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及其過渡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及其過渡連接結構,它采用一種帶有前支撐板、后支撐板、兩側邊梁及尾部橫梁組成的車頂支架,使一體化車頂在保持前端連接、后端懸空、高度可調、前后翻轉功能并在外觀造型保持光滑的前提下,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實現超薄、超輕、穩定的技術效果;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增加了一種在前支撐板中心部位的前側面或后支撐板中心部位的后側面帶有金屬過渡連接板的結構,從而使一體化車頂、前支撐板或后支撐板與滑套之間的連接,輕便而穩固。
【專利說明】
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及其過渡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及其過渡連接結構,具體說涉及一種前擋風玻璃與車頂采用同一種透明材料制造并形成一個整體的且前端通過活動支架與兩輪或三輪車中心轉向管固定連接、后端懸空、高度可調、前后可以翻轉的車頂支架及其過渡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第一個方面的技術缺點:兩輪和三輪車風吹雨淋日曬防護裝置是發明人在2015年06月15日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1520408211.9,如說明書附圖中圖1所示,是該專利技術方案中所采用的其中一種技術方案,即使前擋風玻璃與無梁車頂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形成一個整體后的一體化車頂技術方案。針對這一技術方案,該專利中所述的無梁車頂部分由于沒有支架,實踐證明,當采用PET或PVC等透明塑料制造并在其中心位置的厚度達到0.4毫米、四周的厚度達到0.5毫米的情況下,從重量和車輛重心高度的角度看,是合適的,整個車頂部分的重量只有300克左右,對于車輛重心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車頂懸空的后半部分僅僅依靠前端支撐和自身的機械強度,無法抵抗四級以上風力的側面風,車頂后半部會在四級以上風力的作用下完全垮塌。為了使前擋風玻璃與車頂一體化之后的自身機械強度達到抵抗7-8級風的目的,一體化車頂中心的厚度根據車頂型號、造型和長短的差異至少要達到2-3毫米以上,這樣的厚度加上必須要完全覆蓋駕駛員上部的面積,致使車頂太重,整個車輛的重心太高,在車輛行駛慣性的作用下,尤其是在彎道行駛時的離心力的作用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而如果采用瓦楞板的結構原理來增加一體化車頂的自身機械強度,實踐證明,造型會很不好看,更會影響駕、乘人員的視線。
[0003]現有技術第二個方面的技術缺點:在上述專利技術方案中,前擋風玻璃下部后側面上有一個支撐板,當該支撐板覆蓋整個前擋風玻璃的下部時,如果全部采用金屬板制造,則重量大,造價高,不透明,也不好看,實踐證明,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透明塑料(比如PET或PVC等透明塑料等)制造,不但好看,更可以擴大視線范圍,具有全方位的通透感。而采用塑料板制造,塑料支撐板與一體化車頂可升降金屬滑套之間的連接相對于整個一體化車頂而言,連接面積太小,僅僅依靠一般的固定連接(比如螺接、鉚接、粘接等)是不牢固的,容易松動;并且,僅有0.4至0.5毫米厚的一體化車頂,僅僅依靠前擋風玻璃下部后側面上的單側支撐板,很難實現一體化車頂的整體固定,比如從一體化車頂前部直接用螺栓或鉚釘固定,在風力和車輛行駛震動力的作用下,其螺栓孔周圍很容易松動;而如果一體化車頂與塑料支撐板之間貼合面采用膠水完全粘貼的辦法,造價太高,生產效率低。因此,前擋風玻璃下部的固定連接區域與滑套之間,需要更加輕便、牢固的連接方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第一個方面的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帶有前支撐板、后支撐板、兩側邊梁組成的車頂支架,使前擋風玻璃與車頂形成一個整體后的一體化車頂在保持前端連接、后端懸空、高度可調、前后翻轉功能并在外觀造型保持光滑的前提下實現超薄、超輕、穩定的技術效果。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第二個方面的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在前支撐板的前側面或后支撐板中心部位的后側面帶有金屬過渡連接板的結構,使一體化車頂、前支撐板或后支撐板與滑套之間的連接,輕便而穩固。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包括包括由前擋風玻璃、車頂和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共同形成一體化車頂,及前擋風玻璃下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后側面上覆蓋的后支撐板,其特征在于:
[0007]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的前側面上覆蓋一層前支撐板,前支撐板、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和后支撐板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固定在一起,在車頂左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上覆蓋一個左側邊梁,在車頂右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上覆蓋一個右側邊梁,左側邊梁和右側邊梁與車頂兩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之間相互疊加后固定在一起。
[0008]在所述車頂左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在所述車頂右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該左側邊梁與后支撐板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左側邊梁前端的橫斷面與后支撐板的左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該右側邊梁與后支撐板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右側邊梁前端的橫斷面與后支撐板的右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
[0009]在所述車頂左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在所述車頂右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該左側邊梁與前支撐板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左側邊梁前端的橫斷面與前支撐板的左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該右側邊梁與前支撐板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右側邊梁前端的橫斷面與前支撐板的右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
[0010]在所述車頂左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在所述車頂右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該左側邊梁和右側邊梁的前端分別各向前下方延伸一個邊梁固定安裝區域,使左側邊梁和右側邊梁的邊梁固定安裝區域分別固定在后支撐板左右兩側的后側面或后支撐板左右兩側的前側面與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兩側的后側面之間。
[0011]在所述車頂左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在所述車頂右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該左側邊梁和右側邊梁的前端分別各向前下方延伸一個邊梁固定安裝區域,使左側邊梁和右側邊梁的邊梁固定安裝區域分別固定在前支撐板左右兩側的前側面或前支撐板左右兩側的后側面與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兩側的前側面之間。
[0012]在一體化車頂尾部的內側面,還可以增加一個尾部橫梁,該尾部橫梁的左側與左側邊梁的后端相互疊加后固定連接,該尾部橫梁的右側與右側邊梁的后端相互疊加后固定連接;或者
[0013]該尾部橫梁的左側橫斷面與左側邊梁的后端橫斷面連接并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從而形成一個整體,該尾部橫梁的右側橫斷面與右側邊梁的后端橫斷面連接并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從而形成一個整體。
[0014]還可以沿著后支撐板的上端橫斷面向后延伸一個可以作為推拉一體化車頂把手的橫向支撐梁。
[0015]—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包括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其特征在于:
[0016]在后支撐板的后側面有一個金屬材料制造的過渡連接板,該過渡連接板中心部位的后側面與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固定連接在一起;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前側面有一個前支撐板,該前支撐板、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后支撐板與過渡連接板之間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依次疊加后固定連接在一起。
[0017]—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包括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其特征在于:
[0018]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前側面有一個前支撐板,在前支撐板的前側面有一個金屬材料制造的過渡連接板,該過渡連接板中心部位的后側面與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固定連接在一起;該過渡連接板、前支撐板、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與后支撐板之間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依次疊加后固定連接在一起。
[0019]—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包括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其特征在于:
[0020]在前支撐板、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和后支撐板的中心部位各有一個形狀相同、相互疊加并向前凸起而形成的凹槽,在后支撐板的凹槽內有一個金屬材料制造的過渡連接板;該過渡連接板前部中心部位的前側面固定連接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該前支撐板、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和后支撐板中心部位的凹槽中心分別向前方再次凸起各形成一個形狀相同、相互疊加的凹槽,滑套卡在后支撐板的凹槽內;該前支撐板、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后支撐板與過渡連接板之間由前向后依次疊加并固定連接在一起。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實用新型兩輪和三輪車風吹雨淋日曬防護裝置(專利號201520408211.9)的側面立體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兩輪和三輪車車頂包括活動支架和一體化車頂及車頂支架組裝在一起之后的側面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由后支撐板、左側邊梁、右側邊梁和尾部橫梁組成的車頂支架的部分側面立體圖。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由后支撐板、左側邊梁和右側邊梁以及左側邊梁和右側邊梁固定安裝區域的側面立體圖。
[0025]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體化車頂的側面圖。
[0026]圖6是圖2的左視圖。
[0027]圖7是圖2中活動支架部分的放大圖。
[0028]在圖1至圖7中:
[0029]I是無梁車頂。18b是橫向支撐梁。
[0030]2是前擋風玻璃。18c、18d是凹槽。
[0031]3是滑桿。19是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
[0032]4是滑套。20a、20b是凹槽。
[0033]5是活動支架。21是過渡連接板。
[0034]6是支撐板。22是滑套。
[0035]7a是車頂。23是U型支架。
[0036]7b是前擋風玻璃。24是銷軸。
[0037]8a、8b是凹槽。25是U型支架。
[0038]9是鎖定螺栓。26是橫梁。
[0039]10是滑桿。27是斜梁。
[0040]11是連桿。28是U型支架。
[0041 ] 12是前支撐板。29是定位板。
[0042]13a、13b、13c是螺栓孔。30是氣彈簧。
[0043]14是電動車中心轉向管。31是銷軸。
[0044]15是固定基座。32是U型支架。
[0045]16是尾部橫梁。33是立柱。
[0046]17a是右側邊梁。34是螺栓孔。
[0047]17b是左側邊梁。35是銷軸。
[0048]17c、17d是邊梁固定安裝區域。
[0049]18a是后支撐板。
[0050]在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的文字說明中,所述的與各零部件相關的前、后、左、右方向或位置,是以車輛的前、后、左、右為坐標方向而確定的。
[0051 ]具體實施例之一
[0052]如附圖2、3、4、5、6、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由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后支撐板18a、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組成。其中:
[0053]由前擋風玻璃、車頂和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共同形成一體化車頂,前擋風玻璃下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后側面上覆蓋一個后支撐板,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的前側面上覆蓋一層前支撐板12,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和后支撐板18a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粘接、或焊接(指塑料焊接)、或鉚接、或螺接在一起。在車頂7a左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上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在車頂7a右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上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與車頂7a兩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之間相互疊加后粘接、或焊接(指塑料焊接)、或鉚釘、或螺接在一起。
[0054]由滑套22、滑桿10、連桿11、過渡連接板21和U型支架23、25、28、32及橫梁26、斜梁27、立柱33、定位板29、氣彈簧30、銷軸24、31、35組成活動支架,該活動支架均采用金屬材料制造。
[0055]具體實施例之二
[0056]如附圖2、3、4、5、6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當車頂7a左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車頂7a右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實現的,其中:
[0057]該左側邊梁17b與后支撐板18a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左側邊梁17b前端的橫斷面與后支撐板18a的左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該右側邊梁17a與后支撐板18a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右側邊梁17a前端的橫斷面與后支撐板18a的右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
[0058]具體實施例之三
[0059]如附圖2、3、4、5、6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當車頂7a左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車頂7a右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而實現的,其中:
[0060]該左側邊梁17b與前支撐板12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左側邊梁17b前端的橫斷面與前支撐板12的左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該右側邊梁17a與前支撐板12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右側邊梁17a前端的橫斷面與前支撐板12的右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
[0061]具體實施例之四
[0062]如附圖2、3、4、5、6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當車頂7a左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車頂7a右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而實現的,其中:
[0063]該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前端分別各向前下方延伸一個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使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分別粘接、或焊接(指塑料焊接)、或鉚接、或螺接在后支撐板18a左右兩側的后側面或后支撐板18a左右兩側的前側面與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兩側的后側面之間。
[0064]具體實施例之五
[0065]如附圖2、3、4、5、6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當車頂7a左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車頂7a右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而實現的,其中:
[0066]該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前端分別各向前下方延伸一個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使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分別固定粘接、或焊接(指塑料焊接)、或鉚接、或螺接在前支撐板12左右兩側的前側面或前支撐板12左右兩側的后側面與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兩側的前側面之間。
[0067]具體實施例之六
[0068]如附圖3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尾部橫梁16而實現的,其中:
[0069]在一體化車頂7a尾部的內側面,還可以增加一個尾部橫梁16,該尾部橫梁16的左側與左側邊梁17b的后端相互疊加后固定連接粘接、或焊接(指塑料焊接)、或鉚接、或螺接,該尾部橫梁16的右側與右側邊梁17a的后端相互疊加后固定連接粘接、或焊接(指塑料焊接)、或鉚接、或螺接;或者
[0070]該尾部橫梁16的左側橫斷面與左側邊梁17b的后端橫斷面連接并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從而形成一個整體,該尾部橫梁16的右側橫斷面與右側邊梁17a的后端橫斷面連接并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從而形成一個整體。
[0071]具體實施例之七
[0072]如附圖3、4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橫向支撐梁18b而實現的,其中:
[0073]還可以沿著后支撐板18a的上端橫斷面向后延伸一個可以作為推拉一體化車頂把手的板狀、或圓柱狀、或帶有防滑槽的橫向支撐梁18b。
[0074]具體實施例之八
[0075]如附圖6、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實現的,其中:
[0076]—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在后支撐板18a的后側面有一個過渡連接板21,該過渡連接板21中心部位的后側面與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7b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22粘接、或焊接、或鉚接、或螺接在一起。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前側面有一個前支撐板12,該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后支撐板18a與過渡連接板21之間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依次疊加后粘接、或鉚接、或螺接在一起。
[0077]具體實施例之九
[0078]如附圖6、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實現的,其中:
[0079]—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前側面有一個前支撐板12,在前支撐板12的前側面有一個過渡連接板21,該過渡連接板21中心部位的后側面與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7b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22粘接、或焊接、或鉚接、或螺接在一起。該過渡連接板21、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與后支撐板18a之間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依次疊加后固定連接粘接、或焊接、或鉚接、或螺接在一起。
[0080]具體實施例之十
[0081]如附圖6、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是在具體實施例之一的基礎上實現的,其中:
[0082]—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在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和后支撐板18a的中心部位各有一個形狀相同、相互疊加并向前凸起而形成的凹槽8a、18c、20a,在后支撐板18a的凹槽18c內有一個過渡連接板21。該過渡連接板21前部中心部位的前側面粘接、或焊接、或鉚接、或螺接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7b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22。該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和后支撐板18a中心部位的凹槽8a、18c、20a中心分別向前方再次凸起各形成一個形狀相同、相互疊加的凹槽8b、18d、20b,滑套22卡在后支撐板18a的凹槽18d內。該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后支撐板18a與過渡連接板21之間由前向后依次疊加并粘接、或鉚接、或螺接在一起。
[0083]從上述第一至第十個具體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一系列缺陷,實現了本實用新型所要實現的技術目的,其具體技術優點如下:
[0084]1、由于本實用新型增加了一種帶有前支撐板、后支撐板、兩側邊梁及尾部橫梁組成的車頂支架,使一體化車頂在保持前端連接、后端懸空、高度可調、前后翻轉功能并在外觀造型保持光滑的前提下,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實現超薄、超輕、穩定的技術效果。
[0085]2、由于本實用新型增加了一種在前支撐板中心部位的前側面或后支撐板中心部位的后側面帶有金屬過渡連接板的結構,從而使一體化車頂、前支撐板或后支撐板與滑套之間的連接,輕便而穩固。
【主權項】
1.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包括由前擋風玻璃、車頂和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共同形成一體化車頂,及前擋風玻璃下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后側面上覆蓋的后支撐板,其特征在于: 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的前側面上覆蓋一層前支撐板(12),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和后支撐板(18a)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固定在一起,在車頂(7a)左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上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在車頂(7a)右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上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與車頂(7a)兩側的下側面或上側面之間相互疊加后固定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頂(7a)左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在所述車頂(7a)右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該左側邊梁(17b)與后支撐板(18a)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左側邊梁(17b)前端的橫斷面與后支撐板(18a)的左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該右側邊梁(17a)與后支撐板(18a)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右側邊梁(17a)前端的橫斷面與后支撐板(18a)的右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頂(7a)左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在所述車頂(7a)右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該左側邊梁(17b)與前支撐板(12)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左側邊梁(17b)前端的橫斷面與前支撐板(12)的左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該右側邊梁(17a)與前支撐板(12)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并使右側邊梁(17a)前端的橫斷面與前支撐板(12)的右側上部橫斷面連接并形成一個整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頂(7a)左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在所述車頂(7a)右側的下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該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前端分別各向前下方延伸一個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使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分別固定在后支撐板(18a)左右兩側的后側面或后支撐板(18a)左右兩側的前側面與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兩側的后側面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頂(7a)左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左側邊梁(17b),在所述車頂(7a)右側的上側面覆蓋一個右側邊梁(17a),該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前端分別各向前下方延伸一個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使左側邊梁(17b)和右側邊梁(17a)的邊梁固定安裝區域(17c、17d)分別固定在前支撐板(12)左右兩側的前側面或前支撐板(12)左右兩側的后側面與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兩側的前側面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一體化車頂(7a)尾部的內側面,還可以增加一個尾部橫梁(16),該尾部橫梁(16)的左側與左側邊梁(17b)的后端相互疊加后固定連接,該尾部橫梁(16)的右側與右側邊梁(17a)的后端相互疊加后固定連接;或者 該尾部橫梁(16)的左側橫斷面與左側邊梁(17b)的后端橫斷面連接并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從而形成一個整體,該尾部橫梁(16)的右側橫斷面與右側邊梁(17a)的后端橫斷面連接并采用同一種材料制造從而形成一個整體。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其特征在于: 還可以沿著后支撐板(18a)的上端橫斷面向后延伸一個可以作為推拉一體化車頂把手的橫向支撐梁(18b)。8.—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包括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其特征在于: 在后支撐板(18a)的后側面有一個金屬材料制造的過渡連接板(21),該過渡連接板(21)中心部位的后側面與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7b)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22)固定連接在一起;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前側面有一個前支撐板(12),該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后支撐板(18a)與過渡連接板(21)之間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依次疊加后固定連接在一起。9.一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包括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其特征在于: 在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前側面有一個前支撐板(12),在前支撐板(12)的前側面有一個金屬材料制造的過渡連接板(21),該過渡連接板(21)中心部位的后側面與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7b)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22)固定連接在一起;該過渡連接板(21)、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與后支撐板(18a)之間由前到后相互疊加貼合在一起的表面造型相同并依次疊加后固定連接在一起。10.—種兩輪和三輪車車頂支架的過渡連接結構,包括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及其后側面覆蓋的后支撐板,滑套套在使一體化車頂可以前后翻轉的活動支架的滑桿上,其特征在于: 在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I 9)和后支撐板(I 8a)的中心部位各有一個形狀相同、相互疊加并向前凸起而形成的凹槽(8a、18c、20a),在后支撐板(18a)的凹槽(18c)內有一個金屬材料制造的過渡連接板(21);該過渡連接板(21)前部中心部位的前側面固定連接一個沿著前擋風玻璃(7b)中心線方向可向后上方上下滑動的滑套(22);該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和后支撐板(18a)中心部位的凹槽(8a、18c、20a)中心分別向前方再次凸起各形成一個形狀相同、相互疊加的凹槽(8b、18d、20b),滑套(22)卡在后支撐板(18a)的凹槽(18d)內;該前支撐板(12)、一體化車頂安裝固定區域(19)、后支撐板(18a)與過渡連接板(21)之間由前向后依次疊加并固定連接在一起。
【文檔編號】B62J17/08GK205601992SQ201620370682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5日
【發明人】房嘉和
【申請人】房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