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包括自平衡車體,自平衡車體包括車架、控制器、安裝于車架兩端的行走輪和電池,電池連接有一電量管理模塊,量管理模塊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行走輪與控制器連接,還包括卡緊裝置和設有自充電插頭的充電器,卡緊裝置安裝于充電器上,充電器上安裝有引導模塊,所述引導模塊包括無線發射器、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無線發射器安裝于車架上、并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分別安裝在自充電插頭的兩側;在自平衡車體上設有與自充電插頭相匹配的充電插口。本發明實現了自充電的功能,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實用性強的特點,且能保證自平衡電動車實時處于“夠電”的狀態,方便了人們的隨時出行。
【專利說明】
一種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車,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
【背景技術】
[0002]自平衡電動車是利用動態平衡原理控制前進及后退的高科技智能產品,隨著身體的傾斜,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行駛速度及前進方向。由于其體積小巧、靈活,能夠在道路比較狹小或人員比較密集的小空間范圍內使用,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是目前一種既時尚又環保的代步交通工具之一。另外自平衡電動車的使用,特別是給廣場巡警、小區巡邏安保人員這些工作人員帶來了極大便利。現有市場上自平衡電動車一般分為獨輪和兩輪兩種。[0003 ]但現有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不具有自動充電的功能,使得其在使用過程,存在如下缺點:I)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因久置不用而使電池內的電量放電完畢,若是長期不及時進行充電的話,極易使電池損壞;2)或是當人們計劃使用自平衡電動車出行時,因上次使用后忘記充電、使得現有電動車的電量太少或是不能滿足出行的行程要求,因而需要等待電動車充電完成后才能使用,打亂人們的計劃,極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自動尋找充電器進行自行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
[0005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種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包括自平衡車體,所述自平衡車體包括車架、控制器、安裝于車架兩端的行走輪和用于供電的電池,電池連接有一電量管理模塊,所述電量管理模塊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行走輪與控制器連接,還包括卡緊裝置和設有自充電插頭的充電器,所述卡緊裝置安裝于充電器上、用以固定自平衡車體,所述充電器上安裝有用于導向自平衡車體駛向充電器的引導模塊,所述引導模塊包括無線發射器、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無線發射器安裝于車架上、并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分別安裝在自充電插頭的兩側;在自平衡車體上設有與自充電插頭相匹配的充電插口。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引導模塊還包括I個以上的近程無線接收器,所述近程無線接收器安裝于自充電插頭的正上方。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緊裝置可以為兩組、分別固定于自充電插頭的左右兩側,兩組卡緊裝置之間的間距等于兩個行走輪的間距。
[0009]上述方案中,每個卡緊裝置可以主要由兩根相平行設置的直板構成,兩根直板之間的間距構成用于夾持行走輪的空間,且在每根直板的內側設有一弧形氣囊。
[0010]上述方案中,為了防止電池的過度充電,在電池上還連接有一斷電開關,所述斷電開關為繼電器,繼電器的常閉觸點串接于電池的充電線路上、繼電器的控制觸點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無線發射器可以為紅外線發射管、藍牙發射模塊或無線射頻模塊中的任意一種。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3]本發明通過在自平衡車體上設置充電插口、而在充電器上安裝有與充電插口相對應的自充電插頭,停放在家中的自平衡車通過電量管理模塊實時檢測電池的電量,當電量低于設定值時,自平衡車體通過引導模塊自動駛向充電器,而當充電器上的自充電插頭插入自平衡車體的充電插口時,再通過卡緊裝置將行走輪卡住以保證自平衡電動車的充電工作。本發明的自平衡電動車實現了自充電的功能,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實用性強的特點,且能保證自平衡電動車實時處于“夠電”的狀態,方便了人們的隨時出行。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的一種結構不意圖。
[0015]圖2為所述充電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自行充電時的系統框圖。
[0017]圖中標號為:1、車架;2、電池;3、行走輪;4、充電插口;5、無線發射器;6、充電器;7、自充電插頭;8、卡緊裝置;9、遠程無線接收器;10近程無線接收器;11、弧形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圖2所示,一種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包括自平衡車體,所述自平衡車體包括車架1、控制器、安裝于車架I兩端的行走輪3和用于供電的電池2,電池2連接有一電量管理模塊,所述電量管理模塊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用于實時檢測電池2所含的電量。行走輪3與控制器連接,還包括卡緊裝置8和設有自充電插頭7的充電器6,所述卡緊裝置8安裝于充電器6上、用以固定自平衡車體,所述充電器6上安裝有用于導向自平衡車體駛向充電器6的引導模塊。在自平衡車體上還設有與自充電插頭7相匹配的充電插口 4。
[0019]所述引導模塊包括無線發射器5、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9和I個以上的近程無線接收器10,無線發射器5安裝于車架I上、并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無線發射器5接收控制器的指令,當電量低于設定值時,發射出信號。所述無線發射器5具體為紅外線發射管、藍牙發射模塊或無線射頻模塊中的任意一種,為了便于快速尋找到充電器6,所述無線發射器5的發散角度可以在45°?90°之間。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9分別安裝在自充電插頭7的兩側。所述近程無線接收器10為I個、安裝于自充電插頭7的正上方,當自平衡車體與充電器6距離10?20cm時,近程無線接收器10與無線發射器5取得信號聯系并開始引導自平衡車體上的充電插口 4與充電器6上的自充電插頭7連接;而此時的遠程無線接收器9斷電、停止工作。
[0020]所述卡緊裝置8為兩組、分別固定于自充電插頭7的左右兩側,兩組卡緊裝置8之間的間距等于兩個行走輪之間3的間距。每個卡緊裝置8主要由兩根相平行設置的直板構成,兩根直板之間的間距構成用于夾持行走輪3的空間,且在每根直板的內側設有一弧形氣囊U。所述弧形氣囊11 一方面能夠增加行走輪3進入兩直板所夾持的空間的摩擦力,提高卡緊裝置8夾緊行走輪3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能夠防止行走輪3沖撞充電器6的情況。
[0021]在電池2上還連接有一斷電開關,所述斷電開關為繼電器,繼電器的常閉觸點串接于電池的充電線路上、繼電器的控制觸點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
[0022]如圖3所示,本發明在工作時:
[0023]首先,電量管理模塊實時檢測電池2的電量,當電量低于設定值時,向控制器發送信號,控制器接收后同時向行走輪3和無線發射器5發出啟動指令,無線發射器5接收到該指令后發出信號、以達到與充電器5上的遠程無線接收器9取得聯系,而此時自平衡車體在行走輪3的驅動下慢慢駛向充電器6;當自平衡車體與充電器6距離10?20cm時,近程無線接收器10與無線發射器5取得信號連接并開始引導自平衡車體上充電插口 4與充電器6上的自充電插頭7連接,同時兩個行走輪3也慢慢駛進卡緊裝置8內、被卡緊裝置8固定,當自充電插頭7完全插入充電插口 4時就能使自平衡電動車進行充電工作。最后,在充電過程,當電量管理模塊檢測到電池2的電量達到飽和的設定值時,通過控制器向斷電開關發出斷開的指令,這樣有效地防止了因充電過量對電池2造成的損壞。
[0024]以上僅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包括自平衡車體,所述自平衡車體包括車架(1)、控制器、安裝于車架(I)兩端的行走輪(3)和用于供電的電池(2),電池(2)連接有一電量管理模塊,所述電量管理模塊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行走輪(3)與控制器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卡緊裝置(8)和設有自充電插頭(7)的充電器(6),所述卡緊裝置(8)安裝于充電器(6)上、用以固定自平衡車體,所述充電器(6)上安裝有用于導向自平衡車體駛向充電器(6)的引導模塊,所述引導模塊包括無線發射器(5)、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9),無線發射器(5)安裝于車架(I)上、并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2個遠程無線接收器(9)分別安裝在自充電插頭(7)的兩側;在自平衡車體上設有與自充電插頭(7)相匹配的充電插口(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模塊還包括I個以上的近程無線接收器(10),所述近程無線接收器(10)安裝于自充電插頭(7)的正上方。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裝置(8)為兩組、分別固定于自充電插頭(7)的左右兩側,兩組卡緊裝置(8)之間的間距等于兩個行走輪(3)的間距。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每個卡緊裝置(8)主要由兩根相平行設置的直板構成,兩根直板之間的間距構成用于夾持行走輪(3)的空間,且在每根直板的內側設有一弧形氣囊(1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其特征在于:在電池(2)上還連接有一斷電開關,所述斷電開關為繼電器,繼電器的常閉觸點串接于電池(2)的充電線路上、繼電器的控制觸點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電的兩輪自平衡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發射器(5)為紅外線發射管、藍牙發射模塊或無線射頻模塊中的任意一種。
【文檔編號】H02J7/00GK106043538SQ20161048645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何維, 張彥會, 崔傳真, 何丹
【申請人】欽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