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構造體以及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進一步實現輕量化的踏板構造體以及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踏板構造體(11)固定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并且,在該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設有卡合支承部(24),該卡合支承部(24)通過與踏板構造體(11)的車內側端部(11c)卡合而限制該車內側端部(11c)的向上移動。
【專利說明】
踏板構造體以及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踏板構造體以及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具備滑動門的車輛上,在其門開口部的內側設有在上下車時成為乘員的踏臺的踏板裝置。另外,這種踏板裝置的構造體(踏板構造體)有時采用強化樹脂原料(例如,參考專利文獻I,碳素纖維強化塑料等)。并且,由此能夠實現其輕量化。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83834號公報
[0006]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
[0007]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上述那樣的踏板裝置是將滑動門的導軌一體化于其踏板構造體的結構。因此,踏板構造體的與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連接的連接部除了長度方向端部,被設定于比形成有該導軌的位置靠車內側的位置。
[0008]S卩,踏板構造體很多是以懸臂梁狀態支承車外側端部側的構造,所以在對該車外側端部施加載荷的情況下,存在該負荷容易集中于與地板部連接的連接部的問題。并且,為了應對這個問題,采用增加肋或進行厚壁化等方法對踏板構造體進行加強,因而有可能限制采用上述那樣的輕量原料所帶來的效果,在這一點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而作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進一步實現輕量化的踏板構造體以及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
[0010]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1]解決上述課題的踏板構造體優選的是,固定于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并且該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與所述門開口部內側的側壁部卡合,由此限制該車內側端部的向上移動。
[0012]S卩,在載荷施加于車外側端部側的情況下,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欲以該踏板構造體的與地板部連接的連接部為支點抬起地進行向上移動。但是,根據上述結構,這種車內側端部的向上移動被該車內側端部與側壁部的卡合限制,由此能夠通過車內側端部側的與側壁部卡合的卡合部位承受施加于該車外側端部側的載荷。并且,由此,能夠使負荷不集中于其與地板部連接的連接部,由此能夠重新考慮例如強化肋的數量、粗度或踏板構造體自身的厚度等加強構造。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實現輕量化。
[0013]解決上述課題的踏板構造體優選的是,在所述車內側端部設有上方具有平坦面的臺階部。
[0014]根據上述結構,通過對該臺階部的平坦面進行管理,從而能夠更可靠地使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與側壁部卡合。并且,由此,能夠穩定地通過車內側端部側的與側壁部卡合的卡合部位承受施加于其車外側端部側的載荷。其結果是,能夠更有效地分散負荷。
[0015]解決上述課題的踏板構造體優選的是,具有與所述地板部連接的多個連接部,所述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在各所述連接部之間的中間線上與所述側壁部卡合。
[0016]根據上述結構,能夠通過車內側端部側的與側壁部卡合的卡合部位平衡地承受施加于其車外側端部側的載荷。其結果是,更夠更有效地分散負荷。
[0017]解決上述課題的踏板構造體優選的是,具備:與所述地板部抵接的腳部;以及與所述側壁部抵接的抵接部,所述腳部以所述抵接部為支點轉動而與所述地板部卡合。
[0018]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容易地對作業空間有限的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組裝踏板構造體以及進行其定位。并且,由此,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0019]解決上述課題的踏板構造體優選的是,在所述腳部設有凸緣部,所述凸緣部沿所述門開口部的開口寬度方向移動而被所述地板部側的卡合部限制上下方向移動。
[0020]根據上述結構,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容易地將該腳部作為與地板部連接的連接部而對踏板構造體進行固定。并且,由此,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0021]解決上述課題的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優選的是,將踏板構造體固定于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并且在所述門開口部內側的側壁部設有卡合支承部,該卡合支承部通過與所述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卡合而限制該車內側端部的向上移動。
[0022]實用新型效果
[0023]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進一步實現輕量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表示設于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的踏板裝置的立體圖。
[0025]圖2是構成踏板裝置的踏板構造體的立體圖。
[0026]圖3是表示固定于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的踏板構造體的立體圖。
[0027]圖4是固定于地板部的踏板構造體的剖視圖(圖3中的IV—IV剖視圖)。
[0028]圖5是表示與地板部抵接的踏板構造體的腳部以及設于地板部的卡合部的立體圖。
[0029]圖6是表示踏板構造體的組裝順序的說明圖。
[0030]圖7是表示其他例的踏板構造體的立體圖。
[0031]圖8是表示設于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的臺階部的圖。
[0032]圖9是表不其他例的踏板構造體的圖。
[0033]符號說明
[0034]I…車輛,2…滑動門,3…門開口部,4…地板部,5…座椅,6…車室地板,10…踏板裝置,11、11B、11C...踏板構造體,Ila…上表面,Ilb…下表面,Ilc…車內側端部,Ild…車外側端部,11e…長度方向端部,12…導軌,13…強化肋,18…螺栓,19…腳部,20 —合部,20a…周壁部,20b…固定凸緣部,20c…卡合凸緣部,20d…引導部,2L...緊固部,22...連接部,23...側壁部,24、24C...卡合支承部,25...凸緣部,26...角部,27...抵接部,30...臺階部,30s…平坦面,3l...卡合突部,32...卡合凹部,NI?N3…中間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以下,根據附圖對踏板構造體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36]如圖1所示,在車輛I的側面設有門開口部3,該門開口部3通過沿著車輛前后方向移動的滑動門2而被開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車輛I中,該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形成于比其設有座椅5的車室地板6低一級的位置。并且,在該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設有在上下車時成為其乘員的踏臺的踏板裝置10。
[0037]若詳細描述,則本實施方式的踏板裝置10通過在具有圖2所示那樣的長條大致矩形平板狀的外形的踏板構造體11的上表面Ila側固定未圖示的板部件而形成。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采用例如碳素纖維強化塑料(CFRP)等強化樹脂原料形成。并且,在該踏板構造體11的下表面Ilb側一體地設有對滑動門2的前后方向移動進行引導的導軌
12ο
[003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踏板構造體11的上表面Ila形成有沿著該長尺大致矩形平板狀的寬度方向以及長度方向延伸的多個強化肋13。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滑動門2構成為被沿著導軌12配置的驅動帶14開閉驅動的所謂動力滑門。并且,在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上一體地組裝有該驅動帶14、帶輪15以及驅動裝置16。
[0039]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使用多個螺栓18而緊固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另外,如圖4以及圖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具備向其下表面I Ib側突出而與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抵接的多個腳部19。此外,在地板部4上形成有與上述各腳部19對應的卡合部20。并且,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構成為,將上述各腳部19以及基于上述各螺栓18的緊固部21(參照圖2以及圖3)作為與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而固定于該地板部4。
[0040]另外,如圖1以及圖4所示,在形成于車室地板6與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的邊界部分的側壁部23設有卡合支承部24,該卡合支承部24通過與配置于該地板部4上的踏板構造體11的車內側端部(圖4中的右側的端部)11 c卡合而限制該車內側端部11 c的向上移動。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的卡合支承部24具有截面大致L字狀的外形,其卡合凸緣部24b從其固定于側壁部23的固定部24a的上端向車外側(圖4中的左側)延伸設置。并且,成為以該卡合凸緣部24b與踏板構造體11的上表面I Ia抵接的方式與該踏板構造體11的車內側端部Ilc卡合的結構。
[0041]S卩,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在下表面Ilb側具有滑動門2的導軌12,所以成為其車外側端部I Id側以懸臂梁狀態被支承的結構。因此,在對該車外側端部I Id側施加載荷的情況下,車內側端部I Ic欲以踏板構造體11的與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為支點抬起地進行向上移動。
[0042]基于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的卡合支承部24限制這種車內側端部IIc的向上移動。并且,由此,施加于車外側端部IId側的載荷由車內側端部Ilc側的與側壁部23卡合的卡合部位承受,由此構成為負荷不會集中于與該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
[0043]若進一步詳細描述,則如圖4以及圖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中,在各腳部19的頂端部分分別形成有沿著地板部4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凸緣部25。并且,地板部4側的各卡合部20成為以限制該凸緣部25的上下方向移動的方式與各腳部19卡合的結構。
[0044]具體而言,地板部4側的各卡合部20具備周壁部20a,該周壁部20a在車輛前方側(圖4中的紙面的跟前側)具有開口部且大致C字狀地延伸。另外,各卡合部20具備從該周壁部20a的下端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固定凸緣部20b。并且,各卡合部20具備從該周壁部20a的上端向徑向內側延伸的卡合凸緣部20c。
[0045]S卩,地板部4側的各卡合部20以其固定凸緣部20b固定于地板部4的狀態配置在該地板部4上。另外,各卡合部20以其周壁部20a的中心位置Ml與各腳部19的中心位置M2對準的方式使踏板構造體11從車輛前方側向后方側滑動,由此能夠在其周壁部20a的內側配置各腳部19的凸緣部25。此外,卡合凸緣部20c形成于從上方與設于各腳部19的凸緣部25抵接的位置。并且,由此,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構成為其凸緣部25的上下方向以及車輛內外方向(圖4中的左右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從而與上述各卡合部20卡合的各腳部19成為與該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
[0046]在此,如圖2、圖5以及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的位于其車輛前方側的長度方向端部Ile與車內側端部Ilc的邊界的角部26成為與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部27。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抵接部27具有與該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點因踏板構造體11的以該抵接部27為支點的轉動而在周向上迀移那樣的彎曲面形狀。另外,在地板部4側的各卡合部20設有引導部20d,該引導部20d與卡合部20的周壁部20a(以及固定凸緣部20b和卡合凸緣部20c)的車內側的周向端部(圖6中的位于上側的周向端部)連續地向該周壁部20a所開口的車輛前方側(圖6中的右側)延伸。并且,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構成為以其與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部27為支點轉動,從而各腳部19與設于地板部4的各卡合部20的引導部20d卡合。
[0047]具體而言,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在其車輛前方側的位置形成有向車內側(圖6中的上側)凹陷的凹部28。另外,踏板構造體11的車內側端部11 c的角部26附近成為與該凹部28對應地向車內側突出的形狀。即,本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以將角部26插入形成于該側壁部23的凹部28內的形態,從車輛前方側的長度方向端部lie組裝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此外,以其角部26與側壁部23抵接的狀態,繞圖6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其各腳部19與設于地板部4的各卡合部20的引導部20d抵接。然后,以該狀態沿著引導部20d向車輛后方側(圖6中的左側)滑動,由此成為其各腳部19的凸緣部25配置于各卡合部20的周壁部20a內的結構。
[0048]以上,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取得以下的效果。
[0049](I)踏板構造體11固定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并且,在該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設有卡合支承部24,該卡合支承部24通過與踏板構造體11的車內側端部I Ic卡合而限制該車內側端部Ilc的向上移動。
[0050]即,在對車外側端部IId側施加載荷的情況下,踏板構造體11的車內側端部I Ic欲以該踏板構造體11的與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為支點抬起地進行向上移動。尤其是,在一體化有滑動門2的導軌12的結構中,成為其車外側端部Ild側以懸臂梁狀態被支承的構造,所以這樣的現象更顯著地出現。但是,根據上述結構,通過設于側壁部23的卡合支承部24限制這種車內側端部I Ic的向上移動,從而能夠通過車內側端部I Ic側的與側壁部23卡合的卡合部位承受施加于其車外側端部Ild側的載荷。并且,由此,通過使負荷不會集中于與該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從而能夠重新考慮例如強化肋13的數量、粗度或者踏板構造體11自身的厚度等加強構造。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實現輕量化。此外,通過使卡合支承部24作為密封部件發揮作用,從而能夠抑制雨水從側壁部23側進入踏板構造體11的下方。
[0051 ] (2)在踏板構造體11設有與地板部4抵接的多個腳部19、與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部27。并且,在地板部4設有卡合部20,該卡合部20通過踏板構造體11以該抵接部27為支點轉動而與各腳部19卡合。
[0052]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容易地對作業空間有限的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組裝踏板構造體11以及進行其定位。并且,由此,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0053](3)在踏板構造體11的各腳部19分別設有凸緣部25。并且,地板部4側的卡合部20構成為,通過以與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部27為支點轉動的踏板構造體11沿著門開口部3的開口寬度方向,詳細而言,從車輛前方側向后方側移動,從而與各腳部19的凸緣部25卡合而限制上下方向移動。
[0054]根據上述結構,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容易地將踏板構造體11的各腳部19作為與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對踏板構造體11進行固定。并且,由此,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0055](4)踏板構造體11側的抵接部27設于角部26,該角部26位于車輛前方側的長度方向端部lie與車內側端部Ilc的邊界。由此,能夠更容易地進行踏板構造體11的組裝。
[0056](5)抵接部27具有其與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點因踏板構造體11的以該抵接部27為支點的轉動而沿著周向迀移那樣的彎曲面形狀。由此,能夠使踏板構造體11更順暢地轉動。
[0057]此外,也可以如以下那樣變更上述實施方式。
[005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踏板構造體11在其下表面IIb側具有滑動門2的導軌12,但也可以不必須具有這種導軌12。即,即使是在下表面Ilb側不具有導軌12的踏板構造體11,若在載荷施加于車外側端部Ild側的情況下,會產生車內側端部Ilc欲以與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22為支點抬起地進行向上移動的現象,則與上述實施方式踏板構造體11相同,會對該連接部22施加較大的負荷。因此,對于這種結構,通過采用車內側端部與門開口部內側的側壁部卡合的結構,也能夠分散該負荷。
[0059]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踏板構造體11將與設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地板部4的卡合部20卡合的各腳部19以及基于螺栓18的緊固部21作為連接部22而固定于該地板部4。但是,并不限于此,踏板構造體11對于地板部4的固定方法包含該連接部22的數量在內,也可以任意地變更。具體而言,也可以任意地變更基于螺栓18的緊固部21的數量、以及與地板部4側的卡合部20卡合的腳部19的數量和其配置等。
[0060]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地板部4側的卡合部20與以與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部27為支點而轉動的踏板構造體11的腳部19卡合,由此具有定位該踏板構造體11的功能。并且,此外,與設于該腳部19的凸緣部25卡合而限制上下方向移動,由此具有相對于地板部4固定踏板構造體11的固定功能。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具有該定位功能或固定功能中的任一個的結構。并且,踏板構造體11與地板部4之間的連接部22全部可以采用卡合以外的連接手段。
[0061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地板部4側的卡合部20通過在腳部19與其引導部20d抵接的狀態下,使踏板構造體11沿門開口部3的開口寬度方向、即從車輛前方側向后方側移動,由此其周壁部20a與腳部19的凸緣部25卡合而限制上下方向移動。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踏板構造體11從車輛后方側向前方側移動,由此地板部4側的卡合部20與凸緣部25卡合而限制上下方向移動的結構。并且,門開口部3的開口寬度方向也可以不必是車輛前后方向。
[0062]另外,踏板構造體11的與側壁部23抵接的抵接部27也可以不必是角部26。并且,抵接部27也可以不必具有彎曲面形狀。
[006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的卡合支承部24以與踏板構造體11的上表面Ila抵接的方式與其車內側端部Ilc卡合。但是,不限定于此,關于側壁部23與車內側端部Ilc之間的卡合構造,也可以任意地變更為例如將形成于該側壁部23的臺階部作為卡合支承部而與踏板構造體11的車內側端部Ilc卡合等。并且,也可以是不同的卡合構造混合存在的結構。
[0064]另外,例如如圖7以及圖8所示的踏板構造體IlB那樣,在車內側端部Ilc形成上方具有平坦面30s的臺階部30。并且,也可以是設于門開口部3內側的側壁部23的支承部24以從上方抵接的形態與該臺階部30的平坦面30s卡合的結構。即,在采用這種結構的情況下,通過對該臺階部30的平坦面30s進行管理,從而能夠更可靠地使踏板構造體IlB的車內側端部Ilc與側壁部23側的卡合支承部24卡合。并且,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通過車內側端部Ilc側的與側壁部23卡合的卡合部位承受施加于其車外側端部Ild側的載荷。其結果是,能夠更有效地分散負荷。
[0065]此外,這種臺階部30也可以設于各連接部22之間的中間線上,即距相鄰的2個連接部22等距離的位置,所述連接部22是設于踏板構造體IlB的與地板部4連接的連接部。具體而言,在圖7所示的例子中,在第I連接部22a與第2連接部22b之間的中間線NI上、在第2連接部22b與第3連接部22c之間的中間線N2上、以及在第3連接部22c與第4連接部22d之間的中間線N3上的三個部分設有臺階部30。另外,如上述實施方式的踏板構造體11那樣,不具有這種臺階部30的結構也可以構成為在該各連接部22之間的中間線上與側壁部23卡合。并且,由此,能夠通過車內側端部Ilc側的與側壁部23卡合的卡合部位平衡地承受施加于其車外側端部Ild側的載荷。其結果是,能夠更有效地分散負荷。
[0066]另外,例如如圖9所示,設于側壁部23的卡合支承部24C構成為形成向該門開口部3的開口方向(圖9中的左側)、即配置踏板構造體IlC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部31。并且,也可以是在踏板構造體IlC的車內側端部Ilc形成以在上下方向上夾著該卡合突部31的方式與該卡合突部31卡合的卡合凹部32的結構。通過采用這種結構,踏板構造體IIC的車內側端部Ilc的上下方向移動被限制。并且,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通過車內側端部Ilc側的卡合部位承受施加于其車外側端部Ild側的載荷。此外,通過該卡合凹部32與卡合突部31的卡合,能夠進行踏板構造體11C的定位。
[006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踏板構造體11例如采用碳素纖維強化塑料(CFRP)等強化樹脂原料形成,但其材質也可以任意地變更。
[0068]接著,說明根據以上的實施方式能夠掌握的技術思想和效果。
[0069](I)一種踏板構造體,其特征是,所述抵接部設于所述踏板構造體的角部。由此,能夠更容易地進行踏板構造體的組裝。
[0070](2) —種踏板構造體,其特征是,所述抵接部具有彎曲面形狀并與所述側壁部抵接體。由此,能夠使踏板構造體更順暢地轉動。
[0071](3) —種踏板構造體,其特征是,在下表面側具有滑動門的導軌。在采用這種結構的情況下,踏板構造體成為其車外側端部側以懸臂梁狀態被支承的構造。因此,在載荷施加于該車外側端部側的情況下,顯著出現車內側端部以該踏板構造體的與該地板部連接的連接部為支點向上移動的現象。因此,對于這種結構,通過采用其車內側端部與門開口部內側的側壁部卡合的結構,從而能夠得到更顯著的效果。
[0072](4)—種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其特征是,在所述踏板構造體設有與所述地板部抵接的腳部、與所述側壁部抵接的抵接部,在所述地板部設有卡合部,該卡合部通過所述踏板構造體以所述抵接部為支點轉動而與所述腳部卡合。
[0073](5)—種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其特征是,在所述腳部設有凸緣部,并且所述地板部側的卡合部通過以所述抵接部為支點轉動的所述踏板構造體沿所述門開口部的開口寬度方向移動而與所述凸緣部卡合來限制上下方向移動。
【主權項】
1.一種踏板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固定于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并且該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與所述門開口部內側的側壁部卡合,由此限制該車內側端部的向上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內側端部設有上方具有平坦面的臺階部。3.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具有與所述地板部連接的多個連接部, 所述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在各所述連接部之間的中間線上與所述側壁部卡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構造體,其特征在于,具備: 與所述地板部抵接的腳部;以及 與所述側壁部抵接的抵接部, 所述腳部以所述抵接部為支點轉動而與所述地板部卡合。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踏板構造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腳部設有凸緣部,所述凸緣部沿所述門開口部的開口寬度方向移動而被所述地板部側的卡合部限制上下方向移動。6.一種踏板構造體的固定構造,其特征在于, 將踏板構造體固定于門開口部內側的地板部, 并且在所述門開口部內側的側壁部設有卡合支承部,該卡合支承部通過與所述踏板構造體的車內側端部卡合而限制該車內側端部的向上移動。
【文檔編號】B62D25/22GK205499084SQ201620144275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6日
【發明人】鈴木誠, 鈴木誠一, 酒井伸, 大竹亙, 山本泰輔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