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驅車后轉向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驅動橋上使用的轉向節,具體的說,是一種兩驅車用后轉向
-K-T。
【背景技術】
[0002]轉向節(Steering Knuckle)是汽車懸架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夠使汽車穩定行駛并靈敏傳遞行駛方向,轉向節的功用是承受汽車載荷,在汽車行駛狀態下,它承受著多變的沖擊載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強度。
[0003]目前,市場上的轉向節多為鐵制件或鍛鋼件,存在著重量大、耗能大、結構設計不合理等缺陷,嚴重影響整車的操控和舒適性能及使用壽命。隨著汽車性能的不斷提高,對于轉向節的剛性及強度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市場上多數的轉向節的結構設計復雜且不合理,多數已不適應高端汽車的結構性能要求。
[0004]因此,亟需一種具有重量輕、結構優化的轉向節。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設計科學合理、剛性及強度要求均能滿足高性能車輛的兩驅車后轉向節。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兩驅車后轉向節,包括采用一體成型結構的鋁制轉向節主體1,特殊之處在于,所述轉向節主體I上具有輪轂安裝部,所述輪轂安裝部是由設于所述轉向節主體I中部的輪轂軸承定位孔2,以及圍繞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外周所設的三個輪轂螺栓連接孔3構成,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為設在所述轉向節主體I的輪轂主安裝面上的盲孔,在所述輪轂主安裝面的反向另一側分別延伸設有上控制臂連接部、后拉桿連接部、下控制臂連接部、制動鉗安裝部以及拖曳臂連接部;其中,所述上控制臂連接部、后拉桿連接部為沿所述轉向節主體I向上延伸的上控制臂連接孔8和后拉桿連接孔4,所述下控制臂連接部為延伸方向與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后拉桿連接孔4相反的下控制臂連接孔5 ;所述拖曳臂安裝部為兩個延伸出拖曳臂連接孔6,所述制動鉗安裝部為在所述轉向節主體I上開設的兩個制動鉗定位孔7,其中的一個孔位于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與所述拖曳臂連接孔6之間,另一個孔位于所述兩拖曳臂連接孔6的中部內側。
[0008]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后拉桿連接孔4以及下控制臂連接孔5的中心軸線與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的中心軸線在空間內互相垂直;
[0009]所述兩個拖曳臂連接孔6、制動鉗定位孔7的中心軸線與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的中心軸線在空間內互相平行;
[0010]所述轉向節主體I的一側開設有ABS傳感器安裝孔9。
[0011]本實用新型兩驅車后轉向節,通過鋁水模壓一體成型,整體重量減少,同時對轉向節的各個連接部件進行有效的結構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用料,減重節能效果突出,性能更加穩定。
【附圖說明】
[0012]圖1:本實用新型兩驅車后轉向節結構示意圖;
[0013]圖2:圖1的后視圖;
[0014]在圖中,1、轉向節主體,2、輪轂軸承定位孔,3、輪轂螺栓連接孔,4、后拉桿連接孔,5、下控制臂連接孔,6、拖曳臂連接孔,7、制動鉗定位孔,8、上控制臂連接孔,9、ABS傳感器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參照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6]實施例1
[0017]本實施例的兩驅車后轉向節參考圖1-2,包括采用一體成型結構的鋁制轉向節主體1,所述轉向節主體I上具有輪轂安裝部,所述輪轂安裝部是由設于所述轉向節主體I中部的輪轂軸承定位孔2,以及圍繞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外周所設的三個輪轂螺栓連接孔3構成,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為設在所述轉向節主體I的輪轂主安裝面上的盲孔,在所述輪轂主安裝面的反向另一側分別延伸設有上控制臂連接部、后拉桿連接部、下控制臂連接部、制動鉗安裝部以及拖曳臂連接部;其中,所述上控制臂連接部、后拉桿連接部為沿所述轉向節主體I向上延伸的上控制臂連接孔8和后拉桿連接孔4,所述下控制臂連接部為延伸方向與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后拉桿連接孔4相反的下控制臂連接孔5 ;所述拖曳臂安裝部為兩個延伸出拖曳臂連接孔6,所述制動鉗安裝部為在所述轉向節主體I上開設的兩個制動鉗定位孔7,其中的一個孔位于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與所述拖曳臂連接孔6之間,另一個孔位于所述兩拖曳臂連接孔6的中部內側。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后拉桿連接孔4以及下控制臂連接孔5的中心軸線與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的中心軸線在空間內互相垂直;所述兩個拖曳臂連接孔6、制動鉗定位孔7的中心軸線與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的中心軸線在空間內互相平行;所述轉向節主體I的一側開設有ABS傳感器安裝孔9。
【主權項】
1.兩驅車后轉向節,包括采用一體成型結構的鋁制轉向節主體(1),特征在于,所述轉向節主體(I)上具有輪轂安裝部,所述輪轂安裝部是由設于所述轉向節主體(I)中部的輪轂軸承定位孔(2),以及圍繞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外周所設的三個輪轂螺栓連接孔(3)構成,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為設在所述轉向節主體(I)的輪轂主安裝面上的盲孔,在所述輪轂主安裝面的反向另一側分別延伸設有上控制臂連接部、后拉桿連接部、下控制臂連接部、制動鉗安裝部以及拖曳臂連接部;其中,所述上控制臂連接部、后拉桿連接部為沿所述轉向節主體(I)向上延伸的上控制臂連接孔(8 )和后拉桿連接孔(4 ),所述下控制臂連接部為延伸方向與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后拉桿連接孔(4)相反的下控制臂連接孔(5);所述拖曳臂安裝部為兩個延伸出的拖曳臂連接孔(6),所述制動鉗安裝部為在所述轉向節主體(I)上開設的兩個制動鉗定位孔(7),其中的一個孔位于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與所述拖曳臂連接孔(6)之間,另一個孔位于所述兩拖曳臂連接孔(6)的中部內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兩驅車后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連接孔(8)、后拉桿連接孔(4)以及下控制臂連接孔(5)的中心軸線與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的中心軸線在空間內互相垂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兩驅車后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拖曳臂連接孔(6)、制動鉗定位孔(7)的中心軸線與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2)的中心軸線在空間內互相平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兩驅車后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節主體(I)的一側開設有ABS傳感器安裝孔(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驅車后轉向節。特征在于,所述轉向節主體上具有輪轂安裝部,所述輪轂安裝部是由設于所述轉向節主體中部的輪轂軸承定位孔,以及圍繞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外周所設的三個輪轂螺栓連接孔構成,所述輪轂軸承定位孔為設在所述轉向節主體的輪轂主安裝面上的盲孔,在所述輪轂主安裝面的反向另一側分別延伸設有上控制臂連接部、后拉桿連接部、下控制臂連接部、制動鉗安裝部以及拖曳臂連接部。本實用新型整體重量減少,同時對轉向節的各個連接部件進行有效的結構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用料,減重節能效果突出,性能更加穩定。
【IPC分類】B62D7-18
【公開號】CN204432767
【申請號】CN201520101086
【發明人】楊衛東, 朱廣劍, 陳強, 王鈐
【申請人】威海伯特利薩克迪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1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