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定位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自動化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在工業生產中自動化設備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空調外機的自動化生產線當中,需要對空調風葉裝配,傳統的裝配方法是,空調風葉需要先從倉庫中搬運到移動小車上,再由移動小車運送到生產線的裝配工位上,然后再將空調風葉放置在定位工裝上,再由機械手對產品進行抓取,此方法需要對空調風葉進行多次搬運及定位,費時費力,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裝配精度。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定位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高精度的定位裝置。
[0005]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定位裝置,包括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小車和用于定位所述定位小車的定位支架,所述定位小車位于所述定位支架內,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第一橫梁、第二橫梁、連接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的第一縱梁,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上設有若干個導向滾輪,所述導向滾輪限制所述定位小車第一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橫梁的自由端設有能夠旋轉的第一定位臂,所述第二橫梁的自由端設有能夠旋轉的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一縱梁上設有用于對所述定位小車進行定位的電磁鐵和擋塊,所述第一定位臂、所述第二定位臂、所述電磁鐵和擋塊共同限制所述定位小車的第二方向位移,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內。
[0006]進一步的,所述電磁鐵包括分別位于所述第一縱梁兩端的第一電磁鐵和第二電磁鐵。
[0007]進一步的,所述擋塊位于所述第一電磁鐵和第二電磁鐵之間。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橫梁的自由端設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定位臂旋轉的第一旋轉氣缸,所述第二橫梁的自由端設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定位臂旋轉的第二旋轉氣缸。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縱梁上設有接近傳感器。
[0010]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小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兩端均設有扶手,所述底板上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框。
[0011]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框包括擋板,所述擋板連接有的多根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桿。
[0012]進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設有與所述定位框數量對應的開口,所述開口位于所述擋板內。
[0013]進一步的,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開口下方的光電傳感器。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定位裝置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定位小車來定位產品,以及通過定位支架來定位小車,使得機械手直接抓取定位小車里的產品,提升裝配效率,同時,由于定位小車及定位支架的雙重定位,提升了定位精度。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的主視圖。
[0017]圖3是定位支架的立體示意圖。
[0018]圖4是定位小車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5是圖4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請參閱圖1至圖5,定位裝置,包括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小車2和用于定位該定位小車2的定位支架1,還包括位于定位小車2下方的光電傳感器3,該光電傳感器3用于檢測定位小車2是否有產品。
[0021]定位支架I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第一橫梁11和第二橫梁12,以及與第一橫梁11和第二橫梁12連接的第一縱梁13,第一縱梁13垂直于第一橫梁11及第二橫梁12,第一橫梁11、第二橫梁12及第一縱梁13位于水平面內,第一橫梁11、第二橫梁12及第一縱梁13的底部設有多個用于支撐的支撐腿14,支撐腿14的底部設有連接板141,連接板141上設有連接孔(圖未標),通過該連接孔能夠將整個定位支架I固定在底面上或其他平臺上。
[0022]第一橫梁11和第二橫梁12的內側設有若干個導向滾輪10,導向滾輪10在水平面內滾動,導向滾輪10限制定位小車2水平縱向的位移,第一橫梁11的自由端設有第一旋轉氣缸安裝板182,第一旋轉氣缸安裝板182上設有第一旋轉氣缸181,第一旋轉氣缸181連接有第一定位臂18,第一定位臂18水平設置,第一旋轉氣缸181驅動第一定位臂18在水平面內旋轉90°。第二橫梁12的自由端設有第二旋轉氣缸安裝板192,第二旋轉氣缸安裝板192上設有第二旋轉氣缸191,第二旋轉氣缸191連接有第二定位臂19,第二定位臂19水平設置,第二旋轉氣缸191驅動第二定位臂19在水平面內旋轉90°。第一定位臂18和第二定位臂19結構相同且對稱設置,但是第一定位臂18和第二定位臂19的旋轉方向相反。
[0023]第一縱梁13上設有用于吸附定位小車2的電磁鐵,第一縱梁13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電磁鐵安裝座151和第二電磁鐵安裝座161,電磁鐵包括分別位于第一電磁鐵安裝座151和第二電磁鐵安裝座161上的第一電磁鐵15和第二電磁鐵16,第一電磁鐵15位于第一縱梁13與第一橫梁11連接處的上方,第二電磁鐵16位于第一縱梁13與第二橫梁12連接處的上方,第一縱梁13上還設有接近傳感器安裝架171,接近傳感器安裝架171上設有接近傳感器17,接近傳感器17位于第一電磁鐵15的上方。第一縱梁13上還設有三個用于對定位小車2進行限位的擋塊131,擋塊131位于第一電磁鐵15和第二電磁鐵16之間,三個擋塊均勻分布,擋塊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其至少為一個。第一定位臂18、第二定位臂19、第一電磁鐵15、第二電磁鐵16和擋塊131共同限制定位小車2的水平縱向位移。
[0024]定位小車2包括水平設置的底板21,底板21為方形,底板21的兩端均設有扶手22,扶手22為方框型,扶手22豎直設置,扶手22與底板21間通過加強筋211連接,底板21的底部設有四個車輪211,四個車輪211分別設置在底板21的四個角上,底板21上設有三個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框23,三個定位框23沿直線等距分布,定位框23包括圓形的擋板231,豎直設置的四根定位桿232,四根定位桿兩兩一組,每組定位桿232之間通過兩根弧形桿233固定,起到加強連接的作用,每兩個相鄰的定位框23之間的定位桿232之間通過第一加強桿234連接固定,兩端的定位框23的定位桿232均通過第二加強桿235與扶手22連接固定。底板21上還設有與定位框23數量對應的開口 211,開口 211位于擋板231圍成的范圍內,光電傳感器3位于開口 211的正下方,光電傳感器3發出的光柱穿過開口 211到達產品的表面。
[0025]定位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圓形的產品先被疊放在定位小車2的定位框23里,然后定位小車2移動至第一橫梁11和第二橫梁12之間,定位小車2的兩側與導向滾輪10接觸,導向滾輪10起到導向的作用,當定位小車2繼續移動快要接近第一縱梁13時,擋塊131對定位小車2進行限位,此時,接近傳感器17檢測到定位小車2的位置,對第一電磁鐵15和第二電磁鐵16通電,從而吸住定位小車2,與此同時,第一定位臂18和第二定位臂19均向內旋轉90°,從而鎖住定位小車2,此時定位小車2在水平方向已不能移動,然后外部的機械手對產品進行抓取上料。
[0026]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小車和用于定位所述定位小車的定位支架,所述定位小車位于所述定位支架內,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第一橫梁、第二橫梁、連接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的第一縱梁,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上設有若干個導向滾輪,所述導向滾輪限制所述定位小車第一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橫梁的自由端設有能夠旋轉的第一定位臂,所述第二橫梁的自由端設有能夠旋轉的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一縱梁上設有用于對所述定位小車進行定位的電磁鐵和擋塊,所述第一定位臂、所述第二定位臂、所述電磁鐵和擋塊共同限制所述定位小車的第二方向位移,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鐵包括分別位于所述第一縱梁兩端的第一電磁鐵和第二電磁鐵。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位于所述第一電磁鐵和第二電磁鐵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的自由端設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定位臂旋轉的第一旋轉氣缸,所述第二橫梁的自由端設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定位臂旋轉的第二旋轉氣缸。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縱梁上設有用于檢測所述定位小車位置的接近傳感器。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小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兩端均設有扶手,所述底板上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框。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包括擋板,所述擋板連接有的多根用于定位產品的定位桿。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設有與所述定位框數量對應的開口,所述開口位于所述擋板內。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開口下方的光電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發明一種定位裝置,包括定位小車和定位支架,定位小車位于定位支架內,定位支架包括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和第一縱梁,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上設有若干個導向滾輪,導向滾輪限制定位小車第一方向的位移,第一橫梁的自由端設有能夠旋轉的第一定位臂,第二橫梁的自由端設有能夠旋轉的第二定位臂,第一縱梁上設有用于對定位小車進行定位的電磁鐵和擋塊,第一定位臂、第二定位臂、電磁鐵和擋塊共同限制定位小車的第二方向位移,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內。本發明通過定位小車來定位產品,以及通過定位支架來定位小車,使得機械手直接抓取定位小車里的產品,提升裝配效率,同時,由于定位小車及定位支架的雙重定位,提升了定位精度。
【IPC分類】B62B5/00, B62B3/10, B62B3/00
【公開號】CN105197080
【申請號】CN201510654310
【發明人】呂紹林, 楊愉強, 吳小平, 孫慶, 權建毅, 王波
【申請人】蘇州博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