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海上浮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海上浮體錨泊定位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 一纜多錨的錨泊系統。
背景技術:
在海上浮體的定位技術中錨泊定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通常一根錨 纜上只布置有一個錨,但是當海底底質不明或者對所需錨泊力估計偏小時, 將會出現錨泊力不足問題,為了能夠在對現有錨泊系統變動最小的前提下使 錨泊系統能夠提供足夠的錨泊力,可以在一根錨纜上布置兩個甚至多個錨, 這樣也有利于減少錨泊系統所覆蓋的水域,可以在有限的水域內實現錨泊定 位。在美國海軍的海上救援作業、棧橋碼頭系統以及國外海上鉆井平臺的錨 泊系統中, 一纜多錨的組合使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現有的一纜兩錨技 術由主錨和輔助錨組成,其連接技術是輔助錨通過錨桿頂端的眼板(圖1)
或者錨冠眼板(圖2)與主錨相連接,這兩種連接方式都存在著不足之處。 當輔助錨與主錨錨桿頂端眼板連接時,拋錨時錨纜有可能會纏住鉸接錨錨爪。 當輔助錨與主錨錨冠眼板連接時,輔助錨的拉力將導致主錨旋轉、起出,如 果主錨為鉸接的錨爪,則此錨爪將隨后與錨桿平行,主錨將不能再次埋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組合錨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種能夠有效的應對海底底質的變化,解決錨系4爪力不足問題的海上浮 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
本實用新型海上浮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包括主錨纜,其特征是,所述主錨纜通過連接板連接兩個副錨纜,所述副錨 纜連接錨或串列錨組,所述串列錨組通過閉式索節和轉環卸扣連接緩沖器, 緩沖器連接三角眼板,三角眼板通過兩個錨纜連接錨組成,所述錨依次連接起錨纜、浮漂纜和浮漂
本實用新型所述主錨纜通過依次連接的閉式索節和轉環卸扣連接緩沖 器。所述副錨纜通過開式索節與連接板連接。所述錨、起錨纜、浮漂纜和浮 漂之間分別通過卸扣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在海底底質差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方^更的增加錨的數量以增大 抓力來解決錨系抓力不足的問題。
(2 )在需要提供同等錨泊力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減小單錨的 重量,方便錨系的布置與回收。
(3 )解決了錨之間相互干擾的問題,所有的錨均能順利入土提供設計抓力。
(4) 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布置錨系,減小錨泊系統所覆蓋的水域。
(5) 與一纜一錨相比大大的節省了錨纜,提高了系統的經濟性。
圖1是輔助錨與主錨錨桿頂端眼板連接示意圖; 圖2是輔助錨與主錨錨冠眼板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2個錨); 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4個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3所示,主錨纜1依次連接緩沖器4、連接板5,主錨纜通過依次連 接的閉式索節2和轉環卸扣3連接緩沖器4;所述連接板5連接兩個副錨纜7, 所述副錨纜7連接錨8,副錨纜通過開式索節6與連接板5連接;所述錨依 次連接起錨纜9、浮漂纜10和浮漂11,錨、起錨纜、浮漂纜和浮漂之間分別 通過卸扣12連接。主錨纜一端與浮體相連接另一端通過閉式索節與轉環卸扣 相連,轉環卸扣與三角眼板之間通過緩沖器連接,三角眼板上接有兩根副錨 纜,每根錨纜上接有一個DELTA錨,錨上接有起錨纜,起錨纜與浮漂纜相連, 浮漂纜的末端連有浮漂。錨產生的抓力經副錨纜、三角眼板、緩沖器、轉環卸扣傳遞到主錨纜,由主錨纜最后傳遞到浮體上,起錨纜、浮漂纜和浮漂用 于起錨。
如果兩個錨仍不能滿足要求可以布置更多的錨,即主錨纜依次連接閉式
索節2、轉環卸扣3和連接板5,通過連接板5通過副錨纜7連接串列錨組, 所述串列錨組由閉式索節2和轉環卸扣3連接緩沖器4,緩沖器4連接連接 板5 (即三角眼板),連接板5通過兩個錨纜17連接錨組成,錨纜17通過開 式索節6與連接板5,連接這樣錨的數量可以增加到4個,如圖4所示,以 此類推。串列的兩段錨纜(副錨纜)長度比例為2: 1,長副錨纜位于主錨纜 的延長線上,短副錨纜與主錨纜成一定夾角(推薦30度左右)。
在上述例子中,拖曳錨選用DELTA錨,其抓持效率高,穩定性好,拖動 距離短。錨纜采用鋼絲繩,這樣可以減輕重量。緩沖器可以有效地減少波浪 引起的沖擊力,避免沖擊力過大而導致纜繩斷裂,同時也可以起到重塊的作 用控制錨纜的狀態。三角眼板的使用解決了現有串列式組合錨系中兩錨相互 干擾的問題,使兩錨都能順利入土提供設計抓力。因此應用此種錨系可以筒 單、有效的解決錨系抓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在需要提供同樣大小錨泊力前提 下,應用本錨系可以將抓力分擔到兩個錨上,這樣可以有效的減輕單錨的重 量,方便錨系的布置于回收,與 一纜一錨相比節省了錨纜提高了經濟性。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 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 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 進,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海上浮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包括主錨纜,其特征是,所述主錨纜通過連接板連接兩個副錨纜,所述副錨纜連接錨或串列錨組,所述串列錨組通過閉式索節和轉環卸扣連接緩沖器,緩沖器連接三角眼板,三角眼板通過兩個錨纜連接錨組成,所述錨依次連接起錨纜、浮漂纜和浮漂。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 所述主錨纜通過依次連接的閉式索節和轉環卸扣連接緩沖器。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其特征是,所 述副錨纜通過開式索節與連接板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浮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其特征是,所 述錨、起錨纜、浮漂纜和浮漂之間分別通過卸扣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夠有效的應對海底底質的變化,解決錨系抓力不足問題的海上浮體一纜多錨錨泊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主錨纜,其特征是,所述主錨纜通過連接板連接兩個副錨纜,所述副錨纜連接錨或串列錨組,所述串列錨組通過閉式索節和轉環卸扣連接緩沖器,緩沖器連接三角眼板,三角眼板通過兩個錨纜連接錨組成,所述錨依次連接起錨纜、浮漂纜和浮漂。在海底底質差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增加錨的數量以增大抓力來解決錨系抓力不足的問題。在需要提供同等錨泊力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減小單錨的重量,方便錨系的布置與回收。
文檔編號B63B21/34GK201143979SQ200720099299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5日
發明者寧 丁, 莉 劉, 雄 寇, 張長林, 王廣東, 譚振東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事交通運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