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
【背景技術】
[0002]前副車架是汽車底盤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汽車懸掛系統。由于前副車架是關鍵的受力部件,其受力復雜,因此前副車架自身需要有足夠的強度起到承載作用,以及為周邊零部件提供足夠的安裝控件和適當的安裝位置,尤其需要滿足對發動機懸置系統的支撐效果。但是現有技術中,由于大多的前副車架是采用較厚的鈑金件焊接、機加制造的,存在應力集中、材料使用量大、副車架產品重量重、轉向器安裝面離地低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有效分解副車架所承載應力、消除應力集中,材料使用量小、重量輕和轉向器安裝面離地高的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包括上殼體、下殼體、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左羊角管、右羊角管、后懸置支架、左前膠節安裝支架、右前膠節安裝支架、轉向器安裝套管、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右后車身安裝支架;上殼體、下殼體是有左上犄角、左下犄角、右上犄角、右下犄角,且左上犄角、左下犄角與右上犄角、右下犄角左右對稱的薄壁殼體,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后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形成型腔;上殼體、下殼體的左側與左側加強板連接,上殼體、下殼體的右側與右側加強板連接;左羊角管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左下犄角的根部連接,右羊角管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右下犄角的根部連接;后懸置支架的左右兩側板與下殼體連接且后懸置支架的支架板與上殼體連接;左前膠節安裝支架與下殼體的左下犄角內側連接,右前膠節安裝支架與下殼體的右下犄角內側連接;轉向器安裝套管分別與上殼體、下殼體連接,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分別與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左上犄角端面連接;右后車身安裝支架分別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右上犄角端面連接。
[0005]進一步地,下殼體與4個轉向器安裝套管連接面向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型腔下沉,形成轉向器安裝凹槽。
[0006]進一步地,在上殼體、下殼體的型腔內至少還有一中間加強板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內側面連接。
[0007]進一步地,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上端面有向上殼體、下殼體型腔內延伸的側邊,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下端面有向外延伸的側邊,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與上殼體、下殼體連接時將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上端面延伸的側邊包裹在型腔內,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下端面向外延伸的側邊搭接在下殼體上。
[0008]進一步地,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上端面延伸的側邊在上殼體左下犄角和右下犄角的根部向內延伸形成側板,且在側板上有能穿過左羊角管、右羊角管的通孔。
[0009]進一步地,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右后車身安裝支架均包括上側板、下側板,且在上側板與下側板之間還連接有安裝套管。
[0010]進一步地,上殼體、下殼體上還設置有工藝通孔。
[0011]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使用了薄壁殼體的上殼體、下殼體、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中間加強板、左羊角管、右羊角管、左前膠節安裝支架、右前膠節安裝支架、轉向器安裝套管、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右后車身安裝支架和下殼體上轉向器安裝凹槽等技術特征,使得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有效消除了承載的應力集中現象,節省了材料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前副車架的重量、且保證了副車架的強度和剛度,提高了轉向器安裝面的離地高,具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零部件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夕卜,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15]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該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包括上殼體1、下殼體2、左側加強板
3、右側加強板4、左羊角管5、右羊角管6、后懸置支架7、左前膠節安裝支架8、右前膠節安裝支架9、轉向器安裝套管10、左后車身安裝支架11、右后車身安裝支架12;上殼體1、下殼體2是有左上犄角13、左下犄角14、右上犄角15、右下犄角16,且左上犄角13、左下犄角14與右上犄角15、右下犄角16左右對稱的薄壁殼體,上殼體I與下殼體2連接后在上殼體I和下殼體2之間形成型腔;上殼體1、下殼體2的左側與左側加強板3連接,上殼體1、下殼體2的右側與右側加強板4連接;左羊角管5與上殼體1、下殼體2的左下犄角14的根部連接,右羊角管6與上殼體1、下殼體2的右下犄角16的根部連接;后懸置支架7的左右兩側板與下殼體2連接且后懸置支架7的支架板與上殼體I連接;左前膠節安裝支架8與下殼體2的左下犄角14內側連接,右前膠節安裝支架9與下殼體2的右下犄角內側16連接;轉向器安裝套管10分別與上殼體1、下殼體2連接,左后車身安裝支架11分別與上殼體I和下殼體2的左上犄角13端面連接;右后車身安裝支架12分別與上殼體1、下殼體2的右上犄角15端面連接;上述技術方案能有效保證前副車架的強度和剛度,有效減少前副車架的材料使用量、降低前副車架的整機重量。
[0016]更為具體地,下殼體2與4個轉向器安裝套管10連接面向上殼體I與下殼體2的型腔下沉,形成轉向器安裝凹槽,該技術方案在不降低前副車架的強度與剛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轉向器安裝面的離地高。在上殼體1、下殼體2的型腔內至少還有一中間加強板17與上殼體1、下殼體2的內側面連接;該中間加強板17能有效提高前副車架的剛度和強度。在左側加強板3、右側加強板4的上端面有向上殼體1、下殼體2型腔內延伸的側邊,左側加強板3、右側加強板4的下端面有向外延伸的側邊,左側加強板3、右側加強板4與上殼體1、下殼體2連接時將左側加強板3、右側加強板4的上端面延伸的側邊包裹在型腔內,左側加強板3、右側加強板4的下端面向外延伸的側邊搭接在下殼體2上,該上端面、下端面側邊的設計能有效提高左側加強板3、右側加強板4與上殼體1、下殼體2搭接的接觸面,提高連接的剛度和強度。左側加強板3、右側加強板4的上端面延伸的側邊在上殼體I左下犄角14和右下犄角16的根部向內延伸形成側板,且在側板上有能穿過左羊角管5、右羊角管6的通孔18,進一步加強副車架整機的強度和剛度。左后車身安裝支架11、右后車身安裝支架12均包括上側板19、下側板20,且在上側板19與下側板20之間還連接有安裝套管21,該結構能提高左后車身安裝支架11、右后車身安裝支架12連接、承載的強度和剛度;上殼體1、下殼體2上還設置有工藝通孔22,可以方便加工制造以及使用過程中液體的排出上殼體I與下殼體2的型腔,減少液體對副車架的腐蝕,提高其使用壽命。
[0017]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殼體、下殼體、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左羊角管、右羊角管、后懸置支架、左前膠節安裝支架、右前膠節安裝支架、轉向器安裝套管、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右后車身安裝支架;所述上殼體、下殼體是有左上犄角、左下犄角、右上犄角、右下犄角,且左上犄角、左下犄角與右上犄角、右下犄角左右對稱的薄壁殼體,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后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形成型腔;上殼體、下殼體的左側與左側加強板連接,上殼體、下殼體的右側與右側加強板連接;左羊角管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左下犄角的根部連接,右羊角管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右下犄角的根部連接;后懸置支架的左右兩側板與下殼體連接且后懸置支架的支架板與上殼體連接;左前膠節安裝支架與下殼體的左下犄角內側連接,右前膠節安裝支架與下殼體的右下犄角內側連接;轉向器安裝套管分別與上殼體、下殼體連接,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分別與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左上犄角端面連接;右后車身安裝支架分別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右上犄角端面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殼體與4個轉向器安裝套管連接面向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型腔下沉,形成轉向器安裝凹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殼體、下殼體的型腔內至少還有一中間加強板與上殼體、下殼體的內側面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上端面有向上殼體、下殼體型腔內延伸的側邊,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下端面有向外延伸的側邊,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與上殼體、下殼體連接時將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上端面延伸的側邊包裹在型腔內,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下端面向外延伸的側邊搭接在下殼體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加強板、右側加強板的上端面延伸的側邊在上殼體左下犄角和右下犄角的根部向內延伸形成側板,且在側板上有能穿過左羊角管、右羊角管的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右后車身安裝支架均包括上側板、下側板,且在上側板與下側板之間還連接有安裝套管。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下殼體上還設置有工藝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封閉式薄殼前副車架,其上殼體、下殼體是有犄角的薄壁殼體,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有型腔;上殼體、下殼體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與左側加強板和右側加強板連接;羊角管與上殼體、下殼體犄角的根部連接;后懸置支架的左右兩側板與下殼體連接且后懸置支架的支架板與上殼體連接;左前膠節安裝支架和右前膠節安裝支架分別與殼體的犄角連接;轉向器安裝套管分別與上殼體、下殼體連接,左后車身安裝支架和右后車身安裝支架分別與殼體犄角的端面連接。本實用新型有效消除了前副車架應力集中現象,節省了材料使用量、有效降低了重量、且保證了強度和剛度,提高了轉向器安裝面的離地高,具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IPC分類】B62D21/11
【公開號】CN205311705
【申請號】CN201520970466
【發明人】劉黎明, 鄧東東, 徐晶, 何曉秋, 徐曉華, 陳 峰, 江亞
【申請人】浙江福多納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