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座折疊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代步工具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雙座折疊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折疊三輪或四輪的折疊方式多為抽拉式的滑道折疊或螺桿式折疊;滑道有一定長度的重疊部分。例如,車正常軸距I米,減去車輪半徑0.25米,如要求折疊凈長度0.6米,則重疊部分只有0.15米,且沒有考慮造型等實際實施中的余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雙座折疊機構的解決方案。
[0004]本發明雙座折疊機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包括安裝前座的前車架和安裝后座的后車架,其特征是,所述前車架通過具有折疊副的主四連桿機構與后車架連接,所述四連桿機構由上連桿、折疊副和下連桿組成,上連桿與前車架固定或一體,下連桿與后車架固定或一體,搬把設置于前車架,旋轉固定板與搬把相連,后車架設置折疊位固定槽和展開位固定位槽,旋轉固定板嵌于折疊位固定槽或展開位固定位槽內;后座椅聯桿一端與主四連桿機構的折疊副鉸接,后座椅聯桿另一端與副四連桿機構一端鉸接,副四連桿機構另一端與后座椅連接。
[000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6]本發明采用四連桿折疊,設折疊連桿長0.3米,則實際折疊凈長度可達0.5米,如加上與后排座椅的聯動,實際折疊凈長度可達0.7米,本發明實現了較長的折疊長度,使折疊后的車體更小巧,更容易存放。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展開時主視圖;
[0008]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09]圖3是圖1的C-C剖視圖;
[0010]圖4是圖1的D-D剖視圖;
[0011]圖5是本發明展開時側視圖;
[0012]圖6是本發明折疊時側視圖;
[0013]圖7是本發明折疊時主視圖;
[0014]圖8是圖7的A-A剖視圖;
[0015]圖9是圖7的D-D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17]如圖1-9所示,包括安裝前座I的前車架2和安裝后座3的后車架4,前車架通過具有折疊副5的四連桿機構與后車架連接,四連桿機構由上連桿、折疊副和下連桿組成,上連桿與前車架固定或一體,下連桿與后車架固定或一體,搬把6設置于前車架,旋轉固定板7與搬把相連,后車架設置折疊位固定槽9和展開位固定位槽10,旋轉固定板嵌于折疊位固定槽或展開位固定位槽內;后座椅聯桿8—端與主四連桿機構的折疊副鉸接,后座椅聯桿另一端與副四連桿機構一端鉸接,副四連桿機構另一端與后座椅連接。
[0018]本機構由負責前后車架折疊的主四連桿機構、負責后座椅折疊的四連桿機構、負責前后車架折疊位固定的連桿機構、以及橋接兩個四連桿機構從而實現聯動的聯桿組成。旋轉固定板與搬把相連,搬動搬把,旋轉固定板脫開折疊位固定槽,前車架通過具有折疊副的四連桿機構實現向后車架方向的折疊,同時后車架通過后座椅連接的四連桿機構實現向前車架方向的折疊,此時車體折疊到位,松開搬把,旋轉固定板插入展開位固定位槽,實現固定。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雙座折疊機構,包括安裝前座的前車架和安裝后座的后車架,其特征是,所述前車架通過具有折疊副的四連桿機構與后車架連接,四連桿機構由上連桿、折疊副和下連桿組成,上連桿與前車架固定或一體,下連桿與后車架固定或一體,搬把設置于前車架,旋轉固定板與搬把相連,后車架設置折疊位固定槽和展開位固定位槽,旋轉固定板嵌于折疊位固定槽或展開位固定位槽內;后座椅聯桿一端與主四連桿機構的折疊副鉸接,后座椅聯桿另一端與副四連桿機構一端鉸接,副四連桿機構另一端與后座椅連接。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座折疊機構。本發明包括安裝前座的前車架和安裝后座的后車架,所述前車架通過具有折疊副的主四連桿機構與后車架連接,所述四連桿機構由上連桿、折疊副和下連桿組成,上連桿與前車架固定或一體,下連桿與后車架固定或一體,搬把設置于前車架,旋轉固定板與搬把相連,后車架設置折疊位固定槽和展開位固定位槽,旋轉固定板嵌于折疊位固定槽或展開位固定位槽內;后座椅聯桿一端與主四連桿機構的折疊副鉸接,后座椅聯桿另一端與副四連桿機構一端鉸接,副四連桿機構另一端與后座椅連接。本發明實現了較長的折疊長度,使折疊后的車體更小巧,更容易存放。
【IPC分類】B62K15-00
【公開號】CN104527881
【申請號】CN201410814270
【發明人】趙烽, 翟亮
【申請人】天津摩巖創意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2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3日