艙門驅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艙門驅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客車艙門尤其是公交車的艙門大多采用支撐驅動部件撐桿作為倉門開啟的支撐,其支撐驅動部件撐桿安裝固定點一般采用傳統的上支點固定在艙門的骨架上,下支點固定在車身立柱上的結構。
[0003]由于目前客車艙門的支撐驅動部件撐桿安裝固定點一般采用傳統的安裝形式,即上支點固定在艙門的骨架上,下支點固定在車身立柱上,此種安裝支撐驅動部件撐桿安裝方式雖然能滿足正常的艙門及艙內一些物品的安裝、維修和進出艙的需要,但當受艙洞口大小和艙內所裝物品的特殊結構所限制時,則無法滿足艙門在開啟和關閉時,艙內物品安裝和進出艙時不與支撐驅動部件撐桿干涉的需要,特別是現在隨著客車的升級,大多車采用LNG、純電動等車型,尤其是LNG車的加氣口一般都是裝在艙內且位于中上部,整個加氣過程也是在艙內進行,往往受車型結構的限制,當加氣艙洞口較小時,采用傳統的支撐驅動部件撐桿上下固定點安裝方式時,在加氣過程中支撐驅動部件撐桿常與加氣槍的手柄干涉。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夠增大艙門門洞空間的艙門驅動機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艙門驅動機構,包括:艙門框、艙門、第一鉸軸和支撐驅動部件;
[0007]所述艙門通過所述第一鉸軸鉸接在所述艙門框上;
[0008]所述艙門框包括立柱;
[0009]所述支撐驅動部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立柱上,連接位置為第一固定點,另一端連接在所述艙門上,連接位置為第二固定點;
[0010]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驅動所述艙門做以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為圓心的旋轉運動;
[0011]所述第一固定點與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點與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
[0012]較優地,所述支撐驅動部件的數量為兩個,并對稱設置。
[0013]較優地,所述支撐驅動部件為氣彈簧。
[0014]較優地,還包括第二鉸軸和第三鉸軸;
[0015]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通過所述第二鉸軸鉸接在所述立柱上
[0016]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通過所述第三鉸軸鉸接在所述艙門上。
[0017]較優地,還包括連接部;
[0018]所述連接部固定連接在所述艙門上;
[0019]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通過所述第三鉸軸鉸接在所述連接部上。
[0020]較優地,所述第二鉸軸的軸線與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等于所述第三鉸軸軸線與所述艙門的距離。
[002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運行靈活,能夠最大限度增大艙門門洞空間并能夠對艙門平穩支撐。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艙門驅動機構一實施例結構剖面示意圖;
[0023]圖2為圖1中的主視圖;
[0024]其中:1艙門框;2艙門;3第一鉸軸;4支撐驅動部件;5立柱;6第一固定點;7第二固定點;8第二鉸軸;9第三鉸軸;10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艙門驅動機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如圖1所示,一種艙門驅動機構,包括:艙門框1、艙門2、第一鉸軸3和支撐驅動部件4 ;
[0027]艙門2通過第一鉸軸3鉸接在艙門框I上;
[0028]艙門框I包括立柱5;
[0029]支撐驅動部件4的一端連接在立柱5上,連接位置為第一固定點6,另一端連接在艙門2上,連接位置為第二固定點7 ;
[0030]支撐驅動部件4驅動艙門2做第一鉸軸3軸線為圓心的旋轉運動;
[0031]第一固定點6與第一鉸軸3軸線的垂直距離小于第二固定點7與第一鉸軸3軸線的垂直距離。
[0032]采用這樣的結構方式,不僅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而且能夠使支撐驅動部件4驅動艙門2開啟時能夠跟隨艙門2運動并產生較大的位移,從而能夠最大范圍地離開艙門門洞位置,使艙門門洞空間最大范圍地增大。
[0033]較優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支撐驅動部件4的數量為兩個,并對稱設置。
[0034]這樣能夠使支撐驅動部件4對艙門2的支撐驅動更加平穩。
[0035]較優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實施方式,支撐驅動部件4為氣彈簧,但并不限于此。
[0036]較優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實施方式,還包括第二鉸軸8和第三鉸軸9 ;
[0037]支撐驅動部件4通過第二鉸軸8鉸接在立柱5上
[0038]支撐驅動部件4通過第三鉸軸9鉸接在艙門2上。
[0039]這樣當支撐驅動部件4跟隨艙門2運動時可通過圍繞第二鉸軸8和第三鉸軸9旋轉改變其與立柱5和艙門2的相對位置,使支撐驅動部件4的運行更加靈活,不會出現卡死的現象。
[0040]較優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實施方式,還包括連接部10 ;
[0041]連接部10固定連接在艙門2上;
[0042]支撐驅動部件4通過第三鉸軸9鉸接在連接部10上。
[0043]這樣能夠使支撐驅動部件4和艙門2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在艙門2開啟過程中支撐驅動部件4與艙門2出現碰撞,保護了支撐驅動部件4和艙門2。
[0044]較優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實施方式,第二鉸軸的軸線與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等于第三鉸軸軸線與艙門的距離。
[0045]這樣當艙門2打開時,支撐驅動部件4能夠處于與艙門2平行的狀態,從而能夠最大范圍地離開艙門門洞位置
[0046]以上實施例使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運行靈活,能夠最大限度增大艙門門洞空間并能夠對艙門平穩支撐的優點。
[0047]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艙門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包括:艙門框、艙門、第一鉸軸和支撐驅動部件; 所述艙門通過所述第一鉸軸鉸接在所述艙門框上; 所述艙門框包括立柱; 所述支撐驅動部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立柱上,連接位置為第一固定點,另一端連接在所述艙門上,連接位置為第二固定點; 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驅動所述艙門做以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為圓心的旋轉運動; 所述第一固定點與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點與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艙門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驅動部件的數量為兩個,并對稱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艙門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驅動部件為氣彈簧。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艙門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第二鉸軸和第三鉸軸; 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通過所述第二鉸軸鉸接在所述立柱上 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通過所述第三鉸軸鉸接在所述艙門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艙門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連接部; 所述連接部固定連接在所述艙門上; 所述支撐驅動部件通過所述第三鉸軸鉸接在所述連接部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艙門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鉸軸的軸線與所述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等于所述第三鉸軸軸線與所述艙門的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艙門驅動機構,包括:艙門框、艙門、第一鉸軸和支撐驅動部件;艙門通過第一鉸軸鉸接在艙門框上;艙門框包括立柱;支撐驅動部件的一端連接在立柱上,連接位置為第一固定點,另一端連接在艙門上,連接位置為第二固定點;支撐驅動部件驅動艙門做以第一鉸軸軸線為圓心的旋轉運動;第一固定點與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小于第二固定點與第一鉸軸軸線的垂直距離。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運行靈活,能夠最大限度增大艙門門洞空間并能夠對艙門平穩支撐。
【IPC分類】B62D25-24
【公開號】CN204341229
【申請號】CN201420736955
【發明人】魯英, 封小易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