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洋工作平臺,具體為一種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
背景技術:
目前的深水油氣田開發主要采用海洋深水浮筒平臺(Spar平臺)或張力腿 平臺(TLP平臺)作為生產平臺,其中,Spar平臺的適用水深更大,應用更為廣 泛。Spar平臺屬于順應式平臺的范疇,被廣泛應用于人類開發深海的事業中, 擔負著鉆探、生產、海上原油處理、石油儲藏和裝卸等各種工作,成為當今世 界深海石油開采的有力工具。Spar平臺主體可分為幾個部分,有的部分為全封 閉式結構,有的部分為開放式結構,中心處開有中央井,中央井內裝有獨立的 立管浮筒,具有良好的靈活性。
現有的Spar平臺主要有三種結構形式Classic Spar、 Truss Spar和Cel 1
Spar。 Classic Spar采用了整體圓柱殼和方形中央井結構,平臺自重較大,承
載比較低, 一般為35%左右。Truss Spar采用桁架結構連接軟艙和方形中央井
結構,使結構重量有所降低,且增設了垂蕩板,整體動力性能優于Classic Spar,
但由于軟硬艙非封閉式連接,使得提供立管頂張力的浮筒長度受到限制,以至
于為了增大浮力而不得不采用鋁合金浮筒,增加了結構成本。Cell Spar采用多
個小直徑圓筒連接而成,中央井直徑較小,因此,可容納的立管數量較少,主
要用于深水邊際油田的開發。Classic Spar和Truss Spar是深水開發的主流平 臺
我國南海深水油氣田的最大水深可達3000ra,環境條件不同于國外其它 深水油氣田,如墨西哥灣、坎普斯灣等,其突出特點是內波。目前國外的深 水油氣田都沒有發現內波,只有印度的Andaman群島和中國南海乂見察到了內 波。內波位于海面以下100m 200m水深,Spar平臺的專欠石更艙連4妻-敬正處于內 波作用區^i,因此,Classic Spar不適合我國南海。Truss Spar采用桁架結 構連接軟硬艙,使用水深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很難在南海地區發揮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我國南海地區水域深度大,且存在內波的情況,提 供一種承載能力強、結構成本低,適用于深海作業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 臺,包括用于作業的平臺甲板,平臺曱板下方連接硬艙,硬艙外壁連接有多根 系泊纜,系泊纜的另一端與海底的錨基連接,硬艙下方設有軟艙,其特點是, 硬搶與軟艙之間通過中央井進行連接,中央井外縱向設有多層垂蕩板,多根采 油立管穿過中央井直至海底井口。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中,所述的硬艙沿豎直高 度分為多層結構,每層在水平面內對稱分為多個艙室。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中,所述的中央井為圓柱 形結構,貫穿至硬艙和軟艙內,與硬搶和軟艙進行剛性連接;所述的垂蕩板分 為數層水平設置于圓形中央井壁中間段的外側。
更進一步,所述的垂蕩板為圓環形結構,沿周向對稱開有若干個方孔。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中,所述的軟艙包括上下 兩層,分別為臨時浮艙和固定壓載艙,每層在水平面內對稱分為多個艙室。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中,所述的系泊纜由錨鏈-尼龍纜-錨鏈三段組合而成,每四根系泊纜為一組,硬艙外共連接四組系泊纜; 每組系泊纜的一端與海底的錨基連接,另一端穿過導纜器與設置在硬艙外的張 緊器相連。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中,所述的采油立管沖艮據 海底井口布局設計,當海底井口成矩陣布置,則釆油立管也布置成矩陣的形式; 當海底井口呈圓周布置,則采油立管沿圓形中央井周向布置。
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我國南海水域內波流速可達lm/s,位于100m-200m水深,Spar平臺 的吃水一4殳為150-180m,為了減小內波荷載,本發明采用了中央井連接硬艙和 軟搶的方案,其拖曳力和升力荷載遠遠小于Classic Spar平臺,從而減小了 Spar 平臺的縱蕩和渦激運動(VIM)。
(2) Spar平臺采用空氣罐纟是供頂張式立管的頂張力,隨著水深的增加,立 管的重量增大,所需的頂張力增大,因此,需要較長的空氣罐來提供足夠的頂 張力。本發明的空氣罐長度可達150m,遠遠大于Truss Spar平臺。
(3) Spar平臺的最大缺點是大幅度的垂蕩運動引起的縱搖不穩定,因為, Spar平臺的垂蕩和縱搖運動是強烈地耦合在一起的,使得過大的垂蕩能量轉化 為縱搖能量,本發明由于增加了垂蕩板,其垂蕩阻尼遠遠大于Classic Spar平 臺,降低了 Spar平臺的垂蕩運動響應,改善了垂蕩與縱搖運動耦合引起的縱搖 不穩定性。另外,垂蕩板釆用了方形開孔結構,在相同開孔面積下,其周長更 大,從而阻尼效果更好。
(4) 本發明采用了圓形中央井結構,其剛度遠遠大于方形中央井結構,因 此,其井壁的鋼板厚度和骨架的型鋼尺寸均相應減小,從而減小了用鋼量,降 低了 Spar平臺的重量,提高了 Spar平臺的承載比。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2為石更艙平面布置示意圖3為采油立管的矩陣形式布置示意圖4為垂蕩板的結構示意圖5為系泊纜的布置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描述。
本發明所提供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以下筒稱S-Spar)是針對我國南 海深水油氣田開發而設計的一種新型Spar平臺,該發明吸收了國外現有Spar平臺結構的深吃水特點,在結構上做出了重大改進,使得S-Spar的綜合性能更 適合我國南海深水油氣田的應用。
S-Spar的整體方案如圖1所示,設計方案中,平臺甲板1下方的硬搶2和 軟艙4直接釆用圓柱形中央井3進行剛性連接,因此,中間段的直徑小,因而, 水動力荷載小。為了增大垂蕩阻尼,在中央井3的外壁增設了三層垂蕩板5。
S-Spar按照容納16根12英寸的剛性采油立管設計,硬艙2是由圓柱形外 壁和圓柱形中央井3的井壁圍成的密閉結構,提供整個平臺的浮力。為了保證 平臺具有較好的抗沉性,內部由水平艙壁和豎直艙壁分隔成許多小的艙室,并 設有可變壓載艙來調節平臺的吃水和浮態。參考船舶搶室分布規范,將S-Spar 平臺的硬艙沿豎直高度分為7個般室。由于靠近水面的艙室容易發生撞擊損壞, 所以艙的長度相對小一些,并設有雙層防水壁。水平面內分般也是為了提高主 體的抗沉性,將S-Spar平臺在水平面內對稱分為12個艙室,如圖2所示。
軟搶4的結構同硬搶2類似,包含了臨時浮艙和固定壓載艙。壓載艙的作 用是保證平臺在扶正過程中有足夠的回復力矩和降低結構中心,以滿足結構的 初穩性要求。軟艙的特征為本領域的公知技術,此處不再過多描述。
中段的圓柱形中央井壁提供硬艙2和軟艙4的剛性連接,垂蕩板5分為數 層水平設置于圓形中央井壁外側,本實施例中選用三層垂蕩板5,當然也可以根 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層數。圓形中央井一方面增大了中央井的剛度,同時也便于 頂張式采油立管8的布置,采油立管8外設置立管浮筒7。如果海底井口成矩陣 布置,則中央井3內的頂張式采油立管8也布置成矩陣的形式,如圖3所示。 為了防止立管干涉,有時海底井口呈圓周布置,則頂張式采油立管也可以沿 S-Spar的圓形中央井周向布置。
Spar平臺通常配備剛性立管,立管和其他生產設備對平臺的垂蕩運動性能 要求很嚴格。為了避免平臺與波浪產生共振,使平臺擁有良好的運動性能,通 常應使平臺的垂蕩固有周期遠大'于波浪周期。增加Spar垂蕩固有周期的方法通 常有兩種(l)增加結構吃水;(2)增加結構質量和附加質量。為了獲得更多的 有效載荷,Spar平臺通常都要減少結構本身的質量,所以通常采用增加結構吃 水和附加質量的方法來增大Spar垂蕩固有周期。垂蕩板可以增加主體的垂向附加質量,并提供附加阻尼。目前垂蕩板的研
究仍是一個難題,現有研究成果得出影響垂蕩板性能的主要因素為(l)垂蕩板 數目及間距;(2)板厚及骨材尺寸;':3)板的尺度及開口。 Prisl in的實驗說明 當L一D典型的形狀比H/L在0.70 - 0. 75范圍內時,每塊才反的附加質量為單板 時的85%~95%。 Troesch的實驗證明當板厚超過寬度的1/50時,阻尼效果 將會顯著降低。由此可確定垂蕩板的間距和厚度及垂蕩板尺寸。在垂蕩板上適 當開孔,將會增加板與水接觸的周長,產生更多的漩渦脫落,從而提高阻尼效 果。面積相同的圓孔和方孔,方孔的周長較大,所以本發明選擇正方形開孔9, 如圖4所示。
Spar平臺一般通過系泊系統減小水平運動,但同時為保證系泊系統本身的 強度,又不宜產生過大的約束力。系泊系統的設計原則是在最小運動和最大 系泊力之間尋求平衡,選擇系統最適宜的剛度。
系泊系統利用系泊纜的張力將Spar平臺保持在相對固定的位置。當Spar
平臺受到環境荷載作用而運動時,引起系泊纜中張力發生變化。張力的水平分 量與結構位移間的比值即為系泊系統的系泊剛度。對于完整的系泊系統,要求
Spar平臺的漂移小于4%水深;當一根系泊纜損壞時,Spar平臺的漂移應小于
6%水深。
S-Spar系泊系統采用半張緊式系泊系統,即系泊力的垂直分量不僅僅靠系 泊纜的重力平衡,而由海底錨基提供部分垂蕩復原力。該系泊系統由16根系泊 纜組成,分成4組對稱布置,如圖5所示。單根系泊纜下樁點距S-Spar的水平 距離為2507m,導纜器距海底為1440米,系泊纜總長為2514米。每根系泊纜由 錨鏈-尼龍纜-錨鏈三段組合而成,組合纜的一端與海底的錨基連接。另一端穿 過導纜器與設置在硬搶外的張緊器相連,通過調節張緊器來改變系泊纜的張力, 使系泊系統的剛度達到設計要求。導纜器和張緊器的結構為本領域的公知技術, 此處不再過多描述。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與Classic Spar相比,S-Spar的中間段的尺寸大大減小,從而減小 了水動力荷載,改善了結構的受力條件,可以降低系泊系統的剛度和強度設計標準,降低系統總成本。
(2) 與Classic Spar相比,由于S-Spar整體結構的直徑變化,^吏得渦泄 頻率沿水深變化,乂人而減小了渦激運動(VIM)的運動響應。
(3) 與Classic Spar相比,S-Spar中間段直徑減少,可以增設垂蕩板, 從而增大結構的垂蕩阻尼,降低Spar的垂蕩運動響應,改善垂蕩與縱搖運動耦 合引起的縱搖不穩定性。
(4) 與ClassicSpar相比,S-Spar結構自重降4氐,/人而^是高了 Spar的有 效承載率12個百分點(Classic Spar的有效承載比一般為35%左右,而S-Spar 有效承載比達到了 47. 3%)。
(5) 與Truss Spar相比,由于S-Spar中間段采用殼結構,使得浮筒的長 度可以大大增加,為頂張式采油立管提供更大的頂張力,從而能夠適用更大的 水深條件。
(6) 與Truss Spar相比,S-Spar垂蕩寺反采用了方形開孔結構,在相同開 孔面積下,其周長更大,從而阻尼效果更好。
考慮到在此公開的對本發明的描述和特殊的實施例,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這些說明和實施例僅作為例子來考 慮,它們都屬于由所附權利要求所指示的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和精神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包括用于作業的平臺甲板(1),平臺甲板(1)下方連接硬艙(2),硬艙(2)外壁連接有多根系泊纜(6),系泊纜(6)的另一端與海底的錨基連接,硬艙(2)下方設有軟艙(4),其特征在于硬艙(2)與軟艙(4)之間通過中央井(3)進行連接,中央井(3)外縱向設有多層垂蕩板(5),多根采油立管(8)穿過中央井(3)直至海底井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井(3 )為圓柱形結構,貫穿至硬艙(2 )和軟艙(4 )內,與硬艙和軟艙進行剛性連接;所述的垂蕩板(5)分為數層水平設置于圓形中央井壁中間段的外側。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蕩板(5 )為圓環形結構,沿周向對稱開有若干個孔(9 )。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征在于垂蕩板上所開的孔(9)為正方形孔。
5. 如權利要求1-4中一項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搶(2)沿豎直高度分為多層結構,每層在水平面內對稱分為多個艙室。
6. 如權利要求1-4中一項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軟搶(4)包括上下兩層,分別為臨時浮艙和固定壓載艙,每層在水平面內對稱分為多個艙室。
7. 如權利要求1-4中一項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泊纜(6)由錨鏈-尼龍纜-錨鏈三段組合而成。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征在于每四根系泊纜為一組,硬艙外共連接四組系泊纜;每組系泊纜的一端與海底的錨基連接,另一端穿過導纜器與設置在硬艙外的張緊器相連。
9. 如^L利要求1-4中一項所述的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特;f正在于所述的采油立管(8)根據海底井口布局設計,當海底井口成矩陣布置,則采油立管也布置成矩陣的形式;當海底井口呈圓周布置,則采油立管沿圓形中央井周向布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洋工作平臺,具體為一種新型海洋深水浮筒平臺。其結構包括用于作業的平臺甲板,平臺甲板下方連接硬艙,硬艙外壁連接有多根系泊纜,系泊纜的另一端與海底的錨基連接,硬艙下方設有軟艙,硬艙與軟艙之間通過圓柱形中央井進行連接,中央井外縱向設有多層垂蕩板,垂蕩板沿周向對稱開有若干個方孔,多根采油立管穿過中央井直至海底井口。本發明與現有Spar平臺相比承載能力強、結構成本低,適用于存在內波的深海水域作業。
文檔編號B63B35/44GK101475048SQ20091000166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13日
發明者上官麗紅, 于衛紅, 黃維平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