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錨穴開口結構及具有其的錨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的錨系統,尤其涉及錨系統的錨穴開口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規的錨穴開口僅在下方單邊設計圓弧過渡,左右兩側均是直角結構,缺乏漸變美,并且在結構設計上也不利于力的平滑傳遞,容易導致錨鏈與結構間的刮碰。另外,左右兩側的直角連接容易產生裂隙,在收錨時也容易發生卡夾或干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種錨穴開口結構及具有其的錨系統,以改善并優化現有錨系統的錨穴開口設計,強化過渡連接強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錨穴開口結構,其特點在于,所述錨穴開口結構為一盒體,所述盒體至少包括一錨穴上蓋板、一錨穴底板、一錨穴左側板和一錨穴右側板,且所述錨穴上蓋板、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限定有一開口,其中對應設置于所述開口的下、左、右三邊的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分別通過下圓弧板、左圓弧板、右圓弧板與所述船體的外板過渡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下圓弧板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底板對接焊接,所述下圓弧板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口下方的船體外板對接焊接。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左圓弧板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左側板對接焊接,所述左圓弧板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口左側的船體外板對接焊接;所述右圓弧板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右側板對接焊接,所述右圓弧板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口右側的船體外板對接焊接。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左圓弧板與所述下圓弧板垂直設置,并與所述下圓弧板T型焊接連接;所述右圓弧板與所述下圓弧板垂直設置,并與所述下圓弧板T型焊接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下圓弧板的半徑為600_,所述左圓弧板和所述右圓弧板的半徑為200mm。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錨穴上蓋板上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連通所述錨穴開口結構及所述船體內的一錨鏈管,且所述錨穴上蓋板與位于所述開口上方的船體外板直接交接成直角或銳角焊接。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錨穴開口結構、所述下圓弧板、所述左圓弧板和所述右圓弧板位于所述船體內側的外圍,設置有輔助加強肘板。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輔助加強肘板的厚度為20mm。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下圓弧板、所述左圓弧板和所述右圓弧板的厚度與所述錨穴上蓋板、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的厚度相同,均為30mmo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錨系統,安裝于一船舶的船體上,其特點在于,包括有如上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設置于所述船體內并與所述錨穴開口結構連通的第一錨鏈管;設置于所述船體的甲板上并鄰近所述第一錨鏈管的掣鏈器;設置于所述船體的甲板上并鄰近所述掣鏈器的錨機,所述錨機上具有錨鏈,且所述錨鏈的一端通過所述掣鏈器、所述第一錨鏈管與一錨相連接,所述錨容納于所述錨穴開口結構;設置于所述船體內并對應于所述錨機設置的第二錨鏈管;設置于所述船體內并與所述第二錨鏈管連通的錨鏈艙,部分所述錨鏈通過所述第二錨鏈管而容納于所述錨鏈艙內。本實用新型的嵌入式錨穴開口結構不占用船體外型尺寸,不會改變船體主體尺度,并減少了錨在下落和回收過程中對船體外板的碰撞損傷,避免了結構應力突變和集中。并且錨穴開口結構的三邊圓弧結構外型優美,使用性強,可以廣泛應用于散貨船、油輪,客船等。
以下結合附圖和詳細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船舶上的錨系統布置圖,其中在船體上內嵌有本實用新型的錨穴開口結構;圖2是從
圖1中K方向看的錨穴開口結構示意圖;圖3是
圖1中的錨穴開口結構的內部結構的橫向剖面圖;圖4是
圖1中的錨穴開口結構的內部結構的縱向剖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錨穴開口結構的軸測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錨穴開口結構的平面布置圖;圖7是沿圖6中Cll-Cll的剖面圖;圖8是沿圖7中C21-C21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錨系統100安裝于一船舶上,其主要包括內嵌于船體10內的錨穴開口結構20、第一錨鏈管30、第二錨鏈管40、錨鏈艙50、錨60、掣鏈器70以及錨機80。其中,所述第一錨鏈管30設置于船體10內并與所述錨穴開口結構20連通;所述第二錨鏈管40設置于船體10內并對應于所述錨機80設置;所述錨鏈艙50設置于船體內并與所述第二錨鏈管40連通;所述掣鏈器70設置于船體10的甲板上并鄰近所述第一錨鏈管30 ;所述錨機80設置于船體10的甲板上并鄰近所述掣鏈器70,且所述錨機80上具有錨鏈81,所述錨鏈81的一端通過掣鏈器70、第一錨鏈管30與錨60相連接,所述錨60容納于所述錨穴開口結構20內,而部分所述錨鏈81則通過所述第二錨鏈管40而容納于所述錨鏈艙50內。在本實用新型中,特別的是,為了減少錨60在下落和回收過程中對船體外板11的碰撞損傷,將所述錨穴開口結構20進行優化設計,采用流線型過渡連接結構,以強化過渡連接強度。具體地,請結合參考圖f圖8,本實用新型的錨穴開ロ結構20為ー盒體,其至少包括ー錨穴上蓋板21、一錨穴底板22、ー錨穴左側板23和ー錨穴右側板24,且所述錨穴上蓋板21、所述錨穴底板22、所述錨穴左側板23和所述錨穴右側板24限定有ー開ロ 26。在圖3所示實施例中,所述錨穴開ロ結構20還進ー步包括與所述開ロ 26相對的ー錨穴后側板25,與所述錨穴上蓋板21、所述錨穴底板22、所述錨穴左側板23和所述錨穴右側板24共同構成所述盒體。本實用新型特別的是,對應設置于所述開ロ 26的下、左、右三邊的所述錨穴底板22、所述錨穴左側板23和所述錨穴右側板24分別通過下圓弧板27、左圓弧板28、右圓弧板29與所述船體的外板11過渡連接。并且,所述錨穴上蓋板21上具有通孔211,所述通孔211連通所述錨穴開ロ結構20及所述第一錨鏈管30。如圖3所示,所述下圓弧板27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底板22對接焊接,所述下圓弧板27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ロ 26下方的船體外板117對接焊接。較佳地,所述下圓弧板27的半徑Rl可為600mm,其厚度可為30mm,并采用等級為A級船用結構鋼制成。如圖4所示,所述左圓弧板28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左側板23對接焊接,所述左圓弧板28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ロ 26左側的船體外板118對接焊接。所述右圓弧板29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右側板24對接焊接,所述右圓弧板29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ロ 26右側的船體外板119對接焊接。較佳地,所述左圓弧板28與所述下圓弧板27近似垂直設置,并與所述下圓弧板27為T型焊接連接;所述右圓弧板29與所述下圓弧板27近似垂直設置,并與所述下圓弧板27為T型焊接連接。并且,所述左圓弧板28的半徑R2為200mm,所述右圓弧板29的半徑R3也為200mm,所述左圓弧板28和所述右圓弧板29的厚度可為30mm,并采用等級為A級船用結構鋼制成。并且,所述下圓弧板27、所述左圓弧板28和所述右圓弧板29的等級不低于所述錨穴上蓋板21、所述錨穴底板22、所述錨穴左側板23、所述錨穴右側板24和所述錨穴后側板25的等級。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錨穴上蓋板21與位于所述開ロ 26上方的船體外板111直接交接成直角或銳角焊接。為了更有效固定錨穴開ロ結構20,增加錨穴開ロ結構20的強度,并將錨穴開ロ結構20與船體10融為一體,在錨穴開ロ結構20和所述下圓弧板27、所述左圓弧板28和所述右圓弧板29位于所述船體內側的外圍,可布置輔助加強肘板91、4。通常輔助加強肘板9廣94可選擇厚度為20mm左右,材質為A級的船用結構鋼。并且,輔助加強肘板9廣94的設計和布置需考慮錨穴開ロ結構20周邊的船體結構,避免結構硬點,實現錨穴開ロ結構20與船體結構的有效連接。應當指出,雖然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然而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錨穴開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錨穴開口結構為一盒體,所述盒體至少包括一錨穴上蓋板、一錨穴底板、一錨穴左側板和一錨穴右側板,且所述錨穴上蓋板、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限定有一開口,其中對應設置于所述開口的下、左、右三邊的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分別通過下圓弧板、左圓弧板、右圓弧板與所述船體的外板過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圓弧板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底板對接焊接,所述下圓弧板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口下方的船體外板對接焊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圓弧板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左側板對接焊接,所述左圓弧板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口左側的船體外板對接焊接;所述右圓弧板的內側與所述錨穴右側板對接焊接,所述右圓弧板的外側與位于所述開口右側的船體外板對接焊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所述左圓弧板與所述下圓弧板垂直設置,并與所述下圓弧板T型焊接連接;所述右圓弧板與所述下圓弧板垂直設置,并與所述下圓弧板T型焊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所述下圓弧板的半徑為600mm,所述左圓弧板和所述右圓弧板的半徑為20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所述錨穴上蓋板上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連通所述錨穴開口結構及所述船體內的一錨鏈管,且所述錨穴上蓋板與位于所述開口上方的船體外板直接交接成直角或銳角焊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穴開口1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錨穴開口結構、所述下圓弧板、所述左圓弧板和所述右圓弧板位于所述船體內側的外圍,設置有輔助加強肘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加強肘板的厚度為20mmo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圓弧板、所述左圓弧板和所述右圓弧板的厚度與所述錨穴上蓋板、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的厚度相同,均為30mm。
10.一種錨系統,安裝于一船舶的船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如權利要求廣9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錨穴開口結構; 設置于所述船體內并與所述錨穴開口結構連通的第一錨鏈管; 設置于所述船體的甲板上并鄰近所述第一錨鏈管的掣鏈器; 設置于所述船體的甲板上并鄰近所述掣鏈器的錨機,所述錨機上具有錨鏈,且所述錨鏈的一端通過所述掣鏈器、所述第一錨鏈管與一錨相連接,所述錨容納于所述錨穴開口結構; 設置于所述船體內并對應于所述錨機設置的第二錨鏈管; 設置于所述船體內并與所述第二錨鏈管連通的錨鏈艙,部分所述錨鏈通過所述第二錨鏈管而容納于所述錨鏈艙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錨穴開口結構及具有其的錨系統,所述錨穴開口結構為一盒體,所述盒體至少包括一錨穴上蓋板、一錨穴底板、一錨穴左側板和一錨穴右側板,且所述錨穴上蓋板、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限定有一開口,其中對應設置于所述開口的下、左、右三邊的所述錨穴底板、所述錨穴左側板和所述錨穴右側板分別通過下圓弧板、左圓弧板、右圓弧板與所述船體的外板過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錨穴開口結構改善了并優化現有錨穴開口設計,并強化了過渡連接強度,可有效避免錨在下落和回收過程中對船體外板的碰撞損傷,避免了結構應力突變和集中。
文檔編號B63B21/20GK202911919SQ20122057152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
發明者符洋, 趙旭東, 陳丕智, 尹紀友, 楊鵬, 王加力, 錢君杰 申請人: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陽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龍口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