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自行車結構不太科學,由于習慣勢力的束縛,人們一直延續使用著,現有自行車雖有多種式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受力方式有待改進,車體上所載重量應當利用,使其形成向前的一種作用力,使人們長時間騎行不會感到十分疲勞,因此應引起足夠重視。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騎著舒適省力的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安裝在自行車上給人們享用,其主要結構是:利用車體上所載重量,作用在車體的省力機構上,它包括:車架、車把、腳蹬子、以及連接在車架上的輪軸及與輪軸相連的車輪
(16),其特征在于:在主體車架(7)的后端固定垂直安裝支撐桿(3),其下端與受力桿(4)的上端轉動連接,受力桿(4)的下端轉動連接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彈性支撐桿(6)前端連接于車架(7),并沿車架(7)可旋轉調整其角度,其后端連接于后車輪軸(8);當車座受壓后其重量作用在車架(7)上,至使支撐桿(3)、受力桿(4)形成聯動,其作用力作用在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后車輪上,使其向前滾動,推力彈性支撐桿(6)形成向前的一種作用力,達到自行車向前行走省力的目的;后貨架(1)前端上下轉動連接于車座管(10),其后端將支持桿(2)固定垂直焊接為一體,支撐桿(2)的下端與受力桿(5)的上端可前后轉動連接,受力桿(5)的下端轉動連接于后車輪軸(8),當后貨架(1)受壓后,在重力作用下至使支撐桿(2)、受力桿(5)形成聯動作用在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上,使后車輪向前滾動,由于彈力支撐桿(6)前端連接于車架(7),并沿車架(7)可旋轉調整其角度,后端連接于后車輪軸(8)至使彈性支撐桿(6)向前推動車架(7),使前車輪向前行走受益,為自行車向前行走達到省力的目的。
[0004]總之本案例解決了重車、人力、電動自行車的行車難的困擾,本案例設計簡單,特別是后貨架(1)前端上下轉動連接于車座管(10),后貨架(1)前端其重力壓下量小于后貨架
(1)后部的重力壓下量,是因為后貨架(1)后部支撐桿(2)的下端與受力桿(5)的上端前后轉動軟連接,受力桿(5)的下端與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在后貨架(1)、支撐桿(2)的重力下,通過受力桿(5)的聯動作用,使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后車輪向前滾動,再加上后貨架(1)與支撐桿(2)是90°焊接,當后貨架(1)受壓時至使支撐桿(2)的下端形成強烈的向前的重力作用,由于受力桿(5)與后車輪軸(8)的聯動,使后車輪形成強勁的運動,再由于彈性支撐桿(6)的作用,使車體總成得到一種較大的輔助動能,對各種重力自行車的行走是一種特別的貢獻。
【附圖說明】
[0005]圖1是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整體示意圖,圖2是三輪車后視圖
[0006]附圖標記
[0007]后貨架(1)、支撐桿(2)、支撐桿(3)、受力桿(4)、受力桿(5)、彈性支撐桿(6)、車架
[7]、后車輪軸(8)、電機(9)、車座管(10)、車架加強桿(11)、后貨架加強桿(12)、支撐桿(3)的雙側相互支撐桿(13)、后貨架支撐桿(2)的雙側相互支撐桿(14)、車座加強桿(15)、車輪
(16)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為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09]實施例:如圖1所示展示了本發明省力結構的裸體結構,它除了原車原有零件:如車架、車把、電瓶、腳蹬子、前后車輪、及其它原有零件外,車架的結構有了明顯的改變,如車架(7)、支撐桿(3)、車架加強桿(11)、受力桿(4)、車座管(10)、后貨架(1)、后貨架支撐桿(2)、受力桿(5)、后貨架加強桿(12)、彈性支撐桿(6)、后車輪軸(8)、電機(9)、
[0010]圖2是三輪車后視圖:車架支撐桿(3)的雙側相互支撐桿(13)、后貨架支撐桿(2)的雙側相互支撐桿(14)。
[0011]本發明是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適用于人力、電動自行車和各種三輪自行車,本省力結構跳出原有自行車框架的束縛,經過認真的探索和研究,現提出實用強明顯的技術方案,巧用車體上的重量改變其支撐方式,最大限度使本省力結構形成一種向前的水平力,為實現這一目的,首先是改進車架,在新型車架(7)的后端設一支撐桿(3),其上端呈90°焊接于車架(7),其下端通過受力桿(4)連接于后車輪軸(8),由于彈性支撐桿(6)的前端連接于車架(7),并沿車架(7)可旋轉調整其角度,其后端連接于后車輪軸(8),配合支撐桿(3)以及受力桿(4)形成聯動;當車座、車架受壓時由于上述支撐桿(3)、受力桿(4)及后車輪軸(8)及相連的車輪、彈性支撐桿(6)的聯動,形成一種水平的作用力;當后貨架也負重時,其前端連接于車座管(10),并通過其車座管(10)后貨架前端重量負重于車架中部,后貨架后部重量負重于與其相連的支撐桿(2),由于支撐桿(2)上端呈90°焊接于后貨架的后部為一體件,其下端連接于受力桿(5)及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由于支撐桿(2)呈90°焊接于后貨架,使其后貨架上的重量,由于各聯動件聯動作用形成非常強的向前勢能,對后車輪的向前行走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特別是對重車、人力、電動三輪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本案例的核心內容,重力車上的重量至少是50%的重量是自食其力,為了實現這一成果對受力桿(4)及受力桿(5)所承受的重量不同,故所形成的傾斜角度有差異,為了實現所要求的角度,故而對支撐桿(2)、(3)、彈力支撐桿(6)的長度以及其前端可沿車架(7)旋轉設計為可調件,同時后車輪軸(8)上裝有緊鏈器,對鏈條可隨時調整其長度,為了使支撐桿(3)和支撐桿
(2)的雙側相互支撐以保障車架、貨架的強度故設支撐桿(3)的雙側相互支撐桿(13)和支撐桿(2)雙側相互支撐桿(14),如圖2。
[0012]雖然通過實施例描述了自行車省力結構,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本發明是利用車體上的重量通過車體、貨架、受力桿(2)、(3)傾斜支撐作用于車輪,以及后貨架與其支撐桿(2)呈90°固定焊接,使其支撐桿(2)下端通過受力桿(5)將其重力勢能作用于后車輪軸(8)及后車輪,形成方向性很強的一種向前的作用力,對各種自行車,特別是重車、人力、電動三輪車等解決了它們行走之難題,該省力結構可有許多形態變化,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本發明的申請文件和權利要求包括這些許多形態變化。
[0013]本申請文件已申報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授權時,實用新型專利終止其權限。
【主權項】
1.一種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包括:車架、車把、腳蹬子以及連接在車架上的輪軸及與輪軸相連的車輪和其它原有的零件為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是在主體車架(7)和貨架(1)上分別安裝焊接與其為90°的支撐桿(3)、(2),其下端分別連接力臂(4)、(5),其力臂(4)、(5)的下端共同連接于后車輪軸;彈性推力桿(6)的后端連接于后車輪軸,其前端連接于車架(7),并可沿車架(7)旋轉調整其角度;車座管下端連接車架(7),當車座受壓后、支撐桿(3)在車座、車架(7)的壓力作用下,使其下端對力臂(4)以及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形成向前的力,后貨架(1)前端上、下轉動連接車座管(10),其后端安裝焊接與其為90°的支撐桿(2)的上端連接,其下端連于力臂(5),力臂(5)的下端連接于后車輪軸(8)及相連的車輪;當貨架(1)受壓時支撐桿(2)垂直向下方擠壓力臂桿(5),由于后車輪軸(8)與力臂桿(5)以及彈性推力桿(6)的聯動作用,對車架(7)、車輪(16)使其形成水平向前的推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主體車架(7)的后端安裝焊接與其成90°的支撐桿(3)的上端連接,其下端轉動連接于力臂(4)的上端,力臂(4)的下端連接于后車輪軸(8),彈性推力桿(6)的后端連接于后車輪軸(8),彈性推力桿(6)的前端連接于車架(7)并可沿車架(7)高低調整,當車座受壓時,人體更多重量負重于車架(7)后端,由于車架(7)壓力支撐桿(3)和力臂(4)至使彈性推力桿(6)通過后車輪軸(8)的聯動作用形成一種水平向前的推力推動車輪(1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其特征在于:后貨架(1)前端轉動連接于車座管(10),其后端安裝焊接與其為90°的支撐桿(2)的上端連接,其下端與力臂(5)的上端轉動連接,力臂(5)的下端轉動連接于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彈性推力桿(6)前端轉動連接于車架(7),并可沿車架(7)可旋轉調整其角度,其后端連接于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當后貨架(1)受壓時,其前端轉動連接于車座立管(10),其后端與支撐桿(2)上端呈90°下壓,其下端與力臂桿(5)上端轉動連接,力臂桿(5)下端轉動連接后車輪軸(8)及與其相連的車輪,由于(1)、(2)、(5)、(8)各件的聯動作用,對彈力推動桿(6)形成重力向前推動車架(7)、車輪(16),對各種自行車向前行走起了決定性的輔助動能。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自行車省力結構,其結構是以車架、車把、腳蹬子以及連接在車架上的輪軸及其相連的車輪為基礎,在主題車架(7)和后貨架(1)上,分別為90°焊接安裝支撐桿(3)、(2),其下端分別連接力臂(4)、(5),其力臂(4)、(5)的下端連接于后車輪軸;彈性推力桿(6)的后端連接于后車輪軸,其前端點連接于車架(7),并可沿車架(7)旋轉調整其角度;車座下端連接車架(7),當車座受壓后支撐桿(3)在車座、車架(7)的壓力作用下,使其下端對力臂(4)及后車輪軸(8)、后車輪(16)形成向前的力;貨架(1)前端連接于車座管(10),其后端為90°焊接安裝支撐桿(2)的上端,其下端連接于力臂(5)的上端,其下端連接于車輪軸,通過后車輪軸(8)的聯動,對后車輪(16)形成一種向前的作用力。
【IPC分類】B62M1/10, B62M6/60
【公開號】CN105438380
【申請號】CN201510992666
【發明人】宋來學
【申請人】宋來學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