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艇,尤其是涉及一種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a背景技術救生艇通常在大型船舶遇險的情況下作為乘員的逃生工具,均沒有具有對 傷病人員的救生、救助、救護(帶擔架救護轉換)的綜合功能,目前僅有美國 醫院船上有帶擔架的敞開式救生艇,但敞開式救生艇在海上執行救護任務時很 可能使原本抵抗力、免疫力低的傷病人員遭受風吹雨淋、寒流及烈日曝曬的侵 襲而降低其生還希望。另外,在海上風浪大的情況下,敞開式傾翻,就會導致 原本獲救的傷員再次落海,而這對于幾乎喪失本身自救能力的傷病員來說幾乎就沒有生還的可能。此外,這種敞開式小艇只能安置1付擔架及6名乘員,很 可能無法使聲病人員全部一次性撤離,并且沒有配置必要的藥械,無法對傷病 人員進行必^的救護。 實用新型內容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全封閉多功能玻璃 鋼救生艇,在大型船舶遇險時其可容納多名乘員,在有傷病人員時可迅速轉換 成可安置多付擔架及多名乘員的救生艇,并可在艇內對傷病員進行護理。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包括艇體,艇體上分別安裝有動力裝置、 駕駛艙、吊艇裝置以及門體,艇體內安裝有乘員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所述艇 體上方裝置有頂篷,艇體內為一全封閉結構,所述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可以共用安裝位置;共用安裝位置的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分別與艇體通過活動連接機 構連接。上述共用安裝位置的座椅與艇體通過螺釘連接;上述共用安裝位置的救護 用擔架與艇體的活動連接機構的結構如下其有一擔架支撐架,擔架支撐架包括前后裝置的整體式支撐桿以及由插接段構成的插接式支撐桿,所述兩種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頂篷及艇體底板連接;在整體支撐桿上固定連接支承管,在所述兩種支撐桿之間活動連接擱管,擱管的一端通過插件插入所述支承管,擱管 的另一端與所述插接式支撐桿的插接段連接,所述兩種支撐桿上于所述擱管兩 端的上方分別裝置有壓緊件。上述整體式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固定于頂篷及艇體底板中的法蘭連接;上 述插接式支撐桿的下端插入固定于艇體底板上的預埋管中,上端與一張緊桿由 螺紋連接,張緊桿的另一端與一上撐桿由螺紋連接,上撐桿的上端插入固定于 頂篷上的法蘭中;上述擱管的兩端分別安裝有擱置擔架桿的墊塊;在上述艇體 內裝置有藥械箱;上述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的共用安裝位置位于艇體的中部; 上述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的共用安裝位置位于艇體的兩側。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封閉式的結構,并且裝置的多個乘員座椅及多個擔架 支撐裝置可快速拆換,因此其既可作為一般的救生艇使用,又可在有傷病人員 的情況下,迅速拆換成既可救護傷病人員,又可乘坐普通乘員的救生艇,避免 傷病人員遭受風吹雨淋、寒流及烈日曝曬的侵襲;在救生艇內還設置了藥械箱, 可對傷病人員作及時的救護。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A-A視圖。圖4為圖3的B部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全部裝置乘員座椅時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艇體1及裝置在艇體上方的頂篷2,動力裝 置3安裝在艇體后部,艇體1的側面及尾部分別設有側門5及尾門6,駕駛艙 4裝置在艇體的后部于頂篷2的上方,艇體1的前部及尾部分別裝置有前吊艇 裝置7及后'吊艇裝置8。如圖3、圖5所示,在通常情況下大型船舶上沒有傷 病人員,在救生艇的艙室內全部裝置乘員座椅10,座椅用四個螺釘固定在艇體 l的底板上,是可快速裝拆的,在本實施例中,救生艇的艙室內最多可安裝85 張乘員座椅IO。大型船舶用作醫療救生艇時,船上有許多傷病人員,在船舶遇 險時,傷病人員需要擔架抬上救生艇并擱置在救生艇中,因此,在艇體內中部的座椅10可快速拆除并安裝擔架支撐架9,如圖l、圖2所示,將擔架12擱 置在擔架支撐架9上。在執行完傷病人員的救護任務后,擔架支撐架9也可以 快速拆除并安裝座椅10。如圖2、圖3所示,艇體后部于艇體兩側的座椅10也可以快速拆除并安裝 擔架支撐架9。擔架支撐架9也可以快速拆除并安裝座椅10。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在艇體的前、后部及兩側分別裝置多個藥械箱11, 在本實施例中,救生艇裝置了五個藥械箱ll,可以分別別氧氣袋、輸液器、輸 液的液體、藥品、衛生敷料等救治傷病人員的藥械,以方便及時對傷病人員進 行救治。如圖3、 4可以看出,上述擔架支撐架9包括安裝在艇體1中的整體式支 撐桿901,整體式支撐桿901的上端用螺釘固定在己預置在頂篷中的法蘭906 中,下端用螺釘固定在已預置在艇體底板中法蘭905中。整體式支撐桿901上 固定安裝有至少一個支承管卯7,在本實施例中, 一根整體式支撐桿901上固 定安裝有六個支承管907。擱管卯2的中間段是一段不銹鋼方管,其一端焊接 有一插件908,插件908插入擱架支承管907,擱管902的另一端與一插接式 支撐桿909焊接,插接式支撐桿909的下端插入固定在艇體底板上的預埋管910 中,插接式支撐桿909上端與張緊桿903螺紋連接,張緊桿903的另一端與上 撐桿卯4螺紋,連接,上撐桿904的上端插入固定在頂篷上的法蘭911中,法蘭 911用螺釘固定在預置于頂篷中的固定塊上。在本實施例中,整體式支撐桿901 上由下到上焊接了三對共六個支承管907,借助六個支承管907可在整體式支 撐桿901的兩側各安裝三層擱管902。插接式支撐桿909由分段的支撐件相互 插接構成,每一段支撐件分別與對應層擱管卯2的一端焊接連接。旋轉張緊桿 903可使插接式支撐桿卯9通過上撐桿904緊緊地固定在頂篷2與艇體1的底 板之間。兩個墊塊912分別用螺釘固定在在擱管902兩端的上方,擔架12的 杠桿可放在墊塊912上。如圖2、 3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還有安裝在艇體后部兩惻位置的擔 架支撐架9 其支撐結構可參見圖3以及參考圖4,此時由艇體側壁來代替圖4 中的整體式k撐桿901,擱管902 —端的插件908插入固定在艇體側壁上的支 承管907中,擱管902另一端的固定方式與前述的固定方式相同,也就是通過 圖4所示的利用插接式支撐桿909的相同支撐結構來固定,插接式支撐桿909 自身的結構以及與擱管902、頂篷2、艇體1底板之間的連接與圖4所示相同。如圖l、 L 3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在艇體l中間部分的擔架支撐架9有兩行兩列,分為三層,共可擱置12付擔架,而安裝在艇體后部于艇體兩側 的擔架支撐架9各為兩層,共可擱置4付擔架,因而在本實施例中,艇體內共 可擱置16付擔架,另外還可有44張乘員座椅。見圖3,整體式支撐桿901及插接式支撐桿909上分別裝置有壓緊件913 及915。整體式支撐桿901上的壓緊件913呈角鐵形,其上有一長孔,在擔架 12擱置在擱管902上后,壓緊件913壓在擔架12的杠桿上,通過蝶形螺釘914 將壓緊件913壓緊在整體式支撐桿901上。壓緊件915為焊接在插接式支撐件 909上的固定塊。擔架12的兩根杠桿均被壓緊,避免因救生艇顛簸而造成擔架 傾覆。在本實施例中,上述擔架支撐裝置9的構件除墊塊912外,可采用不銹鋼 材料或其他金屬材料制作。
權利要求1.一種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包括艇體,艇體上分別安裝有動力裝置、駕駛艙、吊艇裝置以及門體,艇體內安裝有乘員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艇體上方裝置有頂篷,艇體內為一全封閉結構,所述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可以共用安裝位置,共用安裝位置的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分別與艇體通過活動連接機構連接。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 述共用安裝位置的座椅與艇體通過螺釘連接;所述共用安裝位置的救護用擔架 與艇體的活動連接機構的結構如下其有一擔架支撐架,擔架支撐架包括前后裝置的整體式支撐桿以及由插接 段構成的插接式支撐桿,所述兩種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頂篷及艇體底板連接; 在整體支撐桿上固定連接支承管,在所述兩種支撐桿之間活動連接擱管,擱管 的一端通過插件插入所述支承管,擱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插接式支撐桿的插接段 連接,所述兩種支撐桿上于所述擱管兩端的上方分別裝置有壓緊件。
3.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體式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固定于頂篷及艇體底板中的法蘭連接;所述插接式支撐桿的下端插入固定于艇體底板上的預埋管中,上端與一張緊桿由螺紋連 接,張緊桿的另一端與一上撐桿由螺紋連接,上撐桿的上端插入固定于頂篷上 的法蘭中。
4.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擱管的兩端分別安裝有擱置擔架桿的墊塊。
5.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艇體內裝置有藥械箱。
6.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 述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的共用安裝位置位于艇體的中部。
7.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其特征在于所 述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的共用安裝位置位于艇體的兩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封閉多功能玻璃鋼救生艇,主要用于大型船舶遇險時的人員疏散。包括艇體,艇體上分別安裝有動力裝置、駕駛艙、吊艇裝置以及門體,艇體內安裝有乘員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艇體上方裝置有頂篷,艇體內為一全封閉結構,所述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可以共用安裝位置,共用安裝位置的座椅以及救護用擔架分別與艇體通過活動連接機構連接。本實用新型既可作為一般的救生艇使用,又可在有傷病人員的情況下,迅速拆換成既可救護傷病人員,又可乘坐普通乘員的救生艇;在救生艇內還設置了藥械箱,可對傷病人員作及時的救護。
文檔編號B63B5/24GK201095415SQ20072004625
公開日2008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30日
發明者李正南, 李洪南 申請人:無錫市鴻聲船用玻璃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