能為救生工作提供便利的安全救生圈。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安全救生圈,包括固定座和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包括縱向設置的架板,架板前側可旋轉的固定有轉軸,架板后側設有手輪,且轉軸穿過架板與手輪固定,所述的架板前側還設有支架,且救生圈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架上,還包括救生繩,救生繩一端固定在轉軸端部上,救生繩另一端與救生圈相固定,且救生繩纏繞在所述的轉軸上。
當需要救生時,取下救生圈,同時沿著轉軸軸線整體抽出救生繩,即可快速松開救生繩,之后將救生圈拋在水面上,當被救人員握住救生圈后,通過旋轉手輪,使救生繩繞在轉軸上,并帶動救生圈,使救生圈靠近即可,因此能避免在施救過程中救生繩被拉扯,而導致救生員意外落水,而且也能避免救生繩掉入水中。
在上述的一種安全救生圈中,所述的支架為設在架板前側,并環繞轉軸設置的圓環形支撐環,且轉軸與支撐環同軸設置,且救生圈套在支撐環外壁上。
因此結構十分緊湊。
在上述的一種安全救生圈中,還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一端開口,另一端固定有封板,套筒套在轉軸上,且封板與轉軸遠離架板的一端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固定,且救生繩一端固定在封板上。
因此還可以拆卸套筒,以移動使用救生圈和救生繩,同時套筒作為握把使用。
在上述的一種安全救生圈中,所述的套筒內壁和轉軸外壁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條形定位塊和條形定位槽,且定位塊和定位槽分別沿套筒和轉軸軸線設置。
因此避免轉軸與套筒之間打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當需要救生時,取下救生圈,同時沿著轉軸軸線整體抽出救生繩,即可快速松開救生繩,之后將救生圈拋在水面上,當被救人員握住救生圈后,通過旋轉手輪,使救生繩繞在轉軸上,并帶動救生圈,使救生圈靠近即可,因此能避免在施救過程中救生繩被拉扯,而導致救生員意外落水,而且也能避免救生繩掉入水中。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分別是本救生圈主視圖和后視圖。
圖3是轉軸和套筒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固定座;11、架板;12、轉軸;13、手輪;14、支撐環;15、定位槽;
2、救生圈;21、救生繩;
3、套筒;31、封板;32、定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3所示,本發明一種安全救生圈,包括固定座1和救生圈2,固定座1包括縱向設置的架板11,架板11前側可旋轉的固定有轉軸12,架板11后側設有手輪13,且轉軸12穿過架板11與手輪13固定,架板11前側還設有支架,且救生圈2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架上,還包括救生繩21,救生繩21一端固定在轉軸12端部上,救生繩21另一端與救生圈2相固定,且救生繩21纏繞在轉軸12上。
進一步的,支架為設在架板11前側,并環繞轉軸12設置的圓環形支撐環14,且轉軸12與支撐環14同軸設置,且救生圈2套在支撐環14外壁上。還包括套筒3,套筒3一端開口,另一端固定有封板31,套筒3套在轉軸12上,且封板31與轉軸12遠離架板11的一端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固定,且救生繩21一端固定在封板31上。套筒3內壁和轉軸12外壁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條形定位塊32和條形定位槽15,且定位塊32和定位槽15分別沿套筒3和轉軸12軸線設置。
當需要救生時,取下救生圈2,同時沿著轉軸12軸線整體抽出救生繩21,即可快速松開救生繩21,之后將救生圈2拋在水面上,當被救人員握住救生圈2后,通過旋轉手輪13,使救生繩21繞在轉軸12上,并帶動救生圈2,使救生圈2靠近即可,因此能避免在施救過程中救生繩21被拉扯,而導致救生員意外落水,而且也能避免救生繩21掉入水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固定座1、架板11、轉軸12、手輪13、支撐環14、定位槽15、救生圈2、救生繩21、套筒3、封板31、定位塊3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