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
背景技術:
對于座底海洋平臺,沖刷會造成基礎的淘空,減小了泥土與基礎底面的接觸面積,導致基礎的滑移甚至失穩。若不采取相關防護措施會形成平臺底部的沖刷掏空,導致平臺基礎的抗滑、抗傾能力下降,造成平臺的滑移甚至傾覆。因此,對座底海洋平臺基礎采取防沖刷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座底海洋平臺周圍的水流主要包括結構前向下水流、結構前沖擊波和結構周圍水流場的旋渦體系。旋渦體系是一種水流結構,是預測結構局部沖刷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結構前沖刷坑邊緣形成的繞結構內側流向下游的馬蹄形旋渦,它在結構前將使向下流動的最大流速位置更靠近平臺基礎;結構兩側由于流速梯度產生的邊界分離,形成立軸旋渦;向下游移動的尾流旋渦,不斷地從平臺兩側釋放出來,促進沖刷過程的發展,像真空吸塵器一樣,每個旋渦形成一個低壓中心,牽動馬蹄形旋渦區內的流體不斷地進行橫向、豎向和前后擺動,劇烈淘刷平臺迎水端和周圍泥沙,形成局部沖刷坑。如圖l所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沖刷機理,提供一種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附設擾流板減小座底式平臺的沖刷效應。在平臺基礎上設置擾流板,影響流場,破壞漩渦的產生,從而減小流場對平臺基礎的沖刷。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是由平臺沉墊、立柱、工作平臺和擾流板構成;平臺沉墊為一方形實體,上面帶有分割槽,立柱呈行距排列,下端固定于平臺沉墊上,工作平臺下面坐在立柱上端,擾流板設置于平臺沉墊四周,長度與平臺沉墊邊長同長,寬度為0. 75倍的平臺沉墊寬度,以鉸鏈形式固定在平臺沉墊外側壁上,上部用連接在工作平臺上的錨鏈牽引,當擾流板與平臺沉墊成60度夾角時錨鏈拉緊定位。[0006] 當拖航過程中錨鏈收緊,擾流板被拉起貼靠在平臺沉墊上,就位座底后錨鏈松開,擾流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降至與沉墊成60度夾角時錨鏈拉緊定位。[0007]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涉及,主要具有以下優點 1、與附設裙板及附設護坦等方法相比,擾流板無需入泥,平臺就位后擾流板放置施工簡單,可以減少海上安裝作業時間。 2、結合平臺的實際尺寸和環境條件,在平臺沉墊四周設置與平臺沉墊同長的擾流板,寬度為可能發生的最大沖刷范圍,可取為0. 75倍的平臺沉墊寬度。 3、擾流板與沉墊用鉸鏈連接,上部用錨鏈與平臺上部結構牽引,拖航過程中錨鏈收緊,擾流板被拉起貼靠在平臺沉墊上,就位座底后錨鏈松開,擾流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降至與沉墊成60度夾角時錨鏈拉緊定位。 4、減小平臺基礎周圍沖刷,保證平臺具有足夠的抗滑、抗傾能力。
圖1 一種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結構示意圖。 其中1錨鏈,2擾流板,3鉸鏈,4立柱,5工作平臺,6平臺沉墊,7分割槽。
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是由平臺沉墊6、立柱4、工作平臺5和擾流板2構成;平臺沉墊6為一方形實體,上面帶有分割槽7,立柱4呈行距排列,下端固定于平臺沉墊6上,工作平臺5下面坐在立柱4上端,擾流板2設置于平臺沉墊6四周,長度與平臺沉墊邊長同長,寬度為0. 75倍的平臺沉墊寬度,以鉸鏈3形式固定在平臺沉墊外側壁上,上部用連接在工作平臺5上的錨鏈1牽引,當擾流板2與平臺沉墊成60度夾角時錨鏈拉緊定位。
權利要求一種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是由平臺沉墊、立柱、工作平臺和擾流板構成;其特征在于平臺沉墊為一方形實體,上面帶有分割槽,立柱呈行距排列,下端固定于平臺沉墊上,工作平臺下面坐在立柱上端,擾流板設置于平臺沉墊四周,長度與平臺沉墊邊長同長,寬度為0.75倍的平臺沉墊寬度,以鉸鏈形式固定在平臺沉墊外側壁上,上部用連接在工作平臺上的錨鏈牽引,當擾流板與平臺沉墊成60度夾角時錨鏈拉緊定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防沖刷擾流的座底海洋平臺,是由平臺沉墊、立柱、工作平臺和擾流板構成;平臺沉墊為一方形實體,上面帶有分割槽,立柱呈行距排列,下端固定于平臺沉墊上,工作平臺下面坐在立柱上端,擾流板設置于平臺沉墊四周,長度與平臺沉墊邊長同長,寬度為0.75倍的由平沉墊寬度,以鉸鏈形式固定在平臺沉墊外側壁上,上部用連接在工作平臺上的錨鏈牽引,當擾流板與平臺沉墊成60度夾角時錨鏈拉緊定位;與附設裙板及附設護坦等方式相比,附設的擾流板無需入泥,放置施工簡單,減少海上安裝作業時間,擾流板與基礎用鉸鏈連接,上部由錨鏈牽引,可以有效減小平臺基礎周圍沖刷,保證平臺具有足夠的抗滑、抗傾能力。
文檔編號B63B35/44GK201457708SQ200920110230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0日
發明者楊玉霞, 王世澎, 秦延龍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