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保護帽的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上救生用品,特別是一種帶有保護帽的救生衣。
背景技術:
人們在進行各種如沖浪,漂流、帆船等等人們喜歡的各種水上運動時,往往需要穿救生衣以防止意外事件的發(fā)生?,F(xiàn)在普遍使用的救生衣,其大都為馬甲形狀,此馬甲由位于前胸的左右前身片與位于后背的后身片組成,在前身或后身片上分別裝有浮子(發(fā)泡體)或裝有氣囊,以便人在落水時可依靠這些浮子或氣囊將人托起。這種形式的救生衣,雖然在人落水時能依靠救生衣的浮力將人托到水面,但身體的其余部位卻無法得到保護。據(jù)國際紅十字會的統(tǒng)計,在發(fā)生災難時,大部分的人是因為落水時頭部受傷昏迷導致頭部沉溺于水中而溺水而亡的。因此這種馬甲式救生衣雖能將人體托出水面,但是由于此時落水者已經昏迷,頭部仍然垂落于水中,故仍會造成溺水而亡。
發(fā)明構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在落水時保護頭部的救生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xiàn)的。
一種帶有保護帽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體,救生衣主體包括前身片及后身片,其結構要點在于在救生衣主體上還設置有帽體,帽體內設置有漂浮裝置。
在救生衣的馬甲主體上增設一個帶有漂浮裝置的帽體,這樣就可保證人在落水等意外事件發(fā)生時,一方面起到保護人的頭部,避免頭部受到沖擊、擦傷等傷害,另一方面還可起到將人頭部依靠帽體內的漂浮裝置將人頭部托出水面,而避免人在水中發(fā)生暈厥時導致頭部沒入水中而發(fā)生溺水的情況。
在所述的帽體開口端設置有可將帽體固定于頭部的固定裝置,所述的固定裝置繞過下巴。
所述的固定裝置或為帶子,或為鈕扣,在帽體開口端兩側設置帶子或鈕扣都可實現(xiàn)將其固定于下巴。
所述的帽體內的漂浮裝置或為一種在帽體內設置的固體可漂浮材料,或為在帽體內設置有充氣室。
所述的可漂浮材料或氣室在救生衣上的分布情況為,前身片處的氣室體積或可漂浮材料多于后身片。
采用這種結構的救生衣,便于人體后仰。
所述的固體可漂浮材料由至少一片組成。
所述的固體可漂浮材料為一種聚乙烯發(fā)泡體。
這種形式的漂浮裝置,可使救生衣的結構非常的簡單,且成本也非常的低廉。
所述的帽體與救生衣主體之間的連接方式有很多,它或為與救生衣成一體式結構,或為一種可拆卸連接,所述的可拆卸連接可以通過拉鏈、搭扣或喼鈕來實現(xiàn)。
所述的帽體分為左右兩部分,兩部分之間采用方便的可拆卸連接。
將帽體設置成這種的形式,就可在使用時根據(jù)需要方便的將帽體解開成兩片漂浮在水中,而避免了在水中不需要帽體時,由于帽體本身呈兜狀而在其兜內積水反而加重使用者負擔的情況。
在所述的救生衣的主體下方還設置有具有緩沖作用的護臀裝置。
在救生衣的主體下方設置護臀裝置,可避免在落水時臀部受到沖擊而導致人的脊柱受到傷害或者臀部被刮傷。
所述的護臀裝置為一種可漂浮的護臀裝置。
對于落水來說,其在意外發(fā)生時,最有可能受到傷害的往往是頭部與臀部,因此對于護臀裝置來說,只要在落水受到沖擊時,能產生緩沖力的裝置,就能起保護人體的作用。因此形如彈簧、海綿等都可作為護臀裝置使用,當護臀裝置采用可漂浮的裝置時,則其不但能起到緩沖沖擊力的作用,還能提供一部分的浮力,以使身體在水中保持弓形,從而起到最佳漂浮狀態(tài),減少身體入水面積,進一步受到傷害的可能。
所述的可漂浮的護臀裝置是在其上設置有固體的可漂浮材料,或者設置充氣室而實現(xiàn)。
所述的護臀裝置的氣室體積或可漂浮材料小于或少于后身片處.
所述的護臀裝置位于大腿中部以上。
所述的護臀裝置的結構有很多,其可以是所述的護臀裝置為相互獨立的兩部分組成,該兩部分獨立的護臀片一端或者與救生衣主體的后片為一體結構,或與救生衣主體的后片為一種可拆卸連接,護臀片的另一端則設置有可將護臀片連接于救生衣主體的前身片的固定裝置。
所述的兩者之間的固定裝置為兩端固定于護臀片上的綁帶,在所述的綁帶上設置有帶扣,所述的帶扣與固定于救生衣主體前身片上的帶扣可相互扣合。
所述的護臀裝置還可以是由一片構成,其直接位于臀部后方,通過其上的固定裝置連接于救生衣的前身片的下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由于在救生衣的馬甲主體上增設一個帶有漂浮裝置的帽體,這樣就可保證人在意外落水等事件時,起到保護人的頭部,避免頭部受到沖擊、擦傷等傷害的作用,同時還可起到將人頭部托出水面,而避免因人在水中發(fā)生暈厥而導致頭部沒入水中而發(fā)生溺水的情況。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還在救生衣主體的下方設置了護臀裝置,這樣就可避免臀部在落水時受到沖擊而導致人體受到嚴重的傷害,或者臀部被刮傷等。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后視圖圖5是圖3的B-B剖面圖標號說明 1救生衣主體 11前身片 12后身片 13救生衣主體上的固定裝置 2帽體 21帽體兩部分的連接裝置 22帽體與救生衣主體之間的連接 23帽體上的固定裝置 3護臀裝置 31護臀裝置上的綁帶 32綁帶上的帶扣 4面料層 5氣室 6聚乙烯發(fā)泡體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的一種帶有保護帽的救生衣,其包括救生衣主體1及帽體2。救生衣主體1包括左右前身片11及后身片12。救生衣主體1所具有浮力是通過在其前后片及側身處設置的氣室5而成的,在救生衣主體1上還設置有氣體發(fā)生器。救生衣主體1與帽體2為一體結構,所述的帽體2結構與普通的衣服上所帶的帽子結構是一樣的,其由外層的救生衣面料層4及位于內層的氣室5組成,該氣室5亦通過設置于救生衣主體1上的氣體發(fā)生器進行充氣。
本實施例未述部分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
實施例2如圖3、4及5所示的一種帶有保護帽的救生衣,其包括救生衣主體1、帽體2及護臀裝置3。救生衣主體1由左右前身11及后身片12組成,救生衣所具有的浮力是通過設置于救生衣主體左右前身片及后身片的聚乙烯發(fā)泡體組成,在救生衣主體11上還設置有帽體2,所述的帽體2通過拉鏈連接于救生衣主體1上,帽體2由兩部分構成,在兩部分的帽體中設置有聚乙烯發(fā)泡體6,兩部分帽體之間通過拉鏈22相連接。
在帽體上還設置有由帶子組成的固定裝置,用于將帽體牢牢的固定于頭部。聚乙烯發(fā)泡體6在帽體2內結構與救生衣主體的結構形式是一致的,也是由位于內外層的兩個面料層4及夾在兩面料層中的聚乙烯發(fā)泡體6組成,所述的救生衣還包括護臀裝置3,所述的護臀裝置3由相互獨立的兩部分組成,護臀裝置3的一端與救生衣主體1固定在一起的,另一端則固定有綁帶31,綁帶31的一端直接固定于救生衣主體1上,另一端則通過帶扣固定于救生衣主體1上,在綁帶31上還固定有可在綁帶上滑動的帶扣32,此帶扣32與固定于救生衣主體前身片11上帶扣可相互扣合。護臀裝置中的浮力裝置亦為聚乙烯發(fā)泡體6,也是由位于內外層的兩個面料層4夾在中間的聚乙烯發(fā)泡體6組成。其中位于救生衣主體前身片11的聚乙烯發(fā)泡體6由十片組成,后身片的聚乙烯發(fā)泡體則為六片組成,護臀裝置3中的發(fā)泡體則為肆片。
本實施例未述部分與實施例1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保護帽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體(1),救生衣主體包括前身片(11)及后身片(12),其特征在于在救生衣主體(1)上還設置有帽體(2),在帽體(2)內設置漂浮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帽體(1)開口端設置有可將帽體固定于頭部的固定裝置(23),所述的固定裝置(23)繞過下巴。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體內的漂浮裝置或為一種在帽體內設置有固體可漂浮材料,或為在帽體內設置有充氣室。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體(1)分為左右兩部分,兩部分之間采用方便的可拆卸連接(2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救生衣的主體下方還設置有具有緩沖作用的護臀裝置(3)。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臀裝置(3)為一種可漂浮的護臀裝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臀裝置(3)位于大腿中部以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臀裝置(3)為相互獨立的兩部分組成,該兩部分獨立的護臀片一端或者與救生衣主體的后片(12)為一體結構,或與救生衣主體的后片(12)為一種可拆卸連接,護臀片的另一端則設置有可將護臀片連接于救生衣主體的前身片的固定裝置(13)。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裝置(13)為兩端固定于護臀片上的綁帶(31),在所述的綁帶上設置有帶扣(32),所述的帶扣與固定于救生衣主體前身片上的帶扣(32)可相互扣合。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漂浮材料或氣室在救生衣上的分布情況為,前身片處的氣室體積或可漂浮材料大于或多于后身片,后身片處的氣室體積或可漂浮材料多于護臀裝置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有保護帽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體,救生衣主體包括前身片及后身片,在救生衣主體上還設置有帽體,帽體內設置有漂浮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在救生衣的馬甲主體上增設一個帶有漂浮裝置的帽體,這樣就可保證人在落水等意外事件發(fā)生時,一方面起到保護人的頭部,避免頭部受到沖擊、擦傷等傷害,另一方面還可起到將人頭部依靠帽體內的漂浮裝置將人頭部托出水面,而避免人在水中發(fā)生暈厥時導致頭部沒入水中而發(fā)生溺水的情況。
文檔編號B63C9/00GK2875945SQ200520140508
公開日2007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蔣志堅, 加澤慶久 申請人:蔣志堅, 加澤慶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