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小型船舶的建造,特別是一種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小型船舶結(jié)構(gòu)單薄,分段幾何尺寸小,結(jié)構(gòu)復雜,而且分段間隔連接橫斷面不在一個平面。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塔式搭載法,以一個定位準確的分段為基準,然后如同搭積木一般將其它船體分段嚴格按照唯一的一條分段搭載順序單一逐次入塢進行搭載裝配,這樣會造成密集生產(chǎn)在船塢搭載過程中相當突出,搭載過程較長,船塢生產(chǎn)要素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利用,生產(chǎn)安全也潛伏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工種之間交錯紛繁,生產(chǎn)效率低下。而且分段的建造也必需按照搭載順序來制造,否則造成分段提前制造完畢而不能總組裝造成大量占用堆放場地浪費資源??傊酱钶d不能使小型船舶建造中的工作全面展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的方法,對噸位不大且結(jié)構(gòu)復雜的小型船舶,采取在剛性平臺上總段建造后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可以使建造在三個地方鋪展開來同時施工,節(jié)省建造時間,大大提高船塢的利用率。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小型船舶分段建造后整體入塢的組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將小型船舶的整艘船分為第1總段、第2總段……、第N總段,使各總段的重量不超過龍門起重機的起重范圍;②編制所分的N個總段各自的建造工藝和搭載順序;③沿船塢邊軌道上的N個不同地方搭建與所述N個總段相應(yīng)的N個剛性平臺,在所述的剛性平臺上進行各總段的塔式搭載,搭載時各總段底部兩側(cè)放置墊木,在各剛性平臺上焊接起重機起重吊環(huán);④N個總段都搭載完畢以后,利用大型龍門起重機的鋼索吊拉剛性平臺上的起重吊環(huán),使剛性平臺沿船塢兩側(cè)的軌道載各總段前行,將N個總段先后抬吊入船塢,進行N總段合攏總裝。
所述的剛性平臺包括跨于船塢兩側(cè)軌道的多部滑移臺車,橫架于所述滑移臺車上的多根鋼梁,所述的兩臺相鄰滑移臺車之間架有槽鋼,所述槽鋼的兩端焊接于所屬的滑移臺車上表面,所述的鋼梁的兩端焊有可使起重機鋼索穿過的起重吊環(huán)。
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較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建造方法具有如下技術(shù)效果①小型船舶的建造效率大大提高。采用總段建造的搭載方式,使原本分段制造一條流水線可以同時分成三條流水線同時進行制造,縮短了分段搭載的周期,同時也提高了分段搭載的精度。
②提高船塢的利用率。采用在船塢外軌道上的剛性平臺上進行各總段的建造,然后在進入船塢進行總段組裝的方法,可以給船塢空出較多的利用時間,為其他船舶的建造提供場地,提高了船塢的利用率。
③充分利用船塢上龍門吊起重機的承吊能力。有大型的龍門吊起重機作為基礎(chǔ)才能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順利實施,使位于剛性平臺上建造好的各總段在大型起重機的吊拉下由滑移小車沿船塢外兩側(cè)的軌道前行全船塢中總段組裝的地方。
圖1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分段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第一總段EZ吊裝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第二總段FZ吊裝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第三總段AZ吊裝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的剛性平臺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我們以一艘1600噸級船舶的建造為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
請看圖1,圖1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分段示意圖。首先由技術(shù)部門根據(jù)全船三總段建造的思路進行總段劃分,將整艘船劃分為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三個總段,既減少了起重吊數(shù),又可以做到總段的完整性。
再看圖2、圖3、圖4,圖2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第一總段EZ吊裝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第二總段FZ吊裝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實施例的第三總段AZ吊裝示意圖。沿著船塢邊在軌道上面的三個相鄰地方搭建擱置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對應(yīng)的第一剛性平臺T1、第二剛性平臺T2和第三剛性平臺T3。根據(jù)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搭載順序進行三個總段流水線的制造,使工作面鋪展開來。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分別搭載完畢后,利用兩臺超大型600噸龍門起重機分別對各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進行吊裝。
最后看圖5,圖5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方法的剛性平臺示意圖。剛性平臺T包括跨于船塢兩側(cè)軌道2上的多部滑移臺車11、架于所述滑移臺車上的多根鋼梁12,連接相鄰兩臺滑移臺車的槽鋼14,所述槽鋼14的兩端焊接于所述的滑移臺車11的上表面,所述的鋼梁12的兩端焊有可使起重機鋼索4穿過的起重吊環(huán)13,鋼梁12與船舶底部兩側(cè)空隙的地方放置有枕木3,使船舶最底部不與鋼梁接觸避免損壞。
本實施例中的小型船舶總段建造后整體入塢的組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將小型船舶的整艘船按圖紙劃分為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使三個總段的單個重量不超過兩臺600噸龍門起重機的起重范圍,其中第一總段EZ重約779.46噸,第二總段FZ重約558噸,第三總段AZ重約235.98噸;②分別編制所分的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的建造工藝和搭載順序;③沿兩側(cè)船塢平臺5的軌道2上搭建與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對應(yīng)的第一剛性平臺T1、第二剛性平臺T2和第三剛性平臺T3,在第一剛性平臺T1、第二剛性平臺T2和第三剛性平臺T3上進行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的塔式搭載,搭載時各船舶總段底部兩側(cè)的剛性平臺上放置墊木3,使總段的最底部不與鋼梁接觸而損壞,并且在各剛性平臺上焊接
④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都搭載完畢后,首先利用兩臺600噸的大型龍門起重機的牽引多個鋼索4吊拉第一剛性平臺T1上的起重吊環(huán)13,使第一剛性平臺T1沿鋪于兩側(cè)船塢平臺5的軌道2載第一總段FZ前行至船塢內(nèi),將鋼索4與起重吊環(huán)分開,使龍門起重機運動至第二剛性平臺T2;然后,再利用同樣的兩臺600噸的大型龍門起重機的牽引多個鋼索4吊拉第二剛性平臺T2上的起重吊環(huán)13,使第二剛性平臺T2沿鋪于兩側(cè)船塢平臺5的軌道2載第二總段EZ前行至船塢內(nèi),將鋼索4與起重吊環(huán)13分開,使龍門起重機運動至第三剛性平臺T3;最后,利用一臺600噸的大型龍門起重機的牽引多根鋼索4吊拉第三剛性平臺T3上的起重吊環(huán)13,使第三剛性平臺T3沿鋪于兩側(cè)船塢平臺5的軌道2載第三總段AZ前行至船塢內(nèi)。第一總段EZ、第二總段FZ和第三總段AZ先后抬吊入船塢,進行三總段合攏組裝成一個整體的船舶。
經(jīng)過實踐中船舶建造表明,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使原來在船舶塢內(nèi)的工作分散到平臺上進行施工,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大大減少了小型船舶入塢建造的周期。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小型船舶總段建造后整體入塢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①將小型船舶的整艘船按圖紙劃分為第1總段、第2總段……、第N總段,使各總段的重量不超過龍門起重機的起重范圍;②編制所分的N個總段各自的建造工藝和搭載順序;③沿船塢邊軌道上的N個不同地方依次搭建與所述N個總段相應(yīng)的N個剛性平臺(T),在所述的剛性平臺(T)上進行各總段的塔式搭載,搭載時各總段底部兩側(cè)的剛性平臺(T)上放置墊木(3),在各剛性平臺(T)上焊接起重機起重吊環(huán)(13);④N個總段都搭載完畢后,利用大型龍門起重機的鋼索(4)吊拉剛性平臺(T)上的起重吊環(huán)(13),使剛性平臺(T)沿鋪于兩側(cè)船塢平臺(5)的軌道(2)載總段前行,將N個總段先后抬吊入船塢,進行N總段合攏總裝。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剛性平臺(T)包括跨于船塢兩側(cè)軌道的多部滑移臺車(11)、橫架于所述滑移臺車(11)上的多根鋼梁(12),連接相鄰兩臺滑移臺車(11)的槽鋼(14),所述槽鋼(14)的兩端焊接于所屬的滑移臺車(11)上表面,所述的鋼梁(12)的兩端焊有可使起重機鋼索穿過的起重吊環(huán)(13)。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將小型船舶的整艘船按圖紙劃分為第1總段、第2總段……第N總段,各總段不超過起重機的起重范圍;②編制所分的N個總段各自的建造工藝和搭載順序;③沿船塢邊軌道依次搭建與所述N個總段相應(yīng)的N個剛性平臺,在所述的剛性平臺上進行各總段的塔式搭載;④N個總段都搭載完畢后,利用龍門起重機吊拉剛性平臺沿鋪于兩側(cè)船塢平臺的軌道前行,將N個總段先后抬吊入船塢進行合攏總裝。本發(fā)明小型船舶總段建造整體入塢組裝的方法使原來在船塢內(nèi)的工作分散到平臺上進行施工,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大大減少了小型船舶入塢建造的周期。
文檔編號B63B9/06GK1931663SQ20061011682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姚銀弟, 張治軍, 周飛, 劉建明 申請人: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