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轉向盤,抑制裝飾體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在轉向盤(10)中,在木部件(22)與內部件(36)之間配置零件(24),并且在木部件(22)與零件(24)之間插入皮革(38)。此處,通過對于木部件(22)的負載的輸入,使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傾轉,當從木部件(22)經由皮革(38)對零件(24)輸入負載時,零件(24)借助木部件(22)而變形并向內部件36側移動。因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專利說明】
轉向盤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在樹脂體與裝飾體之間配置配置部件的轉向盤。
【背景技術】
[0002]在下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轉向盤中,在樹脂層相鄰地設置木材等的非皮革部件。
[0003]另外,在這樣的轉向盤中,存在在樹脂層與非皮革部件之間配置配置部件的結構。
[0004]此處,在該轉向盤中,優選為當非皮革部件相對于配置部件移位時,能夠抑制非皮革部件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0-4373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鑒于上述情況,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裝飾體相對于配置部件移位時能夠抑制裝飾體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的轉向盤。
[0007]技術方案I所記載的轉向盤具備:樹脂制的樹脂體;裝飾體,該裝飾體從上述樹脂體分離地設置;以及配置部件,該配置部件配置在上述樹脂體與上述裝飾體之間,當上述裝飾體相對于上述配置部件相對移位時,該配置部件借助上述裝飾體而移動。
[0008]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轉向盤,在技術方案I所記載的轉向盤的基礎上,上述配置部件借助上述裝飾體而變形移動。
[0009]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轉向盤技術方案I或者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轉向盤的基礎上,上述轉向盤具備安裝部,該安裝部設置于上述配置部件,并且上述配置部件在上述安裝部被安裝,上述配置部件在上述安裝部的安裝借助上述裝飾體被解除,使得上述配置部件移動。
[0010]技術方案4所記載的轉向盤,在技術方案I?技術方案3的任一項所記載的轉向盤的基礎上,上述配置部件借助上述裝飾體而斷裂移動。
[0011]技術方案5所記載的轉向盤,在技術方案I?技術方案4的任一項所記載的轉向盤的基礎上,上述配置部件借助上述裝飾體而傾斜移動。
[0012]技術方案6所記載的轉向盤,在技術方案I?技術方案5的任一項所記載的轉向盤的基礎上,只有借助上述裝飾體移動的上述配置部件的外周側部按壓上述樹脂體。
[0013]技術方案7所記載的轉向盤,在技術方案I?技術方案6的任一項所記載的轉向盤的基礎上,上述配置部件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借助上述裝飾體而移動。
[0014]技術方案8所記載的轉向盤具備:樹脂制的樹脂體;裝飾體,該裝飾體從上述樹脂體分離地設置;配置部件,該配置部件配置在上述樹脂體與上述裝飾體之間;以及覆蓋材,該覆蓋材覆蓋上述配置部件,并且設置有插入至上述裝飾體與上述配置部件之間的插入部,當上述裝飾體相對于上述配置部件移位時,上述插入部借助上述裝飾體向上述配置部件內移動。
[0015]技術方案9所記載的轉向盤,在技術方案8所記載的轉向盤的基礎上,上述插入部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借助上述裝飾體向上述配置部件內移動。
[0016]在技術方案I所記載的轉向盤中,從樹脂體分離地設置裝飾體,在樹脂體與裝飾體之間配置配置部件。
[0017]此處,當裝飾體相對于配置部件移位時,配置部件借助裝飾體移動。因此,能夠抑制裝飾體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
[0018]在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轉向盤中,配置部件借助裝飾體而變形移動。因此,能夠憑借簡單的結構使配置部件移動。
[0019]在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轉向盤中,在配置部件設置安裝部,配置部件在安裝部被安裝。
[0020]此處,借助裝飾體解除配置部件的在安裝部的安裝并使配置部件移動。因此,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配置部件移動。
[0021]在技術方案4所記載的轉向盤中,配置部件借助裝飾體而斷裂并移動。因此,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配置部件移動。
[0022]在技術方案5所記載的轉向盤中,配置部件借助裝飾體而傾斜移動。因此,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配置部件移動。
[0023]在技術方案6所記載的轉向盤中,只有借助裝飾體移動的配置部件的外周側部按壓樹脂體。因此,能夠抑制裝飾體所產生的配置部件的移動受到樹脂體妨礙,能夠有效地抑制裝飾體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
[0024]在技術方案7所記載的轉向盤中,配置部件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借助裝飾體而移動。因此,即使在由于從乘員向裝飾體輸入負載且裝飾體相對于樹脂體向與乘員的相反側移位,致使從裝飾體對配置部件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時,配置部件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也會借助裝飾體而移動,由此能夠抑制裝飾體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
[0025]在技術方案8所記載的轉向盤中,從樹脂體分離地設置裝飾體,在樹脂體與裝飾體之間配置配置部件。進而覆蓋材覆蓋配置部件,覆蓋材的插入部被插入至裝飾體與配置部件之間。
[0026]此處,當裝飾體相對于配置部件移位時,插入部借助裝飾體向配置部件內移動。因此,能夠抑制裝飾體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
[0027]在技術方案9所記載的轉向盤中,插入部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借助裝飾體向配置部件內移動。因此,即使在由于從乘員對裝飾體輸入負載且裝飾體相對于樹脂體向與乘員相反側移位,致使從裝飾體對配置部件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時,插入部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也會借助裝飾體向配置部件內移位,由此能夠抑制裝飾體因配置部件而產生破損。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從車輛后側觀察的主視圖。
[0029]圖2是示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內部結構的從車輛后側觀察的主視圖。
[0030]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零件的立體圖。
[0031]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剖視圖)。
[0032]圖5是示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
[0033]圖6是示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
[0034]圖7中,(A)?(C)是示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A)表示安裝中途,(B)表示安裝狀態,(C)表示木部件的傾轉時。
[0035]圖8中,(A)以及(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A)表示安裝狀態,(B)表示木部件的傾轉時。
[0036]圖9中,(A)以及(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A)表示安裝狀態,(B)表示木部件的傾轉時。
[0037]圖10中,(A)以及(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A)表示安裝狀態,(B)表示木部件的傾轉時。
[0038]圖11中,(A)以及(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A)表示安裝狀態,(B)表示木部件的傾轉時。
[0039]圖12中,(A)以及(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A)表示安裝狀態,(B)表示木部件的傾轉時。
[0040]圖13是示出本發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零件的分解立體圖。
[0041]圖14中,(A)以及(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轉向盤的主要部的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A)表示安裝狀態,(B)表示木部件的傾轉時。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第I實施方式]
[0043 ]在圖1中通過從車輛后側觀察的主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在圖2中通過從車輛后側觀察的主視圖示出轉向盤10的內部結構。此外,在附圖中,用箭頭FR表示車輛前側、箭頭RH表示車輛右側,箭頭UP表示上側。
[0044]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0在車輛后側與車輛的駕駛座對置,轉向盤10被配置在就坐于駕駛座的乘員(駕駛員)的車輛前側。
[0045]如圖2所示,在轉向盤10設置有作為骨架部件的金屬制的芯骨12,在芯骨12的中央部分設置有作為中央部的板狀的凸臺部14。凸臺部14被固定在作為支承軸的圓柱狀的轉向軸16的車輛后側端(上端),轉向盤10(芯骨12)被轉向軸16支承為能夠一體旋轉。由此,乘員將轉向盤1沿周向旋轉操作,使得轉向軸16繞軸旋轉,對車輛進行轉向操縱。
[0046]在凸臺部14的外周一體地設置有3根作為連接部的長條板狀的輪輻部18,輪輻部18從凸臺部14向車輛右側、車輛左側以及下側(轉向盤10以及轉向軸16的徑向外側)延伸。在輪輻部18的延伸方向中間部一體地形成板狀的伸出部18A,伸出部18A圍繞輪輻部18的整個延伸周向從輪輻部18伸出。
[0047]在3根輪輻部18的延伸前端一體地設置作為外周部(固定部)的主視呈圓環狀的輪輞部20。
[0048]在輪輞部20的上側、車輛右斜下側以及車輛左斜下側固定有作為裝飾體的圓筒狀的木部件22(原木材),木部件22沿著輪輞部20的延伸方向(長邊方向)延伸彎曲,并且圍繞輪輞部20的整個延伸周向進行覆蓋。
[0049]如圖2?圖4所示,在輪輞部20,在各木部件22的長邊方向兩側,設置有作為配置部件的大致圓筒狀的零件24,零件24為硬質的樹脂制(例如ABS樹脂制),剛性得到提高。零件24通過車輛前側與車輛后側的大致半圓筒狀的結構體24A構成,零件24通過將一對結構體24A相互固定(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粘合),而圍繞輪輞部20的整個延伸周向進行覆蓋。
[0050]在零件24,在與木部件22相反側的部分,設置有作為安裝部的大致圓筒狀的小徑部26,小徑部26的內周面通過作為固定單元的粘合劑28被固定(粘合)在輪輞部20的外周面,零件24在小徑部26安裝于輪輞部20。增大粘合劑28的粘合力,使得通過粘合劑28將小徑部26固定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提高。
[0051 ]在零件24,在木部件22側的部分,設置有作為對置部的大致圓筒狀的大徑部30,大徑部30被形成為外徑比小徑部26大。大徑部30與小徑部26相比壁厚尺寸較小,大徑部30與小徑部26相比強度較低。在大徑部30的木部件22側端設置有圓環板狀的端壁30A,端壁30A與木部件22的零件24(大徑部30)側的面以相互平行配置的狀態對置,并且在兩者間形成間隙32。
[0052]在零件24,在小徑部26與大徑部30之間的部分,設置作為連結部的臺階部34,臺階部34的外徑隨著從小徑部26側趨向大徑部30側而逐漸增大(也可以為圓環板狀),將小徑部26與大徑部30連結。臺階部34與小徑部26相比壁厚尺寸較小,臺階部34與小徑部26相比強度較低。
[0053]如圖2以及圖4所示,在輪輻部18的伸出部18A與木部件22間的一對零件24之間設置有作為樹脂體的主視呈大致T字狀的內部件36,內部件36為軟質的樹脂制(例如聚氨酯制),剛性比零件24低。
[0054]內部件36延伸至輪輻部18的伸出部18A,內部件36固定于輪輻部18以及伸出部18A,并且覆蓋圍繞輪輻部18的整個延伸周向,從而外周面與伸出部18A的外周面共面。另夕卜,內部件36被固定于一對零件24間的輪輞部20,內部件36沿輪輞部20的延伸方向延伸并彎曲,并且覆蓋圍繞輪輞部20的整個延伸周向。進而,內部件36延伸至零件24的小徑部26以及臺階部34,內部件36固定于小徑部26以及臺階部34,并且覆蓋圍繞小徑部26以及臺階部34的整個周向,從而外周面與零件24的大徑部30的外周面共面。內部件36通過樹脂的成形設置,在成形內部件36時,在零件24的大徑部30與臺階部34的邊界位置,進行樹脂的去毛邊。
[0055]如圖1以及圖4所示,內部件36、輪輻部18的伸出部18A以及木部件22間的一對零件24的大徑部30被作為覆蓋材的皮革38覆蓋,皮革38的在內部件36延伸周向上的兩端部例如通過縫制而結合。
[0056]在皮革38的輪輻部18側端部以及木部件22側端部設置有插入部40,插入部40被插入至輪輻部18的相比伸出部18A偏向凸臺部14側,又被插入至木部件22與零件24之間的間隙32。在插入部40例如通過折返的狀態下的縫制而形成筒部40A,在筒部40A內插通作為帶狀體的長條的線42。
[0057]在輪輻部18的相比伸出部18A偏向凸臺部14側,插入部40以及線42配置在輪輻部18的周圍,線42的兩端部被結合,由此,皮革38的輪輻部18側的插入部40固定在輪輻部18的周圍。在木部件22與零件24之間的間隙32中,插入部40以及線42配置在輪輞部20的周圍,線42的兩端部被結合,由此,皮革38的木部件22側的插入部40被固定于輪輞部20的周圍。進而將皮革38加熱處理,使之收縮,在皮革38作用張力。另外,零件24的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被形成為不會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變形的強度。
[0058]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
[0059]在以上的結構的轉向盤10中,在木部件22與內部件36之間配置零件24,并且在木部件22與零件24(大徑部30)之間的間隙32插入皮革38的插入部40。
[0060]另外,在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由于乘員從車輛后側與木部件22干涉,從乘員對木部件22輸入朝向車輛前側的負載(沖擊),致使芯骨12的輪輞部20在木部件22與零件24之間發生彎曲變形,存在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移位)的可能性(參照圖7(C))。
[0061]此處,在零件24中,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與小徑部26相比,壁厚尺寸變小且強度降低。因此,在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且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分離并變形,進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減小從零件24對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由于零件24產生的破損。
[0062]進而如上所述,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借助木部件22而變形移動。因此,只要通過降低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的強度,使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容易變形,便能夠使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憑借簡單的結構使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移動。
[0063]另外,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的強度被較低形成。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在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向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使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06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降低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的強度。然而,也可以僅降低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的強度。
[0065]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降低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的強度。然而,也可以僅降低大徑部30或者僅降低臺階部34的強度。
[0066][第2實施方式]
[0067]圖5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轉向盤50的主要部。
[0068]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5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大致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069]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50中,零件24的小徑部26的內周面通過作為固定單元的粘合劑52被固定(粘合)于芯骨12的輪輞部20的外周面,從而將零件24在小徑部26安裝于輪輞部20。粘合劑52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的粘合劑28相比,干燥后的剛性偏低粘合力較小,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比偏低。另外,粘合劑52所形成的將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形成為不會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解除的強度。
[0070]在零件24中,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形成為壁厚尺寸與小徑部26大致相同且強度大致相同。
[0071]此處,如上所述,粘合劑52的粘合力較小,粘合劑52所形成的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較小。因此,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分離,并且解除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進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對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072]進而,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由粘合劑52形成的固定借助木部件22被解除進而將零件24移動。因此,僅僅通過縮小粘合劑52的粘合力,減小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零件24便可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零件24移動。
[0073]另外,使小徑部26的車輛前側部分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較低。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小徑部26的車輛前側部分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被解除,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07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降低小徑部26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然而,也可以僅降低小徑部26的車輛前側部分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
[0075][第3實施方式]
[0076]圖6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轉向盤60的主要部。
[0077]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6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幾乎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078]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60中,在零件24的小徑部26的內周面形成有多個作為固定單元的肋26A,多個肋26A分別圍繞小徑部26的整個周向延伸,并且沿小徑部26的軸向排列。肋26A形成為剖面三角形狀,肋26A與芯骨12的輪輞部20的外周面壓接,前端被壓扁。因此,小徑部26通過多個肋26A被固定于輪輞部20,零件24在小徑部26安裝于輪輞部20,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比上述第I實施方式低。另外,多個肋26A所形成的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形成為不至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解除的強度。
[0079]在零件24中,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形成為壁厚尺寸與小徑部26大致相同且強度大致相同。
[0080]此處,如上所述,零件24的小徑部26通過肋26A固定于輪輞部20,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較小。因此,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分離,并且解除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進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向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081 ]進而,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由肋26A形成的固定借助木部件22被解除進而將零件24移動。因此,通過肋26A將小徑部26固定于輪輞部20,僅僅縮小小徑部26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零件24便可借助木部件22而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零件24移動。
[0082]另外,使小徑部26的車輛前側部分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較低。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08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降低小徑部26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然而,也可以僅降低小徑部26的車輛前側部分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
[0084][第4實施方式]
[0085]圖7(B)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轉向盤70的主要部。
[0086]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7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大致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087]如圖7(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70中,在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 —體地設置一對構成安裝單元的剖面L字狀的安裝凸部72(參照圖7(A)),安裝凸部72與零件24的軸向平行地延伸。安裝凸部72向車輛前側突出,安裝凸部72的前端側部分向零件24的徑向外側突出。在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在木部件22側的端部,一體地設置柱狀的限位器74(參照圖7(A)),限位器74向車輛前側突出。
[0088]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一體地設置一對作為構成安裝單元的安裝部的剖面L字狀的安裝凹部76,安裝凹部76向零件24內敞開,并且與零件24的軸向平行地延伸并向零件24的軸向兩側敞開。
[0089]在安裝凹部76,從木部件22側插入安裝凸部72的前端側部分,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從與木部件22的相反側與限位器74抵接,且朝木部件22側的移動(滑動)被卡止。由此,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通過安裝凸部72以及安裝凹部76被安裝在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限位器74收容于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內。另外,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未固定于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以及輪輞部20。
[0090]在零件24中,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形成為壁厚尺寸與小徑部26大致相同且強度大致相同。
[0091]此處,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由安裝凸部72引導安裝凹部76從而能夠向內部件36側移動。因此,如圖7(C)所示,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限位器74向內部件36側傾轉變形,并且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相對于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對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092]進而,借助木部件22使安裝凹部76相對于安裝凸部72移動進而使零件24移動。因此,僅僅通過在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以及車輛前側部分分別設置安裝凸部72以及安裝凹部76,便可使零件24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零件24移動。
[0093]另外,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能夠移動。因此,即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破損。
[0094][第5實施方式]
[0095]圖8(A)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轉向盤80的主要部。
[0096]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8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幾乎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097 ]如圖8 (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80中,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在臺階部34的大徑部30的邊界部分,設置作為低強度部的薄壁部82,臺階部34的壁厚尺寸隨著從小徑部26側趨向薄壁部82而逐漸變小。因此,薄壁部82與臺階部34的薄壁部82以外的部分相比,壁厚尺寸較小,強度較低。另外,薄壁部82形成為不至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斷裂的強度。
[0098]在零件24中,大徑部30以及車輛后側部分的臺階部34形成為壁厚尺寸與小徑部26大致相同且強度大致相同。
[0099]此處,如圖8(B)所示,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分離,使零件24的薄壁部82斷裂,進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向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100]進而,借助木部件22使薄壁部82斷裂,從而使大徑部30移動。因此,僅僅通過在零件24設置薄壁部82,大徑部30便可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零件24移動。
[0101]另外,使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能夠移動。因此,即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破損。
[0102]進而,只有借助木部件22而移動的大徑部30的外周部(零件24的外周端部)按壓內部件36。因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所產生的大徑部30的移動受到內部件36妨礙,能夠有效地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10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僅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然而,也可以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
[0104][第6實施方式]
[0105]圖9(A)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盤90的主要部。
[0106]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9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幾乎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107]如圖9(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90中,在零件24的臺階部34,從大徑部30側向小徑部26側,設置圓環板狀的第I臺階部34A、圓筒狀的第2臺階部34B以及圓筒狀的第3臺階部34C。在第I臺階部34A的外周連結大徑部30,在第I臺階部34A的內周側端部連結第2臺階部34B。在第2臺階部34B的外周連結第3臺階部34C,第3臺階部34C連結于小徑部26的整個外周。
[0108]在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在第2臺階部34B與第3臺階部34C的邊界部分,設置作為低強度部的薄壁部82,薄壁部82與臺階部34的其他部分相比,壁厚尺寸較小,強度偏低。另外,薄壁部82形成為不至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斷裂的強度。
[0109]在零件24中,除了薄壁部82之外,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形成為壁厚尺寸與小徑部26大致相同且強度大致相同。
[0110]此處,如圖9(B)所示,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大徑部30、第I臺階部34A以及第2臺階部34B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分離,并使零件24的薄壁部82斷裂,進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向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111]進而,借助木部件22使薄壁部82斷裂,并使大徑部30、第I臺階部34A以及第2臺階部34B移動。因此,僅僅通過在零件24設置薄壁部82,大徑部30、第I臺階部34A以及第2臺階部34B便可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大徑部30、第I臺階部34A以及第2臺階部34B移動。
[0112]另外,使大徑部30、第I臺階部34A以及第2臺階部34B的車輛前側部分能夠移動。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大徑部30、第I臺階部34A以及第2臺階部34B的車輛前側部分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11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僅僅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然而,也可以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
[0114][第7實施方式]
[0115]圖10(A)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00的王要部。
[0116]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0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大致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117]如圖10(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00中,在零件24中,在大徑部30的與木部件22側的相反側端設置圓環板狀的內壁30B,內壁30B相對于大徑部30的端壁30A以平行配置的狀態對置。在端壁30A以及內壁30B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在車輛后側面,設置構成對位單元的三棱錐狀的銷102,銷102向車輛后側突出。在端壁30A以及內壁30B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在車輛前側面,設置構成對位單元的三棱錐狀的銷孔104,銷孔104向車輛前側敞開。銷102被嵌入(壓入)銷孔104中且周面被壓扁,由此,進行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車輛后側部分的對位。
[0118]在內部件36的成形時,當在零件24的大徑部30與臺階部34的邊界位置進行樹脂的去毛邊時,從徑向兩外側(特別是車輛前后方向兩外側)對大徑部30作用壓力。此處,銷102形成為不至因該壓力而斷裂的強度。進而,銷102形成為不至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斷裂的強度。
[0119]臺階部34的除了大徑部30側端部之外的部分形成為圓筒狀,臺階部34連結于小徑部26的整個外周。在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在臺階部34的軸向中間部,設置作為低強度部的薄壁部82,薄壁部82與臺階部34的其他部分相比,壁厚尺寸較小,強度偏低。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在相比薄壁部82靠大徑部30側,形成為大致半圓筒狀的移動部34D,移動部34D的除大徑部30側端部之外的部分的外周面相對于臺階部34的比薄壁部82靠小徑部26側部分的內周面配置在徑向內側的位置。另外,薄壁部82形成為不至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斷裂的強度。
[0120]在零件24中,除了薄壁部82以外,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形成為壁厚尺寸與小徑部26大致相同且強度大致相同。
[0121]此處,如圖10(B)所示,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向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移動部34D(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分離,并且使零件24的薄壁部82以及銷102斷裂,進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對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122]進而,借助木部件22使薄壁部82斷裂,使大徑部30以及移動部34D移動。因此,僅僅通過在零件24設置薄壁部82,大徑部30以及移動部34D便可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大徑部30以及移動部34D移動。
[0123]另外,使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移動部34D能夠移動。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移動部34D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12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僅僅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以及移動部34D。然而,也可以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以及移動部34D。
[0125][第8實施方式]
[0126]圖1l(A)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10的主要部。
[0127]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1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幾乎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128]如圖11(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10中,在零件24的臺階部34,從大徑部30側向小徑部26側,設置圓筒狀的第4臺階部34E以及圓環板狀的第5臺階部34F。在第4臺階部34E的外周連結大徑部30,在第5臺階部34F的外周連結第4臺階部34E,并且在第5臺階部34F的內周連結小徑部26。在臺階部34的車輛前側部分,在大徑部30與第4臺階部34E的連接部分,設置作為低強度部的薄壁部82,薄壁部82與臺階部34的其他部分相比,壁厚尺寸較小,強度偏低。另外,薄壁部82形成為不至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斷裂的強度。
[0129]在零件24中,除了薄壁部82以外,大徑部30以及臺階部34形成為壁厚尺寸與小徑部26大致相同且強度大致相同。
[0130]此處,如圖1l(B)所示,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的部分)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分離,并使零件24的薄壁部82斷裂,進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向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131]進而,借助木部件22使薄壁部82斷裂并使大徑部30移動。因此,僅僅通過在零件24設置薄壁部82,大徑部30便可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大徑部30移動。
[0132]另外,使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能夠移動。因此,即便如上所述在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大徑部30的車輛前側部分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133]進而,只有借助木部件22而移動的大徑部30的外周部(零件24的外周端部)按壓內部件36。因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所產生的大徑部30的移動受到內部件36妨礙,能夠有效地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13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僅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然而,也可以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設置薄壁部82。
[0135][第9實施方式]
[0136]圖12(A)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20的主要部。
[0137]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2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幾乎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138]如圖12(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20中,零件24形成為圓環板狀,零件24的軸向尺寸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比較小。零件24的內周面通過作為固定單元的粘合劑(圖示省略)固定(粘合)于輪輞部20的外周面,零件24在內周面安裝于輪輞部20。零件24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強度與上述第2實施方式相同形成得偏低,零件24相對于輪輞部20的固定形成為不至因作用于皮革38的張力而解除的強度。
[0139]如圖13中詳細所示,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在內周側且內部件36側的角部,形成傾斜面122,傾斜面122沿著隨著趨向內部件36側而趨向零件24的徑向外側的方向傾斜。在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側的結構體24A),在內周側且木部件22側的角部,形成相同的傾斜面122,傾斜面122沿著隨著趨向木部件22側而趨向零件24的徑向外側的方向傾斜。
[0140]此處,如圖12(B)所示,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經由皮革38的插入部40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車輛前側的結構體24A)從零件24的車輛后側部分(車輛后偵啲結構體24A)分離,向內部件36側傾斜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向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141 ]進而,借助木部件22使零件24傾斜移動。因此,僅僅使零件24能夠傾斜,零件24便可借助木部件22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零件24移動。
[0142]另外,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能夠移動。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而向內部件36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143]進而,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在內周側且內部件36側的角部,設置傾斜面122。因此,傾斜面122能使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的傾斜變得容易,能夠有效地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破損。
[014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設置傾斜面122。然而,也可以僅在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設置傾斜面122。
[0145]另外,在上述第I實施方式?第3實施方式以及第5實施方式?第9實施方式中,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借助木部件22移動。然而,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也可以借助木部件22移動。
[0146][第10實施方式]
[0147]圖14(A)中通過剖視圖(圖1的4-4線位置剖視圖)示出本發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30的主要部。
[0148]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30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為大致相同的結構,不過在以下各方面不同。
[0149]如圖14(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轉向盤130中,在零件24的大徑部30未設置上述第I實施方式中的端壁30A,零件24內向木部件22側敞開。零件24與木部件22之間的間隙32的尺寸增大,在間隙32中,皮革38的插入部40(包括筒部40A)向皮革38的內部側卷繞,插入部40的皮革38軸向尺寸被增大。
[0150]此處,如圖14(B)所示,與上述第I實施方式相同,當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碰撞時),木部件22相對于零件24向車輛前側傾轉,當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皮革38的插入部40的車輛前側部分(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輸入負載(沖擊)時,借助木部件22使插入部40的車輛前側部分向零件24內移動。由此,能夠縮小從零件24對木部件22輸入的負載,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產生的破損。
[0151]進而,借助木部件22使插入部40向零件24內移動。因此,僅僅使零件24內向木部件22側敞開,插入部40便可在零件24內移動,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使插入部40在零件24內移動。
[0152]另外,使插入部40的車輛前側部分在零件24內能夠移動。因此,即便在如上所述從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對插入部40的車輛前側部分輸入負載時,插入部40的車輛前側部分也會借助木部件22的車輛前側部分而向零件24內移動,由此能夠抑制木部件22因零件24而破損。
[015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的內部向木部件22側敞開。然而,也可以僅使零件24的車輛前側部分的內部向木部件22側敞開。
[015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入部40的車輛前側部分借助木部件22向零件24內移動。然而,插入部40的車輛前側部分以及車輛后側部分也可以借助木部件22向零件24內移動。
[0155]進而,在上述第I實施方式?第10實施方式中,利用一對結構體24A構成零件24。然而,也可以利用3個以上的結構體24A構成零件24。
[0156]另外,在上述第I實施方式?第10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的裝飾體形成為木制的木部件22。然而,也可以將本發明的裝飾體形成為竹制等,另外,還可以由木紋或竹紋等的裝飾材覆蓋被裝飾體的表面。
[0157]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158]10:轉向盤;22:木部件(裝飾體);24:零件(間隙形成部件);26:小徑部(安裝部);36:內部件(樹脂體);38:皮革(覆蓋材);40:插入部;50:轉向盤;60:轉向盤;70:轉向盤;76:安裝凹部(安裝部);80:轉向盤;90:轉向盤;100:轉向盤;110:轉向盤;120:轉向盤;130:轉向盤。
【主權項】
1.一種轉向盤,其特征在于,具備: 樹脂制的樹脂體; 裝飾體,該裝飾體從所述樹脂體分離地設置;以及 配置部件,該配置部件配置在所述樹脂體與所述裝飾體之間,當所述裝飾體相對移位時,該配置部件借助所述裝飾體而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盤,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件借助所述裝飾體而變形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向盤,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向盤具備安裝部,該安裝部設置于所述配置部件,并且所述配置部件在所述安裝部被安裝,所述配置部件在所述安裝部的安裝借助所述裝飾體被解除,使得所述配置部件移動。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向盤,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件借助所述裝飾體而斷裂并移動。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向盤,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件借助所述裝飾體而傾斜移動。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向盤,其特征在于, 只有借助所述裝飾體移動的所述配置部件的外周側部按壓所述樹脂體。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轉向盤,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件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借助所述裝飾體而移動。8.一種轉向盤,其特征在于,具備: 樹脂制的樹脂體; 裝飾體,該裝飾體從所述樹脂體分離地設置; 配置部件,該配置部件配置在所述樹脂體與所述裝飾體之間;以及覆蓋材,該覆蓋材覆蓋所述配置部件,并且設置有插入至所述裝飾體與所述配置部件之間的插入部,當所述裝飾體相對于所述配置部件移位時,所述插入部借助所述裝飾體向所述配置部件內移動。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轉向盤,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的與乘員相反側的部分借助所述裝飾體向所述配置部件內移動。
【文檔編號】B62D1/04GK106043405SQ201610183694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8日 公開號201610183694.6, CN 106043405 A, CN 106043405A, CN 201610183694, CN-A-106043405, CN106043405 A, CN106043405A, CN201610183694, CN201610183694.6
【發明人】前久保義明, 山本一郎, 日野太一, 原田民夫, 大平洋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海理化電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