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橡膠護舷安裝用轉換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機械安裝組件,涉及一種橡膠護舷安裝用轉換架。
背景技術:
橡膠護舷是船舶靠泊時船與碼頭間的緩沖設施,需要用預埋螺栓固定到碼頭上。 當碼頭進行改造時,需要用新式護舷來替代原有護舷,但一般新式護舷的螺栓安裝位置與原有護舷的螺栓不對應,使原有橡膠護舷的預埋螺栓無法繼續使用,導致新式護舷無法安裝。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的,利用橡膠護舷安裝轉換架將原有護舷螺栓與新式護舷之間做可靠的連接,可以達到利用原有螺栓、節省成本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橡膠護舷安裝用轉換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采用上下二層鋼框架或采用現有型鋼自然連接,上層焊有若干用于固定新護舷的螺母,通過螺栓連接使新型護舷固定;下層鋼框架之間焊有若干鋼條,鋼條上至少有一個以上的孔洞,用于與碼頭上原有護舷拆除后留下的螺栓連接。上層的螺母是為了固定新護舷,使新護舷與該鋼框架形成整體,下層能過橫向鋼條上的孔洞與碼頭原護舷連接,一方面使該框架與碼頭很好的連接,另一方面保證框架的整體穩定性。現有的型鋼,如工字鋼、L型鋼或圓形鋼等都可以作為鋼框架直接使用。鋼框架可以采用矩形、梯形、三角形等任意多邊形,或采用圓形、半圓形、扇形等帶有弧面的形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該橡膠護舷安裝轉換架,可以將原有護舷螺栓與新型護舷之間做可靠的連接,達到利用原有螺栓、節省成本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A1)是原橡膠護舷使用示意圖。圖2(A2)是原橡膠護舷使用立面圖。圖2(B1)是原橡膠護舷拆除后留在碼頭上的螺栓示意圖。圖2(B2)是原橡膠護舷拆除后留在碼頭上的螺栓立面圖。圖2(C1)是轉換架安裝在碼頭上的位置圖。圖2(C2)是轉換架安裝后新橡膠護舷安裝所需螺栓的分布詳圖。圖2(D1)是新橡膠護舷使用示意圖。圖2(D2)是新橡膠護舷使用立面圖。圖中1工字鋼;2焊接在轉換架上層用于安裝新橡膠護舷的螺栓;3焊接在轉換架下層的鋼條;4鋼條上用于將轉換架固定在碼頭上所開的孔洞;5埋在碼頭里的原橡膠護舷預埋螺母;6碼頭結構;7原橡膠護舷;8使用橡膠護舷的船舶;9橡膠護舷轉換架;10用來安裝新橡膠護舷的螺母;11新橡膠護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技術方案和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以工字鋼框架、矩形轉換架為例。碼頭原使用橡膠護舷規格為 TD-B600HX 3500+3800,現需更換為TD-A1250H型的橡膠護舷。原橡膠護舷(規格為TD-B600HX3500+3800)拆除后在碼頭上留下6排、2列的預埋螺母,螺母規格為M48,螺母的每排間距692毫米,每列間距1010毫米。需要新安裝的橡膠護舷(規格為TD-A1250H),其上留有螺母安裝時所需使用的8 個預留孔洞,8個孔洞均勻分布在一個圓環上,相鄰孔洞間距為725毫米,相鄰3個孔洞間距為1256毫米。根據以上原橡膠護舷與新安裝橡膠護舷的尺寸數據,現用工字鋼框架、矩形轉換架如下由22B型工字鋼焊接成“目”字形框架,框架高3700毫米,寬1376毫米,框架的兩豎向工字鋼間距1256毫米,4條橫向工字鋼間距自上向下分別為1450毫米、692毫米、1450 毫米。工字鋼的腹板天然將“目”字形框架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用來焊接安裝新橡膠護舷用的8個M45型螺母,螺母呈軸對稱分布,具體位置為4個橫向工字鋼上的中間位置各有1 個,在此基礎上,2個縱向工字鋼上各有4個。下層通過焊接上預留螺孔的鋼條來實現轉換架與碼頭連接,鋼條位置與碼頭上原橡膠護舷留下的螺母位置對應,同時中間位置的兩個鋼條與橫向中間位置的2個工字鋼位置相對應,即鋼條間距為692毫米,每個鋼條上對應碼頭上是我螺母位置開2個孔洞。
權利要求1.一種橡膠護舷安裝用轉換架,其特征在于,轉換架分為上下二層鋼框架,上層鋼框架焊有若干用于固定新護舷的螺母;下層鋼框架之間焊有若干鋼條,鋼條上至少有一個以上的孔洞,用于連接碼頭原護舷;鋼框架或采用型鋼自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護舷安裝用轉換架,其特征還在于,型鋼是指工字鋼、L 型鋼或圓形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護舷安裝用轉換架,其特征還在于,鋼框架采用矩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或扇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橡膠護舷安裝用轉換架,其特征是采用上下二層鋼框架或采用現有型鋼自然連接,上層焊有若干用于固定新護舷的螺母,通過螺栓連接使新型護舷固定;下層鋼框架之間焊有若干鋼條,鋼條上至少有一個以上的孔洞,用于與碼頭上原有護舷拆除后留下的螺栓連接。上層的螺母是為了固定新護舷,使新護舷與該鋼框架形成整體,下層能過橫向鋼條上的孔洞與碼頭原護舷連接,一方面使該框架與碼頭很好的連接,另一方面保證框架的整體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該橡膠護舷安裝轉換架,可以將原有護舷螺栓與新型護舷之間做可靠的連接,達到利用原有螺栓、節省成本的目的。
文檔編號B63B59/02GK202124103SQ201120104360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1日
發明者朱浩 申請人:大連中交理工交通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