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自行車前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創造涉及交通工具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自行車前叉。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整車的工藝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自行車前叉大多是鐵制采用焊接工藝,將左右兩個前叉腿與立管簡單焊接在一起,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自行車前叉。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發現,該種結構的前叉不僅強度不高,而且抗撞擊能力弱,騎行時間過長前叉易變形,且前叉與前輪胎的連接處容易在碰撞過程中松弛,與車體結合力差,給人們的出行安全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創造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穩定性高的異型多功能自行車前叉。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創造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自行車前叉,包括主叉管和副叉管,所述副叉管為扁平狀管體,所述扁平狀管體的后側面為流線型曲面,且所述副叉管的后側面向所述主叉管中軸線方向靠攏,所述副叉管的外側面的管壁下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兩個支撐腿,所述副叉管的外側面的上端設有一個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的形狀與所述支撐腿的寬度相匹配,用于固定所述支撐腿。
[0005]所述矩形卡槽與所述轉軸的距離大于所述支撐腿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所述支撐腿的高度。
[0006]所述主叉管和副叉管均為碳素薄壁鋼管。
[0007]所述支撐腿為聚酯橡膠材料經熱塑加工而成。
[0008]本發明創造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明創造的自行車前叉中的副叉管為扁平狀管體,扁平狀管體的后側面為流線型曲面,且副叉管的后側面向主叉管中軸線方向靠攏,使得整個前叉的受力均指向車體中心,增加了整個自行車前叉與車體的結合力,減小了車子行駛過程中的阻力,同時在前叉上加設支撐腿,增加了車體在停放時穩固性。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創造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發明創造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 一種多功能自行車前叉,包括主叉管I和副叉管2,副叉管2為扁平狀管體,扁平狀管體的后側面為流線型曲面,且副叉管的后側面向主叉管I中軸線方向靠攏,副叉管的外側面的管壁下端通過轉軸3活動連接有兩個支撐腿4,副叉管的外側面的上端設有一個矩形卡槽5,矩形卡槽5的形狀與支撐腿4的寬度相匹配,用于固定支撐腿4。矩形卡槽5與轉軸3的距離大于支撐腿4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支撐腿4的高度,主叉管I和副叉管2均為碳素薄壁鋼管,支撐腿4為聚酯橡膠材料經熱塑加工而成。
[0012]以上對本發明創造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創造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自行車前叉,包括主叉管(I)和副叉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叉管(2)為扁平狀管體,所述扁平狀管體的后側面為流線型曲面,且所述副叉管的后側面向所述主叉管(I)中軸線方向靠攏,所述副叉管的外側面的管壁下端通過轉軸(3)活動連接有兩個支撐腿(4),所述副叉管的外側面的上端設有一個矩形卡槽(5),所述矩形卡槽(5)的形狀與所述支撐腿(4)的寬度相匹配,用于固定所述支撐腿(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行車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卡槽(5)與所述轉軸(3)的距離大于所述支撐腿(4)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所述支撐腿(4)的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行車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叉管(I)和副叉管(2)均為碳素薄壁鋼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自行車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腿(4)為聚酯橡膠材料經熱塑加工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自行車前叉,包括主叉管和副叉管,所述副叉管為扁平狀管體,扁平狀管體的后側面為流線型曲面,且副叉管的后側面向所述主叉管中軸線方向靠攏,所述副叉管的外側面的管壁下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兩個支撐腿,副叉管的外側面的上端設有一個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的形狀與所述支撐腿的寬度相匹配,用于固定所述支撐腿。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前叉中的副叉管為扁平狀管體,扁平狀管體的后側面為流線型曲面,且副叉管的后側面向主叉管中軸線方向靠攏,使得整個前叉的受力均指向車體中心,增加了整個自行車前叉與車體的結合力,減小了車子行駛過程中的阻力,同時在前叉上加設支撐腿,增加了車體在停放時穩固性。
【IPC分類】B62K21-02
【公開號】CN204507136
【申請號】CN201520007946
【發明人】謝宇
【申請人】天津市宏江工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